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宾川汉族民间长诗赶马调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搜集整理了宾川县赶马人长期在古道上行走而创作的《大赶马》《走北头》《数地名》等长诗,并附歌谣数十首。反映在”一带一路”上赶马人的生活、习俗、信仰和地名等多种资料,是《赶马调》的完整版,它是反映宾川县汉族人民在古道行走创作的民间文艺作品。随着时间推移,懂此作品的人士大多已去世,属于濒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出版在文学、音乐等方面,对两条古道的研究有一定价值。
作者简介
张锡禄,男,白族,大理喜洲人。先后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制药厂、州文物管理所、州博物馆、大理大学工作。民族学硕士生导师、研究员,大理大学云南省南诏大理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四十年来,一直从事云南大理地方民族史研究,研究成果突出,个人著《元代大理段氏总管史》《大理白族佛教密宗》《南诏与白族文化》,合著《中国白族白文文献释读》《大理历代名碑》《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白族卷》《马帮文化》《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大理古塔》等著作,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有关学术论文40多篇。专长为南诏大理国历史与白族文化研究,其论著对南诏大理国历史和白族文化的一些问题调查研究有新的开拓和贡献,在国际国内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研究成果连续5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等称号。退休后任大理市中和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创办《大理历史文化公益讲堂》,推出讲座百余期,深受好评。与同事编辑推出“白族文化研究丛书”等20余种。
目录
自序 张锡禄
大赶马
一、话别
二、备行装
三、送哥行
四、十个穷赶马
五、找货进乔后
六、赶茶街
七、走老银厂
八、幺弟之死
九、思乡
十、归程上门
十一、遇“匪”
十二、分伙
十三、归家
十四、赶马苦
整理后记
走北头
数地名
附录
漫谈赶马调音乐李莼
赶马调的源流及主要曲子李莼
我爱大理——回忆我的父亲李莼李云委李乾伟
挖色地区流传的宾川《赶马调》王富
茶马古道与宾川马帮《赶马调》王艳钧
闲谈宾川民歌《赶马调》源于宾居杨振猛
茶马古道的前世与今生(散文诗组章)杨继光
赶马调音乐
高腔
放马调
让路调
数地名
小赶马新婚话别
小赶马别情依依
小赶马五更月下弦子歌
小赶马老银厂生病
小赶马遇盗落江遇救
小赶马出门寻夫
小赶马归家团圆
大赶马新婚话别
大赶马依依送别
大赶马难舍难分
大赶马泪洒分水岭
大赶马十个穷汉
大赶马乔后找货
大赶马赶茶街
大赶马幺弟之死
大赶马思乡情深
大赶马旅程姻缘
大赶马深山遇盗
大赶马回家路上
大赶马还家团圆
进乔后
铡草调
盼郎调
荷包调(赶马调十二)
火塘调
赶马乐
养马调
大水槽腔
拉客调
望郎调
四外腔
双赶马
荷包调
吃下箸
割草调
猜拳调
老冒山姑娘
赶马调四声部歌谱
后记
序言
张锡禄
《宾川汉族民间长诗——
<赶马调>》(以下简称《
长诗》)书稿即将付梓,我
心里五味杂陈,又喜又难过
。喜的是经岁月沧桑之后,
新书又将面市;难过的是当
年演唱的温国斌、杨玉莹、
刘品贵等民间艺人已先后去
世多年。尤其是对此书做出
过很大贡献的李莼老师已辞
世十六年,提笔至此,我不
禁老泪纵横。他们曾为此辛
苦劳碌,但未能再见新书,
是件憾事。
宾川与我缘分很深,我
一直钟情这块热土。宾川县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418公
里,南连祥云县,西与大理
、洱源两县接壤,北与鹤庆
、永胜毗邻,是大理白族自
治州所辖的一个县。现有汉
、白、彝、回、傈僳等多个
