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古人吟佳节--节令诗三百首/中国古典之门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语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古人吟佳节》是关于节令的专题诗歌选本,该书从汉代至清代的大量诗歌中选取了歌咏节令的诗篇三百余首,按元日、立春、元宵、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日、除夕等十一个节令分类整理,并对每一个节令作了源流演变、风俗习尚的介绍,还对每首诗作了简明的注释和精妙的赏析,使得这些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以及诗歌中包含的风情民俗得到了更好的呈现。 作者简介 姜云(1931—2007),祖籍江苏省丹阳市。1949年考入苏南无锡公学,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58年9月毕业并任教于西安外语学院。1979年调任安徽大学图书馆学系,1988年9月调任浙江冶金经济专科学校(现嘉兴学院)。其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方面颇有成就,著有《古人吟佳节》选注本(语文出版社,1989年)、《玄怪录、续玄怪录》校注本(与宋平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义侠传奇精华》译注本(与冬青、温清波合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等。同时,其在《红楼梦》文学及中国古典文学的喜剧色彩与写法方面也颇有研究,并发表过多篇论文。 目录 序:节令诗让互联网时代的中国人更能感受传统的温情 初版前言 元日 田家元日 新年作 岁日作 元日感怀 庾楼新岁 元日田家 谢君实端日惠牡丹 元日 新年五首(选一) 次韵元日 新年 元日 岁旦 元日隆安道中 正月——题耕织图奉懿旨撰 旦日试笔并自和二首(选一) 庚辰元旦 元旦试笔(选一) 乙酉岁朝 庚子元旦驻师林门 丁卯元日 己丑元日 迎春 甲午元旦 癸卯除夕别上海,甲辰元旦宿青浦,越日过淀湖归于家 立春 立春 立春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选一) 人日立春 城东早春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渚宫立春书怀 次韵冲卿除日立春 立春 立春 立春古律 立春日雷 新春 立春日 立春乙巳 立春日有怀(选一) 庚申立春前一日 立春偶成 立春 人日立春 立春日赏红梅之作 立春日舟中题 立春日大雨雪时驻师吴淞 十三日立春 元宵 寒食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腊日 除夕 初版后记 出版后记 序言 节令诗让互联网时代的 中国人更能感受传统的温情 十年砍柴 《古人吟佳节》由语文 出版社首次出版,迄今已近 卅载岁月。 相比四千余年的中国诗 歌史,三十年只是电光火石 的一瞬间。但就传播形态而 言,这三十年可谓一日千里 ,信息技术发展之迅猛,超 过以前数千年。 以古诗词的选注、出版 、传播为例,在《古人吟佳 节》出版时的20世纪80年 代末,青少年还停留在用钢 笔将喜欢的诗句抄录在小本 本上的状态,和古代的读书 人并没什么区别。在那时, 如记忆力不逮要引用或查询 一两句诗词,那可得费时费 劲埋头于图书馆翻检典籍, 如大海捞针一般。姜云先生 以一己之力,摭录中国古人 吟诵节日的代表性诗篇,按 时序一一选注,是一项惠及 读者的功德。如其大学时代 的同窗、曾任上海古籍出版 社副总编辑的汪贤度所言: 选择节令诗中有可观者 汇成一集,既可供古典诗歌 的爱好者阅读欣赏,也可为 民俗学的研究者提供比较系 统集中的资料,这项工作无 疑是有意义的。 可以想见,当时姜云先 生独坐书斋,孜孜不倦地于 浩瀚的诗歌海洋中一首首选 取吟诵节令的古诗,是多么 的艰辛。而今,姜云先生已 作古有年,中国从文明传播 的纸张时代一下子就进入到 了互联网时代。今天中国的 移动互联网发展水平处在世 界前列,差不多六亿人手持 智能手机,如果想查询一首 有关节令的古诗词,只要在 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手 指轻轻一点,几秒钟就会在 屏幕上涌现出海量的信息。 ——当然,其中大多数是重 复的。 那么,在这个时代,姜 云先生三十年前的古诗选注 工作还有没有意义?这样的 诗集修订再版还有没有价值 ? 当语文出版社的编辑在 确定再版此书的选题时,曾 征求过我的意见,并讨论了 这个问题。乍看起来,一网 打尽世上万物的互联网时代 有了搜索引擎,此类分门别 类的诗歌集子似乎没多少用 处了,就如有人说的“任谁 博闻强记也不如一个智能手 机在手”。 但我以为这种结论过于 武断,经不起推敲。科技在 发展,人们写作文章多用电 脑输入,但一个人在小学阶 段的书写训练不但没有过时 ,反而更受到重视。——因 为书写对熟悉汉字笔顺、对 汉字之美的体会,是电脑输 入永远不能替代的。没有一 定知识积累的人,即便有互 联网在,他也只能找到与其 浅陋的知识结构所匹配的信 息。且以搜索古诗词为例, 如果一个人没有对中国古代 的诗词有起码的了解,没有 读过或背过一些诗,对历代 诗人的生平与代表作几无了 解,也就是说他连“关键词” 都不掌握,那么互联网中丰 富的古诗词信息对他又有什 么意义呢?他只能如盲人一 般站立在旖旎的风光之中。 基于这样的认知与判断 ,基于对互联网时代古诗词 学习的一点了解,我认为姜 云先生的《古人吟佳节》在 今天不但没有过时,反而更 具推广的价值。 几年前,以互联网为平 台,中国人的写作进入到自 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发 声,无论是博学鸿儒,还是 后学少年,只要自己愿意, 就可以在互联网上开设微博 、微信公号,然后在自己的 一方天地中记述所思所想, 转载前人的诗文以表达个人 的情感。我发现,爱好中国 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的人很多 。在没有自媒体之前,他们 因为职业与传统文化并没有 太多的关联,或为生计所累 ,也因为没有合适的平台, 这群数目庞大的古代文化特 别是古诗词爱好者,只能旁 观而不能参与其中,他们对 古诗词的热情没有被激活。 而今情形完全不一样了 ,有了互联网带来的自媒体 平台,无数的华人对中国传 统文化的热情被点燃了,他 们出于纯粹的爱好,以各种 姿态参与到对古代文化特别 是古诗词的学习和推广之中 。我们以节庆为例,每到中 国一个传统的节日来到,如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 ,互联网上的微博、微信公 号、门户网站必定会涌出无 数与该节日有关的文章,而 古人吟诵那个节日的诗词也 一再被引用。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 对节令诗的引用,多是借助 于搜索引擎,而网上搜出来 的信息往往重复、碎片化, 错讹处甚多,于古代传统文 化只是传言。因为互联网的 信息不是凭空生出来的,必 须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将已 有的信息传到网上来供人查 找,而古诗词因为时代久远 、版本众多,许多版本是繁 体字记载,不同的人由于知 识结构和对古代文化的理解 不同,上传到网上的节令诗 显得很庞杂,不少更是以讹 传讹。而一首首产生于不同 时代的节令诗,搜索出来则 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在读者 的眼前,节令诗背后丰富的 文化背景往往被忽略,或没 有得到较为完整和恰当的解 读。 姜云先生选注的这本诗 集,弥补了这些不足。这本 集子不但系统地、全面地搜 集了中国从元日到除夕等最 具代表性的节令诗,还从传 统民俗和中国人审美观、生 死观的角度来解读这些诗。 读完这些节令诗,我想许多 人可能和我有类似的感受: 中国人怎么过节最能体现中 国人的生活态度。寒来暑往 ,花开花谢,中国人迎来一 个又一个节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