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铜器历日研究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地理
作者 张闻玉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张闻玉教授《铜器历日研究》一书,不囿于旧说,指出一代宗师郭沫若开创的并为学术界普遍相信的“标准器”比较断代方法的局限,即“标准器断代法”只能提供相对年代的不足。作者另辟蹊径,以铜器自身提供的历日(年、月、月相、日干支),校以实际天象,再结合文献进行创造性的青铜器断代探索,从而将周王的王年和西周的年代清理出一个条贯。本书是铜器断代研究新方法成功的尝试,将推动周代青铜器研究的深入。
作者简介
张闻玉,1941年2月生,四川省巴中人。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教授。现任贵州大学先秦史研究中心主任。1952—1958年在巴中中学就读,1962年毕业于贵州大学中文系,后从事中学、中等师范教育。1973年12月回贵大任教至今。1979年秋—1981年春于安徽滁州张汝舟先生门下问学,1985年秋—1986年夏在吉林大学向金景芳先生学《易》。高校任教时,主讲古代汉语、古代历术、传统小学等课程,教学得法,严格要求,深受学生爱戴。曾先后应邀到南京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为古代文史研究生讲历术。出版有《古代天文历法论集》《西周王年论稿》《铜器历日研究》《古音学基础》《西周纪年研究》等十余部著作,发表论文百余篇。
目录
我所了解的张闻玉先生(新版代序)/刘国忠
序一/王宇信
序二/常金仓
关于书名的说明
前言
绪论
第一编 铜器历日研究的有关问题
一、说推步
二、求天象
三、释月相
四、考建正
第二编 铜器历日研究条例
一、辰为朔日例
二、两器同年例
三、似误不误例
四、两器矛盾例
五、上下贯通例
六、再失闰例
七、器铭自误例
八、既生霸为既死霸例
九、丁亥为亥日例
十、庚寅为寅日例
第三编 铜器历日的具体讨论
一、关于□(特殊字)□(特殊字)进方鼎
二、关于小盂鼎
三、关于虎簋盖
四、关于晋侯苏钟
五、关于善夫山鼎
六、关于师虎簋
七、关于曶鼎
八、关于士山盘
九、关于成钟
十、关于吴虎鼎
十一、再谈吴虎鼎
十二、关于鲜簋
十三、关于虞侯政壶
十四、关于子犯和钟
十五、关于王子午鼎
第四编 铜器历日与西周王年
一、西周铜器历日中的断代问题
二、西周金文“初吉”之研究
三、再谈金文之“初吉”
四、西周七铜器历日的推算及断代
五、?簋及穆王年代
六、共孝懿夷王序、王年考
七、唆簋与西周王年
八、伯吕父盈的王年
九、《乘盈》历日与厉王纪年
十、眉县新出铜器与宣王纪年
第五编 西周王年足徵
附录
西周年代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评张闻玉教授《铜器历日研究》/张新民
我与张闻玉教授/韩祖伦
后记
新版后记
序言
我所了解的张闻玉先

刘国忠
初闻张闻玉先生的大
名,始于20世纪90年代
,当时我正问学于李学勤
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攻读历史文献学
的博士学位。1996年,
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
“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启
动,李先生出任断代工程
的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
长,为这一重大项目的顺
利进行殚精竭虑;在从事
紧张繁忙的科研工作同时
,先生也一直没有放松对
学生们的学业要求,按时
给我们授课。有一次,在
谈到当代的年代学研究时
,李先生说,贵州有位张
闻玉先生,是张汝舟先生
的高足,精于古代天文历
法之学,成果独树一帜。
时光荏苒,一转眼20余年
过去了,但是那次与李学
勤先生谈话的情景,至今
仍然历历在目。
也是在同一年,张闻
玉先生《西周王年论稿》
一书将要由贵州人民出版
社出版,张闻玉先生请李
学勤先生赐序,李先生当
时恰逢要去法国巴黎参加
学术活动,但还是爽快地
答应了下来。李先生到了
法国巴黎后,抽空为张闻
