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以玉器发展的文化属性为脉络,兼顾美玉材质的宝石学知识讲解和玉雕技法的工艺学介绍,从玉石原料的物化性质入手,到玉雕工艺选取过程中的量料取材,乃至最终依据材质特点与形制要求成器的因材施艺,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道以成器的思想。相对于形而下的玉材优劣与成器过程,玉器的质量评价与价值评估部分,必须考虑形而上的文化内涵。故本书从剖析图必有意的玉雕图案与题材着手,逐渐挖掘传统玉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并通过文化的追溯,展示从选料、工艺到成器的全过程中的人文思想与情怀,从三个维度诠释玉器之美。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一般玉器教材以强调玉器材质、玉器形制演化等内容为主,改为以玉文化作内在主线,整体考量玉器的料、工、器内在的本质联系,并按内容逐章讲解。教材本身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实用价值,有助于通过玉器的直观表象,发掘道以成器的文化驱动,认知作为文化载体的玉器精神内涵,帮助读者丰富玉雕与玉器方面的知识。 本书可作为珠宝评估专业,宝石学,艺术设计学及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供社会人士学习和参考之用。 目录 第一章 中国玉器发展简史 第一节 蓄势待发·旧石器时代 第二节 初露头角·新石器时代 第三节 事神敬礼·夏、商、周 第四节 祸兮福兮·春秋、战国 第五节 与时俱进·秦汉、魏晋南北朝 第六节 兼收并蓄·隋、唐、五代、宋、辽、金 第七节 掇菁撷华·元、明、清 第八节 砥砺奋进·新时代 第二章 观·玉之器文化 第一节 六器 第二节 六瑞 第三章 穿越中国的玉首饰器 第一节 云鬓花颜·玉发饰 第二节 耳畔流光·玉耳饰 第三节 珠光宝气·玉颈饰 第四节 皓腕明眸·玉手饰 第五节 环佩叮咚·玉佩饰 第六节 衣冠礼乐·玉带饰 第四章 中国四大名玉 第一节 德厚流光之和田玉 第二节 琇莹美石之岫玉 第三节 明眸皓齿之绿松石玉 第四节 历久弥新之独山玉 第五节 别具一格之其他类别 第五章 翡翠 第一节 探赜索隐·翡翠的概念 第二节 追根溯源·翡翠的历史 第三节 秀外慧中·翡翠的物性 第四节 百花争艳·翡翠的品种 第五节 举要驭繁·翡翠的评价 第六节 望表知里·翡翠的原石 第六章 玉器形制 第一节 威仪赫赫·玉仪仗器 第二节 事死如生·玉葬器 第三节 钟鸣鼎食·玉容器 第四节 琼林玉树·玉陈设器 第五节 返璞归真·玉实用器 第六节 别开生面·其他形制 第七章 解·玉之石文化 第一节 《诗经》与玉文化 第二节 管子论玉与玉德 第八章 玉雕题材的图必有意 第一节 传统吉祥图案对玉雕题材的影响 第二节 各种文化对玉雕题材的影响 第三节 玉雕图案艺术历史发展的回首与展望 第九章 玉雕工艺技法 第一节 行家里手·玉雕常用术语 第二节 切磋琢磨·玉雕工艺步骤 第三节 巧夺天工·玉雕技巧 第四节 未雨绸缪·浮雕工艺技术 第五节 栩栩如生·玉雕人物工艺技术 第六节 珠璧交辉·玉雕造型的形式美 第十章 赏·玉之雕文化 第一节 玉雕中的儒家思想 第二节 玉雕中的道家思想 第三节 佛教文化在玉雕寓意上的体现 第十一章 玉器的质量评价与价值评估 第一节 因人而异·玉器评估的目的 第二节 各显神通·玉器评估的方法 第三节 按图索骥·玉器评估的资料收集 第四节 循序渐进·玉器评估的步骤 第五节 执两用中·玉器价值的评估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