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黔西南布依族民间故事精选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贵州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搜集了流传在黔黔西南布依族的民间故事,包含了《力戛撑天》《射太阳》《洪水朝天》《当万和蓉莲》《铜鼓的来历》《铜鼓显灵》《哈达马》《茫耶寻谷种》等故事。里面的故事大多来自布依族民间故事、传说、古歌等,且具有代表意义。 目录 力戛撑天 射太阳 洪水朝天 当万和蓉莲 铜鼓的来历 铜鼓显灵 哈达马 茫耶寻谷种 锁孽龙 猴的神话 收恶洞 者弄从仙境归来 娃灵和比香 何西与何东 虎嫂 兄弟俩的故事 古相与阿秀 阿三挖井种庄稼 神奇的蕉扇 神脚仙手 王囊仙 王仙姑的传说故事(一) 王仙姑的传说故事(二) 七绺须的传说 望谟(王母)的传说 九羽衫 查白歌节的来历 毛杉树 赶干洞 布依山龙的传说 仙鹤坪的传说 绿海子的传说 破山的传说 石门洞 加麻号 夜郎国都的传说 牛洞的传说 野牛塘的传说 石蚌田 三月三 三月三吃花糯米饭 “六月六”的传说 黄角·紫荆·芭蕉 福娘茶的传说 鱼树人 七妹和大姐 阿三与燕姑娘 王玉连 挑“聪明水”的秘密 余韦陆何不开亲 布依族超度老人为什么要“赶场” 木马的传说 吹木叶的来历 月琴的来历 姊妹箫的来历 甩糠包的来历 围腰花的来历 唱姊妹歌的来历 包牛角帕的来历 黄石查卖 金子客人 争 爹 韦大姑妈 阿甲栽秧 背篼石 选嫁 尕占龙和普米天 三个女婿 梭米孔 布岩和知县 烧茶的碓窝 癞蛤蟆夫妻 巴巴岩 盐口袋 老变婆找不见阿白 老虎怕“漏” 斩蛇妖 穷姑爷的“探银筒” 蜻蜓虾的来历 石蚌和豹子跳沟 唤雨鸟 毛宏和风英 乌龟少爷 阿缅 老马告状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学乖 牛钻土了 乌鸦和水牛 阿甲的故事(三则) 甲金的故事二十二则 后记 序言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 州选编的这本《黔西南布依 族民间故事精选》,精选了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民 间文学工作者搜集、整理、 翻译的黔西南布依族民间文 学作品。这些作品,有部分 曾公开发表,很多作品都刊 印在内部资料集或内部刊物 上。 散文类的民间文学作品 ,从广义上都可以称之为民 间故事,而按照民间文学分 类,散文类作品包括了神话 、传说、故事几类。每类中 有更细的划分。比如,神话 可以分为创世神话(或宇宙 起源神话)、万物起源神话( 包括人类起源神话)、洪水 神话、射日神话等,传说可 分为人物传说、史事传说、 风物传说等,故事可以分为 幻想故事、生活故事等。本 书收录的范围就包含了这些 类别的作品,而且都具有一 定代表性,体现了选编者阅 览面的宽广和工作态度的认 真负责。 从创作、传承方式和呈 现形态看,人类文学总体上 分为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两 大类。在学校教育特别是文 字出现之前,民间文学曾是 唯一的文学样式。即使是文 字发明和学校教育出现之后 的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学校 教育普及程度不高,民间文 学仍是主要的文学样式。布 依族地区学校教育从元代开 始出现,但真正普及是到了 20世纪末。布依族的作家文 学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清 代。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 后,布依族作家诗人才大量 涌现。因此,民间文学长期 以来一直是布依族主要的文 学样式,是布依民众的主要 精神食粮。 民间文学是民众集体口 头创作,通过民间文学的创 作和传播,抒发感情,表达 愿望,达到自我娱乐,传承 文化,自我教育的目的。由 于民间文学很长时间是一个 民族最大多数民众的创作、 享用和传播的精神文化成果 ,因此这些作品充分反映了 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和哲学 、宗教、审美和伦理道德观 念。高尔基曾说:从远古起 ,民间文学就“不断地和独 特地伴随着历史”。在历史 长河中,民间文学打上了不 同历史时期的烙印,积淀了 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文化信 息,是我们研究民族历史、 民族文化的珍贵资料。在非 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文学 是被作为口碑文献看待的。 