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渡过(1抑郁症治愈笔记)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张进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发病率很高,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实际上,中国人对这个疾病的认识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很多人不能正视抑郁症。自己不承认,外人不理解。张进这本书,从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出发,既有理论知识,又结合大量案例,深入浅出,对这些问题做了解答,让其他患者接受教训,少走弯路,对提高社会幸福指数是大有裨益的。
一位抑郁症患者从地狱回归人间的重生感悟,面对抑郁告诉你如何“渡过”,管理情绪与压力,重塑自我的内心力量。
如果你不那么成功,发现自己没有向上的动力,可以读读这本书;如果你在别人眼里很成功,但内心深处郁郁寡欢,也可以读读这本书。
作者简介
张进,1966年出生于江苏南京。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新闻系新闻学硕士。
媒体从业三十年,专注于突发事件、公共政策、“三农”问题等报道。曾供职于《工人日报》、《财经》杂志、财新传媒,是财新传媒创办人之一。
2012年突发抑郁,病愈后转向精神健康领域,陆续出版《渡过:抑郁症治愈笔记》、《渡过2》、《渡过3》。2015年创办“渡过”公众号,致力于传播知识,探索新型心理健康之路。
2018年2月,张进获“2017年中国心理学最具影响力50人”。
2019年2月,张进被评为“2018年中国最具口碑心理咨询师TOP50”。
目录
他渡
题记 相信科学
地狱归来
为何抑郁症患者容易自杀
如何干预抑郁症患者自杀
抑郁症是心理病变还是器质性病变
谁最容易得抑郁症
如何准确诊断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如何用药
双相是怎么回事儿
好医生好在哪里
科学的态度就是对未知常怀敬畏之心
揭开抑郁症黑箱
自渡
题记 内心的力量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什么叫“身心一体”
大脑和精神疾病有何关联
令人着迷的情绪
情绪如洪水,可疏不可堵
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调整认知,重建心灵
病愈后如何重返社会
心理咨询是怎么一回事儿
渡人
题记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艰难的救赎
困兽笼中
花香
抑郁病房日记
寒冷的微笑
一位文学青年的来信
橡皮人
对赛娜遗言的分析
后记
免于恐惧
附录一
失守抑郁症
抑郁症诊疗骗局
附录二
“关爱精神健康·关注抑郁症”认知手册
附录三
渡过抑郁后的“第二人生”: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转相之后怎么办?如何正确面对转相?
双相和抑郁症没有分水岭
《渡过1:抑郁症治愈笔记》读者见面会实录
序言
渡己渡人
这本小书,是从我抑郁
症病愈后所写全部相关文章
中精选而成。
抑郁症是一个医学难题
。作为业外人士,触碰这样
高度专业的领域,是很冒险
的。但我仍然愿意以最大的
热忱和勇气,记录下我的思
考和实践,奉献给读者们。
三年前,没有任何预兆
,抑郁症不知不觉袭来(准
确地说,我的诊断应该是“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
为了行文方便,简称“抑郁
症”)。当时,我自己及身
边,没有一个人了解抑郁症
。完全不同于其他疾病的诡
异体验,瞬间击倒了我。被
疾病裹挟着,我度过了长达
半年的病程。
那是一段黑暗的岁月。
是无知而非疾病,构成了对
生命的巨大恐惧。从病愈那
一刻起,出于对疾病的好奇
,也出于责任心,我开始研
究抑郁症,想搞清楚折磨了
我半年之久的怪病到底是怎
么回事;并要把我的心得告
知同病者,让他们少走弯路

我清楚地记得,第一篇
文章写于2012年8月28日。
此前一段时间,治疗突然见
效。如同一阵狂风,吹散了
浓密的乌云;几乎没有任何
过渡,我豁然而愈。体力、
活力、思考功能、写作功能
,在瞬间全部恢复。怀着难
以言喻的喜悦,我以《地狱
归来》为题,简略地记载了
这个过程。
回过头看,我对于抑郁
症的学习,是不符合科班程
序的。我是“急用先学”,首
先想搞清楚,治疗为何会突
然见效,于是把用过的11种
药,它们的化学结构、适应
症、不良反应、毒理药理,
挨个研究了一遍;由此延伸
到抑郁症的病理知识;同时
阅读大量病例,增加感性认
识。
再后来,当零散习得的
知识片段逐渐交汇,构成一
