本书收录的热点时评、高考同题作文,以及选入各地中、高考语文试卷的文章,多刊发于人民网、光明网、澎湃新闻、凤凰网、《新京报》、《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等主流媒体。
在澎湃举办的媒体评论员写高考同题作文活动中,作者三度夺得高考阅卷名师打分第一名成绩。
“高考作文十讲”的十篇文章全部为原创,作者毫无保留展示20年的写作经验,教授写出好文章的独家秘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文章之韵(韩浩月教你写出好作文) |
分类 |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高中语文 |
作者 | 韩浩月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的热点时评、高考同题作文,以及选入各地中、高考语文试卷的文章,多刊发于人民网、光明网、澎湃新闻、凤凰网、《新京报》、《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等主流媒体。 在澎湃举办的媒体评论员写高考同题作文活动中,作者三度夺得高考阅卷名师打分第一名成绩。 “高考作文十讲”的十篇文章全部为原创,作者毫无保留展示20年的写作经验,教授写出好文章的独家秘籍。 作者简介 韩浩月,山东郯城人,作家,文化评论家。出版有《世间的陀螺》《有时悲伤,有时宁静》《座无虚席:经典和大师的昼与夜》等著作十八种。上海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白玉兰奖、金鼎奖、金扫帚奖等影视奖项选片人、评委。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散文奖获得者。 目录 第一辑 记录与观察 2022年有可能成为高考作文题的热点话题 在人世间,身心俱安地活着 故乡的地址与种子 我们为什么总被农民父亲的形象打动? 见证被时间淬炼的情感与理想 父辈的故事,值得更多被讲述 平凡英雄身上的人性光辉 剥开“饭圈文化”的层层包裹 断电的年代,我们都没法接受了 把周令飞送上热搜,也是年轻人“拥抱鲁迅”的一种方式 袁隆平巨幅涂鸦究竟能不能被覆盖? 年轻人为什么喜欢《觉醒年代》? 美是相通的,也是可以共情的 看莫言如何与年轻人“打铁” 倍速时代,如何延长生命的进度条? 不随意截屏,应写进社交守则 愿每一位失去名字的母亲,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第二辑 探寻与呈现 2010—2021年高考部分同题作文 共同的纪念日 强弱之间,可有中间地带? 角落里的中国面孔 小心愉悦制造的毒 盐一定是咸的吗? 文明的韧性 写给2035年18岁的你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人生就像一个行囊 在远方,有微光 怀念一只“抢劫”的猴子 “咬嚼”名家有事半功倍之效 一切平凡皆有意义 我们都是人海中的一滴水 时间在流逝 蜡苹果背后的装傻哲学 想看见你的笑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第三辑 回忆与沉思 被收录进语文试卷的代表作品 麦浪的故事 一条河流和我的命 县城小书店 从天而降的母亲 粮食的味道 别骂香蕉 关于老家 《山海情》:来自青年人的平等注视 消费莫言的两种方式 阅读的红利 读书人为何丢了书卷气 “淘宝体”:冰层上的温暖关系 中国版《深夜食堂》为何屡屡失败 “放水爱国”不是理性爱国 像冉·阿让那样去爱 《端午奇妙游》出圈,不只是一场“视觉奇观” 眷恋情绪是恢复地名的强大动力 第四辑 随感与总结 高考作文写作的私人经验 高考作文十讲之一:高考作文近年来的命题趋势 高考作文十讲之二:高分,从黏住阅卷老师的目光开始 高考作文十讲之三:如何写出真实、独特又动人的作文? 