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聪明孩子PEI出来(宝宝0-3岁情商培养手记)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桂苓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桂苓说,“我这本书更多的是写给那些有幸成为全职妈妈的女子们的。既然你意识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母亲的重要性,那么,就做得更好些吧。”

是啊,做得像桂苓一样超级好吧。

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而不同的,有条件做全职妈妈真的也很幸福。让更适合做妈妈的人好好做一回妈妈,不会太难吧?只要我们敢于牺牲掉一些世俗的枷锁——工资、岗位、升迁与名利,用这些换来孩子的明天,换来性情人生和简单生活。其实,大家都会算出来,这多划得来啊。

内容推荐

超级妈妈育儿经——

孩子像海绵,什么都吸收,什么时候挤一挤都会出水,而这水通过他自己的理解、内化、感受,慢慢变成奶变成蜜,使我们成人感到丰美而醉人。成人永远是幼儿身边的一个大孩子,一个领跑者,一个呐喊助威者。

目录

一 关子安全问题

二 玩具

三 生活即游戏

四 语言

五 幼儿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六 关子记忆能力的培养

七 幼儿的自我与自身发展

八 幼儿的社会发展能力

九 人生观酌影响

十 反面教材

十一 感受与捕捉美

十二 想象力和艺术创想

十三 艺术教育

十四 生话的艺术与哲学

十五 自然与科技

十六 建议建一所母亲大学

十七 母亲的在场感

十八 修复与修正自己

十九 与潘老师的互动交流

二十 晶品书目——“精品购书指南”:一个三岁幼儿的小小图书馆

后记

试读章节

是不是做妈妈的都患得患失有“受害狂”臆想症?一次竟梦见宝宝丢了。在一个高悬的坡上往下走,走着走着就看不见了。茫茫人海中我到处找到处喊,都没有踪迹。最后才想到往家打电话——竟然早已到家!醒来,宝宝在身畔深深地睡着。听着他的呼吸,心顿时大安。

有了孩子,时常地患得患失,有时会想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常担心宝宝发生意外,该是多么焦虑、不安、担忧、难眠……因此,我总是寸步不离地和宝宝在一起,总怕别人有闪失,有疏忽和大意,哪怕是一时的疲劳,哪怕是根本想不到的隐患。比如过马路时,比如在社区花园内的小河边,比如在市场,总想那些不测的万一。因此,很早就教给宝宝,找不到妈妈或姥姥了找保安,宝宝带路让保安叔叔领着过马路回家,即使不会说楼号门牌号,但是,你自己是认路的。刚二岁时有一次在工行存钱,还没叫到号呢,就一直等着。我教他“找不到妈妈怎么办”?他说“就找保安叔叔”,并真的噔噔噔跑到保安身边拉起小伙子的手。一个城市孩子,一个生活在熙熙攘攘的大都市的孩子,应该早些懂得各种应急措施,毕竟这不是在安恬的小小乡村。

《父母必读》2005年某期有关于“安全”的专版内容。只可惜我的孩子在他一岁多会自己四处走动的时候没有这本书,但我们该想到的也都做到了,我比较平静地对待刀子、剪子、煤气、电插座等一切危险品,致使孩子现在一直很理性地对待这些“坏家伙”。他至今记得妈妈的手被剪子碰破流血的事情,总是拉起我的手安慰我。而电插座,因为我说起用透明胶带全粘上的话,他拉着我的手拿着胶带纸四处”查封”它们。逐渐让孩子知道某些东西是不可以碰的,而且有些东西是绝对不能碰的,但大人在告诉这些之前必须先控制自己情绪,不要吵吵嚷嚷大惊小怪惊恐万分大事临头的样子,这样会使孩子感到恐怖,对世界产生畏惧心理,对未来缺乏安全感。要让孩子知道对付这些“坏家伙”还不到时候,等他长大到“适时”的时候,这些东西会为我所用而不伤害我。“坏家伙”会成为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得力的助手。这本书虽然用不上了,但还是忍不住一一标注,这是我读书的习惯,一本书不花花绿绿地标下来,就好像对不起它似的。而且,即使是专版在我这个细心妈妈看来仍有很多空白和疏漏之处,于是在专版的分区里,如客厅、厨房、卫生间等处一一加了标记,这样被我对待的小书顿时也有了更多的人气儿,遂将它送给了家有一岁宝宝蹒跚学步、好奇探索世界、同时面临各种潜在危险的小荷。教宝宝规避危险是必不可少的,不会因此造成孩子的“胆小”。医院里那些看外科急诊的倒多是些“傻大胆儿”。

