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福建耕地(精)
分类
作者 邢世和//姚宝全//沈金泉//周碧青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利用福建省耕地资源大数据开展省域耕地质量评价及系列专题应用研究的成果汇编。本书在介绍福建省自然资源与农业生产背景资料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福建省耕地地力等级状况、耕地质量变化与驱动因素、中低产耕地及其主要障碍因素、耕地土壤矿质养分与丰缺分区、粮食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等,全面揭示了福建省耕地资源质量状况、动态变化及存在的问题;详细介绍了福建省耕地土壤酸化、潜性酸分布、碳源/汇演变和氮磷富集状况,阐明了福建省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及其驱动因素、潜性酸空间分异与动态变化、碳源/汇动态变化、碳汇价值、氮磷富集程度与生态风险等;介绍了福建省耕地化肥资源优化配置、耕地土壤酸性调控信息管理系统及耕地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福建省耕地质量提升的具体对策与措施。
本书可供自然资源、农业和环境保护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相关科研单位研究人员与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
第一章 自然环境条件概况
第一节 气候条件
一、季风
二、热量
三、降水
四、日照
五、气象灾害
第二节 地质地貌与成土母质
一、地质
二、地貌
三、成土母质
第三节 水文条件
一、地表水
二、地下水
第四节 土壤条件
一、土壤类型
二、土壤分布规律
第二章 农业生产概况
第一节 耕作制度与农作物生产
一、主要耕作制度
二、农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
第二节 种植业结构调整概况
一、确保粮食稳定发展
二、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
第三节 农田基础设施与农作物灌溉情况
一、农田基础设施情况
二、农作物灌溉情况
第四节 农业机械化应用与农田施肥情况
一、农业机械化应用情况
二、农田肥料投入情况
第三章 耕地资源利用现状
第一节 耕地资源利用情况与分布
一、耕地资源数量及其分布
二、不同坡度耕地数量及其分布
三、耕地利用结构与分布
第二节 耕地资源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一、耕地数量动态变化总体分析
二、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空间差异分析
第三节 耕地资源利用方式、程度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耕地资源利用方式
二、耕地资源利用程度
三、耕地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耕地土壤类型
第一节 耕地土壤类型变化的鉴别与修正
一、技术路线
二、方法步骤
第二节 耕地土壤类型概述
一、耕地土壤分类系统
二、耕地土壤类型
第三节 耕地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一、耕地土壤类型数量分析
二、耕地土壤类型空间分布
第五章 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
第一节 资料收集与整理
一、软硬件准备
二、基础与专题图件资料
三、数据文本资料
第二节 数据甄别遴选与补充调查
一、数据甄别遴选
二、数据审核
三、野外补充调查
第三节 数据库与评价单元的建立
一、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二、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三、评价单元的建立
第四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
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三、隶属函数的建立与属性数据的标准化
第五节 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一、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
二、确定耕地地力等级
三、耕地地力评价结果验证
四、耕地地力评价图件的绘制
第六节 耕地地力等级分析
一、耕地地力等级面积与分布
二、各等级耕地主要属性对比
三、粮食增产潜力分析
第七节 耕地地力等级特征分析
一、一等地地力特征
二、二等地地力特征
三、三等地地力特征
四、四等地地力特征
五、五等地地力特征
六、六等地地力特征
七、七等地地力特征
八、八等地地力特征
九、九等地地力特征
十、十等地地力特征
第六章 耕地质量动态变化与驱动因素
第一节 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
一、技术路线
二、方法步骤
第二节 耕地质量及其空间分异分析
一、2009年耕地质量及其空间分异分析
二、2017年耕地质量及其空间分异分析
第三节 耕地质量动态变化及空间分异分析
一、耕地质量动态变化总体空间分异
二、不同耕地利用类型耕地质量动态变化
三、不同海拔分区耕地质量动态变化
四、随距居民点距离变化的耕地质量动态变化
五、随距道路距离变化的耕地质量动态变化
第四节 耕地质量动态变化驱动因素分析
一、耕地质量动态变化驱动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二、耕地质量动态变化主要驱动因素分析
第七章 耕地土壤理化性质与空间分布
第一节 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
一、技术路线
二、方法步骤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
一、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变化
二、不同耕地地力等级土壤有机质丰缺状况
第三节 土壤氮素
一、土壤氮素含量及其变化
二、不同耕地地力等级土壤氮素丰缺状况
第四节 土壤磷素
一、土壤磷素含量及其变化
二、不同耕地地力等级土壤磷素丰缺状况
第五节 土壤钾素
一、土壤钾素含量及其变化
二、不同耕地地力等级土壤钾素丰缺状况
第六节 土壤中量元素
一、土壤钙、镁和硫素含量及其丰缺状况
二、不同耕地地力等级土壤钙、镁和硫素丰缺状况
第七节 土壤微量元素
一、土壤锌、硼素含量及其变化
二、不同耕地地力等级土壤锌、硼丰缺状况
第八节 土壤酸碱性
一、土壤酸碱性及其变化
二、不同耕地地力等级土壤酸碱性状况
第九节 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
一、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及其变化
