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古文辞类纂(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岳麓书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古文辞类纂》是清代桐城派散文家姚鼐编纂的文章选集,依文体分为论辨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颂赞类、辞赋类、哀祭类十三类。
本书以“求要堂本”为底本,参以胡士明、李祚唐标校的《古文辞类纂》以及吴孟复、蒋立甫主编的《古文辞类纂评注》诸本。
作者简介
郭青林,男,1974年生,安徽庐江人,文学博士。现就职于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承担文学理论、美学以及中国文学批评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论。
目录
一 论辨类
过秦论上 贾谊
原毁 韩愈
师说 韩愈
杂说之四 韩愈
复性书下 李翱
朋党论 欧阳修
权书·六国 苏洵
贾谊论 苏轼
原过 王安石
息争 刘大櫆
二 序跋类
荆潭唱和诗序 韩愈
愚溪诗序 柳宗元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释祕演诗集序 欧阳修
江邻幾文集序 欧阳修
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
三 奏议类
楚莫敖子华对威王 《战国策》
谏逐客书 李斯
论积贮疏 贾谊
化民有道对 东方朔
出师表 诸葛亮
论佛骨表 韩愈
四 书说类
狱中上梁王书 邹阳
报任安书 司马迁
报孙会宗书 杨恽
答李翊书 韩愈
答尉迟生书 韩愈
与孟东野书 韩愈
与李翰林建书 柳宗元
与尹师鲁书 欧阳修
五 赠序类
送王秀才序 韩愈
送孟东野序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愈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赠黎安二生序 曾巩
仲兄字文甫说 苏洵
送孙正之序 王安石
送左未生南归序 方苞
六 诏令类
谕巴蜀檄 司马相如
鳄鱼文 韩愈
七 传状类
圬者王承福传 韩愈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方山子传 苏轼
先妣事略 归有光
樵髯传 刘大櫆
毛颖传 韩愈
八 碑志类
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 韩愈
尹师鲁墓志铭 欧阳修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王安石
沈贞甫墓志铭 归有光
女二二圹志 归有光
寒花葬志 归有光
九 杂记类
蓝田县丞厅壁记 韩愈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钴鉧潭记 柳宗元
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柳宗元
袁家渴记 柳宗元
石渠记 柳宗元
石涧记 柳宗元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岘山亭记 欧阳修
墨池记 曾巩
木假山记 苏洵
石钟山记 苏轼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项脊轩记 归有光
十 箴铭类
剑阁铭 张载
酒箴 扬雄
十一 颂赞类
子产不毁乡校颂 韩愈
韩幹画马赞 苏轼
十二 辞赋类
离骚(节选) 屈原
涉江 屈原
渔父 屈原
登徒子好色赋 宋玉
鵩鸟赋 贾谊
登楼赋 王粲
归去来辞 陶渊明
进学解 韩愈
前赤壁赋 苏轼
十三 哀祭类
国殇 屈原
吊屈原赋 贾谊
祭柳子厚文 韩愈
祭石曼卿文 欧阳修
祭欧阳文忠公文 王安石
武季子哀辞 方苞
祭舅氏文 刘大櫆
序言
姚鼐(1732—1815),
字姬传,一字梦穀,室名惜
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姚惜
抱,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
,历任山东、湖南乡试副考
官,刑部郎中,四库馆纂修
官。曾主讲扬州梅花、安庆
敬敷、歙县紫阳、南京钟山
等书院。“桐城三祖”之一,
是桐城派文学理论的主要建
设者。自幼嗜学,伯父姚范
授以经文,又从刘大櫆学习
古文,天资卓异。主要著述
有《惜抱轩诗文集》《九经
