锺叔河,湖南平江人,一九三一年生。一九四九年八月始当编辑,一九五七年“反右”被开除后劳动维生,一九七〇年又以“反革命”罪判刑劳改,而一直不废读书。一九七九年平反后到出版社,即着手编印《走向世界丛书》。一九八三年力争将新编《曾国藩全集》列入国家规划并组织实施。一九八五年首倡重印周作人著作,所编订的《知堂书话》为一九四九年后靠前部以周作人本名出版的书。学术著作有:《走向世界——中国人考察西方的历史》《从东方到西方》《中国本身拥有力量》《黄遵宪日本杂事诗广注》等。散文作品有:《小西门集》《笼中鸟集》《书前书后》《念楼学短》《记得青山那一边》《大托铺的笑话》等。另有谈话录《与之言集》。
周作人《儿童杂事诗》写成于一九四八年,一九五〇年在《亦报》陆续刊出,并由丰子恺绘制插图。七十二首诗以七言绝句的形式描写儿童生活和儿童故事,涉及民俗、名物、典故等诸多方面,弥补了文艺大家殊少为儿童创作的缺憾,故半个多世纪来一直被人传诵。丰子恺插图的《儿童杂事诗笺释(精)》是锺叔河为诗所作笺释,阐释民俗、考证名物、疏通旧典,将简短的诗演绎成极富深味的文章。更难能可贵的是,与抄字典辞书为前人诗文作注的方法不同,笺释者特别注意从周作人留下的数百万言及晚清民国文献和生活回忆中寻找材料,以文史证诗,诗文史互证。
周作人的诗作妙趣横生,丰子恺的插图俏皮写意,锺叔河的笺释简洁隽永,三位大家相映生辉,彰显文人雅趣。书后收录蕞早与蕞晚两种周作人手抄的《儿童杂事诗》全稿,四色印刷,清晰美观,尽显名家书法魅力。
《儿童杂事诗笺释》于一九九一年初版,此第五版为最终增订版。
丰子恺插图的《儿童杂事诗笺释(精)》是锺叔河为周作人《儿童杂事诗》所作之释读本。《儿童杂事诗》于1950年2至5月在上海《亦报》连载,丰子恺插图。本书分为三部分,即甲编《儿童生活诗》、乙编《儿童故事诗》、丙编《儿童生活诗补》。由于写的都是过去的儿童生活和儿童故事,语言文字用的也是过去式,今天的读者未必都熟悉;方言和习俗,异时异地的人,有时也会感到陌生,所以笺释就成为必要了。这些诗中多涉及岁时、名物、儿童游戏等民间风俗,且又都是清末戊戌前后即距百年以前的,因此从民俗学和文化史的角度来说,就成为有价值的资料了,对研究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者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