虽然民间文学没有像历史书 那样对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有 着具体的描述,但从不同时 期不同类型民间文学作品中 积淀的思想观念、历史线索 和文化表现,可以探索该民 族的哲学伦理思想、文化和 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尤其 是对书面文献记载比较少的 民族来说,民间文学更是研 究该民族的重要佐证资料, 通过与考古发掘、汉文献记 载以及民族生产和生活民俗 等相互印证,可以理清很多 历史悬案。毫无疑问,布依 族民间文学对研究布依族历 史文化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实际上,近几十年来,对 布依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就 一直没有离开过对布依族民 间文学的征引。在这个意义 上,《黔西南布依族民间故 事精选》的出版,为我们提 供了研究布依族历史文化的 重要文献,功莫大焉。 民间文学与传统的生活 方式相适应。闲暇时间或节 日集会,走亲访友,甚至劳 动过程中和劳动间隙,讲述 民间故事,唱民歌,都是人 们娱乐、交流思想感情的重 要方式。随着我国现代化的 进展,广播电视的普及,特 别是近年来网络文化进入寻 常百姓人家,人们的娱乐方 式丰富多样,民间文学的社 会文化生态发生了急剧变化 ,讲述民间故事已经不再是 人们主要的娱乐方式,民间 文学的创作、传承逐渐式微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健康 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必 须做好传承保护,并创新发 展,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要 求,就是要做好创造性转化 和创新性发展。这本《黔西 南布依族民间故事精选》所 选编的作品,很多都流传在 黔西南境内,都具有很强的 思想性和艺术性,完全可以 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让这 些艺术精品焕发新的生命。 如机智人物甲金故事,反映 了布依族人民的幽默、机智 和面对困窘生活的达观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望谟县有 关部门组织作家艺术家将传 统甲金故事改编为影视作品 ,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如近 年来出品的《金龙练》,在 布依族地区和壮族地区都有 着较高的收视率,黔南布依 族作家根据传统甲金故事改 编的动画片《甲金故事》也 深受观众喜爱。这给传统民 间故事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 发展提供了示范,而这本《 黔西南布依族民间故事精选 》的编辑出版,也为布依族 文化艺术创新发展提供了丰 富素材,对布依族优秀文化 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 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是为序。 2020年12月干音阳 导语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选编的这本《黔西南布依族民间故事精选》,精选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民间文学工作者搜集、整理、翻译的黔西南布依族民间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有部分曾公开发表,很多作品都刊印在内部资料集或内部刊物上。 后记 《黔西南布依族民间故 事精选》中百余篇稿子,大 部分选自1980至1985年兴 义地区民委(1982年建州后 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民委)内部出版的四集《布 依族苗族民间故事选》和《 神话故事集》,省民间文艺 家协会分别于1980年和 1984年内部出版的《民间 文学资料》第19集和第44 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9年出版的由韦兴儒主 编的《贵州布依族民间故事 选》,兴义市民族事务委员 会内部刊行(黄正书主编)的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兴义 市卷》,兴仁县民族事务委 员会、兴仁县文化馆合编( 内部刊行)的《民族民间文 学资料》。另外还有少量个 人提供的作品。 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这 些作品,特别是内部出版的 资料,限于当时的条件,编 辑质量均不很高,文中错字 掉字较多,一些字句也残缺 不全。因此,我们对每一篇 选入的作品,都进行了认真 的修改订正。个别篇章还进 行了重新加工整理。因此, 一些稿子,与原稿相较,已 经是面目全非。 虽然我们自认为此书己 基本上囊括了全州数十年来 布依族民间故事的精华,但 由于我们收集到的资料有限 ,接触的范围不广,肯定有 遗珠之憾;另外,由于我们 水平不高,学识有限,尽管 我们已付出了最大精力,力 求精选,但是否真正达到了 目的?