除了在公共场所和家庭有各种各样潜在的危险,其实再长大些小朋友一起合作会玩了,各种危险因素也是有增无减。有一次坐火车去外地,把宝宝抱在腿上对着我,他玩起我的脖颈,可能是面对我时,发现了这一好玩的东西,我一说话,就咕噜噜的,大概觉得很好玩吧,我猜想,我没玩过谁的,也没谁让我玩过,我不知道。我让宝宝把手放上面,“感觉到发声了吗?”我耐心地给他讲,声音的由来,呼吸的重要,食物的通道;并由此讲到一个人的呼吸和消化系统。但接着我变了严厉的脸色并郑重告之,不要强压此处,不要玩绳子,更不许任何人将绳子缠在脖子上,游戏时也不行。

还有一次是宝宝嘴叼着牙签跟我说话,含含糊糊的——“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说。我不明白一个二岁半的孩子他要的是什么效果,这个动作或者说这个效果是从哪里学来的,大一点的小朋友那儿还是电视上,我几乎不看乱七八糟的电视呵。我严正地说:“不要这样,危险。”“妈妈,我不动。”“你不动,但会有小朋友动,如果和别人一起玩,万一别人碰到你,会出大危险的。”继而宝宝取了一口食物含在嘴里,“妈妈,这样就行了。不叼牙签了。”——我是不是保护太细了?但想想小朋友之间的打闹,没大没小,没轻没重的。任何东西都可能是致命的。而我,是几乎所有的隐患都想到了,但不因此这不许玩那不许动,而是先一步走向前告诉他,示范给他。我预设了很多危险让宝宝学会面对和避免、杜绝,尽可能免除一切意想不到的伤害……宝宝往往也能在示范下懂得自我保护,我觉得这才是重要,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每在一处玩,我都会一一拉他到我认为危险的地方,你看,这个高度正碰额头;这个把手会碰伤手指;两个小朋友不可同时玩这个器材……有的书上说,这会吓着孩子使他胆小如鼠,还好,宝宝没有因此受到消极的影响,倒是学会了每到一处如何先观察险情而规避危险,与我同行时,总是反串一下角色教我规避各种潜在危险,并身体力行地讲解一番,会发生怎样的可能意外;常常还耐心地教导别的小朋友不要“傻大胆儿”,”危险的动作我不做”,甚至是“不只是勇敢,还要聪明”,只勇敢不聪明的小孩只是个傻大胆儿……是呀,一个聪明的孩子首先学会的该是预知安全隐患、学会规避危险并切实可行地保护好自己。P1-3

序言

认识桂苓,是去年开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时候。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面,说实在的,我没把她当成年轻妈妈。看着她小孩儿似的细细长长的身材,以为她是个文学青年。没想到我把《超级宝宝》杂志和名片给她后,她开始和我兴致勃勃地谈起育儿心得,着实叫我吃惊。更为吃惊的是前两周,突然在信箱里发现她发来的E-MAIL,说是又做了妈妈,而且厚厚的一本妈妈经就要出版了。我觉得她真是个太有意思的超级妈妈了。

现在的女孩子谁还想要孩子?自己做孩子还做不够呢,一下子做两个孩子的妈妈真的是要勇气的。但是,看了桂苓的书以后我认为,她应该要10个孩子,因为她太适合做妈妈了。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女人都适合做妈妈,也不是所有的妈妈都具备慈母心;母亲这个词很伟大,但不属于所有有过生育史的女人。桂苓的的确确是可以称之为母亲的人,尽管她那么年轻,但是她的家教理念会让所有不年轻的妈妈们感慨万分。

