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参照教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年版),结合目前的课程设置和学时设置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在保留第一版的大学物理教材的优点、充分吸纳大学物理教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一套新型大学物理教材。本教材力图在切实加强基础理论的同时,突出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分上、下两册。下册包括电磁学、波动光学和量子力学基础三篇。电磁学篇的具体内容包括:真空中的静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恒定电流与恒定电场、恒定磁场、恒定磁场中的磁介质、电磁感应、电磁波理论基础。波动光学篇的具体内容包括: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量子力学基础篇的具体内容包括:量子力学的实验基础和量子力学的理论基础。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学生大学物理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社会读者阅读。 目录 第三篇 电磁学 第九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 9.1 库仑定律 1 电荷量 2 带电模型 3 库仑定律 4 库仑力的叠加原理 9.2 电场和电场强度 1 电场 2 电场强度 3 电场强度计算实例 9.3 电场线 1 电场线的定义 2 电场线的性质 9.4 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1 电场强度通量 2 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3 对称性电荷分布的电场强度计算实例 9.5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9.6 静电场的电势能和电势 1 电势能和电势的定义 2 电势的计算方法 3 电势计算实例 4 等势面及其基本性质 9.7 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的关系 习题九 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10.1 静电场中的导体 1 导体的静电感应和静电平衡条件 2 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上电荷分布的特征 3 导体表面电荷分布的实验规律 4 导体表面附近的电场强度与导体表面电荷面密度的关系 5 静电屏蔽 10.2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1 电介质的电结构 2 电介质的极化 3 电极化强度 4 束缚电荷与电极化强度之间的关系 5 电极化强度的实验规律 6 有介质情形的高斯定理 10.3 电容和电容器 1 孤立导体的电容 2 电容器及其电容 3 电容器的串联和并联 10.4 静电场的能量 1 电容器储存的电能 2 静电场的能量 习题十 第十一章 恒定电流与恒定电场 11.1 传导电流及其连续性方程 1 传导电流 2 电流 3 电流密度 4 电流密度与电流的关系 5 电流的连续性方程 11.2 恒定电流与恒定电场 1 恒定电流与恒定电场 2 恒定电场的基本性质 11.3 电源与恒定电场的实现 …… 第四篇 波动光学 第五篇 量子力学基础 附录1 参考书目和参考文献 附录2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