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北极星报告(科技场馆教育活动案例)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作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科技场馆作为非正式科学教育的重要场所,其独特的教育功能的发挥,离不开每一位兢兢业业的一线工作者。本报告汇集了全国各地科技场馆优秀的教育活动案例,通过梳理和分类,呈现当下科技场馆与学校合作的行业样态,适合实践工作者和研究者阅读与参考。
科技场馆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汇集团体力量,形成行业凝聚力、向心力,让我们立足当下,共同携手,未来可期!
作者简介
李秀菊,教育学博士,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曾在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数学与科学教育系做访问学者。中国科学教育蓝皮书策划者、副主编。研究方向为科学教有。主持中国科协调查类等课题20余项。公开发表中英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中国科学教育发展报告(2015)》《中国科学教育发展报告(2017)》《青少年创造性想象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等多部作品。
目录
篇一:馆校结合教育活动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海洋教育——为孩子们的成长增添一抹亮丽的蓝色 孙颖
以职业体验为媒介的馆校结合模式探索——以重庆科技馆“小小科技辅导员”项目为例 缪庆蓉 曾晓华 梁娅娜
生物学科馆校结合助力学生发展 张帆
馆校合作二十年科学教育谱新篇 陈宏程
“十全大补丸”助力小乡村的科技梦——以前沿科技走进瑶乡为例 杜琳 潘丽
让贝壳开启海洋科学的大门 郭利
创新“馆校结合”形式,探索运行长效机制——以绍兴科技馆为例 陶思敏 尹薇颖
新课标,新理念,新模式——对于“学校科技馆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王振强
共识与行动——馆校合作创新引领校本课程建设 徐瑞芳
防震减灾科普馆校结合的实践与探索——以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为例 杨家英 王红强
篇二:馆校合作促进更公平的教育
探究式教学在科技馆教育活动中的应用——以“光的幻影”馆校结合科学课程设计为例 胡新菲
基于户外科普场馆资源的“生态文明教育”馆校结合实践 洪士寓 白加德 宋苑
“蚁我为主”科学教育项目 王翠
“冰雪总动员”科学冬令营 王翠
馆校结合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育相结合的实践——以“开国大典”中伟人塑型技术探究为例 李滢
“夺宝奇兵”:电磁大搜索——黑龙江科技馆电磁展区教育活动开发 梁志超
巴山“植”旅野外科学考察 何倩 王剑 林长春
看不见的“微”胁 李今
大国小工匠——小小造船匠 马泽川 梁倩敏
“追日寻踪”日环食天文主题系列活动 朱朝冰
篇三:馆校合作科学教育的创新尝试
一往无前气垫盘 黄丽琴
浅析馆校结合教育活动的开发与实施——以南京科技馆“大自然的启示”为例 唐倩倩 尹笑笑 许妍
古法欹器——儿童科学园项目化课程 张自悦
诗词中的科学系列课程——以“动物的保护色”为例 董金妮
“末日”启示录 闫夏
馆校结合、互动探究式学习——北京科学中心“火星找水”课程案例 刘萍 何素兴 张永锋
基于馆校合作模式的校本课程实施——以“小小航海家”研学旅行课程为例 郑志英
香料之路 梁倩敏 马泽川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教育活动——以重庆科技馆“坦克模型DIY”教案为例 徐晓萍
篇四:校外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探索空间
引入5E教学模式开发馆校结合课程——以重庆科技馆“呼吸的力量”为例 刘丽梅
我的探“蜜”之旅 王翠
馆校合作科学教育活动案例——分类学家养成记 赵妍
基于NGSS的在地化研学实践活动探索 缪庆蓉 曾晓华 方小霞
嫦娥工程,中国人的探月梦——馆校结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张安琪
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馆校结合科学教育活动——以神奇的小车为例 马红 王剑 林长春
“帮水搬家”——虹吸项目方案分析 孙茜
酷玩电路系列课程——“阻对”电音趴 贾惠霞 张梓馨 李侦
成都工业文明的传承与创新——讲好东郊记忆的故事 罗德燕 张冬梅
篇五: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体验
“后视眼镜”教育活动案例——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 张亦舒
生命的周期 贺玉婷 袁倩茹
红树林湿地保护区馆校结合活动设计 胡张莹
大自然的恩赐 于舰 孙龙
以“小球大世界”展示的宏观现象为驱动的科学探究课程设计——以“海水温度知多少”课程为例 宋男迪
水有多珍贵 赵冉 苗秀杰
科技馆里的“机械”课范向花 张卓 赵成龙
一度电的意义 贺玉婷 胡心艳
以STSE教育理论探寻水足迹 赵茜
序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
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
到,“未来属于青年,希望
寄予青年”。人才的振兴,
是大国雄起的不竭动力。《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
(2021~2035年)》明确
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
将着力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
学教育水平。
馆校结合作为有效拓展
学校教育资源、提升青少年
科学素质的工作模式和教育
理念,近些年来获得越来越
多的政策支持。2017年4月
,中国科协办公厅、中央文
明办秘书局、教育部办公厅
发布《科技馆活动进校园“
十三五”工作方案》,要求
提高科技馆、科技类博物馆
和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等科
普基础设施的公共服务能力
。2020年10月,教育部和
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利用
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
教学的意见》,提出进一步
健全馆校合作机制,促进博
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
2021年6月,国务院印发《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
(2021~2035年)》,提
出要“实施馆校合作行动”“
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
效衔接机制”。近期中央发
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
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
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也指出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
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
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
中的作用”。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和从
业者的努力下,馆校结合事
业在我国繁荣发展,各类校
外场馆纷纷加入馆校结合的
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中。百
花齐放之下,中国科普研究
所把握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和
实践工作需要,对20家科技
类博物馆进行深入调研,编
撰出版《北极星报告——科
技类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
(2020)》。该报告从组织、
人员、教育、技术四个层面
反映我国科技类博物馆教育
职能的发挥,在博物馆教育
界产生良好反响。2021年
初,为进一步深化馆校结合
,打造科普高端智库产品和
教师交流平台,中国科普研
究所面向全国组织开展“馆
校结合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并将入选案例编为《北极
星报告——科技场馆教育活
动案例》,即“北极星报告”
系列的第二本图书。
经过初筛和专家评审,
共有47个案例入选。编者按
照专家研讨会商议的评价维
度及其对每一篇案例的深入
提炼,将案例分为“馆校结
合教育活动模式的探索与实
践”“馆校合作促进更公平的
教育”“馆校合作科学教育的
创新尝试”“校外资源的充分
利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探
索空间”“为学生提供真实的
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体验”
等五个篇章,每一篇章按照
“学段——知识领域(分别
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
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
)”的顺序进行编排。此外
,为充分发挥案例的宝贵价
值,编者将专家分析的案例
优点、特色或不足进行简要
整理,作为每一篇章的篇前
综述呈现,供场馆教育工作
者参考借鉴。
人才强国战略是实现国
家强盛的第一战略,提升青
少年的科学素质,培育创新
后备人才是人才强国的关键
。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学教育
课题组将持续关注业界动态
和需求,出版“北极星报告”
系列丛书,为深化馆校结合
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编者
2021年8月
导语
本书面向科学教育发展新阶段,在内容上,既包含工作模式案例,又包含实践教学案例,案例呈现详细具体,包含背景、目标、思路、创新性及启示和专家建议等部分,适合一线的校内外科学教育工作者;在结构上,按照学段、知识领域、学科主题进行编写,方便不同图书受众检索;在主题上,涉及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等部分,能满足不同场馆、学校和教师的需求。
本案例集创新性地增加专家建议部分,可以更有指向性地服务科学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2: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