这本书里呈现的该是她教育长子时的心得与经验。一个初为人母的女孩子一切都是有备而来,为孩子的未来种下种子的她几乎让自己成为幼儿教育专家,单是这份执著的性情就让很多做过妈妈的人自愧不如吧。我猜想,她读过的儿童教育理论书籍比那些教育学硕士们读过的不算少,更为难得的是她读书的心境与那些为求功名的学子是不相同的。“从最初的孕育知识、母婴食堂,到各种育儿理论:卡尔·威特的,蒙特梭利的,引进到中国,孙瑞雪的、李跃儿的、小巫的……我几乎都细细读了,标注了,旁记了,也一一论证了。太多的理论书,倒没有使我越看越乱、无所适从,相反,……我是越读越是脉略清晰,坚定自信,因为我首先不是如一些家长云里雾里找寻圣经的心态——从‘零’寻找;我是从‘有’去参考别人的‘有’,因此,我的阅读成了对自我的一种论证和验证。我是走自己的路,但从路旁采一束孙瑞雪的花、一把李跃儿的草,一路奔迎,献给我的孩子——而且,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几乎也是重新活过,与他一起摸索成长。”

成长,是这个世界让我们分享时间的同时赠与我们的一种收获。时间每天都流走,而有的人获得了成长的收获,有的却空忙一生。我特别喜欢桂苓给予孩子的成长方式,“清晨醒来要他听各种声音,钟表的秒针咔咔走动的声音,车驶过的声音,没拧紧的水龙头滴滴答答的声音,风吹过风铃的声音,风扇过两个小风车不同的声音……春天听雨的声音,秋天听落叶的声音,微风、落雪有声音吗?其实,听的感觉我早有注意。未出满月时就每天醒来给他放圣诞音乐的钢琴曲,听《鸟的呢喃》和《夜的声音》,那些鸟的啁啾、蛙呜蛩吟真是好听极了。继而,是童声合唱,唱诗班美妙的一群小男生女生,该是神的儿女吧,每晚手持小蜡烛在神的光辉里,静静歌唱,圣洁,安详。”

母婴的生活一定是要闲适而安宁的,这不仅利于儿童的身体成长,也利于儿童的精神成长。试想一个匆匆忙忙深陷在事务中的女人,怎么可能给予自身一个宁静的心灵,又怎么可能给孩子一个安定的氛围?许多儿童的不良心理其实都是由于做妈妈太过忙碌而引起的,忽视、分离以及放弃,她们的身心没有放在孩子身上,无论由家中的老人代养,还是由保姆照看,孩子的成长都不会像在妈妈身边那样健康。我知道,桂苓一直喜欢简单生活。她的散文集《简单日子》里记录下了一段段像慢板一样柔和、轻松的日常岁月。而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简单,才有了她和儿子之间一点都不简单的亲子时间。

我特别欣赏桂苓和儿子的那些游戏场景,一次,桂苓和儿子“玩鸟妈妈喂鸟宝宝的游戏。我蹲下来,为了使他更容易把虫子嘴对嘴喂在我嘴里。他一次次跑开捉虫子,像一只小啄木鸟,在树干上咚咚咚啄几下——我很惊讶于他那叼虫子的动作,头点了又点的,像个叩头虫。宝宝回来口对口喂我,很辛勤劳苦的样子——做了妈妈都这样吧?连宝宝也体会到妈妈之艰辛了。”

他们母子俩有一次玩打针的游戏,儿子“跑来给我打针,拿一支带弹簧的原子笔,咔嗒一响针头出来就是打针了。我引导着这个游戏往下进行,问他打什么针,答曰‘疫苗’——什么疫苗——‘流感疫苗’——要不要交钱——‘免费’——先安慰一下妈妈,消毒、打针、然后按住五分钟,扔棉球……孩子身临其境——他把每次打疫苗的情境搬到游戏中来了。又给世界地图打针——‘我给地球打针呢,地球病了’——我真惊讶,明明是张地图,他为什么巧易为‘地球’打针而非地图?小孩子的潜意识里也知道地图与地球之间的异同吗?‘地球病了’,这话说得多有意思,又多么有大情怀。”

