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英国文学中称秋天为中年,他青春的魅力尚未完全衰退,前方死神却对他举起了召唤的手;他未失落他的一切,不过已开始凋谢了。
英国一位现代诗人这样描写秋天:“你畏惧冬天寒冷的树木,此时望去像魑魅;唉,你举行聚会的花园冷冷清清,说明潮湿的树叶正断绝尘缘!逝去的和将至的,他们凄凉的婚床由你张罗。你倾吐垂死者的心声,你是为死灭伤感的神明。”
这不是盂加拉的秋天。孟加拉秋天黛色的眼睑从未让落拓的青春的泪水濡湿。他以稚童的面貌出现在我们身边。他是新生儿,从雨季之腹出生后,躺在大地这位乳母的怀里,露出甜甜的笑意。
他的肌肤细嫩,早晨素馨花的清香似他身上溢散的气味。我们看到的天空、阳光和树木的色彩,是他生命的色彩,非常新鲜。他生命的色彩,不是从彩虹窃得的红、橙、黄、绿、蓝、靛、紫中的某一种。那是温柔之色。我们在草叶和人体上看到这样的色彩。生命的色彩透射不出动物粗硬的表皮,自然以各种亮泽的浓毛掩饰其羞惭。但自然喜爱轻吻脱去衣衫的赤裸的人体。
凡是生长的,都不太坚硬,因而生命是柔软的。生命是不完美之中的完美的蕴藉,一旦这样的蕴藉枯竭,换句话说,当只有外在的形状,没有任何吉兆,死亡便使一切变得粗糙,虽然仍有红、黄、绿等颜色,生命的色彩却没有了。
秋天的色彩是生命的色彩,极其鲜丽,极其柔和。秋阳是熔化的金子,秋天的绿色清新,蓝色莹润。因此秋天摇撼我们的生命,如同雨天摇撼我们的心灵,春天摇撼我们的青春。
我曾经说过,秋天有孩童的天性——想笑就笑,想哭就哭。啼笑中没有神秘的因果关系,它轻盈地来,轻盈地去,不留下浅浅的足印,如同水波上兄妹般的光影嬉闹,不留痕迹。
孩子的啼笑发自生命,而不是发自心灵。生命像快艇,不载杂货。生命飞驰,啼笑的分量极轻。心灵是货船,承载货物——它的啼笑不在航行的过程中散落,如同清溪因流动而闪光,其间没有光影的憩息和居室,但当溪水坠入山谷的深潭,光束就想潜入水底,暗影与水相拥。那儿有“幽寂”冥想的蒲团。
然而,任何地方没有生命的座椅,生命一刻不停地运动着,秋天的啼笑只在我们的生命之流上熠熠闪烁,那儿我们的长叹之巢不会沉没,卡在水底的石头之间。因而仰望秋阳,心神驰骋,那不是雨季赴情人的约会时的怯怯的迈步,而是豪迈的前行。
雨天仰望暗空的眼睛,在秋天注视大地。天堂花园里聚会的彩棚被拆除,帷幕已经被卷捆,聚会转移到了原野上。原野的这一端到另一端,绵延着的葱绿,迷醉着远眺的目光。
秋天这幼儿偎依着大地母亲的胸脯,眷恋地望着母亲的脸。大地母亲的怀里今日充满新生命的光彩。秋天不是一行行大树的季节,而是农田的季节。农田是大地怀里的碧玉,沉浸于洋溢的慈爱之中,当兄长的树木矗立着静静地观看。
这水稻,这甘蔗,相对而言是纤小的,存活的时间不长,它们的艳丽和欢乐必须在数日内浓烈起来。阳光仿佛是路边供桌上的一坛甘露,它们急急忙忙掬饮几口,便踏上旅程。它们不像树木能从水中、从空气中、从土壤中得到定额的养分。它们在世上受到款待,但得不到永久的居留权。秋天是这些纤小的寿命不长的植物欢度短暂节日的季节。它们来时怀里装满礼品,离去时空旷的田野在长空下哀鸣。它们是地球的绿云,突然间凝聚在一起,倾洒沛然甘霖,不一会儿就离去,不留下索取回报的书信。
我们不禁喟叹:哦,秋天,露珠——你的眼泪,扑簌簌滚落,是你为逝者和来者安置重逢之榻。你吻了在门口等候抬今时和往昔的轿夫,看见你面带微笑,泪水溢出他们的眼眶。
那天演奏了欢迎大地的女儿的乐曲。云彩的“南迪”和“波林吉”吹响法螺,让柯丽在大地母亲的怀里居住数日。送别她的乐曲不久也要奏响,在焚尸场居住的疯子却说,无法将她送回。欢笑的一钩弯月仍是她额上的饰物,像她的发髻中倾泻泪水的恒河。
最终我们看到,在同一个地点,西方和东方的秋天在那初十夜里送别杜尔迦女神的乐曲中隐逝。西方的诗人望着秋天吟道:“春天枉然地身着节日的盛装,在你无声的示意下,树叶飒飒飘落。今日,金色的岁月融入泥土!”他接着唱道,“早春渴望相会的激情已经平息,五六月间,被滚烫的呼吸搅烦的脉动也已停止。发疯的风暴搅乱的森林的歌会上,你的一阵阵飓风,为鬼怪的愤怒之琴系上弦儿,以便为你的死亡奏上一曲哀乐。你毁灭的壮丽、你美的痛楚,慢慢地炽烈起来。啊,消隐着的丰饶的形象!”
