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介绍水工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理论,分为四篇共十一章。第一章绪论;第一篇(第二至第三章)基础理论,包括应力和应变状态分析、力学强度理论;第二篇(第四至第六章)混凝土的力学特性,包括混凝土的基本力学特性、复杂受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力学特性、混凝土的强度理论和破坏准则;第三篇(第七至第八章)工程材料的本构关系和强度理论,包括水工混凝土的本构方程和强度准则、岩体的弹塑性模型和强度理论;第四篇(第九至第十一章)水工混凝土性能劣化的力学行为分析,包括水工混凝土性能劣化的典型影响因素、结构时变效应以及修复材料的力学行为。 本书可作为水工结构工程、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和其他相近专业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为高年级本科生有关课程的教学参考书,以及供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等领域的设计、施工和科研的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弹性力学的发展简史 二、塑性力学的发展简史 三、岩石力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混凝土和岩体的力学特性 一、混凝土和岩石的压缩应力-应变特性 二、混凝土和岩体的力学特征 第三节 研究前沿热点 一、基础性的研究工作 二、混凝土和岩体的本构关系 三、混凝土和岩石连续与非连续介质统一和多相耦合模型 四、混凝土和岩石宏观、细观与微观模型的结合 五、参数试验、原型观测及其反分析 六、水工混凝土力学行为试验技术 第一篇 基础理论 第二章 应力和应变状态分析 第一节 向量与张量 一、向量的表示法 二、向量的基本运算 三、字母标记法 四、求和约定 五、克罗内克6符号和置换符号eA 六、张量的定义 七、张量的基本运算 第二节 力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应力张量 第四节 主应力及最大最小应力 一、主应力 二、应力张量不变量 三、应力偏张量及其不变量 四、最大最小应力 五、拉梅(Lame)应力椭圆 第五节 空间应力状态的莫尔几何表示方法 第六节 八面体正应力和剪应力 第七节 应变张量及主应变 一、应变张量 二、主应变 三、应变张量不变量 四、应变偏张量及其不变量 五、应变状态的莫尔图 第八节 弹性体的应力应变关系与变形位能 一、弹性应力应变关系 二、弹性体的变形位能 第三章 力学强度理论 第一节 古典强度理论 一、最大主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二、最大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三、最大剪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 四、能量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五、莫尔强度理论(第五强度理论) 第二节 强度理论在主应力空间的反映及比较 一、空间反映 二、各种强度理论的简单比较 第二篇 混凝土的力学特性 第四章 混凝土的基本力学特性 第一节 混凝土材料组成和特点 一、材料组成 二、材性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混凝土的破坏机理 一、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扩展 二、混凝土受力破坏的一般机理 三、Griffith理论的应用 四、开裂的统计研究 五、混凝土的非弹性性质及破坏 第三节 混凝土单轴压缩应力应变关系 一、抗压强度 二、单轴压缩应力应变关系 第四节 混凝土抗拉应力应变关系 一、试验方法和抗拉性能指标 二、受拉破坏过程和特征 三、应力一应变全曲线方程 第五节 混凝土抗剪应力应变关系 一、试验方法 二、破坏特征和抗剪强度 三、剪切变形和剪切模量 第六节 混凝土力学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荷载重复加卸作用 二、偏心受压 三、偏心受拉和弯曲受拉 四、龄期 五、收缩 六、徐变 第五章 复杂受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力学特性 第一节 混凝土多轴试验设备和方法 一、常规三轴试验机 二、真三轴试验装置 第二节 混凝土多轴拉压应力状态 一、二轴应力状态 二、三轴应力状态 三、不同材料和加载途径的影响 第三节 混凝土双向和三向压缩应力应变关系 一、双向压缩下混凝土应力一应变关系 二、三向压缩下混凝土应力一应变关系 第六章 混凝土的强度理论和破坏准则 第一节 混凝土的单轴强度 第二节 混凝土的双轴和三轴强度 一、双轴受力强度 二、三轴受力强度 第三节 混凝土的破坏准则 一、混凝土典型破坏形态 二、混凝土破坏包络面 三、混凝土破坏准则表达式 第三篇 工程材料的本构关系和强度理论 第七章 水工混凝土的本构方程和强度准则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混凝土本构关系的理论模型 一、线弹性本构关系 二、非线性弹性关系 三、弹塑性关系 四、流变学模型 五、内时理论 六、断裂力学理论 七、损伤力学 第三节 混凝土作为弹性材料的本构方程 一、线弹性材料的本构方程 二、非线性弹性材料的本构方程 第四节 混凝土作为弹塑性材料的本构方程 一、应力空间表述的弹塑性材料的本构方程 二、应变空间表述的弹塑性材料的本构方程 第五节 水工混凝土的强度准则 一、强度准则曲线 二、常用的强度准则 第八章 岩体的弹塑性模型和强度理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岩石和结构面的力学性质 一、岩石的力学性质 二、结构面的力学性质 第三节 岩体的弹塑性本构模型 一、岩体的变形特性 二、岩体作为弹塑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三、岩体作为等向强化一软化材料的屈服条件 四、岩体软弱结构面或节理的本构方程 五、奇异屈服面的本构关系 第四节 岩体的强度理论 一、塑性强度理论 二、脆性破坏理论 第四篇 水工混凝土性能劣化的力学行为分析 第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