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老教授风采(第2辑)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建校几十年来,从成人教育起步,到举办全日制高职教育,再发展为普通本科高校,直至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学校走出了一条以职业教育为导向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发展之路。该校老教授是这条教育发展之路的开拓者、铺路石和功臣,为了弘扬老教授的精神、志向、及教育价值观,展示老教授的园丁风采,教书育人的经验,促进师德师风建设。编选组将邀请记者通过采访,以通讯文学的纪实题材,撰写老教授风采。 目录 瞿志豪:一生践行梦想的人 开蒙立志学习,争做完美第一 “三尺讲台”,不做“单向阀”式的教师 能教学又会科研的“两栖”人才 领导岗位上开创新局面 “跨界艺术家”的“新十年之约” 朱懿心:薪火相传走向辉煌 白天上班,晚上听讲座 如愿以偿被大学录取 做有创新意识的教师 密切配合,拧成一股绳 真刀真枪地训练学生 成功“变身”全日制大学 好做法坚持到了现在 徐佩莉:真爱奉献尽情绽放 不怕挫折、忍辱负重的性格 好儿女志在四方 教书育人的荣光与自豪 为群众办实事,是我最大的快乐 以身作则,奏响爱的赞歌 爱一行,干好一行,是我对责任的解读 胡正中:寻梦天空与大地间 电梯巧遇 寻梦启航 实践梦想 李芳积:让稀土造福国民的教授 自强少年与稀土结缘 “六·五”稀土攻关成果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开创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 需土专家“科技扶贫”的情怀 罗长海:心系教学,名师风范存讲堂 勤奋好学,开启漫漫求知路 守护讲台,名师风范存课堂 五维空间,全力建设教学空间 教学科研,双轮驱动稳步前进 手已半百再出发,探索创建新学科 退休十余载,白头虽老赤心在 心系教学,真善美健勤追求 黄中鼎:咬定青山不放松 攻占新学科 迈向学科建设高地 人生的重要抉择 进京求学 感恩的心 刘传先:孜孜不倦追求,无悔教育人生 机缘巧合进入教师队伍 引进人才落户上海 赋予物理教学新内容 传承“师道”之业 翟祖华:人生艺术,艺术人生 幸而不幸的童年 踏上美术教育讲台 传统文化之动 致力于藏书票设计 情有独钟的“陶鸡情结” 一息尚存,创业不止 苏家健:以匠心塑造教授之魂 恪守匠心,助推自我发展 匠心打造“双师型”教师 以匠心精神开发教育实训基地 以匠心与妻子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杨冠群:保持“好奇心”,保持创造力 投身创新教育 多个维度选苗 方法重于答案 甘于自投罗网 竞赛场上夺标 科创带来精彩 永远保持“饥渴” “精神财”更可贵 序言 为了展示老教授的教育 成果、园丁风采,促进我校 师德师风和校园育人文化建 设,我校老教授协会理事会 决定出版“上海第二工业大 学老教授风采丛书”。2018 年,出版了第一辑。2021 年,在迎接中国共产党100 周年诞辰之际,第二辑又和 大家见面了。党的十九大报 告中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加 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 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任务。 教授是大学的支柱,是学校 声誉的载体,更是莘莘学子 的引路人。要培养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建设好 一支学高身正、教书育人的 师资队伍。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61年 的发展历史是一部自强不息 、艰苦奋斗、不懈进取的历 史。学校为培养时代所需要 的知识型高技能创新人才, 构建多层次高等技术和职业 教育“立交桥”,以及当下以 本科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 研究生教育,建设创新型、 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中,做 出了重要的贡献。老教授们 扛起了学校艰苦创业、半工 半读的红旗,做起了自强拼 搏,争当成人教育的排头兵 ,成为了努力奋进,勇做发 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担当者, 担起了求索进取,建设高水 平应用技术大学的使命者。 