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生命的年轮(精)/名家散文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香河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多年散文写作的结集,共分年轮里、醉岁月、岁有痕三部分。这些文章有着深刻的生命体验和思想内涵,文字朴实、笔调清新,没有半点雕饰。年轮所蕴藏的信息密码,是丰富的。所录散文,或写个人生命记忆,或写特定生存境况,或写新冠疫情发生的当下,对普通人的生命礼赞。个人的情感,世事的变迁,时代的印记,自然在笔端呈现。文章还写到与众多文学前辈如汪曾祺、贾平凹、刘心武、陈建功等老师们的交往,亲切感人。
作者简介
刘香河,本名刘仁前,江苏兴化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泰州学院客座教授。迄今为止,发表作品400余万字。曾获全国青年文学奖、施耐庵文学奖、汪曾祺文学奖、中国当代小说奖、紫金山文学奖等。著有长篇小说《香河三部曲》,小说集《谎媒》《香河纪事》《香河四重奏》,散文集《楚水风物》《那时,月夜如昼》《爱上远方》等多部,主编《里下河文学流派作家丛书》多卷。长篇小说《香河》被誉为里下河版的《边城》,2017年6月被改编成同名电影搬上荧幕,获得多个国际奖项。2021年9月,《香河》英译本面世。
目录
第一辑 年轮里
弥漫在生命年轮里
那时,我们的农家菜地
生命的年轮
居于鸟鸣里
第二辑 醉岁月
在旧时光里沉醉
从心田流淌而出
舞出生命中的汪洋恣肆
唤醒儿时的味蕾
这一凿,生命如花
希冀,在水上诞生
第三辑 岁有痕
二十四年前的那一次相见
天空中闪烁着那双明亮深邃的眼
照亮里下河文学流域的一盏航标灯
第一次进京,以文学的名义
在秋雪湖,听勒克莱齐奥讲文学与人生
“烟雨故土”:让洛夫震撼
秋雪湖畔的那幢小楼
夜游时,听凤城河低吟浅唱
《同一首歌》:在泰州绝唱
花雨无声润心田
寻找“第三种地方”的一群人
后记
导语
刘香河的《生命的年轮》语言文字朴实无华,从人生记忆中打捞出岁月的痕迹,这些痕迹也是生命的印记,留下人生的喜怒哀乐。在当下喧嚣的文学创作中,这本书的写作是真诚的,朴实的,沉静扎实的文字,丰满的叙事语言,给人一种愉快的阅读体验。
后记
《生命的年轮》这部散
文集中所收录的文章,主要
得益于《大家》明全贤弟、
《美文》穆涛兄之鼓励,让
我于2021年分别在他俩主
编的刊物上开了个人专栏:
“醉岁月”和“岁月有痕”。这
才让我有了将专栏文章汇编
起来的想法。
机缘巧合的是,2020年
年底,一次《散文》创办四
十年的活动,让我得以与百
花文艺出版社的薛印胜社长
相识。“百花”出散文,在国
内有口皆碑。对于我这样一
个在基层从事地方性写作的
人而言,能够在百花推出自
己的散文集,那是求之不得

简单交流,便得到了薛
社长的支持,他很快明确了
责编王燕女士。之前,《散
文海外版》就曾选用过我的
散文习作,与王燕女士是熟
识了的。薛社长将《生命的
年轮》一书的出版事宜,交
由王燕和我商谈,于是事情
变得愉快而顺畅。
这是我以“刘香河”之名
出版的第一部作品集。所选
散文,除了在《大家》《美
文》专栏中以“刘香河”之名
刊发外,另有几则分别在《
山东文学》《天涯》《中国
作家》(纪实)等期刊刊发
,亦是以“刘香河”之名刊发

《生命的年轮》分三辑
,第一辑是“年轮里”。年轮
所蕴藏的信息密码,是丰富
的。本辑所录几则散文,或
写个人生命记忆,或写特定
生存境况,对普通人的生命
礼赞。个人的情感,世事的
变迁,时代的印记,自然在
笔端呈现。
第二辑是“醉岁月”。“醉
岁月”主要是2021年我在《
大家》开的个人专栏,书写
的是活跃在民间颇具影响力
的非遗传承人。他们陶醉在
自己的岁月里,取一种民间
视角、民间立场、民间态度
。但,在我的笔下,“民间”
更是一种生存状态,一种生