尽管如此,西方的秋天年年戴着雾的面纱走来,而孟加拉的秋天撩开云的面纱,笑脸面对世界。两者的形象和情感大不相同。在我们的秋季,光临之曲反复吟唱,一遍遍唱的送神曲也有节日的乐调。我们秋天的离愁的寓意是:一次次离去是一次次归返的前奏,所以大地的花苑里欢迎的歌曲永远唱不完,带走的歌曲总又送回来。所有节日之中,最大的节日是失而复得的节日。
但在西方的秋曲中,我们只品味到得而复失的惆怅。西方的诗人悲叹道:“你的显现是你的绝迹,作别和起程是你的复唱词,你的生命是死亡的庆典,在你繁荣的完满之中,你仍是幻影,仍是迷梦。”
P35-38
泰戈尔(1861-1941),全名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印度有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913年凭借《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还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还创作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等。1861年5月7日,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靠前大学。1913年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白开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理事,曾任中国靠前广播电台孟加拉语部译审。1965-1969年,被派往达卡学习孟加拉语。曾出版《寂园心曲》《泰戈尔诗选》《泰戈尔十四行诗选》《泰戈尔爱情诗选》《泰戈尔儿童诗选》《泰戈尔哲理诗选》《跟着泰戈尔去旅行》《泰戈尔谈人生》《泰戈尔谈教育》《泰戈尔谈文学》《吉檀迦利》《纳兹鲁尔·伊斯拉姆诗歌选》等十余部译著。系《泰戈尔全集》主编之一。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驰誉世界文坛的印度著名作家。他从八岁开始练习写作,一直到逝世前口授最后一首诗《你创造的道路》,创作生涯长达七十余年,为后人留下一千余万字的各类作品。
泰戈尔以诗歌享誉世界,但也是一位散文高手。他的散文创作与诗作几乎是同时起步的。泰戈尔十四岁那年在文学杂志《知识的幼苗》上发表第一首诗《野花》。不久,他以稚嫩的笔写就的处女作散文也在该杂志上发表。1941年,泰戈尔在逝世前三个月,发表最后一篇重要散文《文明的危机》。可以说散文创作也贯穿了他的一生。
泰戈尔的散文丰富多彩。孟加拉语《泰戈尔全集》的编者,把其诗歌、戏剧、小说之外的所有作品,全归入散文类。其中有自传,如《人生回忆》;抒情散文,如《脚下的路》《竹笛》;哲理散文,如《有限与无限》《人世之舟》;书信,如《写给妻子的信》;日记,如《西行日记》;游记,如《探望狱中的甘地》;杂文,如《钱币的屈辱》;政论文,如《印度妇女》;文学评论,如《韵律琐谈》;等等。泰戈尔的散文洋洋数百万言,可谓一座有待挖掘的文学宝库。
1990年,中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为我编译的我国第一本泰戈尔散文选撰写序言,引起我国翻译界对泰戈尔散文的关注。先生已驾鹤西去,现把先生的那篇序言作为《泰戈尔文集-散文卷》的代序,以此作为对先生的纪念。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黄宝生先生,为拙著撰写了总序,高度概括了泰戈尔的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在此,谨向黄先生表示由衷的谢意。
周恩来总理1957年参观国际大学时,曾赞扬泰戈尔是“憎恨黑暗、争取光明的伟大的印度人民的杰出代表,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泰戈尔对他们的热爱。中国人民也不能忘记泰戈尔对他们的艰苦的民族独立斗争所给予的支持”。
2011年5月7日,是泰戈尔诞生一百五十周年,笔者特意编译这本散文选,展示他散文创作的丰硕成果,并以此对热爱中国人民的诗人表达真诚敬意。
白开元
2011年2月
根据我的看法,中国加入世界文学行列,自五四运动前夕鲁迅的《狂人日记》始。从那以后,八十年来,中国大力介绍世界文学,其国别之多、作家之众,简直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并世稀见。