说》《老子章义》等,另纂
有《五七言今体诗钞》《唐
人绝句诗钞》。《古文辞类
纂》是姚鼐倾力之作,在桐
城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
生了重要作用,是中国古代
文学史上一部有着深远影响
的作品选集。
重视文学典范价值,是
中国传统文论的重要特征,
主要体现在文学选本的大量
存在。中国古代文论家宣示
自己的文学主张、争取批评
话语权、表现自己存在的重
要途径之一就是选本。孔子
删《诗》,以“无邪”为标准
,开选本之先河。萧统纂《
文选》以体现其“事出于沉
思,义归乎翰藻”之编选旨
趣。至唐,编纂选本蔚然成
风,著名的如殷璠的《河岳
英灵集》,高仲武的《中兴
间气集》等。宋以后选本更
受人们重视,至清代更是卷
帙浩繁。一般而言,选本是
由选者遵从自己的文学观念
和审美理想对既已存在的作
家作品进行挑选并按一定的
体例编纂的。这些挑选出来
的作家作品是选者文学观念
、审美理想的载体,并通过
历代读者的阅读、追摹发挥
影响力。桐城派非常重视选
本的这种作用,编选了大量
的文章选本。如方苞《古文
约选》、刘大櫆《精选八家
文钞》、姚鼐《古文辞类纂
》等。选本的价值是典范意
义和批评意义的统一,指导
诗文创作是其主要目的。姚
鼐编纂《古文辞类纂》其用
意也不外于此。具体来说,
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
一、确立桐城派文学典
范,传承桐城家法,指导文
章写作。姚鼐编纂《古文辞
类纂》最初是为了便于教授
生徒,用以指导弟子读书作
文,同其编选的《今体诗钞
》一样,为桐城派家塾教本
。既然是选本,所选文章当
然要体现桐城派的文章理念
。桐城派自方苞高举“义法”
,中经刘大櫆以“神气、音
节、字句”说加以扩展,终
归姚鼐“义理、考证、文章”
统一之论,形成一套体系较
为完备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文
章理论,为桐城派文人所遵
循,形成所谓的“桐城家法”
。《古文辞类纂》所选诸篇
,是印证、诠释桐城家法的
文章典范,研读、模拟这些
作品并推陈出新是桐城后学
学习古文辞、成一家之言的
主要途径。桐城派是非常重
视学习古人的,以为“文章
之道必师古人而不可袭乎古
人,必识古人之所以难,然
后可以成吾之是”(方东树
《答叶溥求论古文书》)。
“师古”就得有师法的对象,
而能够成为桐城派文人学习
的对象,必须符合桐城派的
审美理想。身为宗派创始者
,姚鼐当然要为桐城派“立
法”,《古文辞类纂》成书
后几经删汰,就是姚鼐这一
意图的深刻体现。姚鼐不仅
在书中对各类文体加以解说
,总结作文方法,还对其中
诸篇加以评点,以导示后学
,使其不致偏离方向。
二、构建桐城派古文传
统,确证桐城派合法性、正
当性。清代学术上一突出现
象就是汉学和宋学的对立。
在如何对待儒学经典的问题
上,宋学派奉程朱为圭臬,
坚持理学立场,以发明义理
为要务;汉学派以汉儒为榜
样,崇尚许慎、郑玄之学,
以考据疏注为己任。两派针
锋相对,有水火不容之势。
发明义理需重视辞章之学,
讲究行文技巧,以求“辞达”
,汉学家因抨击宋学空疏进
而攻击辞章之学。姚鼐幼承
家学,稍长又蒙受师训,既
尊奉宋学,又热爱辞章,自
然为汉学派所不容。在担任
四库馆臣期间,与戴震一类
汉学家反复论辩,终因势单
力薄,愤然告退。辞官后的
姚鼐在反思中开始致力于辞
章之学,有意创立桐城文派
来对抗以戴震为代表的汉学
。汉学注重师承,有其谱系
。姚鼐也力图构建桐城古文
谱系,形成桐城文统,即上
溯先秦、两汉,中取唐宋八
家,下至明代归有光,并以
桐城籍方苞、刘大櫆相接续
,形成一个绵延两千多年的
古文传统,企图以此证实程
晋芳、周永年所说的“昔有
方侍郎,今有刘先生,天下
文章,其出于桐城乎?”(
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
》)《古文辞类纂》就是以
具体的文学史实来支撑其所
建构的桐城文统的,为这一
文统的正当性、合法性提供
证据。是书共75卷,700余
篇,所选作品以唐宋八大家
为主,向上择取先秦两汉部
分作品,间取两晋张华、刘
伶、陶渊明、鲍照、潘岳诸
家赋作以及元结、李翱、张
载、晁补之少许作品,向下
则选取明代归有光及“二祖”
方苞、刘大櫆的作品。正如
其弟子方东树所说的“夫有
孟韩庄骚而复有迁固向雄,
有迁固向雄而复有韩柳,有
韩柳而复有欧苏曾王”(方
东树《答叶溥求论古文书》
),书中所体现的文章传承
脉络是极其分明的,体现了
姚鼐构建桐城文统的良苦用
心。
在体例上,《古文辞类
纂》采用以体为经、以时为
纬的编纂模式,即先确定文
体类别,再依时代为序来选
择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