高考作文十讲之四:四两拨千斤,对重大命题进行软处理 高考作文十讲之五:跑题了怎么办? 高考作文十讲之六:如何避免低分作文中的“假话、套话、空话”? 高考作文十讲之七:怎样做到首尾呼应,让文章更圆满? 高考作文十讲之八:如何引用名人名言,才能为文章增分? 高考作文十讲之九:如何在作文中施展你的诗性才华? 高考作文十讲之十(代跋):天下没有难写的高考作文——对待作文,如何做到“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序言 年轻就应该激动 在上一本书《万物皆 有光:以文化洞察世间万 象》出版之后,我数次回 想自己的写作之路。 少年时是一名诗歌爱 好者,青年时学习把写诗 的句子拉长,变成所谓的 散文,随后给青春类杂志 写了大量美文,进入中年 后转战媒体圈做评论员, 然后把这份“职业”一直做 到了现在。 现在有了一个新的想 法,是成为一名小说家, 虽然实现起来比较慢、比 较困难,但在写作上有了 新追求,还是会让人激动 。是的,写了20多年的文 章,仍然还可以有“激动” 的心态,对于 一些从事这个行业的 人来说,是幸运的。写了 40多年的村上春树,跑步 、听音乐、喂猫,目的都 是获取一份内心的平静, 他那么致力于让自己维持 一个淡定的状态,就是为 了在写作时可以激动起来 。如果写作不激动,那还 有什么动力与愉悦可言, 保持激动就是保持年轻, 而唯有年轻的 心态,才会促使一名 写作者不断地走下去。 每年的六月份,我都 会“重返年轻”,因为在这 个高考的季节,我都会与 上千万考生一起,来写作 当年的高考作文题。我很 喜欢这个时刻,甚至可以 说,会带着点激动的心情 盼望这一刻,会擦干净桌 子,剪干净指甲,把灯光 拧到最亮,来完成每年一 度的“命题作文”。 以成年人的身份来写 高考生的作文,会偶尔被 嘲笑“青春期过长”。说实 话,我并不太了解这些年 来年轻人是怎么想的,他 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他 们对作文乃至写作是什么 态度,我是在用写高考作 文的方式,来揣摩他们的 世界,也想通过表达自己 的世界,来实现与他们的 一次“接壤”。 我的高考同题作文, 难以避免地带有20世纪 70年代这代人的审美,总 想表达语文之美,把文字 的芬芳榨出来,在文字里 融入一些思辨性,也总想 尝试用简单与清新来解读 复杂与混浊。写高考作文 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带有 仪式感的渠道,我觉得, 这样的写作每进行一次, 自己的心仿佛就被清洁了 一次。 这本书收录的文章, 高考同题作文的部分,大 多数是在媒体上刊发过的 ;收入语文试卷的部分, 是我平时留意保存下来, 以及通过搜索引擎搜出来 的,还有一部分可以收入 此辑的文章,因为找不到 考卷出处,只好遗憾地放 弃。 另外,有些文章我觉 得有参考价值,但却没有 被收入语文试卷,因此也 没有选入。被选入的这些 文章,因写于不同年份, 风格有所差异,但我想, 要尊重出卷者的眼光与逻 辑,他们选这些文章入试 卷,总是会有自己的充足 理由的。 本书最后一辑的“高考 作文十讲”,是我把私人 写作经验结合高考作文这 个话题,进行了一次“碰 撞”,希望它们能给高考 生带来帮助或启发。如果 书中的一篇文章、一个观 点或者一个句子能让你有 “灵光一现”的收获,就是 我最大的欣慰。 这仍然是一本文学书 ,我期望它在被放上书架 时,可以被归类于“文学” 这一行列。当然,如果既 能帮助你提高一点高考作 文的分数,又能有一些文 学层面的启发,这最好不 过。 六月份,咱们一起“考 场”上见,我准备好了, 你呢? 导语 《文章之韵(韩浩月教你写出好作文)》包含“记录与观察”“探寻与呈现”“回忆与沉思”“随感与总结”等专辑。 