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法国小日报记录的晚清1891-1911)(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小日报》创立之初,坚持浪漫小说连载、人情味故事等主题的出版.到了1884年,在正版以及底版甚至内插页中以当时最新潮的彩色石印版画来刊印报导国内外重要事件,此举使它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份日销售过百万的报纸。
全书收集的130多幅绝版彩色石印版画,大多来自法国的《小日报》.并且全都出自当时法国的名家之手.时间跨度从1891年到1911年,这20年间正是近代中国处于风云变幻、局势激荡的年代。在没有新闻照片的年代,这些插图构成了一部纸上的新闻纪录片.让我们从当时法国人的视角来观看大清帝国的最后一幕。
作者简介
沈弘,杭州人,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上世纪90年代起遍访波士顿、芝加哥、伦敦等地图书馆,搜集了大量国内难得一见的珍贵记录。目前承担教育部重点攻关项目“外国收藏16-20世纪来华传教士档案整理与研究”、浙江历史文化专题研究项目“外国人眼中的浙江和浙江人”。著有《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晚清1842-1873》《晚清印象》等书。
目录
1891
中国的大屠杀(火刑)
中国的大屠杀(酷刑)
中国的民族主义
1893
中国对基督徒的最新一轮屠杀(水彩画,的帕里斯先生绘)
1894
朝鲜事件(首尔骚乱)
朝鲜事件(一艘清朝军舰被日军击沉)
一名法籍海关税务司被中国人所谋杀
一幅日本画(一名日本军官夺取清军旗帜)
1895
中日甲午战争(上海港)
法国公使施阿兰觐见清朝皇帝
黑旗军的一名法国俘虏(卡雷尔先生被俘)
1896
法国的贵宾(清朝特命全权大使李鸿章总督)
李(鸿章)
“Li”
1898
在中国(国王和……皇帝们的蛋糕)
永安州的中国狂徒杀害本土传教士苏安宁司铎及两名中国传道师(丹布朗先生绘画)
黑旗军在梧州叛乱
1899
维克托林司铎殉难(维克托林司铎在被绑住双手吊在树上五天之后惨遭斩首,而刽子手们还不停地蹂躏他的尸体)
两名法国军官在广州湾被杀
……
1900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
附录 1911年后《小日报》
序言

杨葵
今年早些时候,时代华
文书局出版三卷本《〈伦
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晚清
1842-1873》,开本大,
份量重,定价高,一副赔
本儿出精品的架势。没想
到居然一印再印,热销不
衰。如此编印精良的好书
,市场表现如此不俗,出
我预料。
这套三卷本,是出版方
预谋的“遗失在西方的中国
史”系列书籍打头之作,现
在这系列的第二种《法国
〈小日报〉记录的晚清
1891-1911》又摆在我们
面前。
假如我是个历史学家,
最好还专治中国近代史,
会从这套书的史学价值,
论述其作为“它山之石”之珍
贵。比如近代史专家马勇
就从这类绘画的内容联想
到,二十多年前中国近代
史学界打破“欧洲中心论”、
“冲击- 反应”、“传统- 现代
”模式,开始从中国自身寻
找历史发展的因素。
假如我是个艺术家,最
好还专攻现当代版画,会
从这套书的绘画艺术着手
,论述其独特的艺术、社
会价值。比如艺术家陈丹
青就将这一时期欧洲的石
印画、铜版画与今日的影
像媒体相提并论,称之为“
传播利器”。他说与新闻结
合的版画,是社会公众了
解时事的重要途径,对后
来的市民社会的形成居功
至伟。
假如我是个社会人类学
家,最好还有点相关收藏
爱好,会从这些绘画中梳
理出中国人精神面貌的有
趣演变。比如台湾有个致
力于收藏此类图画的秦风
,他发现这类绘画中的中
国人,1860 年前“安详”,
1900 年后“粗笨”……
可我只是个出版行业的
普通从业者,只能从书籍
的出版印刷角度,说点自
己的感想。
这些图画的原产地是法
国。在欧洲,直至十五世
纪中期,由于纸张的传入
,才出现了印刷书籍。当
时书籍的纸张多为麻草、
粗布等植物原料制成,这
些纸张格外耐保存,用这
类纸张印成的书籍,即便
几世纪过后再看,还像刚
印出来的一样纸张洁净。
可是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
,人们开始改用木材制造
纸张,据说这些纸张的寿
命不会超过七十年,几十
年后,绝大多数书页泛黄
,纸张松脆,稍不小心就
弄一手碎纸屑。
《小日报》在十九世纪
末,每期销量超过百万,
是法国最流行的通俗类市
民报纸,相当于我们今天
说的“快餐文化”吧。便宜到
令人咋舌的定价,当然不
允许选用耐久保存的纸张
。所以,尽管《小日报》
存世量不少,但纸张的现
状决定了,它们只能是娇
贵的收藏品。那么,如果
还有人想看就需要重印。
说到重印,身兼学者、