见仁见智,只能有待 于时间的检验了!如有疏漏 和不足之处,敬请读者们谅 解!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 选入本书的稿子,如前所说 ,绝大部分都是从20世纪 80年代内部出版的资料集中 选来,距今己三四十年。这 些故事的收集整理者,就我 们所知,一部分已经辞世; 仍然健在的,大多也己无法 联系。因此,所采用的资料 ,也无法征求收集整理者的 意见和建议了!对于他们当 年的辛劳付出,我们在此只 能表示衷心的感谢!全州布 依人民将永远记住他们! 此书的编辑出版,自始 至终都是在黔南布依族苗族 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和布依学会的领导和关怀下 进行的。州政协原副主席、 州布依学会王殿宗执行会长 多次在会长办公会上提出具 体要求,给予多方面的指导 ;州民宗委主任王相宾、副 主任吴贞亮,黔西南布依族 苗族自治州文联主席桂兵对 本书的编辑出版高度重视, 给予了大力支持;州内外许 多布依族同胞,得知我们即 将编辑出版此书,也不计报 酬,主动热情地为我们提供 资料;原贵阳学院教授、研 究生导师、著名民族文化学 者周国茂先生,热情地为本 书写了序言;贵州省书法家 协会副主席、黔西南布依族 苗族自治州文联副主席岑岚 先生,也在百忙中热情地为 本书题写了书名,均使本书 蓬荜生辉! 在此,我们一并表示衷 心的感谢! 编者 2020年12月 精彩页 很古老很古老的时候,天和地只相隔三尺三寸三分。舂碓的时候,碓脑壳碰着天;挖地的时候,只要轻轻一用力,锄头也碰着天。挑水的扁担,只能横着放,不能立着拿,不然,也要碰着天。人们去做活路,成天弓着身子,腰杆都不能伸一下。 天地离得这么近,做什么都不方便,大家就很抱怨。那时,有个后生,名叫力戛,长得浓眉大眼,腰粗臂圆,身长九尺九寸九分,力气很大,九十九头犀牛都比不上他。力戛和大家一样,成天都弓着身子做活路,弄得腰酸腿痛还不算,背脊骨还被天擦脱了皮。他见大家都在抱怨,自己也实在忍不住火了,就挽衣捞袖地对大家说:“你们都让开点,等我把天撑高一些。” 力戛说完,用力把天撑了一下,可惜没有把天撑高,天和地只被他顶撞得晃荡了几下。他又对大家说:“我一个人的力气还是不行,你们都准备好锄头和扁担,等我把力气养足以后再来撑天,那时,你们都来帮帮忙。” 力戛说完,就去吃了三石三斗三升糯米饭,喝了三缸三壶三碗糯米酒,睡了三天三夜。第四天起来,伸了个懒腰,周身筋骨绷得“咕嘟”响,随后,他就叫大家来帮助一起撑天。 大家聚拢来了,都用锄头扁担抵住天,力戛鼓了鼓气,喊了声“一——二——三!”众人“嗨”一声,同齐用力往上一撑,就把天撑去了三丈多高。这时,力戛又对大家说: “天才这么高还不行,你们都撑着一刚刚,让我再鼓鼓劲,换口气,把它撑高一点。” 力戛说完,就狠狠地吸了一口气,榕树叶子、木棉树叶子、茶花、夹竹桃,都被他吸进肚子里去了。他眼睛鼓得如海碗大,浑身筋骨鼓丁臂胀的,像楠竹那么粗。他使尽平生的力气,两手顶住天,“起!”的一声往上撑,天就被撑去了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丈高,地就被蹬去九万九干九百九十九丈深。 天虽然撑高了,可惜挂不稳,只要一松手就会塌下来。怎么办呢?力戛想了想,就用左手撑住天,右手把自己的牙齿全拔下来当钉钉,才把天钉稳了。以后,力戛钉天的牙齿,就变成了满天星星;拔牙齿流的血,就变成了彩虹。 力戛在天上,不辞劳苦,一直做着钉天的活路。他累了,喘出的气,就变成了风;流的汗,就变成了雨;他不小心,头上的花格帕掉了,就变成了银河;他眨眼睛,就变成了闪电;他咳嗽一声,就变成了雷响;他热了,把白汗衫脱下来,就变成了云朵。 天钉稳了,可惜没有太阳和月亮,世间没有光明,庄稼不能生长。怎么办呢?力戛想了想,毫不怠慢,右手挖下自己的右眼,挂在天的东边,就变成了太阳;左手挖下自己的左眼,挂在天的西边,就变成了月亮。 力戛在天上,一直忙了九九八十一天,什么都安排好了,才“咚”的一声来,他落到地上时,整个大地像船在水上一样,被震得晃晃荡荡的。他落的地点是东方,东方的地势就倾斜了九尺九寸九分,以后,水就一直朝东方流淌。 只可惜力戛在天上时,饿了九九八十一天,牙齿也没有了,血也流尽了,落在地上时,又跌得过重了。不久,他就死去了。 力戛死了以后,大肠变成红水河,小肠变成花江河,心子变成鱼塘,嘴巴变成水井,膝头和手腕,变成了山坡,骨骼变成石头,头发变成树林,眉毛变成茅草,耳朵变成花,肉变成田坝,筋脉变成大路,脚趾变成各种野兽,手指变成各种飞鸟,他身上的虱子变成牛,跳蚤变成马。 从此以后,天高了,地低了,天地隔得很远很远了。天上有了太阳,有了月亮,有了星星,有了银河,有了彩虹,有了云,有了风,有了雷,有了闪电。地上有了山,有了河,有了田,有了井,有了路,有了树,有了草,有了花,有了兽,有了鸟,有了牛,也有了马。 世间上样样都有了,大家说不出的高兴,盘起庄稼来都很展劲。世世代代,人们永远都不忘力戛撑天的功劳。 王燕、春甫、班告爷等人讲述 流传于整个布依族地区 一九五四年搜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