做妈妈的能从孩子的游戏当中发现大情怀真是一件幸福的事,但是有多少妈妈能观察到这些,并体味其中的深邃?我一直认为所有的儿童都是哲学家和艺术家,他们小小的脑海里有太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而游戏是使孩子真正呈现他们真实自我的方法,妈妈参与过家家,不仅能探视到孩子的心灵,而且能深深被孩子的奇妙所感动。难怪桂苓谈到和儿童一起玩过家家的游戏时有这样的体会呢,妈妈要有“纯粹过家家的游戏心态——要表现得‘生活确实如此’,要有滋有味、绘声绘色、声情并茂、活色生香……以这种心态来品位,这种美好的眼睛来看世界,一个妈妈的生活便从此也有意思起来。我不好说,是我给予孩子的多,还是孩子给予我的快乐、幸福更多。”

桂苓做妈妈的日子确实有意思,她晚上搂着儿童一起看月亮,让儿子听井的回声、水的回声、森林里的回声、长巷、深巷、甚至是曲里拐弯曲径通幽的小巷的回声、空屋的回声……从十四楼看云、太阳雨和晚霞……抱儿子下楼踩水,看水中倒影,看云影和雨洗过的天空……在雪堆里种树……阳台看飞掠过的飞机那点点微弱的红灯…带他在枯黄的草里找寻草芽和绿意,在雪化后的水渍里找寻春天的迹象,他们用小棍子戳戳点点划拉开那层黄草,一起惊叹着生命的神奇……

这是一位性情妈妈和幼小孩子的简单日子,看上去如诗如画;而这种简单里,又潜藏着多少深奥的美学意味啊。桂苓把艺术和生活搅拌在一起,就如同她给孩子搅拌鸡蛋羹一样。孩子在生活中,学到的是艺术的真谛。

有一个作家妈妈,对孩子来说好幸福噢。天性的敏感和对生命质量的苛求使桂苓时时刻刻地在孩子心里植入美好与高雅,他怕儿子的灵魂如一张白纸空空如也,更怕他的身心被低俗落墨、涂色、染尘。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生命意识使桂苓不仅对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格外关注,同时,也推己及人地想到了更多的孩子和妈妈。她坦言:“我很痛心,几乎80%的孩子被老人(老观念)、保姆(没文化)教养,这样下去,谈何教育?”桂苓以自己的体验,感受到了不同的教育对于孩子未来的不同实现。是啊,有什么样的妈妈,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我认同“孩子99%的成功在于妈妈的教育”的观点,所以,也非常愿意所有的妈妈都能看到这本充满性情的妈妈读本。

桂苓说,“我这本书更多的是写给那些有幸成为全职妈妈的女子们的。既然你意识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母亲的重要性,那么,就做得更好些吧。”

是啊,做得像桂苓一样超级好吧。

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而不同的,有条件做全职妈妈真的也很幸福。让更适合做妈妈的人好好做一回妈妈,不会太难吧?只要我们敢于牺牲掉一些世俗的枷锁——工资、岗位、升迁与名利,用这些换来孩子的明天,换来性情人生和简单生活。其实,大家都会算出来,这多划得来啊。

后记

我自己重读一年来的记录,主题相当纷繁,每天日记并不局限子目录中的内容,其余很多游戏其实也对一些妈妈有用,因为我的“提前享用”原则,很多游戏的设置也是提前的,妈妈们可以对照日记中幼儿的月龄来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如生活的艺术、阅读、艺术教育、自然与科技、想象力与艺术创想、感受与捕捉美、人生观等主要的主题又可以细分为很多内容,只是它们被分散在各章各节中,因为这是手记体,相关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完成,须随着幼儿的成长循序渐进,反复增强。

我在重加整理的过程一下子感觉到孩子从二岁到三岁确实起了很好的变化,有好多好的品质一点点显露出来,比如对于书的态度,对于玩具的态度(对于金钱的态度),比如专注、认真,比如对于音乐的欣赏力(我只强调欣赏力)及一切艺术的高下优劣的第一判断力,比如对于天文、地理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常识通过书、DVD纪录片和游戏的获得……还比如二岁多孩子在与人相处时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这些好习惯不知通过多少次受挫、争论而得来,甚至我和他一再玩抢玩具的游戏,让他体验“抢”和“被抢”两种情境下的心理感受与心理状态,以教他如何应对、处世方是最佳方式;玩“打”与”被打”的游戏,玩“要求换玩具”的游戏等等。……

