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鼎年、王伟锋、朱海峰、青霉素、李伶伶、刘正权……百位作家的百余篇佳作,题材丰富,语言凝练,一个片段,一个场景,均有精彩呈现。既有反讽,又有梦幻,充满人间冷暖;短小且具张力,精练却不乏震撼。
由中国微型小说界知名选家选编的2021年度微型小说,是从当年在全国文学报刊上发表的优秀作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旨在检阅该年度微型小说的创作实绩,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年度微型小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2021中国年度微型小说/漓江年选大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漓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凌鼎年、王伟锋、朱海峰、青霉素、李伶伶、刘正权……百位作家的百余篇佳作,题材丰富,语言凝练,一个片段,一个场景,均有精彩呈现。既有反讽,又有梦幻,充满人间冷暖;短小且具张力,精练却不乏震撼。 由中国微型小说界知名选家选编的2021年度微型小说,是从当年在全国文学报刊上发表的优秀作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旨在检阅该年度微型小说的创作实绩,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年度微型小说。 目录 新生态下微型小说的 文本格局(代序) 冰 峰 马桶嫂 凌鼎年 接头暗号 王伟锋 埋刀子 朱海峰 豹子崮酒坊 青霉素 父亲的排箫 李伶伶 蠢人 刘正权 水妖 陈炜 酒痴 刘怀远 紫禁城的鲥鱼汤 蒙福森 照相馆 胡玲 老陈你想干什么 原上秋 英雄的传说 申平 海边的风景 侯发山 宰相申鸣 戴希 烧火 高杉 好好活着 马新亭 遍山的野果 符浩勇 废墟 莫小谈 鼓震 宁春强 山上有座庙 侯家豪 秋后 王生文 魔咒 冷鬼 错爱 刘万里 江边村的小丑 顾振威 老娘病了 李忠元 后福 尤秀玲 老匪 孙兆贵 两个天使 李代金 娘心 燕茈 爬宠 夏红军 旗手 刘建超 马背上的少年 王若冰 庄客 王振东 折腾鞋柜的人 飞鸟 仇 家 曾正伟 迎检 殷贤华 阳光花坊 张学鹏 搬迁 马河静 保密 孙毛伟 大火之后 叶骑 代赵夫人 昌松桥 泥塑 孟宪歧 奇女子十红 汪云飞 最美女兵 王培静 一副腰鼓板 马金章 利剑 陈振林 抉择 张爱国 四少奶奶 佟掌柜 上苍的注视 乔正芳 铃铛 孙传侠 小丈夫 李占梅 淘金 蒋冬梅 牛年形象大使 卢群 兄弟 李海燕 银针过穴 魏传军 义匪 赵明宇 1939年的黑胶绸 汪建波 沉重的窗帘 穗子 茶汤 张海英 搭救岳飞 李汤波 红锅菜 李义文 署名 余文飞 无中生有 代应坤 寻针 赵悠燕 仿古赵 吴宝华 卢易逸事 郭戈 药品 余清平 良心 梁柏文 白日焰火 邢庆杰 送饭 陈慧君 唱一个 鞠志杰 乘风破浪的姐姐 谢素军 瓷瓶 杨安中 放心 欧阳华丽 雨夜 蓝月 风谷峪 王鼎 别让父亲失落 林万华 拜年 张建忠 守望 秦兴江 兔 戴春兰 坐着班车去上学 曾利华 一个春情荡漾的晚上 郑武文 锔匠 曾宪涛 还债 肖曙光 竹枝词社的崔副社长 刘怀远 父亲和鸭贩子 赵文辉 与狼重逢 孔立文 鱼儿慢慢游 张雪芳 永远的老兵 徐明卉 一张特殊的结婚证 黄元标 最好的礼物 厉剑童 爷爷的借条 周建新 天书 杨力 颜值 王维新 分身术 闫玲月 雪屋子 廉世广 老曾 彭胜发 相马 郑俊甫 王皮动外传 谢大立 花下 张建春 一个公文包 李学文 序言 新生态下微型小说的文 本格局(代序) 冰峰(作家网总编辑)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现 在打开《中国年度微型小说 》(以下简称《年选》)的目 录,我们就会发现,熟悉的 作者越来越少了,陌生的名 字如雨后春笋般占领了整个 页面,写微型小说的“老”作 家大有被挤出《年选》的势 头。究其原因,我想,微型 小说生态的变化是不可忽视 的重要原因之一。 客观地讲,作为《年选 》编者,我们一直在尽力而 为,非常希望《年选》能呈 现当年度最优秀的作品。但 有些不可回避的原因,也是 客观存在的,我们很难改变 。 其一,著名作家新写的 微型小说作品少了,质量也 在下降。《年选》已经编辑 、发行二十余年,编者的新 鲜感没了,作者的新鲜感也 没了。