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祖保泉先生是著名古代文论研究专家,他潜心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多年,造诣精微,被学界誉为当代“龙学”研究方面的大家。其《文心雕龙》研究、《二十四诗品》研究和词学研究等方面都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 本书集作者这三方面的研究心得之大成,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为刘勰《文心雕龙》研究及其所涉及“龙学”的重要理论问题;中编为《二十四诗品》研究,下编为词学研究及创作,所论诸家皆词学名家。 书中所辑录的文章基本涵盖了祖先生专著以外的重要研究成果,也大体上反映了祖先生近半个世纪的学术历程。本书宏观论述自成体系,独到见解鞭辟入里,充分展现作者宏大的研究格局和开阔的学术视野,可供相关专业高校师生及古典文学爱好者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祖保泉(1921-2013),安徽巢县人,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安徽师范大学教授,曾任安徽师大中文系主任、古籍研究所所长、安徽省文联常务委员、《安徽古籍丛书》编委会副主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常务理事等。著有《文心雕龙选析》《文心雕龙解说》《司空图诗品解说》《司空图诗品注释及译文》《司空图的诗歌理论》《司空图诗文研究》《王国维词解说》,合著有《司空表圣诗文集笺校》《王国维与人间词话》等,辑有《中国诗文理论探微》、《祖保泉选集》(五卷),创作有词集《丹枫词稿》等。 目录 “龙学”研究 《文心雕龙》下篇篇次组合试解 对《文心雕龙》文学理论体系的思考 “文之枢纽”臆说 略论《文心》的常变观 《文心雕龙·原道》臆札 《风骨》臆札 说“定势” 说《事类》——读《文心雕龙》手札 《隐秀》释义 《文心雕龙·物色》小札 《文心雕龙》纪评琐议 试论杨、曹、钟对《文心》的批点 现当代《文心雕龙》五学人年表 司空图诗文研究 《司空表圣诗集》由来考 读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札记 《诗家一指》与《二十四诗品》作者问题 《二十四诗品》是明人怀悦所作吗? 再论《二十四诗品》作者问题 答张灿校友问——讨论《二十四诗品》作者问题 对宋元人关于《二十四诗品》记载的诠证 “《戊签》七十四”中的互见诗考辨 诗词研究 论龚定庵词的艺术特色 试论况周颐的词 关于王国维三题 试论王国维的词 漫议王国维的“意境”说 读吕碧城词札记 试论刘永济的词 《张孝祥词笺校》读后 读《蠲戏斋诗话》小札 漫议旧体诗、新诗的继承与革新问题 编后记 序言 择路·敬业·自省(代自 序) 感谢文学院为我举办“ 从教五十五周年暨八秩寿 辰庆祝会”。近两天,我 频频收到来自北京、合肥 、宣州等地的祝贺电话、 电报,使我时时感到友情 的温暖。今天,承蒙校领 导、院领导和诸位女士、 诸位先生出席这个会议。 如此深情厚谊,教我如何 回报?我左思右想,愿在 这里郑重表示:只要一息 尚存,力求对得起我的学 生,对得起我这一生! 我生活在中国由救亡 图存走向安定和繁荣的伟 大时代。作为一个知识分 子,在时代的风风雨雨中 走过来,有辛酸,也有喜 悦。这种生活历程,我以 六个字概括之:择路,敬 业,自省。这三点算是我 的人生哲学。 一、所谓“择路”,即 我顺应时代要求而选择人 生道路 在蒋介石溃退江南、 企图凭江顽抗的1948年 底,我由一所中学请假回 家(在游击区),寻找投 身革命机会。不到一星期 ,便有地下党员乘风雨之 夕,找上门来,我俩交谈 ,一拍即合。从此,我走 上人民教师的光荣道路。 