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小学生叶圣陶读本》是名家文读本其中一册。 《小学生叶圣陶读本》把选文分作了“夏天的雨后”、“小蚬回家去了”、“稻草人”、“阿凤”、“没有秋虫的地方”和“海棠花下”几个部分。其中所编选的作品,大约包括了叶圣陶的童话、小说、散文,以及《开明国语课本》中的一些优美篇章。这册读本中的大部分文章,都是基于儿童的生活,也是基于儿童的阅读兴趣。这其中,叶圣陶早期的童话自不必说,但同时叶圣陶先生的好些文章,包含着他对时代、对社会的焦灼思考,这些文字带有一定的“灰色”情调,但这也是叶先生对于社会的责任和对人生的追求所在。 作者简介 钱理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以文学广告为中心》(主编、主要作者)、《心灵的探寻》《与鲁迅相遇》《周作人传》《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的东移》“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三部曲”(《天地玄黄》《岁月沧桑》《绝地守望》)、《拒绝遗忘》《岁月沧桑》《安顺城记》(主编)等。 目录 第一编 夏天的雨后 小白船 春天 夏天的雨后 霜的工作 三棵银杏树 各种的声音 诗的材料 第二编 小蚬回家去了 燕子 狮王 小蚬回家去了 鲤鱼的遇险 小黄猫的恋爱故事 老黄 聪明的野牛 第三编 稻草人 眼泪 古代英雄的石像 傻子 快乐的人 最有意义的生活 稻草人 地球 第四编 阿凤 我的小弟弟 地动 阿菊 祖母的心 义儿 花园外 “卖花女” 阿凤 第五编 没有秋虫的地方 看月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过节 牵牛花 假山 藕与莼菜 孩子们在家里 希望 没有秋虫的地方 第六编 海棠花下 过去随谈 海棠花下——和叶老的末一次相见/冰心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肖复兴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 附编 学点语文——叶圣陶语丝 后记 序言 “爱,生趣和愉快” ——致小读者 亲爱的同学: 相信你一定听说过,叶 圣陶先生是一位童话大师 。如果你去问你的爸爸妈 妈甚至是爷爷奶奶,他们 一定会告诉你,他们都读 过叶圣陶先生写的《稻草 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鸟言兽语》,等等 。连冰心奶奶都说过:“我 读了一些外国人写的儿童 文学作品,……但是使我感 到兴奋的,还是我们自己 的作家写的作品,如叶老 写的《稻草人》。” 的确,叶圣陶先生是我 们国家童话写作的开拓者 。他的许多童话,影响了 一代又一代的人。不过, 他可不仅仅是一位童话大 师,还是一位著名的小说 家、教育家呢。他写的不 少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他编的《开明国语课本》 ,更是深受广大学生和教 师的喜爱。 所以我们编写这本《小 学生叶圣陶读本》,就是 希望通过选择他的一些代 表性的作品。让你在阅读 过程中了解叶圣陶先生, 体会他对儿童、对教育、 对社会的思考。你在阅读 这些作品时,一定会在他 高超的语言艺术中。发现 属于你的生活,也会发现 能使你热爱生活、热爱世 界的动力。 那么,叶圣陶先生的作 品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 呢? 这首先是因为他始终抱 有一颗真挚的童心。叶圣 陶先生非常喜欢孩子,他 自己也像一个孩子,不, 他就是一个孩子。朱自清 先生就说过,叶圣陶先生“ 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 孩子的离不开家里人”。所 以他最能理解孩子的想法 、孩子的做法,也能理解 孩子所要的东西。他做过 好几年的小学老师。但他 很讨厌老师或者家长喋喋 不休甚至强迫性地要求孩 子只读“圣贤书”。