特别是著名作家,他 们的写作激情早已失去了当 年的澎湃和激烈,整个微型 小说界的热闹、红火也在消 退,所以有名气的作家对作 品能否入选《年选》并不在 意,他们的心情或许早已被 微信、抖音和无聊的信息所 绑架。只有少数名作家,依 然在忠贞不渝地守恋着微型 小说这块儿田地。如凌鼎年 、戴希、申平、侯发山、马 新亭、符浩勇、汪云飞、王 培静等微型小说作家,他们 没有改变初衷,依然恪守着 对微型小说的忠贞和爱,用 情感守护着微型小说弱小的 光芒。 过去我们选稿,往往把 作者的名气放在首位来考量 ,因为,只有名家的作品才 会被读者关注,才会给出版 社带来人气“流量”和效益, 所以我们在选择微型小说作 品的时候,必须先看作者的 名气。具体来说,如果选发 稿件的标准是80分,普通作 者的作品,达不到80分是绝 对不能够入选的,而名家的 作品,可能只有70分,最后 也能被选入。这就像当下的 书法市场,只要是名家的作 品,写得再烂再差,也是“ 名人字画”,价格也会不菲 ,而无名之辈的作品,即使 有王羲之的神韵,也会被“ 专家”和顾客弃之不顾,无 人问津。电影明星、歌星等 也是如此,只要有名气,我 们就不能忽视他们的粉丝效 应,因为,电视剧需要流量 ,电影需要票房,图书也需 要读者。 现实是残酷的,我们没 必要故作清高。因为出版社 出书,也是需要赚钱的,这 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其二,编辑对作品的误 判。误判属于主观意识,属 于先入为主的意识错觉。我 们对事物的判断,有时候也 是非客观的,即使我们并不 想偏离客观。比如对名家作 品的判断,他们过去的辉煌 历史就摆在那儿,这些都是 诱导我们偏离客观的因素。 一般来说,获得过大奖的名 家,我们总觉得他们是业界 的翘楚,领军人物,他们的 作品是标准之上的范文,不 能对其有任何质疑,否则就 是幼稚或无知的表现。所以 ,他们只要赐稿,编辑是不 能有任何质疑的。从另一角 度看,编辑一般也不会提出 质疑,编辑是发自内心的认 可。比如有的作家,长篇小 说写得好,评论写得好,散 文写得好,诗歌写得好…… 我们就会觉得他们的微型小 说也会写得很好。这种认知 是惯性,是自觉,并不是有 意拍谁的马屁。而这些名家 的微型小说确实写得好吗? 很难说,有待于时间和历史 的验证。反过来说,如果有 的名家非要拿一些不及格的 、很拙劣的作品来发表,损 毁自己的名望,那对于编辑 来说,也没有必要横加阻拦 ,破坏个人之间的文学友情 。客观讲,之前《年选》中 的名作家多,也有这样的原 因。 其三,网络写作让微型 小说的题材更为多元,发表 渠道更为丰富,新面孔、新 手法、新文本在层出不穷地 涌现。过去的年选,大部分 作品都来源于国内的文学刊 物和报纸,其他渠道的作品 甚为少见。而现在,源于网 络的好作品已经比比皆是。 虽然选发这些作品有如大海 捞针,但“寻宝”的乐趣也自 是一番享受。当然,网络上 寻来的作品,虽然有可读性 ,文采又好,但这些作品的 作者多数都名不见经传,找 到作者并获得授权,便成了 编辑的为难之事。有的作品 ,尽管编辑尽了最大努力, 但还是没有联系到作者,最 后便只能在惋惜的叹息声中 将作品“枪毙”。这样做,虽 然残酷,但在知识产权被日 益重视的今天,其行为也是 顺应时代、无可指责的。即 便如此,源于网络的好作品 还是占据了年选的大量版面 ,并以特殊的方式改变着微 型小说的格局和文本生态。 从另一视角看,微电影 、网络视频的快速成长,也 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微型小 说的叙述方式和文本结构。 微型小说纯粹的文学性正在 发生变革,故事性、镜头感 、时代性、网络叙述等特点 正在悄然改变着微型小说的 写作风格,一场看不到硝烟 的文本战争正在进行。但无 论如何,微型小说毕竟还是 微型小说,微型小说应该具 有微型小说最基本的特征。 正如“人”的概念一样,即使 医学技术很发达,对人体进 行了整容、换器官……但“ 人”的基因是不能改变的。 否则,“人”就变成了另外的 物种。 总之,世界在变化,文 学生态在变化,微型小说的 文本格局也同样在变化。那 么,如何在微型小说新的生 态下,《年选》依然能够亲 近作者,靠 导语 本书收录的微型小说作品,内容丰富,题材涉及面广,具有文学价值和时代意义。 作品既有理解现实、把握时代的客观表达,也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细节书写,多元、立体地呈现了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前行的集体记忆、历史变革与社会的巨大进步。 精彩页 马桶嫂 凌鼎年 娄城的翰林弄,少说有500年历史了,出过的名人大大小小近三位数,是娄城人永远的骄傲。 迟香香原本不算名人,但也有幸住在翰林弄。更确切地说,她是嫁进翰林弄的。