二、不同耕地地力等级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状况
第十节 土壤质地
一、土壤质地状况
二、不同耕地地力等级土壤质地状况
第八章 耕地粮食作物的主要限制因素
第一节 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
一、技术路线
序言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
社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
是农业生产的载体。稳定的
耕地面积和良好的耕地质量
关系着区域粮食总产量的稳
定和增长,对区域农业持续
稳定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至
关重要。及时掌握区域耕地
资源的数量、质量、主要障
碍因素和养分丰缺状况等,
对合理利用区域耕地资源、
切实保护耕地具有十分重要
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
发展,非农建设占用了大量
的优质耕地资源,导致耕地
数量持续减少,虽然政府实
施了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
和“占补平衡”等耕地资源保
护政策,但实际执行过程中
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保差不
保优”和“占优补劣”等现象
,导致中低产耕地的比例持
续增加,加上耕地资源的高
强度和不合理利用,致使全
国耕地沙化、酸化、盐碱化
、养分失衡及污染面积不断
扩大,耕地质量日趋下降,
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已对国
家的粮食安全产生一定程度
的影响。耕地地力是指在当
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本身
特性、自然背景条件和基础
设施水平等要素综合构成的
耕地生产能力。开展区域耕
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可
以深入揭示影响区域耕地生
产力提升的土壤理化性状和
环境条件状况及其变化,从
而及时掌握区域耕地土壤资
源的数量、质量、养分丰缺
、主要障碍因素及其变化情
况,对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
计划、测土配方施肥及化肥
减量施用计划,合理利用区
域耕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
和持续提升耕地质量等均具
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
义。
福建省境内群峰耸峙,
山岭蜿蜒,丘陵起伏,复杂
的地形地貌及亚热带高温多
雨的气候条件致使全省耕地
资源空间分布零散,耕地数
量有限,总体质量不高。据
福建省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
查,2009年末全省耕地面
积1341780.19hm2,约占全
省土地面积(12395113.
50hm2)的10.830%,人
均耕地面积仅0.037hm2,
故耕地数量和质量的保护与
提升、耕地的持续利用与管
理等问题,对于人地矛盾极
其尖锐的福建省尤为重要。
根据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
)的工作部署,自2006年
以来,福建省在实施测土配
方施肥项目的同时,按照《
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
术规程》(NY/T 1634-
2008)的技术要求,借助
全球定位系统(GPS)、地
理信息系统(GIS)与数学
模型集成技术,在野外坐标
定位、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
测试的基础上,开展了全省
各县(市、区)1:50000
比例尺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
评价工作,查清了各县(市
、区)耕地地力状况及其障
碍因素,建立了各县(市、
区)耕地资源大数据及其信
息管理系统,并于2016~
2017年开展了全省耕地地
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汇总工作
,建立了省域耕地资源大数
据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此外
,以福建省耕地资源数量和
质量大数据为基础,深入开
展了省域耕地质量变化与驱
动因素、耕地土壤酸化与驱
动因素、耕地土壤潜性酸动
态变化与驱动因素、耕地土
壤碳源/汇动态及其演变规
律、耕地土壤氮磷富集及其
生态风险、耕地粮食生产主
要限制因素、耕地化肥资源
优化配置及耕地土壤酸性调
控信息管理系统等专题研究
,提出福建省中低产田改良
、科学合理施肥、耕地质量
建设及化肥资源优化配置等
建议。研究成果可为福建省
制定耕地质量保护与农业生
产政策提供基础支撑,为实
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
、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及生
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
据,并为福建省农业生产和
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本书相关调查研究得到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原福建
省农业厅)、福建省自然资
源厅(原福建省国土资源厅
)及各地级市和县(市、区
)农业农村局(原农业局)
等相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
和大力支持。本书撰写过程
中引用了国内外部分学者的
相关研究资料,在此谨向有
关部门领导和作者表示衷心
的感谢。本书第一章由姚宝
全推广研究员执笔,第二章
由沈金泉高级农艺师执笔,
第三章由黄倩助理研究员执
笔,第四章和第七章由周碧
青正高级实验师执笔,第十
五章由范协裕副教授执笔,
其他章节均由邢世和教授执
笔,参与编写工作的还有张
黎明、毛艳玲、邱龙霞、杨
文浩和陈瀚阅等,邢世和教
授负责统稿。各县(市、区
)农业农村局(原农业局)
土壤肥料技术站的同仁负责
各县域耕地地力外业调查采
样和室内分析测试工作。此
外,与著者共同开展耕地地
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及系列专
题研究的还有龙军、徐福祥
、张瑜、梁伟、巫顺金、焦
闪闪、张秀、曹孟锦、詹秋
丽、周洁莹和游碧君等博士
、硕士研究生,故本书的撰
写也有他们的贡献。由于本
书撰写时间较仓促,书中不
妥之处在所难免,热忱希望
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邢世和
2020年1月于福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