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儿童主体论/儿童学研究丛书》试图在教育空间下来具体探索“什么是儿童”,从儿童的形成过程即主体化的角度,借助福柯之眼,着意考察儿童如何为教育真理所规约、为教育权力所生产,以及自我伦理型实践在自身形成中的作用。 目录 章导论:理解与批判 节研究回溯:福柯与儿童 一、研究缘起:问题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主体性与主体化 三、福柯之眼:权力中的儿童 第二节当前的历史:儿童主体化机制 一、历史存在论:儿童的存在方式 二、主体化宏观机制:身体、权力与四维空间 三、主体化微观机制:教育空间、经验与主体化043 第三节研究思路:凡走过必留痕迹 一、编码与解码:同一过程 二、方法论分析:自传与谱系学 第二章真理主体:规约与解构 节舞动的儿童史 一、儿童的语法:儿童诞生的标准 二、流动的真理:流动的主体性 第二节变换的面孔 一、赫尔巴特与道德儿童(一) 二、赫尔巴特与道德儿童(二) 三、霍尔与科学儿童(一) 四、霍尔与科学儿童(二) 第三节转换的论述空间 一、转换性的论述空间 二、教育中的真理政治 三、未曾发生的儿童史 第三章权力主体:生产与抵制 节权力的生产性 一、Fort/Da游戏:批判教育学的批判 二、权力的教育性:规训权力与儿童生产 三、神奇的催眠术:规训权力与儿童自由 第二节权力的可抵制性 一、权力无本质:从内部关系出发 二、儿童的抵制:以主体性为对象 三、有意向无动因:回溯性描述法 第三节矛盾的权力空间 一、经济型生产:教育中的治理术 二、矛盾性空间:自由悖论与抵制困境 三、策略性自主:教育自主的新范式 第四章伦理主体:认识与创造 节儿童考古:创造的基础 一、真理型伦理:关怀型自我认识 二、儿童的自传:讲述你的故事 三、镜子的背后:儿童的真实与其他 第二节生存美学:超越的过程 一、伦理型自由:创造型自我关怀 二、虚拟与现实:假作真时真亦假 三、自我与他者:本是同根生 第三节异域空间:主体性的乌托邦? 一、世界主义:普世的主体性 二、实践自由:新的真理游戏 三、异域空间:界限与越界 第五章结语:选择与超越 节开放的主体性 一、儿童身份的选择性 二、规训权力的意识形态 三、儿童批判思考的创造性 第二节向未知进发 一、存在先于论述 二、儿童的创造本质 三、异变与创造 第三节创新与展望 一、主要创新点 二、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附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