我一直以来很注意对孩子进行美的教化,是教化而不是教育,化是能进入他心里去的,润物细无声式的。而这个美,必须得成人时时注意到才行。因此,我们必须开发出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感觉、味觉等等一切的敏锐感觉。读完此书你会发现,我的孩子身上有一种可贵的东西,那就是感应能力,对这个世界,对周围的人,他能及时而有效地感应到美好的一切。并不是我这个做妈妈的多么夸耀自己的孩子,其实我是很正视他的缺点的。我只是想说,通过我有意无意的教化,他对这个世界真是充满了爱意和感恩的情怀。

说到教化,我从不刻意去做什么,我只是通过自己的视角、听觉、感觉来捕捉周围的美,并把这种捕捉过程展示给孩子,他会通过我面对大自然之美的一些表情一些惊叹而重新打量这个世界。比如我随时带着相机拍一年四季不同的云,从2003年孩子出生开始,大概四十天就在我的笔记本电脑上看云,或者被我抱着在阳台上看云飞云落云卷云舒,看晚霞满天,看夜空和每天不同的月亮,他的眼睛早早接触的是如此美的大自然,现在他自己说,是车迷,书迷,还是云迷。我拍秋天的黄叶及浆果,及我家窗前的一棵树,他说,一棵树的秋天来了,这样的句子,简直是诗。这样的美景孩子怎不感动。

另外在幼儿用品上我的原则是“提前享受”,尤其是书与音乐,当然还有玩具。从我的日记片断中,细心一点可以看出我对孩子用心良苦——我为什么在他二岁一般人认为什么也不懂的年龄买这买那如此奢侈纵容?相反我是极其朴素的——其实我是想把自己的朴素观念——包括对艺术的、审美的;包括对生活的、尤其庸常凡俗生活的;人际的,尤其是对普通民众、里巷细民的,甚至是通常意义上的下层劳苦大众或曰“弱势群体”的,包括对爱与尊重,对生活的感恩等一切以朴素的眼光与心灵去认知与感受。

我买书的奢侈是为了孩子从小养成“阅读”习惯,拥有“阅读”的能力,以沉静、稳实的心去面对日益熙熙攘攘的纷扰喧嚣的世界,我希望孩子有一种静静的力量去消解世界的杂、乱、浮、躁。

我买碟的奢侈是为了孩子面对“视觉世界”时感到同样的媒介(电视),但所看所思所感受的不同,希望他拥有摒弃垃圾文化的能力,希望他听到更为纯粹的天籁看到更为纯粹的艺术空间,从而构筑起他自己的精神空间——这个建构,尤其在小小年纪就开始的建构,会成为坚固的精神壁垒,防御低俗文化的“入侵”。

而玩具的”提前享用”,小孩子玩大孩子玩具更是考验妈妈们,怎样使他既没有挫败感又早早感受到科技所带来的新鲜与兴趣。

关于本书的书名,我是给大家玩了一个小小的文字游戏,我想聪明的读者一下子便能猜出是哪个字。胚、陪、培,当然了,我这本书里谈的多是后二者。至于胚,那是孕产学的事,更多的属于科学,而不是人文。

孩子像海绵,什么都吸收。什么时候挤一挤都会出水,而这水通过他自己的理解、内化、感受慢慢变成奶变成蜜,使我们成人感到丰美而醉人。我这本书就是通过我自己的视角和感受,来展示一个幼儿他如何变生活中平常的水为奶为蜜,并很乐意把这丰美醉人的奶和蜜奉献给大家。

书评(媒体评论)

只要家长们留心,不管是自然界中的一块石头还是一棵小草都能够随时成为教育的素材,孩子注意与认识的对象可以是自然界新诞生的任何事物。要知道,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大自然更好更合格的教师了,它可以教给人类无穷无尽的知识。

——卡尔·威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4: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