张“网络”后,我找来大专院
校的精神科教材,系统学习
了一遍;有一段时间,我甚
至利用双休日,到安定医院
姜涛医生的诊室,旁听他给
病人看病,获取实际经验。
记者职业也给我提供了
便利。我把抑郁症作为报道
选题,广泛采访。就这样,
个人体验、学习体会、采访
所得,结合在一起,我开始
系统地撰写文章。
这些文章传播出去后,
渐渐有很多患者及家属慕名
找我咨询。千奇百怪的病例
扩大了我的视野,我真切地
悟到,为什么说抑郁症是一
种“特异性”疾病,为什么治
疗这么困难。
为患者咨询让我感受到
价值的实现。赠人玫瑰,手
有余香,这是至高的快乐,
也为我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
动力和方向。很多时候,我
是为解答患者的提问而学习

三年来,在本职工作之
余,我边学习,边采访,边
接受咨询,陆陆续续写成这
些文章。蒙中国工人出版社
不弃,汇集成册。精神医学
博大精深,我深知只窥见冰
山一角;我不敢自夸,唯一
能自慰的是,我有足够的真
诚和认真。这些文章,在最
初是写给自己的——或因为
此,它会有一些价值。
感谢为我治疗的姜涛医
生,感谢向我咨询的患者和
家属,感谢我的亲朋好友,
感谢中国工人出版社的编辑
。没有他们的帮助,不可能
有这本小书。
是为序。
张进
2015年5月
导语
“渡过”平台创始人张进代表力作,写给抑郁症人士的疗愈指南;理解抑郁、预防抑郁,这是一份舒缓情绪的实用说明,了解自己、直面内心,这是一本走出阴霾的精神指南。
张进这本书,叙述了他从患病、外界介入、临床治愈,到帮助他人的全过程,阐述了抑郁症患者重返社会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还探讨了如何克服负面情绪,缓解生活压力。
后记
免于恐惧
本书选择在这个时节出
版,是有特别含义的。三年
前的此时,我罹患双相情感
障碍,病重而不自知。在用
极大的毅力完成了最后一篇
封面文章《追求效率民生》
,又挣扎着为“两会”报道编
了几篇小稿后,终于在
2012年3月12日这一天轰然
倒下,开始了长达半年的病
程。
一晃三年过去,回望当
时的苦痛,恍如隔世。我曾
经读过一句话,大意是说,
一种病痛,其本身就包含着
治愈的力量。对于精神类疾
病来说,更是如此。如今,
我可以比较有把握地确认,
经过两年多的调整,我已经
从人生的最低谷攀升而出,
重建了我的生理体系、心理
体系和社会关系体系。
具体说来,大约有这几
个变化吧。
(一)
首先是体能的提高。
从病愈后第一天起,我
就开始了体育锻炼。两年半
以来,除了出差去外地,无
一日间断。渐渐地,体力健
旺,身体轻盈,走十几公里
山路不觉得累;不怕冷,洗
冷水澡一直坚持到11月中旬
,即使感冒,一天就好。不
久前体检,所有生化指标都
处在正常值的中段。
体育锻炼的好处人尽皆
知,问题在于难以坚持。我
的体会是,最开始要制定任
务,用毅力强逼自己完成;
慢慢任务变成了习惯;最后
习惯变成了享受。到第三阶
段,就不需要“坚持”了。
如今,锻炼已经成为我
每天的必修课。一日不动,
临睡前就似有所失,一定要
补上才能踏实。晚上,在公
园锻炼,穿行在树的暗影中
,耳边风声飕飕,身体轻盈
得似乎消失,竟会有一种冯
虚御风的飘浮的感觉。
(二)
其次是脑力的提升。
一般来说,精神类疾病
对脑力多多少少会有些伤害
,对此我已有心理准备。可
是,莫名其妙地,从2014
年5月,也就是我开始写作
《科普抑郁症》系列8篇、
接着写作《旧事新叙》系列
8篇时,我隐隐约约感觉到
,写作越来越顺手,表达越
来越精确,感受力越来越灵
敏,联想力越来越丰富。再
往后,到2014年下半年,
创造力(包括摄影)呈井喷
态势,两三天就会写一篇文
章,体裁多种多样,质量也
能维持在一个水平线上。
那一阶段,我处在一种
奇妙的状态中。内心情感滚
涌,目眩神迷;对美的感受
随处可掬,对生活的感激接
踵而至。整个人都置身于发
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驱
散了黑暗,灵感在那一刻源
源不断而来。
我曾怀疑过这个变化是
否真实。经过反复对比(我
几乎重读了此前写的所有文
章),我确认了这个事实。
那么,如何解释?结合
我在精神领域所学,我提出
了三种
假说:
第一,我的脑力本来就
是这么高,只是过去多年一
直处于慢性病程中,智慧被
疾病遮蔽,而今只是恢复到
本来状况而已;
第二,患病后,治疗过
程改变了大脑的某种结构和
功能,而这个改变,幸运的
是朝向好的方向,刺激和提
升了脑力;第三,我自以为
现在状况很好,其实是处于
双相的轻躁狂期,表现为脑
力的暂时提升。也许不久的
将来,又会跌入相反方向的
抑郁中。
……
从现实角度看,一个人
在病程中,会暂时失去很多
社会功能,但大脑从未停止
思考。既已陷入人生最低谷
,就不必再粉饰和虚夸,而
可以直面内心,用手术刀解
剖自己,梳理人生成败得失

人生在世,最负面的情
绪是恐惧。所以罗斯福的“
四大自由”中,有一条就是“
免于恐惧的自由”。而恐惧
的原因是害怕自己不够强大
。其实,强大和弱小,都是
相对的;追求外在的强大没