在所有被介绍的外国大作家中,泰戈尔占有一个独特的地位。他的作品直接影响了五四运动后期中国新文学的创作。他并且亲自来过中国,访问过很多城市,发表过很多讲话。他毕生对中国人民怀有满腔的热情。年轻的时候,他曾痛斥英国殖民主义者对中国的鸦片贸易。到了老年,又关心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临终前,在病榻上还念念不忘中国的抗战。他一生始终不渝地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曾预言东方,特别是中国的复兴。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位伟大的哲人。
但是,中国对泰戈尔的介绍,还不能说是没有遗憾。
最大的遗憾,我认为,就是我们还没有出版翻译过他的全集,像莎士比亚、高尔基等等一样;其中也包含着对他的散文介绍不够。泰戈尔的诗歌、短篇小说、戏剧、长篇小说等已经介绍得比较充分了,而具有典型意义的散文则尚少介绍,没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能不说这是一件憾事吗?
白开元同志是一个有心人。他看准了这个遗憾,决心用行动来弥补,选译了这一册《泰戈尔精品集·散文卷》。鼎尝一脔,豹窥一斑,从这30篇散文中,泰戈尔的散文风格一览无余。我们对这位伟大诗人的了解,也更全面了。
我过去曾在一些文章中讲到泰戈尔。我认为,他既是伟大的诗人,又是伟大的哲学家。他把诗歌创作和哲学思想水乳交融地糅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体。连他的短篇小说都不像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著名的短篇小说那样浅显,而是充满了诗情,洋溢着哲理。至于他的散文,也表现了同样的情况。除了少数类似政论的文章以外,同样是诗情与哲理流露于字里行间,有几篇本身就是优美的抒情诗。
我在这里想特别提出一点来谈一谈。泰戈尔虽然生长在一个非常富于哲理与幻想的民族中,他的文学创作也继承了这一民族的思想文化遗产;然而在八十年的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他始终不是一个把自己关在象牙之塔中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印度古代的仙人。他关心自己民族的兴亡,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掠夺,抗议英国的鸦片贸易,抗议法西斯的横暴,抗议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侵华,关心周围的社会,同情弱小者、儿童和妇女,歌唱世界大同。所有这一切都表露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他既是低眉慈目的菩萨,又是威猛怒目的金刚。他这些优点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我认为,泰戈尔是一个非常值得尊敬的人,这一本散文选是一本非常值得读的书。我相信,中国读者会与我有同感的。我就是怀着这样一个信念,写了这一篇短序。 季羡林
1990年9月4日
《泰戈尔精品集》由我国著名泰戈尔文学研究专家白开元首次从原版孟加拉语《泰戈尔全集》中遴选新文,直译为中文。白开元先生致力于泰戈尔作品的研读和翻译,是国内屈指可数的精通孟加拉语的专家之一。丛书分为小说、散文、诗歌、传记四卷,全面展示了泰戈尔作品的独特魅力。
《泰戈尔精品集(散文卷)》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作品的最新译本,也是迄今为止最原汁原味的泰戈尔精品集。收录了泰戈尔散文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泰戈尔精品集(散文卷)》从泰戈尔众多的散文中,精选了近八十篇作品,分为抒情散文、哲理散文、杂文、政论文等四辑。在他八十年的人生旅途中,泰戈尔关心自己民族的兴亡,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掠夺,关心周围的社会,同情妇女儿童和弱小者,歌唱世界大同。书中的这些散文将诗情与哲理水乳交融地糅在一起,充分展现了其独特而卓越的艺术成就,更彰显了一代文学大师的渊博学识和超凡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