本书最后一辑的“高考作文十讲”,是作者把私人写作经验结合高考作文这个话题,进行了一次“碰撞”,希望它们能给高考生带来帮助或启发。如果书中的一篇文章、一个观点或者一个句子能让你有“灵光一现”的收获,就是作者最大的欣慰。 后记 经常有人问我,写文 章难吗?这要看阶段性。 有几年,我觉得写文章太 难了,太痛苦了,写一个 字都是折磨,写作简直是 一件自讨苦吃的职业,远 远比不上种地更来得痛快 一些。 但这几年,我又觉得 ,写文章的难,不在于开 始动笔写,而在于写之前 的无聊、空虚、躲避,只 要坐下来、静下来、起好 了标题、写完了第一段, 那么接下来便顺理成章, 一篇文章会很快完成。完 成之后的那种愉悦感与成 就感,会维持数小时,并 转化为写下一篇的动力。 回想我写文章最困难 的那段时间,原因无非是 不满意自己写的文章的质 量,拿过高的标准来要求 自己——比如渴望自己能 像喜爱的作家写得那么好 ,这显然是好高骛远了。 我喜欢毛姆和菲茨杰拉德 ,可是每次按照他们的标 准去写作的时候,就有一 股想找来一把枪自己“结 束”了的冲动。 后来想明白了,可以 向偶像作家学习与致敬, 但没必要每天都沉浸在“ 追赶不上”的痛苦当中, 就算拿枪“结束”了自己, 也成不了海明威,不如暂 时接受现状,在现有水平 上再努力争取向上。 我想把自己的这个经 验分享给要走上高考考场 的同学们。不要对自己的 高考作文抱有不太切合实 际的想象,作文这个东西 ,重在平时积累,不能指 望自己平时勉强及格,到 了考场上就会灵感爆发拿 到接近满分的分数。在展 开卷子之前,先要保持良 好心态,放低姿态才能放 松笔触,发挥正常水平。 人的情绪是可以左右 文章的气质的,在焦虑紧 张的心态下,很难写出语 句流畅、想象丰沛、逻辑 扎实的作文,而当你保持 平静,甚至拥有一点愉悦 心态的话,或能发现自己 既能下笔千言又能紧扣命 题。咱们是高考学生,在 写作文时就不要拿作家的 标准来要求自己,在站位 上比高考生高一些,比大 学生高一些,比有正常价 值观的社会人再高一些就 足够了,谨慎拿作家、思 想家、哲学家的水准来对 标自己,否则的话,这篇 高考作文你会写得非常痛 苦,阅卷老师读了也会非 常头疼。 对待高考作文,最好 的态度莫过于“战略上藐 视,战术上重视”。所谓“ 战略上藐视”,就是暂且 把“作文是语文高考的半 壁江山”这一说法忘在脑 勺儿后面,不要觉得作文 写砸了语文就考砸了,而 要把作文当成前面各题均 为完成的一次休息与放松 。、毕竟与前面诸题绝大 多数都需要有“正确答案” 不一样,作文是不怎么需 要“正确答案”的试题,只 要在命题之下、框架之内 ,只要你有所发挥或者发 挥正常,基本上都能拿到 一个满意的分数。 所谓“战术上重视”, 就是在看到题目后,不要 忙着下笔,集中精力读懂 作文要求,对文章结构进 行简单构思,捕捉脑海中 闪光的观点或句子,集合 吃了小二十年“大米饭”攒 下来的生活素材……排兵 布阵完成,心里有了一个 大概之后,再指挥笔下的 文字“冲锋陷阵”。相信在 这样的“战术思想”指挥下 ,你的作文会一气呵成, 浑然一体。 有的人爱写散文,有 的人爱写议论文,还有的 人爱“半文半白”,但高考 作文不会因为你的爱好倾 向而出题。碰到你熟悉且 擅长的体裁固然是好事, 假若遇到让你挠头的命题 与体裁也不要急得挠头, 这或是属于你的一个机会 ,因为陌生的写作往往会 激发出作者的潜在能量。 同样,艰涩的题目也会给 考生提供一个更为宽泛的 写作空间,让考生的文字 更能“奔腾”起来。所以, 对待艰涩的题目,不要惧 怕它,而是要审视它、分 析它、瓦解它、消灭它, 把它由一个你不擅长写的 题目,变成一个你游刃有 余便可以完成的题目。 我坚信一点,天下没 有难写的文章,同样,天 下也没有难写的高考作文 。契诃夫说,“大狗叫, 小狗也要叫”,经常被文 化人拿来当成“我要说话 ,我要写作”的理由,我 们考生不妨也默念这句话 ,在考场上写出漂亮的好 文章。 精彩页 在人世间,身心俱安地活着 关键词:人世间。 