我是学中国文学的, 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前,为 混饭吃只能改行教初中英 语,学非所用,更谈不上 什么专业前途。在当时的 南京,大学毕业生拉板车 过日子的颇有其人,我能 改行就业,保住“大学毕 业生’’招牌,算是不丢父 母的面子。新中国成立后 ,领导让我在中国文学专 业领域驰骋,教专科班“ 中国文学史”“中国语文概 论”,我奋力拼搏,被学 生们接受了。1952年秋 ,安徽省师范专科学校并 入安徽大学,从此我正式 成为安大中文系的教员, 经历讲师、副教授、教授 台阶。我在系里,教过“ 现代文选及习作”“文学概 论”“文学批评专题课”“毛 主席诗词”“《文心雕龙》 ”“历代词选”等。我出版 了几本书,如《司空图诗 品解说》《文心雕龙解说 》等,都是根据教学笔记 整理成书的。“解说”者, 就原文“解”而“说”之,正 有“教学”特色。 我叙述教书经历,意 在申明一个大道理:“没 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有了共产党缔造的新 中国,才有人民教育事业 的发展,才有我在专业领 域里驰骋的疆土!我敢说 ,这是我的同龄人的心声 ,在我国的各行各业里都 有类似的事实为我作证。 二、所谓“敬业”,即 我能专心致志于教书职业 社会上各种职业的就 业吸引力,对我来说,“ 人民教师”四字的吸引力 最强。我的敬业行动表现 在自站大学课堂之日起, 一直到今天,一定要写好 讲稿才上课——讲义发到 学生手里才上课。我着意 在教学的质与量上追求深 度与广度。坦率地说,我 开始如此行事,是形势所 逼。——由师专调来的“ 教员”,侧身于“教授’’之 间,怎敢不努力备课?又 ,我确实遇到了意想不到 的侮辱。事实是:旧大学 里,有真才实学的教授, 也有买空卖空的江湖教授 。旧安大中文系即如此。 我一来安大,教“现代文 选及习作”,理所当然地 参加“现代文选及习作教 研组”活动。当领导通知 开会时,我和另一位来自 师专的谭先生按时到会, 却遭到教研组组长拒绝, 当面宣称:“我这组没有 你们两个。”我与谭当然 掉头就走。好家伙,“教 授”摆个架子让我们看看 ,我们能不深入备课,争 取在课堂上站住脚?!特 别到1953年夏,与我同 时由师专并来的陈老(原 系交大支援皖北的)、薛 公、谭公相继调出中文系 ,这对我来说,就是严重 警告!怎么办?拼吧,只 有存各课卜拼搏,才有立 脚点。 又,榜样的力量时时 策动我奋力拼搏。张涤华 师授课,勤于写讲稿,字 斟句酌,有条有理,因而 深受学生拥戴。我向老师 学习,乃是天经地义,故 能持之以恒。 更重要的一点是:在 备课写讲稿的实践中,我 深切地体会到,这是教学 与科研相结合的唯一的可 行之路。当教师,光上课 ,不搞科研,一份老讲稿 ,宣讲三五年,不免有点 “匠气”,不可取;光搞科 研,不接受上课任务,不 “讲”不“授”,那还算什么 讲师、教授?只有走教学 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才是 合情合理的正常道路。 在大学,搞文科,如 果说,教师所讲授的问题 ,全是不值得深入研究的 ,那末,我不妨直言拜上 :你应该掂量一下自己的 为学根基,或省视一下自 己的为学态度。 我来安师大中文系, 历时48年,行不由径,由 教员一讲师一副教授一教 授,历阶前进,这动力, 应该说来自我的敬业思想 。 三、所谓“自省”,指 定期检查自己的言行 作为一个教师,在为 学与做人两方面当然是自 省的重点。 就为学说,当我大学 毕业后,自省我为学的根 基不深,论学术,还沾不 上边。究其原因是个人生 活经历造成的。中学生时 代,我是流浪青年,爱好 文学,梦想当作家,有习 作在沅陵《中报·民间》 《国民日报.文艺新地》 上发表;然而学习有偏向 、不踏实,自己心里是明 白的。人大学后,才开始 学习五经、四史、老庄、 荀韩、楚辞汉赋、八代诗 选、唐诗、宋词等,所涉 不深,悔之已晚,只待亡 羊补牢。 又,流浪汉上大学, 要打工挣钱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