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红色寿县/安徽红色历史记忆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红色寿县/安徽红色历史记忆丛书》撷取其精萃,挖掘红色资源,传播红色故事,以希望读者能从中感受寿县的红色历史,继承革命传统,弘扬红色精神。
本书收录“安徽近代革命运动的策源地”“勇立潮头的先驱者”“寿县学兵团”等内容。
目录
导语
第一章 安徽近代革命运动的策源地
一、寿县的社会变迁
二、寿州志士积极策划安徽反清革命斗争
三、寿州淮上革命军起义
四、淮上军光复淮河南北及寿州革命党人推动皖宁等地独立
五、“二次革命”的先锋
六、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第二章 安徽最早的中共组织
一、开展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
二、寿县党、团组织的创建和早期党、团员的活动
三、中共寿县小甸集特支
四、寿县党、团组织的发展和活动
五、寿县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章 勇立潮头的先驱者
一、安徽早期党、团组织的指导者——高语罕
二、黄埔岛上的红色拓荒者——茅延桢
三、安徽多地党、团组织的创建者——薛卓汉
四、安徽最早党组织的创始人——曹蕴真
五、追寻真理的先驱——方运炽
六、“胸中自有主义真”的早期党员——徐梦周
七、北伐武昌第一人——曹渊
第四章 寿县学兵团
一、中共寿县临时委员会的活动
二、中国共产党开展士兵运动和周恩来的指示信
三、创办北路宣慰使署学兵团
四、学兵团教学和革命活动
五、廖家湾的斗争
六、正阳学兵连起义
第五章 寿县瓦埠暴动
一、中共寿县县委改组并发动群众斗争
二、县委对武装斗争的准备
三、瓦埠暴动
四、寿县红军游击队的诞生与初期活动
第六章 皖西北游击区的开辟和坚持
一、中共寿县中心县委的重建、调整及其领导的群众斗争
二、发展革命武装开展游击斗争
三、革命武装在斗争中壮大
四、县委解体和游击队转移
五、皖西北游击战争的坚持
第七章 寿东南抗日根据地
一、中共安徽工委的建立及活动
二、中共皖北中心县委和中共寿县县委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
三、寿县抗日武装的组建及战斗
四、血战寿县城
五、淮西独立团
六、寿东南抗日民主根据地
第八章 战斗在淮西
一、寿东南革命根据地的恢复
二、扩大游击根据地的战斗
三、寿六舒合游击区的政权建设
四、寿县全境解放与淮南矿区的新生
五、新生的政权建设与支援渡江战役
结语
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2016年7月1日,习近
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
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
话中指出:“我们党已经
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
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
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
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
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
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
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
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
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
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
进。”中国共产党一贯重
视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和研
究,从这些历史中,可以
看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和使命,可以获得面对各
种挑战所应具备的经验与
勇气。
“安徽红色历史记忆丛
书”在原有的安徽革命历
史研究基础上,充分利用
近现代历史文献、档案资
料,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安
徽革命斗争历程。丛书试
图构建一个红色文化研究
平台,连点成线,系统地
对安徽省内各地红色文化
予以陈述。丛书选取安徽
省最有红色革命历史传统
的十个县市,即合肥、宿
州、六安、黄山、寿县、
定远、金寨、无为、泾县
、岳西,对1912至1949
年间这些地区的红色革命
历史予以梳理叙述。为避
免与以往出版的同类型书
籍同质化,本丛书在体例
上采取专题叙事方式,即
每本书均以专题方式,突
出该地区重大主题的红色
革命历史。各专题之间,
有一定逻辑关系,按照事
件的先后关系,分章叙事
论述。丛书强调权威性、
学术性和社会大众性有机
结合,希望能够打造既有
学术含量,又有文宣效果
,能够深入人心的系列图
书。
一、安徽红色文化的
富矿,有待深入挖掘。
安徽是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的重大事件发生地
、重要历史人物出生地和