民族居住。宾川在明清设过
州。明清及民国时期州、县
治设立在今州城镇。
宾川历史悠久,早在
4500多年前就已有人类在
此生息繁衍,创造了洱海东
岸灿烂的“白羊村新石器”文
化。是洱海地区新石器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享誉世界
。两三千年前,这里的人群
已会熟练使用青铜器。汉代
,这里的古驿站已开通。唐
初六诏时期,这里是越析诏
的主要居住地。宋、元、明
、清以来,这里的人民勤劳
、勇敢,为国家统一、民族
团结、社会进步不断做出新
的贡献。
历史上宾川县严重缺水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均温度17.8℃,极端最高
温为38℃,是全省日照数
最多地区之一(仅次于楚雄
的永仁),但降雨量少,是
全省降雨量最少的县,仅为
滇南西盟地区降雨量的五分
之一(见《宾川地名》志)
。由于天干少雨,又炎热,
蒸发量大,在引洱人宾之前
,缺水成了宾川的心头之患
。“天干不过三川坝。”天干
造成了在家务农没有出路,
那么出门赶马就成了宾川劳
动人民的出路之一。这是宾
川汉族《赶马调》产生的原
因之一。
一、赶马调收集整理简

我知道宾川有赶马调,
而且是汉族的,是通过李莼
老师。他长我几岁,又是街
坊邻居,极爱好音乐,有一
副天生的好嗓音,曾到重庆
的音乐学院进修,系统学习
过音乐理论。毕业后,正值
“阶级斗争”甚嚣尘上之时,
刚毕业的一个天才音乐学子
被进行劳动改造。这个时候
,他遇到了一些民族民间歌
手,俗称“调子客”。他们成
天关在一起,劳作在一起。
他一遍遍听这些“调子客”唱
调子(民歌),熟悉了几百
首的民歌。他有音乐专业的
技能,就用自己扎实的乐谱
知识,迅速地记录下了这些
珍贵的产生于田野之上的曲
调。这些曲调是“草根”的,
丰富了他的音乐资料库。
他出狱后在下关建筑二
社工作,靠做土木建筑活来
养家糊口。音乐是他的业余
爱好。在“文革”中,谁知他
因刻蜡版时的一个微小笔误
,被上纲上线,无限扩大,
被送到宾川农村劳动改造。
然而,这成就了另一个机缘

1969年初,我所在的下
关中学老三届学生作为“知
识青年”到宾川县等地插队
落户,我因为左腿有残疾留
城。此后,进人大理州制药
厂工作。一天,李老师从宾
川回来,到制药厂我的宿舍
来玩,我请他唱几首民歌听
听。谁知他张口就唱起了几
首赶马调,我一听,不是云
南著名歌手黄虹唱的那首,
那首太简单了,李莼先生说
那首只是个开头罢了,鸿篇
巨制的在后头呢。那时我正
在研究民族民间文学、民俗
学,对此很有兴趣,遂跟他
到宾川州城、宾居、老赵村
、力角等地见了温国斌等老
人,请他们演唱,几位民间
老艺人对我们抬来的录音机
感到神奇。他们唱一段我们
录一段,录完放给他们一听
,老艺人们的声音原汁原味
地放出来,他们乐了,唱的
劲头更大。李莼老师有音乐
专长,能记能唱;我爱文学
,对唱词有兴趣,对乐谱感
到头疼,因为每句有兴句、
拖腔、中间还有衬词、两三
分钟才记得下七个字的一个
句子,也只得耐心地听着记
。麻烦的是他们都用宾川汉
语老土话唱,唱到历史上的
老地名、人名、他们老了,
牙齿又落掉了,听也听不清
。还有赶马人的习惯用语也
听不懂,如什么是“开亮”“
开梢”等;还有一些禁忌之
语“老梭”“下箸”更是不懂,
但我们知道,学会原来不懂
的东西就是一种进步。
所以,第一、要尊重眼
前这一位位会唱赶马调的老
人,他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博
物馆。他们记忆了宾川一带
劳苦大众的生活,记忆下这
一条条赶马道路的自然地理
、民情风俗及自己的喜、怒
、哀、乐。这一切构成了一
座活生生的“赶马”生活博物
馆。
……
毋庸讳言,他们也只能
唱一鳞半爪了。歌手沈茂正
说:“我爷爷、父亲说‘赶马
调最难唱,难就难在它太长
,可以说赶马的道路有多长
,它就有多长’”。因为老一
辈一边走一边唱,看见什么
就唱什么,想到哪样就唱哪
样,听见什么唱什么,唱也
唱不完,说也说不尽。我们
现在只能唱边边角角一点半
滴。但在我听来,这一点点
也值得欣慰。民族民间文艺
,像扎根于山林中的参天大
树,它的根深叶茂。即便受
过一次次狂风暴雨的打击,
叶子落了,枝丫断了,主干
还在,土壤还厚实,树根还
在。有根、有土、有树干,
欣逢盛世它又发出新芽,将
一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