如果你读 他的《义儿》、《祖母的 心》这些故事,你就会发 现叶圣陶先生是多么地希 望孩子能够自由自在地生 活。能够照着他们自己的 兴趣去读书去娱乐! 童年应该是快乐的,应 该是充满着想象和诗意的 。不要说《小白船》或者 《夏天的雨后》里面那诗 情画意的场景,即便在《 花园外》,长儿这孩子虽 然因为家境贫困,无法进 到花园玩耍。甚至还遭到 门口“大汉”的欺侮,但他对 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也使 我们相信,这个世界其实 是一个美的世界,每个人 的心里,都须抱有美好的 幻想。 其次。叶圣陶先生的作 品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爱 ,是因为他始终将他的写 作,建立在对社会的细致 而深刻的观察之中。在他 生活的年代,社会上有着 许多的不平等,处于底层 的人们生活困苦不堪。因 此,与其他童话作家不同 ,叶圣陶先生的作品总包 含着他对于现实的思考。 他的每一个童话简直就是 一篇小说,或者是一则寓 言,喻指着生活和社会中 的现实,也喻指着我们应 当具有的一种态度。也许 这会使你的阅读带上一种 并不轻松的心情。你瞧, 在《地球》中,你会觉察 到文字之中作者对于现实 的讽刺和挖苦;在《稻草 人》中,当稻草人最后倒 下去的瞬间,我们心中也 一定会像堵了石头一样难 受。 不过,我们并不能因此 就说,叶圣陶先生是一个 悲观的人。因为他是“以人 性、童心去感受世界”的,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 的爱,也充满了对生活的 信心。在《鲤鱼的遇险》 中,被困住的鲤鱼“靠自己 的泪水来挽救自己,这就 不能说在这个世界里已经 没有快乐的幼芽了”。在他 的许多描写儿童的作品中 ,我们会发现他始终坚持 一个观点,那就是:“爱, 生趣和愉快”是“世界的精魂 ”。你看,在《地动》中, 明儿在听故事时的情感的 自然流露让我们看到了一 个孩子的天性;在《阿凤 》中,相比阿凤的眼泪, 她的笑声和歌声更令我们 难以忘怀;在《阿菊》中 ,不幸的阿菊在琴声歌声 的艺术美里忘掉了自己的 不幸生活;至于《我的小 弟弟》、《义儿》中孩子 的好动乐玩,不是让他们 周围的人(包括我们读者)生 出无穷的乐趣吗? 对生活的爱,也体现在 叶圣陶先生的一些散文作 品中。譬如他写的《藕与 莼菜》、《看月》、《过 节》中,那淡淡的叙述, 包含了他对于故乡、对于 家的眷恋。还有一篇叫《 老黄》的小说,虽然写的 是一头老牛的死,但是我 们从文字中悟到的,却是 孩子与长者之间、人与自 然之间那种和谐的关系。 这种文字中的清新与灵动 ,是否也是你生活的写照 呢? 所以,请你继续阅读我 们为你精心选编的叶圣陶 先生的文章吧!也许你在 读了这本书之后,会对叶 圣陶先生更加好奇,会寻 找他的更多作品来阅读。 等到那个时候,我们再一 起来交流阅读的心得,好 吗? 王小庆 陈金铭 2011年7月 导语 《小学生叶圣陶读本》就是希望通过选择叶圣陶的一些代表性的作品。让你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叶圣陶先生,体会他对儿童、对教育、对社会的思考。你在阅读这些作品时,一定会在他高超的语言艺术中。发现属于你的生活,也会发现能使你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的动力。 后记 大约去年6月份,刘发建 兄来杭州,与我说起要汇 编一套“名家文学读本”。发 建兄在学问上的研究和教 学上的探索。历来大气而 坚恒,他这次提出这样的 想法,是因为看到了小学 生读物中品位之世俗化的 趋势,不由得心里焦急, 因而设想要以经典文学的 读物来洗染孩子的心灵。 我对他的这一观点十分赞 同,遂答应与他一起做事 ,编选《小学生叶圣陶读 本》。 老实说。当初接手这一 读本的编选时,并未预料 到其中的难度。与其他编 委不同,我虽然对小学语 文很感兴趣,但到底并无 一线教学的经验,因此很 难真正了解孩子的阅读兴 趣和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所 遭遇的困难。