革命家活动地,是闻名国
内外的红色文化资源大省
,因此,研究和保护、开
发和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
,打造和传播好具有安徽
特色的红色文化,既有重
要的文旅经济价值,也有
深远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
义。
安徽红色历史文化除
具备中国革命共通特征之
外,另有几个主要特点:
首先,安徽是马克思
主义思想传播较早,地方
党组织组建较早的省域。
有先进思想武装的革命组
织是革命事业发展的发动
机。1921年10月,当时
的省城安庆即成立了安徽
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1923年安庆成立中共安
庆基层支部,寿县乡村小
甸集成立中共特别支部。
这样一个特点与皖籍出身
的中共早期创建者有着紧
密关联。我们从《红色岳
西》《红色合肥》等卷帙
对王步文、蔡晓舟等早期
接受新文化思潮的安徽人
物的叙述中,可以了解马
克思主义思想在安徽传播
的概况。
其次,安徽是贯彻八
七会议精神,较早进行土
地革命,用武装暴动方式
发动农民群众,建立独立
乡村红色政权的革命先进
地区。大革命失败之后,
安徽地区的革命者没有被
白色恐怖所吓倒,发动了
皖西大别山商南立夏节暴
动、六霍暴动和请水寨暴
动三大农民暴动,成立了
红色苏维埃政权和建制的
军事武装,如红三十二师
、红三十三师。1928年4
月9日,皖北阜阳爆发著
名的“四九”武装起义,成
立了皖北苏维埃政府,建
立了皖北工农红军。
第三,在1930年代初
期,依托大别山区建设的
鄂豫皖红色革命根据地,
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红色
苏维埃革命政权,覆盖了
湖北、河南、安徽的广大
地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
期中国共产党探索由农村
包围城市革命新路径的另
一个重要实验区;以红二
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为主
干建立的红四方面军,是
发挥了红色种子作用的军
队,是中国革命军队的一
支源泉队伍。
第四,全国抗日战争
爆发后,皖南泾县新四军
军部成为大江南北新四军
抗战的指挥中心,解放战
争时期皖西、淮南、蚌埠
、合肥瑶岗相继成为革命
武装千里跃进大别山、挺
进豫皖苏、淮海战役、渡
江战役的指挥枢纽之地。
横跨江淮的皖北、皖南是
中国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志
士抛头颅洒热血,为建立
新中国英勇奋战的热土,
是追随中国共产党的革命
群众贡献聪明才智的沃壤

二、要认识到安徽红
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安徽是红色文化的富
矿,值得研究者条分缕析
,阐发隐微。红色文化作
为一种独特文化标识,得
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其
时代价值应该被清晰认知

第一,安徽红色文化
展示了20世纪革命年代以
陈延年、陈乔年、王步文
、曹渊、许继慎、胡底、
陈原道、刘淠西、周维炯
、漆德玮、舒传贤、王效
亭等为代表的安徽革命志
士,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
解放,前赴后继、无畏牺
牲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
血战到底的对敌战斗意志
;为了追寻国家光明前景
和革命真理,宁肯舍弃一
切献身革命事业的崇高革
命信仰和历史情怀。这是
新时期安徽人民仰之弥高
的精神财富。
第二,安徽红色文化
展示了革命年代安徽进步
人士,始终以爱国主义为
精神内涵,为了追求社会
进步、国家富强,勇于走
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时代
前列,极大地丰富了20世
纪安徽思想文化历史,为
新时期安徽人民树立了力
学笃行的精神丰碑。
第三,安徽红色文化
展示了革命年代形成、新
中国成立之
导语
寿县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为党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和民族复兴大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不少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些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值得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后记
《红色寿县》一书共
分为八章,基本按时间顺
序进行编排,兼顾有特色
的章节。全书记述了民主
革命时期寿县人民的英勇
奋斗历程,是对寿县红色
历史文化的真实记载。
在寿县这片红色的土
地上,诞生了众多革命历
史人物,传颂着脍炙人口
的革命故事。本书撷取其
精萃,挖掘红色资源,传
播红色故事,以希望读者
能从中感受寿县的红色历
史,继承革命传统,弘扬
红色精神。
本书编写者蒋二明自
1983年以来一直从事地
方党史的学习和研究,对
1959年以来征集的各种
史料进行过认真的梳理,
对寿县革命史更是倾注了
很多精力,并吸收了寿县
党史工作者的成果。在此
,谨向革命前辈表示崇高
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对
寿县党史工作者表示诚挚
的感谢!
