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叙事取向实践解析/实用临床心理学书系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从叙事的观点出发,概述了运用于各种社会心理援助场合的方法。该取向广泛适用于医疗看护、司法矫正、残障援助、高龄者福祉、心理治疗、心理评估、心理教育、团体治疗等众多应用领域。援助的具体课题,小到来自生活中的烦恼,学校或育儿、工作中产生的各类心理问题,大到心理创伤或哀伤辅导、舒缓医疗等各种人生中会经历的重大事件。 作者简介 吉沅洪,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临床心理士,主要研究专长为投射心理测试、表达艺术治疗,曾出版《树木—人格投射测试》《图片物语—心理分析的世界》等著作。 目录 致中文版读者 译者的话 上篇 解说篇 第一节 何为叙事 森冈正芳 第二节 如何在心理临床中运用叙事 森冈正芳 第三节 心理治疗中的叙事取向 森冈正芳 下篇 实践篇 第一节 叙事医疗的基础及自我状态 岸本宽史 第二节 叙述时间——从精神病院的民族志出发 野村直树 第三节 在人生转折中的叙事生成 野村晴夫 第四节 梦的听取与叙事 广濑幸市 第五节 在当前护理教育中叙事取向的实践 纸野雪香 第六节 绘画疗法与叙事——交织着作者、作品(征兆)、读者(观众)和鉴赏(解释)的对话 角山富雄 第七节 将会心团体体验当作物语进行讲述——尝试把日常和非日常联结起来 村久保雅孝 第八节 以少年犯为对象的团体治疗——有关“重要的音乐”叙事所产生的意义和变化 松本佳久子 第九节 欺凌魔王的冒险——在学校共同体中使用叙事取向开展的心理教育试行 田代顺 第十节 老年人的回想法 山口智子 第十一节 智力障碍者援助机构中的“当事者援助”视角——在机构入住者与机构工作人员的“故事”相遇的地方 山本智子 第十二节 心理测试和叙事1:TAT 楠本和歌子 第十三节 心理测试和叙事2:树木人格测试 坂中尚哉 序言 致中文版读者 本书从叙事的观点出发 ,概述了运用于各种社会 心理援助场合的方法。该 取向广泛适用于医疗看护 、司法矫正、残障援助、 高龄者福祉、心理治疗、 心理评估、心理教育、团 体治疗等众多应用领域。 援助的具体课题,小到来 自生活中的烦恼,学校或 育儿、工作中产生的各类 心理问题,大到心理创伤 或哀伤辅导、舒缓医疗等 各种人生中会经历的重大 事件。 叙事,是一种语言形式 :选择个人体验中发生的 事件,为其建立脉络,在 赋予情节的过程中传达体 验的意义。为了能给当下 发生的事情、事件、行为 等赋予理由并进行说明, 叙述者通过叙述过去发生 的事情来得到听者的理解 。譬如,当说到自己今早 身体不适的时候,对朋友 说“昨天去看电影时,就感 觉电影院的空气很差呢!” 这类语言就是叙事。对方 也可能会同情地回应:“因 为现在流感很严重呢!”在 这里,问题的重点并不在 于感冒是在哪里被传染的 ,而听者也并没有在确认 电影院的空气实际如何。 总之,事实如何先放一边 ,关键在于明白这是叙述 者自身的体验。叙事行为 的前提在于说者建立与听 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在日 常生活中就是在如此使用 着叙事。 叙事并不复杂,常常出 现于日常语言表达之中。 有时甚至可能因为过于日 常而无法被人们注意到其 特征。叙事一直是被视为 不同于科学的事物。通过 叙事,个人体验如浮雕般 显现。在这个逐渐重视基 于科学标准的援助模式的 时代,最容易被忽视的往 往就是那些源于病症、障 碍或灾难的体验中所产生 的个人意义。在本书实践 篇提到的各种援助场合中 ,那些有名有姓的当事人 就通过叙述自己,明确地 使个人体验浮现出来。这 就是叙事取向的特征。在 个人史中,叙述者逐渐明 了事件的意义,从而进行 自我恢复。 物语、叙事这些用语会 因为国家、语言不同而有 差异。当我知道中文中 Narrative被称为“叙事”时, 字面本身就恰到好处地表 达出了Narrative的特征, 给人的感受很不一样。这 就是语言创造现实。如果 改变语言的表达方式,那 么现实也会随之发生一些 变化。而我则想享受这些 微微泛起的涟漪。 语言即文化。我听说如 果日语翻译成中文,文字 量会减少一半左右。大概 是因为汉字浓缩了文章的 意思吧,这让我觉得很有 趣。因为,如果把凝缩在 汉字中的意思表达成语言 的话,就能引申出好几个 故事情节。在20世纪初, 汉字的象形性和表意性吸 引了西洋文化,影响了英 国被称为意象派 (Imagism)的新诗学和 爱森斯坦(Eisenstein)的 蒙太奇理论等文学艺术运 动。 一方面,叙事取向起源 于西方的学术艺术传统。 另一方面,各地用不同的 文化来叙述传播,将“故事” 铭记在心的人们也会不断 地进行传承和发展的活动 。在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 中,“故事”都是会被永久流 传下去的。因此,在该意 义上叙事这种方法具有不 受特定的语言或文化所限 制的通用性,并没有所谓 的“哪个国家的某某某是创 始人”的说法。 相信用中文重新编写的 本书又会创造出不一样的 现实吧,也一定超越了执 笔者们至今所能触及的范 畴。书写者和读者就是在 会话中的叙述者和听者, 都和构建现实息息相关。 因此,希望本书能遇到属 于它的知音。 