好在与我合 作编选的陈金铭兄是《小 学语文教师》杂志的编辑 ,正好可以弥补我的不足 。我们两人经过日夜奋战 ,总算确定了《小学生叶 圣陶读本》的主体框架和 大致选文。 按照我们对叶圣陶先生 的认识,我们把选文分作 了“夏天的雨后”、“小蚬回 家去了”、“稻草人”、“阿凤 ”、“没有秋虫的地方”和“海 棠花下”几个部分。其中所 编选的作品,大约包括了 叶圣陶的童话、小说、散 文,以及《开明国语课本 》中的一些优美篇章。叶 先生是一位儿童教育大家 ,对儿童有着最深刻的理 解,这在他的许多文字中 都有体现。我们虽然根据 自己浅薄的认识。从他浩 如烟海的作品中择选出一 些我们自认为较适于儿童 阅读的文章,但对他作品 中所包含的深层意义,却 未必能明白到位。这也使 得我们在写作“导读提示”与 “读与思”时倍感困惑。好在 北京大学的商金林教授及 时指正了我们在编选过程 中的版本问题;而钱理群 教授更是不顾自己的高龄 ,认真细致地阅读了每一 篇选文,并对“导读提示”与 “读与思”提出了大量的建议 。老实说,正因为有了他 们的帮助,我们才硬着头 皮将这项工作坚持到底, 也在最终基本理清了思路 ,到达一种豁然开朗的境 地。 这册读本中的大部分文 章,都是基于儿童的生活 ,也是基于儿童的阅读兴 趣。这其中,叶圣陶早期 的童话自不必说,他所坚 持的“人生是最美丽的童话” ,深得我们的赞同。但同 时,叶圣陶先生的好些文 章,包含着他对时代、对 社会的焦灼思考,这些文 字带有一定的“灰色”情调, 但这也是叶先生对于社会 的责任和对人生的追求所 在,我们认为孩子们有必 要阅读这些作品,并在阅 读中培植自己对于生活的 信心。 叶圣陶先生是一位语言 大师,他作品中的语言平 实、质朴,描写细腻、真 实。虽然我们在编选时更 多地考虑到了孩子的阅读 水平和文字与他们生活的 契合度,但毋庸置疑,激 发孩子更多的阅读兴趣, 使他们能从这个读本中感 受到叶圣陶先生的语言艺 术,就像他老人家自己说 的,“一直留意语言”,也是 戒们编选这一读本的初衷 之一。 最后,感谢浙江少年儿 童出版社的几位编辑,没 有他们的精心策划,没有 他们的认真审核,很难想 象这册读本能顺利呈现在 读者面前。 王小庆 2011年7月 书评(媒体评论) 叶圣陶先生曾经是一名 中小学教师,他也是中国 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人, 他还是中国中小学语文教 育的开创者。正是因为拥 有这样特殊的多重身份, 他不仅有童心,和孩子有 天生的亲和力,而且他的 写作有明确的儿童教育的 指向,更有引导中小学生 阅读与写作的高度自觉性 。他的作品,也就理所当 然地成为中小学语文教材 和课外读物的最佳选文。 ——钱理群(北京大学 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鲁迅赞赏叶圣陶的童话 集《稻草人》“是给中国的 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 路的”。他的童话几乎没一 篇不是成功之作,小朋友 们读他的童话是一种幸福 。叶圣陶为小朋友们写的 小说、散文和诗歌也充满 童趣,是小朋友们乐于欣 赏和领悟的“智慧的食粮”。 ——商金林(北京大学 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阅读叶圣陶的作品,会 让你真正认识到:“爱,生 趣和愉快”是“世界的精魂” 。在他的文字里,你会发 现一个真正属于儿童的世 界,以及对于人生的幻想 、憧憬和动力。——王小庆 (浙江省杭州北苑实验中 学教师) 叶圣陶给孩子上过课, 为孩子写过书,也替孩子 编过书;千千万万的孩子 受过他的益。他一直说, 写作就应该跟说话一样。 他一直就是这么做的。 ——陈金铭(《小学语 文教师》杂志编辑) 精彩页 小白船 这是一篇梦幻般美丽的文章。 阅读前,先想想看,题目“小白船”给了你什么样的想象?坐在小白船里,被水中的小花小草包围着,看着鱼儿的游动,听着青蛙的歌声,你会笑吗? 这个时候,走来了两个孩子,“一个是男孩儿,穿着白色的衣服,脸色红得像个苹果。