存智慧。
“醉岁月”这组叙写特定
地域民间风俗、风物、技艺
的散文中,所涉及的不少“
非遗”传承人,他们在自己
所从事的领域皆为响当当的
高手,令人们钦佩,让岁月
生辉。
“非遗”是一座历史文化
富矿,值得更多作家、专家
去关注,去挖掘,去研究。
我的叙写,连冰山一角都算
不上。
第三辑是“岁有痕”。天
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
我已经飞过。从泰戈尔的诗
句中,我们体会到了“飞鸟
无痕”之意韵。不仅如此,
白驹过隙,流水无痕,又让
我们感叹时光的流逝,生命
的短暂。尤其像我这样步入
花甲之人,感受似更为真切

曾经的过往、曾经的遇
见,于喧嚣与庸碌之中,似
乎了无痕迹矣。非也,每个
人的心底,皆有一群飞鸟,
它们随时听从心灵的呼唤。
《美文》从2021年第二
期开始,为我开设了“岁月
有痕”专栏,文章所叙写的
皆为当年我曾经有缘相识的
文坛艺坛的“大咖”们。
这组小文,原本不在我
近期写作计划之内。在一次
文学活动上碰到了穆涛君,
聊起了我二十四年前曾经相
见的贾平凹先生。为佐证我
所言不虚,随手从手机中调
出当年与平凹先生的合影,
以及平凹先生给我的题赠。
这似乎让穆涛君既感意外,
又饶有兴趣,当场鼓励我动
笔写出来。
于是乎,尘封已久的记
忆闸门打开矣。由贾平凹、
陆文夫、汪曾祺、陈建功,
而至洛夫、勒克莱齐奥,乃
至阎肃、孟欣等,一批曾经
与之交往过的文学艺术界名
家,走到了我的笔下。我所
书写的这些名家,对于一个
在基层从事地方性写作的人
而言,原本需仰视才能见之
。现在书写起来,倒也自然
平和,内心滋生出些许亲近
。当然,世事的变迁,岁月
的印记,亦随之呈现。
这样的书写,是不是可
以启发每一个普通人,去唤
醒尘封心底的记忆,感受一
下自己内心的“诗和远方”呢
?!
业余为文三十余载,进
入花甲之年,自己也还是有
一些想法。于是,启用了一
个全新笔名:“刘香河”。如
果我没记错的话,中国台湾
作家许地山先生,曾因一篇
散文《落花生》而给自己起
了一个笔名“落华生”。
我的这个笔名“刘香河”
,当然跟我写出的第一部长
篇小说《香河》有关。实在
说来,《香河》面世之后,
还是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多次被专家学者们研讨,
人民文学出版社也推出了多
个版本。小说曾在泰州电台
以方言形式连续播出,被改
编成同名电影之后,不仅入
围第二十七届金鸡百花电影
节,由国家广电总局数字电
影管理中心面向全国农村公
益性放映,多次在央视电影
频道播出,而且入围温哥华
国际电影节、开罗国际电影
节、南非国际电影节等多个
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导演
、最佳摄影、最佳编剧等多
项提名,并在俄罗斯外贝加
尔湖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
女主角奖。有一年,家乡多
个电视台打出“大年初一看
《香河》”之广告宣传,在
大年初一播放电影《香河》
,还真引发了不小的“香河
热”。《香河》,无论是小
说,还是电影,都在散发着
其独特的魅力。
需要向读者诸君说明的
是,我的这个笔名,并不仅
仅是因为《香河》。诚如读
者诸君所知,笔名后两个字
为“香河”,而前两个字则为
“刘香”。
“刘香”,这是我出生地
的名字。换句话说,这是我
真正的老家的名字,是我的
血地!《香
精彩页
每一个生命年轮里的贮藏,千姿百态,千差万别,这应该是常识。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的生命年轮里,保有共同的美好与温暖。
