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雨果与中国/近现代中法文学与文化交流研究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程曾厚 |
出版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8篇关于雨果的文章,讲述了雨果与中国的缘分,歌颂了在殖民时代的雨果为中国仗义执言、坚守良知的优良品德,刻画了一位热爱中国文化和艺术的艺术家雨果形象。书中有作者亲赴雨果生平居住各地拍摄的大量照片,它们生动说明了雨果的中国情结。本书探讨了雨果和中国文化的艺术渊源,用生动翔实的例子说明,雨果确为中国文化的知音。他不仅创作了中国题材的画作,而且用中国艺术元素装点他的爱情和日常生活。 作者简介 程曾厚,1937年9月生,江苏无锡人,法国文学研究专家,著名国际雨果研究学者,法国文学史学会(societe d'Histoire litteraire de la Frarice,该学会刊物为A&HCI刊)通讯会员,法国国际雨果研究会(Groupe international de Travail sur Victor Hugo)和法国雨果之友学会(Societe des Amis de Victor Hugo)唯一中国会员,中国作家协会成员。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师从闻家驷教授,1965年研究生毕业,分配到南京大学法语语言文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晋升教授,1993年2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法国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95年调任中山大学,2007年获“法国教育骑士勋章”,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山大学学者。在中山大学工作期间,集中精力从事西方语言学引介、雨果诗歌翻译和研究工作。著有《语言学引论》(王力教授题写书名,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施普林格出版社同时出版)、《计量词汇学》(周有光教授作序)、《雨果和圆明园》、《程曾厚讲雨果》和《圣母院的钟声》等专著。代表性译著有《雨果诗选》、《雨果传》(法国传记文学大师莫洛亚的名著)、《巴黎圣母院》、《雨果散文》、《雨果绘画》等,其中《雨果传》获1991年国家新闻出版署“首届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 目录 额尔金、圆明园与帕特农神庙 雨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 请记住雨果的“我抗议” 巴特勒上尉是谁?——论雨果关于圆明园的一封信 中国文化为雨果的名字自豪 雨果是中国人民受苦受难时的捍卫者 雨果为中国做了两件事 雨果画中国 附录一 法国驻广州总领事章泰年(Jean-Raphael Peytregnet)先生在程曾厚教授授勋仪式上的讲话 附录二 法国滨海塞纳省省长帕斯卡尔·马丁(Pascal Martin)的颁奖词 附录三 古巴哈瓦那“雨果之家”对程曾厚的采访 附录四 雨果与中国——程曾厚教授学术访谈 序言 早在1962年,我还是北 京大学法国文学专业研究生 的时候,我写下:“雨果不 失为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 ” 今天回忆起58年前的这 句话,事情经过,仿佛就在 眼前。1962年3月29日上午 ,一个极为平常的日子,我 开始北京大学西语系法国文 学研究生的生活才半年左右 。那时,我经常去化学楼附 近的教师阅览室。那天休息 时,我轻步来到通向阅览室 的阅报廊,站在当天的《光 明日报》前。我读到程代熙 先生从俄文转译过来的雨果 这封信:《关于军事远征中 国事致巴特莱大尉》。我大 吃一惊。《悲惨世界》和《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雨果, 我当时正在阅读的陈瘦竹先 生从英语翻译的剧本《欧那 尼》的作者雨果,竟然会写 出这样一篇热情洋溢又大义 凛然的书信,倾情赞美我们 北京的圆明园,猛烈抨击英 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的罪行。 雨果太不简单了。