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由傅雷先生于1954年至1966年写给孩子的书信编撰而成。儿子傅聪在国外求学、奔波,在那个通信不发达的时代,傅雷先生用手中的毛笔,一字一句地为千里之外的儿子讲解艺术、音乐、绘画、文学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传授经验,指导人生。 傅雷先生既鼓励儿子追求自我,又留心儿子的思想变化,在交流时充满温情,在解惑时又不乏严肃,在建议时坦诚、率直……他以温情的笔触在家长里短里道尽对孩子的挂念和关心,在字斟句酌中给予孩子最深切的教诲。这些文字虽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但感人至深的内容和教育意义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本次再版,编者进行了全新审阅、修订,在尊重作品原貌的同时,精心挑选傅雷家书中的精华内容百余封,并在附录收入多篇延伸内容。力求为当下读者提供更脉络清晰、流畅的阅读体验。 作者简介 傅雷,翻译家、作家、美术评论家。早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研习美术理论与艺术评论,后回国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他一生译著丰富,译文以“信、达、雅”著称于世,行文流畅,极具特色。代表作有《傅雷家书》《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译有《艺术哲学》《约翰·克利斯朵夫》《幸福之路》。 目录 代序 傅聪的成长 一九五四年 一九五五年 一九五六年 一九五七年 一九五八年 一九五九年 一九六〇年 一九六一年 一九六二年 一九六三年 一九六四年 一九六五年 一九六六年 附录 与傅聪谈音乐 傅雷自述 傅雷经典语录 序言 代序 傅聪的成长 本刊编者要我谈谈傅聪 的成长,认为他的学习经 过可能对一般青年有所启 发。当然,我的教育方法 是有缺点的;今日的傅聪 ,从整个发展来看也跟完 美二字差得很远。但优点 也好,缺点也好,都可供 人借镜。现在先谈谈我对 教育的几个基本观念: 第一,把人格看作主要 ,把知识与技术的传授看 作次要。童年时代与少年 时代的教育重点,应当在 伦理与道德方面,不能允 许任何一桩生活琐事违反 理性和广义的做人之道; 一切都以明辨是非、坚持 真理、拥护正义、爱憎分 明、守公德、守纪律、诚 实不欺、质朴无华、勤劳 耐苦为原则。 第二,把艺术教育只当 作全面教育的一部分。让 孩子学艺术,并不一定要 他成为艺术家。尽管傅聪 很早学钢琴,我却始终准 备他更弦易辙,按照发展 情况而随时改行的。 第三,即以音乐教育而 论,也绝不能仅仅培养音 乐一门,正如学画的不能 单注意绘画,学雕塑学戏 剧的,不能只注意雕塑与 戏剧一样,需要以全面的 文学艺术修养为基础。 以上几项原则可用具体 事例来说明。 傅聪三岁至四岁之间, 站在小凳上,头刚好伸到 和我的书桌一样高的时候 ,就爱听古典音乐。只要 收音机或唱机上放送西洋 乐曲,不论是声乐是器乐 ,也不论是哪一派的作品 ,他都安安静静地听着, 时间久了也不会吵闹或是 打瞌睡。我看了心里想:“ 不管他将来学哪一科,能 有一个艺术园地耕种,他 一辈子受用不尽。”我是存 了这种心,才在他七岁半 ,进小学四年级的秋天, 让他开始学钢琴的。 过了一年多,由于孩子 学习进度快速,不能不减 轻他的负担,我便把他从 小学撤回。这并非说我那 时已决定他专学音乐,只 是认为小学的课程和钢琴 学习可能在家里结合得更 好。傅聪到十四岁为止, 花在文史和别的学科上的 时间,比花在琴上的为多 。英文、数学的代数、几 何等等,另外请了老师。 本国语文的教学主要由我 自己掌握;从孔、孟、先 秦诸子、国策、《左传》 《晏子春秋》《史记》《 汉书》《世说新语》等等 上选材料,以富有伦理观 念与哲学气息,兼有趣味 性的故事、寓言、史实为 主,以古典诗歌与纯文艺 的散文为辅。用意是要把 语文知识、道德观念和文 艺熏陶结合在一起。 我还记得着重向他指出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 之”的专制政府的荒谬,也 强调“左右皆曰不可,勿听 ;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 ;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 之”一类的民主思想,“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那种有关操守的 教训,以及“吾日三省吾身”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三人行,必有吾师”等等的 生活作风。教学方法是从 来不直接讲解,是叫孩子 事前准备,自己先讲;不 了解的文义,只用旁敲侧 击的言语指引他,让他自 己找出正确的答案来;误 解的地方也不直接改正, 而是向他发许多问题,使 他自动发觉他的矛盾。目 的是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 与基本逻辑。不过这方法 也是有条件的,在悟性较 差、智力发育较迟的孩子 身上就行不通。 九岁半,傅聪跟了前上 海交响乐队的创办人兼指 挥,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 先生,他是十九世纪大钢 琴家李斯特的再传弟子。 傅聪在国内所受的严格的 钢琴训练,就是在梅百器 先生门下的三年。 一九四六年八月,梅百 器故世。傅聪换了几个教 师,没有遇到合适的;教 师们也觉得他是个问题儿 童。同时也很不用功,而 喜爱音乐的热情并未削减 。从他开始学琴起,每次 因为他练琴不努力而我锁 上琴,叫他不必再学的时 候,每次他都对着琴哭得 很伤心。一九四八年,他 正课不交卷,私下却乱弹 高深的作品,以致杨嘉仁 先生也觉得无法教下去了 ;我便要他改受正规教育 ,让他以同等学力考入高 中(大同)附中。我一向 有个成见,认为一个不上 不下的空头艺术家要不得 ,还不如安分守己学一门 实科,对社会多少还能有 贡献。不久我们全家去昆 明,孩子进了昆明的粤秀 中学。一九五〇年秋,他 又自作主张,以同等学力 考入云南大学外文系一年 级。这期间,他的钢琴学 习完全停顿,只偶尔为当 地的合唱队担任伴奏。 可是他学音乐的念头并 没放弃,昆明的青年朋友 们也觉得他长此蹉跎太可 惜,劝他回家。一九五一 年初夏他便离开云大,只 身回上海(我们是四九年 先回的),跟苏联籍的女 钢琴家勃隆斯丹夫人学了 一年。