眼下正值隆冬季节,冬至刚过。一句“大冬大似年,家家吃汤圆”,无疑告诉我们,汤圆是冬至日之标配食物。《独断》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过了冬至,白昼日益加长,阳气回升,乃一个节气循环之开始,吉日也,应该庆贺。显然,此时的汤圆呈现出的是团圆、美好之意味。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然而,在我童年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却是大年初一吃“糖团”。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欢天喜地吃好年夜饭之后,便会在堂屋的电灯下,围坐在大桌旁,各自动手,包糖团。在包糖团之前,我和父亲有一件重要工作要做:敬神。父亲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又读过几年私塾,自然会讲些旧时的规矩礼节。
敬神,主要的祭品是“三呈”:鱼、豆腐、一块猪肉。鱼,多为一条鲫鱼;豆腐,一方整的,不能散;猪肉需在开水锅里“焯”一下,且配有“冒头”和“冒子”。这“冒头”或“冒子”,原本指文之序言,鲁迅先生在《彷徨·孤独者》中有“先说过一大篇冒头,然后引入本题”这样的句子。此处用其引申义,意为不重要的搭配物。“冒头”是一小块猪肉。听父母讲,无论什么时候,猪肉不能是一块,一块便是“独肉”,含吃“独食”之义,引之为“毒肉”,不作兴。因而须有“冒头”。“冒头”和“冒子”原本意思相近,这里的“冒子”指拴肉用的草绳。早先是几根稻草,能拴住肉便行。
此外,酒是少不得的。得是新开的,满瓶酒,白酒。已经开了瓶的酒,再敬神,不恭。一瓶酒,配三盏小酒盅。还有就是黄元、香和烛台。这里的“黄元”,乃敬神专用之物,纸质,绘有神灵图案,因其色黄而得名。
我们家敬神程序多半是这样:父亲先洗了脸,在家神柜上摆好敬神所需之物,点燃烛台上的蜡烛,之后手持黄元和香柱,在家神柜前下跪(母亲早备好了软软的草蒲团),磕头,给神上香,敬第一杯酒,每盏略加少许,敬酒要敬三次,一次添满杯盏,后面难办。父亲有的是经验,这样的小环节,自然会考虑周全的。待三次酒敬过之后,父亲便会点燃黄元和手中一挂小鞭,向家里喊一声:“放炮仗啰!听响——”因家中有小孩子,提醒后好让孩子们注意,不至于吓到,怕响的孩子可捂住耳朵。一阵短促的“噼啪”声后,便是我的“主场”:燃放长鞭。长鞭可是真够长的,两三米总是有的。“嗤嗤”声过后,一阵长时间、剧烈的鸣响,“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耳朵被炸得有点儿吃不消呢。且慢,吃不消的还在后头呢!
紧接着,父亲和我一起点燃一种叫“天天炮”的大炮仗,一般是十个,取十全十美之意,我和父亲各点五个。“嘭——啪!”“嘭——啪!”只见一束火花直蹿入年三十的夜空,火花四射了,心花怒放了。妹妹们是插不上手的,放这样的“天天炮”有点儿危险,稍不小心就会受伤,炸伤手、炸伤眼睛的,都有。当时没有连响礼花炮,点一次,响50响、100响。时代毕竟不同了,禁放鞭炮的呼声越来越高,现在我所居住的城区已彻底“禁放”矣。
我和父亲敬神放鞭炮时,母亲也没闲着,在进行一件同样重要的工作:和米粉。米粉,是年前母亲精心准备好的,预备着过年时用,最重要的便是大年三十晚上。这米粉是饭米(顾名思义是平时煮饭之米,多为籼米,较糯米黏性差)和糯米混合而成,和米粉时得考虑其黏稠度。和的过程中,水的分量要恰好,过多、过少,皆不能和出米团(米粉和到一定程度的形态)的最佳状态。米团,讲究的是软硬度、黏稠度都达到最佳。说得玄一些,和米粉者必须掌握米粉的性子,要知其根底,是吃水多,还是吃水少,不是仅靠现场看瓷盆里的米团是烂了还是硬了。这点儿名堂,当然是难不倒母亲的。每年都是她想方设法备下这过年用的米粉,有时候还到外婆家去“借”。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6:5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