我要写篇 短文感谢我熟悉的这位法国 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我激动 之余,毫不吝啬我的感激之 辞,在行文中写下“雨果不 失为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 。只有这样,才对得起雨果 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是我 脑袋里挤出来的高级称谓。 我激动之余,保留三分应有 的冷静。“不失为”是“几乎 可以是”的意思。我自己都 没有料到,我会灵机一动, 给这位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 旗手,献上这样一顶光荣的 桂冠。 20年后的1982年,我做 成一件重要的事情。 当时,我是南京大学的 教师,我终于在南京图书馆 找到一册法文原版的雨果《 言行录》(Actes et Paroles ,《流亡中》),我从法文 原文翻译雨果的《致巴特勒 上尉的信》,投寄《人民日 报》。1982年2月26日,《 人民日报》发表我的译文, 加上一个醒目的标题:“文 明与野蛮”。 2002年,又是一个20年 后。 世事沧桑。1962年往后 40年,已是2002年。我先 在北京大学求学9年,后在 南京大学执教30年,现在在 广州中山大学任职。历史的 机遇,由我促成中法两国共 同纪念雨果的诞辰200周年 ,我是中山大学和法国驻华 大使馆联合举办法国作家雨 果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的 协调人。 4月23日和24日两天举行 纪念活动。4月17日,我提 前一周,在《中华读书报》 发表文章,通栏的红色大标 题是:雨果是中国人民的伟 大朋友。今天,事后看来, 2002年的“雨果是中国人民 的伟大朋友”只比1962年的“ 雨果不失为中国人民的伟大 朋友”少了两个字。但是, 我要说“但是”,事实上,《 雨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 》的作者撰文时并没有参考 过自己40年前包含有“雨果 不失为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 ”的这篇短文。两篇文章的 作者是同一个人,但是他们 之间没有任何交流。撰写前 一篇文章说“雨果不失为中 国人民的伟大朋友”时,我 是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 一时激动,欣然命笔,庆幸 自己有机会在报刊发表一篇 文字,而且是有关雨果的文 字。40年后,我即将走完大 学教师一生的教育生涯,有 机会促成和主持一次国际学 术活动,把自己的雨果研究 成果整理成一篇提纲挈领的 文字。1962年,我准备走 上学术研究的道路;2002 年,我即将走下讲坛。不同 的年龄,不同的心情,不同 的境遇。 但是,1962年的短文很 像是一个起点,2002年的 长文几乎是一个终点。今天 回顾这两个年代,重看这两 篇文章,这才发现,两篇文 章里有一句几乎相同的话: “雨果不失为中国人民的伟 大朋友”和“雨果是中国人民 的伟大朋友”。这是意料之 外的不谋而合,又是情理之 中的不谋而合。这40年来, 我在研究,我在探索,研究 的自然结果,探索的自然结 果,仅仅是拿走了两个字, 将“不失为”改成了“是”。40 年前,我从“雨果不失为中 国人民的伟大朋友”这个起 点出发;40年后,我来到的 终点是“雨果是中国人民的 伟大朋友”。对,40年的探 索,是从40年前的一句话里 删去两个字。40年前,我在 文中不经意地写下一句感激 的话;40年后,我下笔前头 脑里立起一句路标式的结论 ,成为这篇长文的标题。感 谢《中华读书报》,把“雨 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 这个标题印成醒豁的红字。 2002年的《雨果是中国 人民的伟大朋友》发表后, 似乎仅仅引起了个别学者的 兴趣。我的印象里这篇文章 仅仅是发表而已,在学术界 并没有引起关注,在读书界 也没有产生共鸣。 2010年,圆明园劫难150 周年。150周年是大周年。 我围绕雨果的《致巴特勒上 尉的信》,整理一生40多年 的探求和寻觅,发现雨果的 这封信在历史上居然“查无 此信”,收件人巴特勒上尉 在历史上居然“查无此人”, 最后写成《雨果和圆明园》 一书。书稿处处碰壁,几乎 是在最后一分钟才被中华书 局接受出版。2010年,我 为《人民日报》的读者写了 一篇短文,介绍《雨果和圆 明园》。这便是《请记住雨 果的“我抗议”》。雨果对圆 明园的被毁,喊出响亮的“ 我抗议”三字。我是雨果信 的译者,我自己首先记住了 这掷地有声的三个字。我发 现的“查无此信”和“查无此 人”,可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