1949年初,迟香香19岁,嫁给了翰林弄时家的独子时上水。时家早先很殷实,但三代单传,人丁不旺,慢慢就败落了。到时上水,也没见有什么大出息,后来,他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读了几年书,好像混上了营长。 时上水有一爱好是看沪剧,竟看上了第一次登台唱戏的迟香香。迟香香扮相好,唱功好,惹得时上水痴痴迷迷,追了一年多,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被他娶回了家。 这迟香香真是漂亮,皮肤又白又嫩,用时上水的话说:吹弹可破。她的三围也是没话说的,该凸的凸,该凹的凹,男人看了,没有不动心的。 时上水是真喜欢她。新婚那一个月,恩恩爱爱、缠缠绵绵,可惜,部队来了上前线的命令。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时上水只好依依不舍地告别新婚妻子,上了前线。 结果,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1949年5月初,时上水随国民党军队登上军舰撤离上海,退到台湾。按时上水当时团副的级别,花点钱是可以把迟香香带走的。但那时,迟香香已怀孕九个多月了,随时可能临盆,万一在军舰上肚子痛,那麻烦就大了。 时上水建议迟香香留在娄城,等生下孩子后,再另想办法一家子团圆。 时上水撤到台湾不久,娄城解放了。解放没有几天,迟香香生下了一个女孩。女儿姓什么,叫什么?考虑再三,迟香香让女儿随自己姓,叫迟桂花。 迟香香已预感到麻烦来了,自己被定性为国民党军官太太,划到了人民的对立面。 时上水临走时留下了一些钱,可坐吃山空,一年后就用完了。她迟香香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咋生活。除了唱戏,她啥也不会,一般单位也不敢要她这种国民党军官太太。 当时有个姓刁的山东干部见她长得漂亮,想动她脑筋,谁知迟香香还挺烈的,说什么也不肯。姓刁的碰了一鼻子灰,很是不爽,就气呼呼地说:“迟香香,倒夜香吧。” 就这样,迟香香干上了倒马桶的活。有人叫她“马桶嫂”,听是不好听,活也又脏又累,但总算有口饭吃了。 从此后,在翰林弄一带,每到天蒙蒙亮,就响起了迟香香的吆喝:“倒马桶!马桶拎出来。” 迟香香是唱戏出身,她的嗓门刮辣松脆,又亮又响,还刚中带柔,反正听着让人舒服。在迟香香一声声的吆喝声中,一家家把沉甸甸的马桶拎到了门口。 迟香香把屎尿倒了,洗刷干净了,再把马桶一家家放门口,从没有弄错的。 后来有人发现,迟香香每天早晨的吆喝,比闹钟还准。有人开玩笑说:报晓的大公鸡都不用养了。 迟香香十几年马桶倒下来,成了翰林弄的老百晓,谁家女人怀上孩子了,谁家老爷子痔疮发作了,谁家当家人便秘了,谁家来客人了,她通过每天倒的马桶竟都清清楚楚。 一晃到了1966年,有红卫兵小将贴了迟香香大字报,说她是反动军官的太太,是潜伏的美蒋特务,要她老实交代。连她女儿迟桂花也表示要与母亲划清界限。 红卫兵逼问:时上水临逃离大陆前,留下什么话? 这迟香香记得很清楚,他说:“香香,相信我,我会回来的,你放一百个心。我保证!” 这不是反攻大陆的预言吗?联系到迟香香能通过每天倒的马桶判断出谁家女人怀孕,谁家男人生病,这一定是受过专门的特务训练。小将们把迟香香剃了阴阳头,拉上街游街批斗,要她低头认罪。可倔强的迟香香不流泪,不低头。她坚持说:“我不是反革命,更不是美蒋特务!” 好在迟香香素来为人和善,对谁都赔着笑脸,邻居关系不错。翰林弄有人为她说话,说解放那年,她与时上水结婚时才19岁,结婚也就一年左右,两人真正住一起也就个把月而已,她能知道个啥?…… 到了80年代末,娄城台办来找迟香香,说有台湾人来找她,来人说他是时上水的儿子时怀香。 尘封的记忆一下打开,迟香香忙不迭地问:时上水还好吗?他为什么不来? 时怀香告知:老爸时上水已往生了。具体怎么死的,他似有隐情,缄口不言。那时,两岸关系有松动,但有些话题还是敏感的,迟香香也不便多问。 时怀香把从台湾带来的父亲遗物,一套衣服与一块手表交给了迟香香。迟香香买了墓地,做了个衣冠冢,每年清明去祭扫。 90年代中期的某一天,娄城统战部部长陪上级领导来找迟香香,郑重其事地告知:时上水是我党派遣潜伏在台湾军队里的,在国民党大清洗时牺牲,已被定为烈士。 直到这一刻,迟香香才知道自己男人原来是卧底,是打入敌人内部的地下工作者,回想起他临走前对她说的话,要她留在大陆,她什么都明白了。这时,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哭起来,撕心裂肺。 原载《中文导报》2021年4月22日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