作家、古籍收藏家三种身
份于一身的安伯托?艾柯曾
经这样议论:重印会随着
当代人的口味而变化——
并不总是生存在现世的人
才是评判一部作品优劣的
最好裁判。他还说,如果
把哪些书籍需要再版这样
的事交给市场,是没有保
障的。但是如果让一个专
家委员会决定哪些书需要
再版进行保存,哪些书最
终要消失,结果就会更糟
。比如假如我们当时听从
了萨维里奥?贝蒂内利的话
,那么十八世纪时,但丁
的作品就已经被扔进沤麻
池销毁了。
我从艾柯这些话联想到
,在《小日报》出版一百
多年后的今天选择编辑重
印它们,里边到底包含了
些什么信息?决定重印它
们的机制,又是如何悄然
形成并逐渐完善,以至成
熟的呢?我没有结论,但
我感觉从出版印刷的角度
入手,有不少问题值得细
细研究。
读这本书的另外一个小
感想是,越是细细碎碎、
柴米油盐的世俗生活,越
具历史意义的耐久力。《
小日报》是当年难登大雅
之堂的通俗小报,书中选
取的这些内容,现在回头
看当然都是历史大事,但
在当时,可能就如今天我
们日常听到的世界各地社
会新闻一样,琐琐碎碎,
俗不可耐。可是你看,百
年过后,跨越半个地球,
还有人要重印他们,借他
们还艺术的魂,还历史的
魂。这个细想下去,也是
个有意思的课题。
摆在您眼前的这本书,
是在翻印一段历史。从社
会史角度说,它再现了晚
清中国的一段历史,从出
版史角度说,它复活了百
年前的一份报纸。而此书
一旦印成,本身又成了历
史。还是那个艾柯他说书
籍就是记忆传承的载体,
原始部落里,长者给年轻
人讲祖上口口相传的记忆
,年轻人成了长者,又将
这些记忆讲给下一辈;而
在今天,书籍就是我们的
长者,尽管我们知道它也
会有错误,但我们还是会
很严肃地对待它们。所以
,请怀着面对长辈一样的
恭敬,翻开这本书吧。
导语
在西方影像里找寻中国历史;
老照片里的曲折历史;
关注文明历程的真正价值;
跳出枯燥的教科书,直观的另类解读历史。
这批甚至在中国权威收藏机构都未曾一见的彩色石印版画,不仅仅弥补了早期中国影像史、近代中国印刷与出版史上的缺失,更为重要的是,在追溯那段发人深省的历史的同时,更能通过西方人的视角审视那段历史对于中国发展的深远影响。
这些珍贵的图画资料,属于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原产地是法国。它们对于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记录和观点往往是中文史料中所忽略的片段,它们所报道的一些事件和中国社会生活的细节往往是中文史料中的盲点;而且其报道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也是许多其他中西文历史资料所不能企及的。这就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参照物。他人的眼睛,西方的视角,历史的定格,补充了我们的民国记忆。
书评(媒体评论)
民国是离我们最近的一
个时代,民国又是政治故
事格外多的时代。打捞民
国历史碎片,最大限度聚
集外围史料,有一分材料
说一分话,积沙成塔,集
腋成裘,民国历史拼图必
将随着更多史料的呈现而
日趋清晰。沈弘教授所做
的工作,究其本质,就是
打捞历史碎片,为重构历
史记忆添砖加瓦。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
史所 马勇
《<伦敦新闻画报>记录
的民国1926-1949》,正
是外来者的新奇目光,把
近现代中国的许多方面"定
格"下来,使"往事"并未如
烟随时光消逝。鲜活的历
史图片,重新建立了"过去"
与"现在"、"他者"与"我"之
间的对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
史所 雷颐
随着时间的流逝,昔日
的新闻,早已成为历史,
而当时的报道,则成为历
史叙事的一部分。尤其当
这些叙事来自另一种眼光
,另一副笔墨的时候,其
历史史料的补充价值就凸
显出来了。读一读来自另
一个世界的记录和看法,
也许会弥补我们的先天不
足,补充被我们有意无意
中忽略或遗忘的内容。事
实上,历史的复杂性和丰
富性,恰恰是由若干不同
的面相构成的。
--评论家、学者、近代
史研究者 解玺璋
精彩页
1905年.中国刚刚经历了中目甲午战争的惨败和丧权辱国《马关条约》的签订这两大事件。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并作为钦差大臣签订《马关条约》的李鸿童,一时间名誉扫地。清廷革除了他所有的实职,只给他保留了文华殿大学士的虚衔。
第二年。俄国政府邀请清政府派人参加同年5月26曰俄国沙皇尼吉拉二世的登基加冕,同时还想跟中国讨论如何限制目本在中国东北的利益等问题。清廷便决定派赋闲在家的李鸿章作为特命全权大使率领使团赴俄,并同时顺访德、荷、比、法、英、美、加等欧美国家。当时李鸿章年已古稀,且是首次出访欧美,所以随行行列中不仅有一口为他准备的楠木棺材,而且还有一只装生蛋母鸡的鸡笼。