那时(傅聪十七岁 )我才肯定傅聪可以专攻 音乐;因为他能刻苦用功 ,在琴上每天工作七八小 时,就是酷暑天气,衣裤 尽湿,也不稍休;而他对 音乐的理解也显出有独到 之处。除了琴,那个时期 他还跟老师念英国文学, 自己阅读不少政治理论的 书籍。五二年夏,勃隆斯 丹夫人去了加拿大。从此 到五四年八月,傅聪又没 有钢琴老师了。 五三年夏天,政府给了 他一个难得的机会:经过 选拔,派他到罗马尼亚去 参加“第四届国际青年与学 生和平友好联欢会”的钢琴 比赛;接着又随我们的艺 术代表团去民主德国与波 兰做访问演出。他表演的 导语 经典文学畅销: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先生的教育名著!面世以来经多次整理再版,畅销不衰!发行量累计高达数百万册!是值得每一位国人阅读的成长指南! 大师私房课:一本凝结了傅雷先生的艺术造诣和教育理念的经典书目,带你领略大师的家庭交流氛围!生活的苦闷、求学的坎坷、人际的难题,看教育家如何为你解惑! 中西融合式教育理念:读中式文人风骨和西式自由习俗所融会而成的信件,观一位严父给予孩子饱含爱的尊重和聆听。细品一个中国传统家庭的现代化教育方式! 正派家风传承:时代在变,教育的内核不会改变!以德为重、耳濡目染,严正的家风才是培养堂堂正正的下一代的基石,愿你从中有所体会! 书评(媒体评论)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和低 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 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 才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 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 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 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 ,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 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 只求心理相对平衡,不至 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 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 ——傅雷 精彩页 一九五四年 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 聪: 车一开动,大家都变了泪人儿,呆呆地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冗长的列车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出站时沈伯伯再三劝慰我。但回家的三轮车上,个个人都止不住流泪。敏一直抽抽噎噎。昨天一夜我们都没睡好,时时刻刻惊醒。今天睡午觉,刚刚蒙眬阖眼,又是心惊肉跳地醒了。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今儿一天好像大病之后,一点劲都没有。妈妈随时随地都想哭——眼睛已经肿得不像样了,干得发痛了,还是忍不住要哭。只说了句“一天到晚堆着笑脸”,她又呜咽不成声了。真的,孩子,你这一次真是“一天到晚堆着笑脸”!叫人怎么舍得!老想到五三年正月的事,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九日 昨夜一上床,又把你的童年温了一遍。可怜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会跟我的那么相似呢?我也知道你从小受的挫折对于你今日的成就并非没有帮助;但我做爸爸的总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错误。自问一生对朋友对社会没有做什么对不起的事,就是在家里,对你和你妈妈做了不少有亏良心的事。——这些都是近一年中常常想到的,不过这几天特别在脑海中盘旋不去,像噩梦一般。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 今儿一天精神仍未恢复。人生的关是过不完的,等到过得差不多的时候,又要离开世界了。分析这两天来精神的波动,大半是因为:我从来没爱你像现在这样爱得深切,而正在这爱得深切的关头,偏偏来了离别!这一关对我,对你妈妈都是从未有过的考验。别忘了妈妈之于你不仅仅是一般的母爱,而尤其因为她为了你花的心血多,为你受的委屈——当然是我的过失——多而且深痛苦。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可是在离别的关头怎么免得了割舍不得的情绪呢? 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齐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罪过。可是结果是一回事,当年的事实又是一回事: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地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 一九五四年一月三十日 亲爱的孩子: 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啰里啰唆地抖出你尿布时代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即使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别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冬烘,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作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地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然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P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