由于本书撰写时间仓
促,编写者近年身体欠佳
精力不济,书中难免有疑
误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
评指正。
精彩页
第一章 安徽近代革命运动的策源地
寿县位于皖西北地区,淮河中游南岸,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疯狂侵略、掠夺中国,清政府日益腐朽没落,不断剥削、压迫人民,激起寿县人民的英勇反抗,反帝反封建斗争如火如荼。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寿县革命志士叱咤风云,淮上健儿屡建功勋,寿县成为安徽近代革命运动的策源地。
一、寿县的社会变迁
淮河南岸的寿县地区,夏、商时期属扬州及古六国,商周时期淮夷的一支曾在这一带建立州来国或州来邑。春秋时期这里成为吴国、楚国、越国争霸的重要地区,楚国在州来两次建城防。公元前493年,蔡昭侯迁都州来,州来改名下蔡。当时较为发达的中原地区和吴国、楚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这一带的发展,尤其是鸿沟的开凿,沟通了黄、淮、颍、泗流域,处其要冲的下蔡成为繁华之邑。楚人宋玉作《登徒子好色赋》,列举繁华之邑时就有“惑阳城,迷下蔡”名句;北宋诗人苏子美游历至此,留下“维舟亭下偶登临,下蔡风流古至今”的诗句。公元前255年,这里成为楚国春申君的封邑,从此出现寿春地名。公元前241年,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迁都寿春。秦分天下为36郡,其中的九江郡治寿春;汉初为淮南王驻地,汉武帝分置13州以巡察天下。从战国末期楚国迁都寿春起,到元朝末年,这1600年间,这里三次为都、10次为郡、州、路、府治所,是方圆几十万平方公里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地。
寿县自古为“江东之屏藩,中原之咽喉”“有重险之固,得之者安”,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魏晋用兵,江东争雄,必先夺寿春。《陈书》云:寿春者古之都会,襟带淮、汝,控引河、洛,得之者安,是称要害。明、清时寿州先后隶属于中都临濠府、凤阳府,寿州地位虽有下降,但仍是淮河南北一带的军政要地。历史上无论是南北分疆还是东西争霸,无论是农民起义还是反抗外族的战争,寿县都是出兵、养兵、用兵的战略要地,寿县人民既做出了巨大牺牲,又创造了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两汉时期,寿春成为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淮南子》是“以道为归,杂采众家”的百科全书式重要文献。寿县境内文物众多,有“地下博物馆”之称。春秋时期兴修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芍陂成为“天下第一塘”;南宋嘉定年间重建的城墙保留至今,古城墙完好程度为国内所罕见。1986年12月,国务院批准寿县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当时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只有62个。
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奋发有为的优秀寿县儿女,形成了优良的传统、高尚的品质,增强了寿县儿女的自豪感、责任感。如孙公斩蛇的传说,教育人们舍己为人,英勇斗争;时苗留犊的故事,激励官吏公差清正廉洁,正直为人;境内外延绵不绝的战争又练就了寿州儿女骁勇善战、能文能武的本领,等等。寿州历代先进分子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熏陶,有着浓厚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世致用传统,他们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意识较为强烈,寿州人民豪爽义气、勤劳勇敢的形象深入人心。在鸦片战争以来的近现代革命的风云际会中,寿县人民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P9-1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6:4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