一个是女孩儿,穿着很淡的天蓝色的衣服,脸色也很红润,而且更加细嫩。”美丽的故事于是就开始了…… 小溪的右岸停着一条小小的船。这是一条很可爱的小船,船身是白的,它的舵和桨,它的帆,也都是白的;形状像一支梭子,又狭又长。胖子是不配乘这条船的。胖子一跨上船,船身一侧,就掉进水里去了。老人也不配乘这条船。老人脸色黝黑,额角上布满了皱纹,坐在小船上,被美丽的白色一衬托,老人会羞得没处躲藏了。这条小船只配给活泼美丽的小孩儿乘。 真有两个孩子向溪边走来了。一个是男孩儿,穿着白色的衣服,脸色红得像个苹果。一个是女孩儿,穿着很淡的天蓝色的衣服,脸色也很红润,而且更加细嫩。他们俩手牵着手,用轻快的步子穿过了小树林,来到小溪边上,跨上了小白船。小白船稳稳地载着他们两个,略微摆了两下,好像有点儿骄傲。 男孩儿说:“咱们在这儿坐一会儿吧。” “好,咱们看看小鱼儿。”女孩儿靠着船舷回答。 小鱼儿依旧奏他们的音乐,青蛙依旧唱他的歌。男孩儿摘了一朵萍花,插在女孩儿的辫子上。他看着笑了起来,说:“你真像个新娘子了。” 女孩儿好像没听见,她拉了拉男孩儿的衣袖,说:“咱们来唱《鱼儿歌》,咱们一同唱。” 他们唱起歌儿来: 鱼儿来,鱼儿来, 我们没有网,我们没有钩儿。 我们唱好听的歌, 愿意跟你们一块玩儿。 鱼儿来,鱼儿来, 我们没有网,我们没有钩儿。 我们采好看的花, 愿意跟你们一块玩儿。 鱼儿来,鱼儿来, 我们没有网,我们没有钩儿。 我们有快乐的一切, 愿意跟你们一块玩儿。 歌还没唱完,刮起大风来了,小溪两岸的花和草,跳舞的拍子越来越快了,水面上也起了波纹。男孩儿张起帆来,要乘风航行。女孩儿掌着舵,手按在舵把上,像个老船工。只见两岸的景物飞快地往后退,小白船像一条飞鱼,在小溪上一直向前飞。 风真急呀,两岸的景色都看不清楚了,只见一抹一抹的黑影向后闪过。船底下的水声盖过了一切声音。帆盛满了风,好像弥勒佛的大肚子。小白船不知要飞到哪儿去!两个孩子着慌了,航行了这许多时候,不知到了什么地方。要让小白船停住,可是又办不到,小白船飞得正欢哩。 女孩儿哭了,她想起她的妈妈,想起她的小床,想起她的小黄猫,今天恐怕都见不着了。虽然有亲爱的小朋友跟她在一起,可是妈妈,小床,小黄猫,她都舍不得呀。 男孩儿给她理好被风吹散的头发,又用手盛她流下来的眼泪。他说:“不要哭吧,好妹妹,一滴眼泪就像一滴甘露,你得爱惜呀。大风总有停止的时候,就像巨浪总有平静的时候一个样。” 女孩儿靠在他的肩膀上,哭个不停,好像一位悲伤的仙女。 男孩儿想办法让船停住。他叫女孩儿靠紧船舷,自己站了起来,左手拉住帆绳的活扣,右手拿着桨;他很快地抽开活扣,用桨顶住岸边。帆落下来了,小白船不再向前飞了。看看岸上,却是一片没有人的旷野。 两个孩子上了岸。风还像发了狂似的,大树摇得都有点儿累了。女孩儿才揩干眼泪,看看四面没有人,也没有房屋,眼泪又像泉水一样涌出来了。男孩儿安慰她说:“没有房屋,咱们有小白船呢。没有人,咱们两个在一起,不也很快活吗?咱们一同玩儿去吧!” 女孩儿跟着他一直向前走。风吹在身上有点儿冷,他们紧紧靠在一起,互相用手搂住腰。走了几百步远,他们看见一棵野柿子,树上熟透的柿子好像无数的玛瑙球,有的落在地上。女孩儿拾起一个,掰开来一尝,甜极了,她就叫男孩儿也拾来吃。 他们俩坐在地上吃柿子,把一切都忘记了。忽然从矮树丛里跑出一只小白兔来,到了他们跟前就伏着不动了。女孩儿把他抱在怀里,抚摩他的柔软的毛。男孩儿笑着说:“咱们又有了一个同伴,更不寂寞了。”他掰开一个柿子喂给小白兔吃,红色的果浆涂了小白兔一脸。 远远的有个人跑来了,身子特别高,脸长得很可怕。他看见小白兔在他们身边,就板起了脸,说他们偷了他的小白兔。 男孩子急忙辩白说:“他是自己跑来的。我们喜欢他。一切可爱的东西,我们都爱。” 那个人点点头说:“既然这样,我也不怪你们。把小白兔还给我就是了。” 女孩儿舍不得,把小白兔抱得更紧了,脸贴着他的白毛,好像要哭出来了。那个人全不理会,伸手就把小白兔夺走了。 这时候,风渐渐缓和了。男孩儿想,既然遇到了人,为什么不问一问呢。他就问那个人,这儿离家有多远,该从哪条河走。 那个人说:“你们家离这儿二十多里呢,河水曲折,你们一定认不得回去的路了。我可以送你们回去。” P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