玉先生的大作撰写序言,
其中有一段文字是:
张闻玉先生于天文历
法师承有自。他受业于贵
州大学老教授张汝舟先生
(1899—1982),亲炙
多年,登堂入室。张汝舟
先生乃黄季刚先生门弟子
,国内知名语言学家,精
研历算,独辟蹊径,卓然
成家,其代表作《二毋室
古代天文历法论丛》。就
是经张闻玉先生和同门新
疆师范大学饶尚宽先生(
著有《古历论稿》)等位
整理的。张闻玉先生光大
师学,著述甚多.部分论
文已于1995年辑为《古
代天文历法论集》,由贵
州人民出版社印行。其间
涉及不少出土文物,如随
州擂鼓墩一号墓的天文图
象、云梦睡虎地十一号墓
的秦简《日书》、临沂银
雀山二号墓的元光历谱等
,皆有新义。现在收录《
西周王年论稿》诸文,更
体现出以文献、文物两方
面研究互相结合,有许多
独到的见解。
可见李先生对于张闻
玉先生的天文历法之学一
直十分推重。受李先生的
影响,当时我也曾学习了
张闻玉先生的《古代天文
历法论集》和《西周王年
论稿》等大作,可惜我之
前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
在古代天文历法方面的根
底甚是薄弱,只能了解个
大概,至今想来,仍觉得
歉然。
20世纪90年代,流散
到台湾的子犯编钟曾是古
史学界关注的一个焦点,
特别是钟铭的历日问题引
起了广泛的讨论。我记得
李学勤先生在撰写了《补
论子犯编钟》之后,又特
地补写了《子犯编钟续谈
》一文加以讨论。在后面
的这篇文章中。李先生曾
对张闻玉先生关于子犯编
钟历日问题所提出的一个
解决思路称赞不已:
编钟铭文开首的历日“
惟王五月初吉丁未”,各
家都以为属于发生城濮之
战的晋文公五年,即周襄
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
)。但结合《春秋》经传
推算,丁未是五月十日甚
至十一日,与初吉不合。
贵州大学张闻玉先生指出
历日应连下一句读,系指
“子犯佑晋公左右,来复
其邦”,即重耳归晋之事
,时为周襄王十三年(公
元前639年),该年周正
五月丁未朔。这是一个很
值得考虑的意见,不仅使
钟铭文理通顺,而且消除
了历法上的疑难。
为此,李学勤先生还
专门就张闻玉先生的有关
意见做了两条引申讨论。
张闻玉先生在天文历法的
创见为学术界所重视,由
此足见一斑。
进入21世纪之后,张
闻玉先生更是成果不断,
新作迭出,已经卓然成为
该领域的执牛耳者,更令
人感佩不已。
对于我来讲,虽然一
直有机会学习张闻玉先生
的大作,但是一直无缘面
见张先生,直接向他请益
。转机出现在2014年,
当年4月11日,贵州师范
大学成立历史研究院,延
请张闻玉先生出山,亲任
院长并主持研究院工作。
闻知此讯后,国际《尚书
》学会会长、扬州大学钱
宗武先生第一时间向张先
生祝贺,双方还商定了联
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的事
宜。于是,当年10月13
至14日,由贵州师范大学
历史研究院与国际《尚书
》学会联合举办的“《尚
书》与清华简国际学术研
讨会”得以在贵州师范大
学顺利召开。我因参加了
清华简的整理研究工作而
有幸获邀参加了这一盛会
.并于会上首次面见了张
先生,深为张先生谦和儒
雅、博学多识的长者风范
所折服。
在此之后,2015年,
贵州大学宣布成立了先秦
史研究中心,敦聘张闻玉
先生任中心主任,与此同
时,张先生还主持贵州两
大高校的国学研究工作,
可谓是重任在肩。在张先
生的主持下,贵州有关高
校的国学研究工作快速发
展,所取得的众多成就已
是有目共睹。
这些年来,我多有机
会去贵阳出差,每次都承
蒙张先生设宴款待。张先
生对我们晚辈后学的提携
关爱,也令我永志不忘。
2020年恰逢张闻玉先
生80华诞,故谨撰此文,
回忆数十年间从获知到认
识张先生的历程,以为张
先生寿。在此恭祝张先生
学术生命长青,为中国的
学术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0年9月1日
作者简介:
刘国忠,1969年生,
福建人,清华大学人文学
院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
副主任,清华大学历史文
献研究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3: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