改编自梁晓声同名小说的电视剧《人世间》,成为虎年春节期间最受关注的荧屏作品,随着58集《人世间》的剧终,春节好像才真正结束。这部剧吸引了老、中、青三代人的注意力,对于年轻人来说,这部剧最大的价值,不仅在于从中可以看见祖辈、父辈的真实生活,更在于可以从中感受到一份难得的家国情怀。 《人世间》以1969年春节周家人分赴各地为开篇,用光字片、西南大三线、兵团、贵州大山这四个地点的变化穿插进行叙事。在中段故事当中,以周家小儿子周秉昆为核心,展开叙述了周家人的悲欢离合以及“六小君子”的友情故事。而最后一集大结局,很容易看到故事的落脚点放在了周家长子周秉义身上。 就全剧概貌来看,《人世间》在开篇时拥有一定的“上帝视角”,只是在这一视角构成中,“宏大叙事”如空中云层,完成历史定义的任务之后就不断隐居其后。大部分剧情中,“由大到小”和“由小见大”的缩放式表达,使《人世间》拥有了较为自由和灵活的讲述空间。在周秉义、周蓉考上大学之后,人物的命运感在变弱,“时代强音”开始凸显并左右剧作气质。但这个故事的“平民史诗”成色已定,观众已经与角色建立了感情联系,重点也放在了他们身上。 最后一集中,周秉义与姚立松偶遇于由原兵团建筑改造的高级酒店。两人谈话时,周秉义谈的内容可以当成《人世间》最后的点睛之笔。周秉义说的话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干净”,二是“良心”。这两个关键词,呼应了周秉昆身上鲜明的“好人”标签,共同组成了《人世间》的价值观表达。 王海鸰对《人世间》进行的电视剧改编和梁晓声的同名小说最核心的地方是一致的,都是在讲“好人文化”。“干净”和“良心”则是附加议题,这也是在周秉昆入狱前后有七八集,部分观众吐槽剧情不再那么精彩的深层次原因所在——当周秉昆这一角色的戏份大幅度减少时,围绕“好人文化”的叙事点,也便失去了足够的支撑力,周边角色的感染力自然也会随之降低。当周秉昆出狱后,《人世间》剧情又迅速回到正轨上,催人落泪的情节再次多了起来。 周秉义所说的“干净”与“良心”,自然是周秉昆身上的高尚品格,但周秉义最后把这两个关键词说出口,显然不是为了表扬弟弟,也不是为了批评姚立松。这两个关键词作为这位剧中退休高官的期望,不仅是针对剧中所有人的,也是他借助屏幕交付给观众、社会的一道思考题。哪怕周秉义在叙说时使用了那么一点演讲的口吻,但整体表述,确实很容易激发观众进行时间线上的纵向对比,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慨。 乔春燕与曹德宝在最后几集被“黑化”,比如去周秉昆家讹房子,写信诬告周秉义,是《人世间》这部被定义成“没有坏人”的电视剧里,少有的一次狰狞乍现。虽然乔春燕与曹德宝很快意识到错误并悔改,但这一篇幅并不多的情节,还是展现出物质和金钱对人际关系的撕裂。剧中光鲜亮丽的“吉春市”今非昔比,然而有些事情早已物是人非。或是为了弥补剧作留下的一些感伤和遗憾,在剧终之后,剧组推出了一条“平行时空对话”视频,主要演员向剧中角色表达祝福,这也是对观众内心失落的一种慰藉。 作为剧中最大的好人、近乎完人的周秉昆,却是剧中唯一一个两次进过监狱的人,尤其是第二次进监狱,更是让不少观众发出“好人没好报”的感叹。从过去时代走过来的人,对“好人没好报”这样的说法非常熟悉,也最容易为之愤慨。《人世间》冒着让观众“堵心”的风险如此讲述,一方面是对过去的一种真实进行记录和反映,另一方面确实更能折射出小人物的无奈。 周父虽然是工人,但是培养出了一名市委书记兼市长周秉义和一名大学教授周蓉,这两个角色事实上承担起了《人世间》“知识分子叙事”的责任。虽然比起周秉昆承担的“小人物叙事”含蓄了许多,但是依然能让人觉察到出于文化层面的忧虑。这种忧虑并没有过多体现于剧情当中进行透彻的表达,更多时候是作为一种底色存在于角色性格与台词背后,没有对“小人物叙事”形成干扰,但有心的观众依然可以体会到一种向上向好的文化愿望。 P2-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