他们在学校发展的历次跨越 中展示了风采,学校因为他 们的辛苦付出而被誉为劳动 模范的摇篮、发明家的园地 和高级技术人才深造的平台 。他们为建设劳模文化与教 育基地,建成包起帆创新之 路展示馆,成立上海劳模学 院、劳模工作室等学校的特 色教育项目,做出了不朽功 绩。他们胸怀报国为民的理 想追求,遵循我国高等教育 的使命、目标和任务,尽为 师之责、明为师之道、建为 师之功,为紧跟国家发展战 略和人才需求,探索以高等 职业教育为导向,“产教融 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 技术人才的特色之路,历经 艰难,呕心沥血。他们秉承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师德 师风,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和 人格魅力在授业解惑中“引 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 将一批批青年学生培养成为 国家栋梁之材。老教授们或 以擅长解决生产一线的“疑 难杂症”能力见著;或以学 术研究见长,以科研开发建 功;或以辛勤服务管理为任 ,敬业精心育人;或以勇于 开拓学生创新精神为荣,创 作发明取得丰硕成果;或崇 尚老有所为,倾心发挥晚年 余热……他们是学校各个发 展阶段的开拓者、耕耘者、 奉献者和创造者,他们是上 海,乃至中国高等职业教育 发展的历史见证人。如今, 尽管老教授们陆续退休,但 他们留下的大学精神、校园 文化和丰富经验弥足珍贵, 建立的宝贵业绩造福世人。 本辑编委会邀请记者, 以纪实题材、通讯形式报导 老教授们在教学、科研、管 理诸方面做出的贡献和成果 ,记载他们的理想信念、道 德情操和专业功底,展示他 们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度 责任感和执着追求。他们以 真才实学和人格魅力在履行 立德树人、思想引领、知识 传播和技能传授使命中留下 的一行行足迹、一串串硕果 。让广大读者,尤其是年轻 师生,在细细品读中感悟教 育的价值、创新的真谛、成 才的动力和育人的幸福。 在期盼中,记载着11位 老教授教学、科研、管理的 不凡故事和心路历程的《上 海第二工业大学老教授风采 (第二辑)》与大家见面了 。这些老教授们经历了学校 初创和发展阶段,直接参与 了具有基础性而又极富挑战 性和探索性的高等职业教育 实践,亲身感受了来自生产 一线的先进技术骨干、劳模 学生的刻苦学习、乐于创新 、勤于发明的新型学风。岁 月折射出前辈们的创新特质 、执着品格和敬业教风。难 忘历程,再现可敬可亲的老 教授风采:教室里,师生们 理论结合实践,热烈探讨提 高产品质量方案;车间里, 师生们埋头钻研技术革新, 齐心攻克生产难关;学生家 里、病床旁,经常看到老师 登门辅导的身影……众多荣 誉记载着老教授们厚生、厚 德、厚技的情结。相信《上 海第二工业大学老教授风采 (第二辑)》会为全校师生 所珍视,成为我校宝贵的精 神财富。愿它激励您,鼓舞 您,伴您成才、成功。 当前,全校正在认真学 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按照“稳中求进、内涵发展” 的要求,深化综合改革,推 进依法治校。我们衷心祝愿 学校在践行十九大提出的“ 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 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 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 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 敬业风气”中再创辉煌。衷 心期待校老教授协会在市老 教授协会和校党政班子的领 导和关怀下,不忘初心,牢 记使命,践行老有所学,拓 展老有所为,提升老有所乐 ,开创新时代共创、共建、 共享美好生活的协会工作新 局面。衷心祝福老教授们安 康快乐! 徐佩莉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老教 授协会会长 导语 记载着11位老教授教学、科研、管理的不凡故事和心路历程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老教授风采(第二辑)》与大家见面了。这些老教授们经历了学校初创和发展阶段,直接参与了具有基础性而又极富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践,亲身感受了来自生产一线的先进技术骨干、劳模学生的刻苦学习、乐于创新、勤于发明的新型学风。岁月折射出前辈们的创新特质、执着品格和敬业教风。 