有止境,唯一能做到的是内
心的强大。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堵墙
,同时都有一扇门。这堵墙
是自恋、恐惧、封闭,把自
己和真相隔开,看不见世界
的真实存在,看不到自身更
大的力量。只有推倒这堵墙
,或打开通往墙外的这扇门
,让外在的光亮照进来,或
点亮你心中的光,你才能看
清自己的内心,让真相自然
映现。
有时候,我甚至认为,
抑郁症或者双相,其实是精
神力量整合的一个契机。是
停下原来的脚步,静观并重
组。两年半来,我经历了人
生的第二次成长。好比从自
己抽身而出,从高处来直面
自己,俯视前后左右、过去
将来。
我想,每个人都可如此
。假如你能对自己洞若观火
,你就可以更加自信和从容
地面对这个世界,真正强大
起来。——你也就会无所畏
惧。
两年半来,我一直没有
停止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完
成这篇文章后,我的反思基
本完成。人们穷其一生,都
不会结束对生命的永恒追问
,在奔向知天命之年时,我
有此认识,并不算晚。——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今天是2015年5月6日,
在二十四节气中属立夏。“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
至此皆长大”,立夏意味着
春天已去,炎暑将至,万物
繁茂。生命勃发的季节到来
了。
写到这里,已是深夜。
窗外,暑气梦境般流淌,它
浸润着人类的眼睛和心灵。
我写过,且释然,人生一段
往事,就此滑向生命深处。
大起大落,大喜大悲;遥远
荒僻的沉静中的地方,你或
许能找到昔日苍劲时日的美
丽回忆,
精彩页
地狱归来
患病
从2012年初到3月,我逐渐发病。最初的病象是失眠,每天睡眠时间越来越少,后来发展到服用安眠药也彻夜不眠的程度。
3月中旬,在连续两周彻夜不眠后,身体终于崩溃,我不得不离开了工作岗位。
病休之初,自以为只要好好休息,恢复睡眠即可。岂知越来越恶化,每天完全睡不着。每次都是在困倦昏沉到即将入睡之际,会突然心悸,然后惊醒。记得当时我给一个朋友发短信描述说:“感觉有一个士兵把守在睡眠的大门口,当睡意来临,他就用长矛捅向心脏,把睡意惊走。”
在失眠的同时,身体不良症状开始出现。头痛、头晕、注意力无法集中,没有食欲,思维迟缓,做任何事情都犹豫不决。
自己明显觉得变傻了。
求医
病休两周后,在朋友的提示下,我终于犹犹豫豫地去安定医院看病。医生给出诊断:中度抑郁偏重。开了三种药:劳拉西泮片、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佐匹克隆片。
这三种药,氢溴酸西酞普兰片是主药。起初每日服用一粒。一周后加到一粒半;再一周后加到2粒。服药之初,由于劳拉西泮片的镇定作用和佐匹克隆片的催眠作用,睡眠稍有改善,每晚能睡四个到五个小时。
但是,情绪、思维和行动力没有丝毫改善。就这样我熬了两个月,医生终于决定换药:把氢溴酸西酞普兰片逐渐减量至一粒、半粒;同时新加一种药,即米氮平,剂量在一周内从半粒加到一粒半。
米氮平有极强的催眠作用。刚服用时,睡眠有所改善,可以不用服佐匹克隆片,就能睡五个至六个小时。但随着身体产生耐受性,催眠效果递减。
同时,其他症状没有丝毫改善。每时每刻,我的大脑都像灌了铅,或者像被一只无形之手攥住,昏昏沉沉,思维缓慢,说话磕巴;胸口火烧火燎地难受;不想做任何事情,或者做任何事情都很犹豫畏缩;不想说话,不敢接熟人的电话,不看短信,或看了短信也不回。当然不想见任何人。每天早晨从一睁眼开始,我就不知道这一天怎么度过。躺在床上,或呆坐着,或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就这样慢慢地耗着时间。
后来,我看到美国作家安德鲁·所罗门在《忧郁》一书中,描写自己的病况,感同身受。他是这样写的:
人类文字中对于崩溃阶段的忧郁症描述并不多,处于那个阶段的病人几乎全无理智,但他们却又需要尊严,一般人往往缺乏对他人痛苦的尊重。无论怎样,那都是真实存在的,尤其是当你陷入忧郁的时候。
我还记得,那时我四肢僵硬地躺在床上哭泣,因为太害怕而无法起来洗澡,但同时,心里又知道洗澡其实没什么可害怕的。我在心里复述着一连串动作:起身,然后把脚放到地上,站起来,走到浴室,打开浴室门,走到浴缸旁边,打开水龙头,站到水下,用肥皂抹身体,冲洗干净,站出来,擦干,走回床边。12个步骤,对我来说就像经历耶稣的艰险历程一样困难。我用全身的力气坐起来,转身,把脚放到地上,但是之后觉得万念俱灰,害怕得又转过身躺回床上,但脚却还在地上。然后我又开始哭泣,不仅因为我没办法完成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而且还因为这样让我觉得自己愚蠢无比。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23: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