1906年3月28日,李鸿童一行乘法轮从上海出发,经太平洋、印度洋和苏伊士运河,又改乘俄轮于4月27曰抵达俄国黑海港口敖德萨,从那儿改乘火车前往圣彼得堡。在俄国,李鸿章使团一共逗留了45天。在这段时间中,李鸿童一直是舆论关注的要点。在沙皇的加冕仪式上,有一个仪式是乐队高奏各国国歌。但当时的清朝并没有国歌,于是李鸿章便起身扯着嗓子唱了一段家乡安徽的庐剧,以代替国歌。5月27日,各国显要人宫祝贺时,李鸿章在首席贺臣的贵宾之列,风光一时。除了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仪式之外,李鸿奄还跟尼古拉二世进行了两次秘密会谈,以商讨谈判签约《中俄密约》一事。
6月11日,李鸿童一行乘火车离开俄国,并于13日抵达德国柏林,受到了盛大欢迎。6月14日下午,李鸿章前往皇宫觐见了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呈交国书,并致贺词。第二天,他又拜访德国的外相马歇尔,与其进行了交谈。几天后,他应邀参观了德豳军队,对其精良装备和高昂士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6月25日,他又赶往汉堡附近的福里德里斯鲁,拜访了德国前首相俾斯麦。后者设家宴招待,并与他相谈甚欢。在德国逗留期间,李鸿章还接受德国商界的宴请,应邀参观了德国工厂,并在克虏伯兵工厂订购了大炮。
7月4曰,李鸿章使团乘火车离开德国,到达荷兰首都海牙。5日晚,荷兰政府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招待会和晚会,李鸿章在看完歌舞表演后,当场赋诗一酋:“出入承明四十年,忽来海外地行仙,华筵盛会娱丝竹,千岁灯花喜报传。”他还被授予一枚金狮子大十字宝星勋童。
7月8曰,李鸿毒使团离开荷兰,到达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第二天,他觐见了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并跟后者讨论了修建卢汉铁路的问题。在比利时访问期间,李鸿毒还观看了军事演习、参观了兵工厂。兵工厂的产品美不胜收,令他倍加赞赏。兵工厂的老板见他这么喜欢,就表示愿意送一门大炮给他。后来这门大炮果然被送到了北京。
7月13日,李鸿章赶在法国国庆节的前夕来到了巴黎,并受到了盛大的欢迎。在法国国庆节那一天(7月14曰),李鸿煮去爱丽舍宫觐见了法国总统富尔,应邀观看了国庆节的军事表演,还参加了其他的国庆活动。晚上,他夜游塞纳河,充分感受到了法国人的浪漫。两天后,法国政府还专门为他举行了一场欢迎晚会。李鸿章访问法国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跟法国外长汉诺多谈判“照镑加税”的事宜,及要求增加法国出口中国货物的关税。但是法方提出了苛刻的条件,令李鸿章无法接受。
8月2日,在结束了对法国的访问之后,李鸿毒使团乘坐法轮渡过了英吉利海峡,开始了对英国的20天访问。8月4日,李鸿童拜见英国首相兼外长索尔茨伯里,并跟他谈了增加关税的可能性。但对方坚持不松口,使李鸿章感到十分失望。为了观看英国海军的演习,李鸿章专程赶到了朴次茅斯,并在港口受到了19响礼炮的礼遇。英国海军在排阵布局上的训练有素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存参观造船厂的过程中,他对各种舰船的性能和装备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之后,他专程去觐见了维多利亚女王。女王给予他极高的礼遇,并且授予他维多利亚头等大十字宝星勋章。8月15日,李鸿章访问了格林尼治的天文台,同时接受了海底电缆公司总办的宴请。总办赠予他两条一英尺长的海底电缆,并且在参观电报局时当场给上海招商局发了一封68字的电报。25分钟后,李鸿蕈便收到了盛宣怀的回电。电报通讯的神速令他感叹不已。 8月24曰,李鸿章使团从伦敦启程前往美国,准备开始他的环球旅行最后一站的访问。28日那天,轮船抵达了纽约。第二天,美国总统克利夫兰在寓所中接见了李鸿章,后者转交了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给美国总统的信。9月2日,李鸿章会见美国传教士和商人代表,以及在美华人的代表和报社记者,同时发表了反对美国排华法案的著名演说。9月6日,李鸿章使团乘专列离开美国前往加拿大,并从加拿大坐轮船返回中国。
李鸿章此次出访欧美,从3月28曰离开上海,到10月3日回到天津,前后其190天。其行程跨四大洲、三大洋,水陆兼程9万多里,遍访欧美8个国家,创下了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P23-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5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