精彩页 一生践行梦想的人 时为教授,又做过21年学校副校长的瞿志豪如今已步人花甲之年。50年前,父亲的一句话至今让他难以忘怀,那是父亲不经意的一句表扬,却成了开启他不断求上的三段人生的重要引子。 开蒙立志学习,争做完美第一 孩提时代的瞿志豪有一天与哥哥被刊登在《少年报》上的一幅题为《啃泥地》的漫画所吸引,漫画上画的是一架战斗机被击落的场景,战斗机的机头被夸张地画成了一张人脸,露出一副“嘴啃泥”的丑态。幽默讽刺的漫画,顿时使小哥俩兴致盎然。有一些绘画基础的哥哥先拿起笔描摹了一张,瞿志豪也不甘落后,紧接着也依样画瓢地画了一张。傍晚,父亲下班回家,小哥俩追着问父亲:“哪张画得好?”没想到,父亲指着瞿志豪的这张称好。听到父亲的表扬,瞿志豪感觉像吃了蜜一样的甜。哥哥先于他学画,经常被表扬,他作为“后来者”竟然“居上”了。后来瞿志豪在与朋友的交谈中多次提到这个小故事,他说:“每个人都会有一个使自己人生转折的触点,父亲的表扬是不经意的,却是对我天性的一种激发。” 瞿志豪说,他初人小学时有些小调皮,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经常是老师批评的对象,自父亲的那句话后,他喜欢上了绘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绘画课的成绩渐渐好了。后来,班上的“学习园地”凡有图画作业的展示区总有他的作品,他在同学眼里的形象逐渐有了改变。这对一个在其他课程上不太受到表扬的学生是一种多大的鼓励啊。终于有一天,他的小脑袋里慢慢转出一个念头:如果我的其他功课都像图画课一样经常被老师选送到“学习园地”上该有多好啊! 人在年少时,父母、老师或者社会的一句恰当的赞扬,真的会对一个少年的人生发展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图画课的进步触发了瞿志豪内心的转变,他开始暗暗下定决心:“我的其他功课也都要好!”大概从这个时候开始,瞿志豪培养了自己学习的上进心,养成了在学习上不服输的性格,“要么不做,要做就争做第一”。于是,从初中到技校,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瞿志豪总是以班上学习最好的同学为榜样。他也确实做到了,他后来不无骄傲地说,在人生求学阶段,他的学习成绩总在班上名列前茅。 1972年,瞿志豪作为职校生在上海冶金机械学校就读,读的是机器制造专业。除了在课堂学习理论之外,他还要在工厂一线实习劳动。他在第一次接触到机械加工的设备时就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心,指导他的师傅恰好是厂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加工能手,在学生中拥有很高的威望。瞿志豪格外崇拜师傅,努力地向他讨教技术,师傅也特别喜欢这样的徒弟,教他时特别有耐心,也常常把额外的一些技术传授于他,这使他很快成为同学中的机床操作能手。以至于后来瞿志豪很快便能独当一面,在多种机床上完成难度较高的零件加工工作。毕业的时候,他成为班里少有的几个能够全面掌握车、刨、铣、镗多种机床的学生。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他的大学时代。1983年,瞿志豪在北京钢铁学院冶金机械专业学习,他的学习能力总让同学刮目相看。一次课程设计,布置的大作业是完成一个二级减速机的设计,图纸作业量是一周。可在图纸阶段,他竟然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作业。他的任课老师无论如何也不相信,经过仔细查对图纸,竞找不出一处错误。原来,他有很好的绘图空间想象力和熟练的机械制图的线形控制能力,别人需要先出结构初稿再加深的画图步骤,他只需一笔就好,而且基本不用橡皮擦改,所以图面也显得特别整洁。 大学期间,有一门选修课程叫“光测弹性力学”,这是一门用光学干涉原理分析机械零件内部应力分布的技术。当时,这是一门新科学技术,他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头钻进实验进行研究学习。激光技术发明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广泛应用于工程。瞿志豪在实验室里不仅掌握了这种先进技术,而且将它大胆地应用到他的毕业设计和论文写作中。他的指导老师是学校有名的机械学教授,读完瞿志豪递交的毕业论文,看到自己的学生能够应用最新技术解决冶金装备的设计问题,他非常高兴,于是提出要瞿志豪的毕业论文作为全系机械专业毕业论文公开答辩的示范。瞿志豪的公开答辩不负众望,清晰的理论陈述,准确的实验数据,赢得答辩专家组的高度肯定。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