在这里,我想再次向将 本书辛苦翻译成中文的日 本立命馆大学吉沅洪教授 ,以及在其带领下短时间 内以出色的团队合作精神 顺利完成翻译工作的研究 生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森冈正芳 于2019年春节 导语 本书提及的“叙事取向”(narrative approach)整合了当前流行的“叙事”视角的多种治疗模式,包括Michael White 与 David Epston的“叙事治疗”、Greenhalgh及Hurwitz提出的“叙事医学”、Arthur Kleinman的“医学人类学”、日本的生涯发展心理学家やまだようこ的“生命故事学派”以及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河合隼雄的“物语派”。叙事取向以当事人为中心展开对话,尊重那些被科学客观主义所排除的、人们各自拥有的体验世界。 精彩页 一、宫娥 17世纪的西班牙宫廷画师委拉斯凯兹(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的名画《宫娥》(Las Meninas o la familia de Felipe IV)(图2)总让人越看越觉得不可思议。这位画家到底想要透过绘画表达什么呢?很多人都试图破解其中的玄妙。20世纪的哲学家福柯(Foucault, M.)在《词与物》(Les Mots et les choses: une archeologie des sciences humaines)(Foucault, 1966)的第一章中对这幅画进行了充分解读。除了画家(作者)、画作(作品)、鉴赏者(观众)的关系,福柯在解读中并没有涉及该作品之外的其他任何素材。这也和来访者(Cl)——征兆(症状)——咨询师(Th)三者之间的关系或绘画——叙事——意义解释之间的关系,有异曲同工之妙。 画面中央站着的玛格丽特小公主正朝这里看来。她的四周围绕着宫女们和一条猎狗。在左边,画家本人手持调色板和画笔也看向这里。左侧的巨大画板却背向着这边。画家在画板中画着什么呢?可能是公主和宫女们都能够看到的事物吧……但是,一个男人打开了画面深处的一扇门。从门外射进来的光线均匀地散布在室内,并落到了门左侧的一面镜子里。透过镜子映出了一男一女两个人影,正是国王腓力四世(Felipe IV)和王后玛丽安娜。原来这是在为国王和王后画肖像画啊!而国王和王后所处的位置,既是画家笔下的模特的位置,又是画中场面的旁观者的位置。“当被画家的眼睛捕捉的瞬间,鉴赏者也已经同时被强行带入画中了”(Foucault, 1966, p. 21)。画板上到底画着国王和王后的肖像呢,还是我们这些鉴赏者的肖像呢?但画板始终背朝着这边,在看不见的画板上交错着模特和鉴赏者的肖像…… 画(作品)中的画家(作者)的视线注视的不仅仅是模特,连我们这些鉴赏者都被映入其眼帘。鉴赏者对绘画的解释及解读也被自然地融入画中。结果,画家和模特、鉴赏者三者之间便展开了相互对话。这幅画就是如此的不可思议。与其说是画,不如说是变成了画家和模特、鉴赏者之间对话的场景。在画家视线的诱导下,画中潜藏着的三角形尤为显著:顶部是画家的眼睛(这是能够看到的),底边的一点是模特所在的位置(这是看不见的),而另一点则是画在画板中的画像(这也是看不到的)。 画板里的可能并不是国王和王后的肖像,也有可能是鉴赏者的肖像。每当和鉴赏者视线相对的时候,画家是不是用画笔在国王和王后的肖像上画鉴赏者的肖像呢?然后再在上面继续画国王和王后的肖像,这样反复覆盖地作画。这种反复作业是画家和模特、鉴赏者之间的对话,从而产生出三者共通的意义作用(representation)。由此推测,这幅画一定是将具有意义作用的框架本身画成了画。因此,无论是从鉴赏者的主观视角,还是模特的客观实在性角度,都不能去推测该画的意义。只有跨越主观和客观,从画家、模特、鉴赏者之间的对话中流露出的稳固关系,才是这幅画真正的意义所在。 二、绘画解释、叙事解释的“协调” 如果将委拉斯凯兹的画和精神分析的诸多表象(征兆、症状、梦),叙事及非语言表达(举止、绘画、作品等)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后者具有的意义离前者是多么的遥远。精神疗法并不具有像委拉斯凯兹的画那样联结“画家(Cl)——作品(表象)——鉴赏者(Th)”的作用。Cl、Th和症状等表象并不一定属于相同的意义世界。因此,来访者无法掌握自己的症状或梦的意义。如果咨询师也对此不明确的话,即使与来访者运用同一种语言,也只会导致二者之间无法相互汲取真意。双方只能随意地相互解释症状或梦的意义,甚至对方的想法。咨询师通过叙事、举止、绘画等媒介,人为地解释来访者的症状及内在。所以,叙事解释和绘画解释可以被当做成精神疗法中的重要宝物(技法)。 但是,“解释”在拉丁语中是interpres(inter+pretium:等价物),原义是对文本的注释、代言,与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分享的意义又是不一样的。而基于精神分析的症状解释或来访者的内在诠释,则是适合通过“可见的教材:叙事或举止、绘画等”的过滤,来刻画出“不可见的意义:来访者的症状和内在”,人为地达到一种收支平衡,也就是协调的目的。只是,所谓解释,多数是立足于主观之上的东西。因此,不仅是临床绘画测试解释或叙事解释,在来访者和咨询师达成合作进行绘画疗法的场景中,也经常会留有来访者与咨询师双方主观的影子。解释与误解之间的距离只有一纸之薄。因此,常有言道,精神疗法中比起精准的解释,重要的是如何高明地误解对方。 P159-16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