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重庆老商号--宝元通口述历史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作者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百年传承、重庆:“大本营”寻踪、成都:发展地觅迹、宜宾:创始地溯源、附录等五部分,约30万字,装帧精美、图文并茂地通过宝元通的经营管理者、员工遗孀、“宝二代”或研究者这个群体的公众记忆,努力借助他们的独特视角,真实、系统、多角度地记录“宝元通”这个特殊而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当代借鉴意义的民族工商企业,让人们通过一个个熟悉或陌生的名字、面孔,一张张珍贵的图片和文献资料,一睹重庆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的知名老商号由勤劳经营走向发展壮大的历史和精彩故事,并借此警醒我们今天的民营企业,应该如何走好未来的路。
目录
百年传承
我所知道的宝元通百货公司
渝商典范,百年重百
重庆:“大本营”寻踪
一生的时光都给了宝元通
宝元通培养了我家属
再忆宝元通
宝元通的大家庭
亲身经历的宝元通
无意发现家族辉煌史
陈老头的宝元通生涯
生活在宝元通
事业兴则家兴
老实的父亲
受荫于父,辗转百货多个岗位
忘不了宝元通的家具
“牺牲小我”的父亲
重百里的“宝二代”
翻拍家中老照片
成都:发展地觅迹
父亲影响了我的一生
我的父亲“萧大帅”
此生不忘宝元通
字里行间的深情
童年的大院
宝元通二三事
宝元通的力量
难忘邻里情
由父母结婚六十周年而引发的记忆
父亲身上的“宝元通”
双手打算盘的父亲
宜宾:创始地溯源
宜宾有个宝元通
宜宾人的“宝元通”情结
档案中的“宝元通”
附录
重要人物
萧则可:联一大楼见证泸商
经世史略
论“宝元通公司”
宝元通公司章程
卢作孚对宝元通的评价
《宝元通志概》
宝星纺织厂相关档案
宝元通参与航空运输部分资料
宝元通与华润公司股份转让合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弥足珍贵的老重庆记忆
陈大奎
重庆地处长江与嘉陵江
交汇处,自隋唐开始,逐渐
成为川东地区商品流通中心
,初步形成了川东交通运输
和商业贸易中心的格局。宋
代,重庆城的转口贸易已十
分兴盛,城区一带“两江之
商贩,舟楫旁午”,沿两江
地区逐渐发展成为商业功能
比较突出的商业区域。到明
成化年间,重庆已成为“东
川一大都会也”,是四川乃
至西南地区的商贸中心之一
。清中期川江航运兴盛后,
稳坐长江上游水运枢纽地位
的重庆,也和长江中游水运
枢纽武汉一样,出现了一批
商贸繁盛的集市、城镇,位
于今渝中半岛的重庆“母城”
更是百业汇聚。据清乾隆《
巴县志》和清道光《重庆府
志》记载,当时重庆“母城”
“商贾云集,百物萃聚”,“
水牵运转,万里贸迁”,“九
门舟集如蚁”,“商贾之往来
,货泉之流行,沿溯而上下
者,又不知几”。重庆城的
沿江地带,形成大片商业街
区。
重庆开埠通商,特别是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
都重庆,百业内迁,重庆的
政治经济地位迅速上升。随
着近现代航运业、金融业、
工商业等全面发展,重庆一
家名为宝元通兴业股份有限
公司(编者注:后文简称宝
元通)的商贸企业逐渐崭露
头角并闻名于世,甚至可比
肩知名民族工商企业民生公
司。
宝元通创建于1920年,
起初在四川宜宾,主要卖铁
锅,做小五金生意。1924
年,为扩大经营范围,创始
人萧则可租下宜宾北街林家
巷口小铺营业。1924年后
扩大业务范围,向泸州(编
者注:民国初,泸州改为泸
县,但川南地区的人仍习惯
称其为泸州)、南溪、江安
、万县(今重庆万州)、嘉
定(今四川乐山)、成都、
重庆等地发展。
1927年后,宝元通由普
通商店先改为宝元通百货商
店,继而改为宝元通百货公
司,其业务经营范围,由川
南一隅,面向全川,远至沿
海,进而跻身国际市场。
1935年,宝元通将公司总
管理处迁至今重庆渝中区,
下设重庆、成都、贵阳、昆
明、南京、上海、香港、加
尔各答等十几个分公司和办
事处,并先后创建和合办纺
织厂、皮件厂、铸造厂、食
品厂、茶叶厂、煤矿场、盐
场等,投资62个工商、金融
、交通企业,形成了自己的
一套流通网络和渠道,以及
独到的管理理念、经营模式
,作为立足于渝中、鼎盛于
重庆的民族资本工商企业而
驰名全国、扬名海外。在当
时重庆的《新重庆》《重庆
指南》上有大量宝元渝和新
生牙刷厂的广告。
1950年,新中国成立之
初,宝元通申请并获准转为
国营企业结算时,仍拥有资
金400万元,成为国内最早
一批由私营转为国营的民营
企业。宝元通从创办伊始,
便奉行“以服务社会为宗旨
,以便利顾客为前提”的经
商方针,在经营上重视商业
信誉,讲究接待艺术,善于
及时掌握商情变化,注重经
济核算,推行民主管理;对
职工的培养、教育、考核、
任用、奖惩及福利待遇,有
一套较为严格可行的办法。
20世纪40年代形成的《宝
元通兴业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以下简称《章程》)、
《宝元通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组织大纲》(以下简称《组
织大纲》)、《宝元通兴业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职工公约
》(以下简称《股东职工公
约》),进一步明确其宗旨
为“以百货贸易为过程,从
事生产为目的,以发展民族
经济为终极”,提出了“牺牲
小我、顾全大我,发展事业
、服务社会”的号训,凸显
了“宝元通精神”。宝元通还
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
,这些经验都是弥足珍贵的
,而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重庆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在创
业之初也保留了很多宝元通
的光荣传统。
1984年5月,在改革开放
的新形势下,在重庆市委、
市政府的关怀和有关方面的
扶持下,重庆市工商业联合
会创办了“重庆宝元通经济
服务公司”。该公司借鉴了
宝元通的经营管理经验,吸
收原宝元通的部分职工担任
董事、顾问和业务骨干,以
通商惠工、搞活经济、服务
四化、富民强国为宗旨,奉
行“客户至上、信誉第一、
服务周到、手续简便”的经
营方针,在服务广大百姓和
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宣扬
城市辉煌的工商业记忆。
城市及其区域内集体的
口述史,能让城市文明更显
本真、鲜活、生动。“宝元
通口述历史”是老重庆部分
民众的群体记忆,也是这个
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和国泰
大戏院(编者注: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之后曾更名为和
平电影院、国泰电影院等)
、解放碑、唯一电影院等一
样,伴随着一代人的生长。
对这个城市的理解,每个人
都有着自己特殊的感情和意
义,不可一一道全。但正是
这些群体的记忆,才让这个
城市有了根,有了源。
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
是富有政协统战特色的社会
主义文化事业,是近现代史
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
辅史学之证、匡史书之误、
补档案之缺,以古鉴今、鉴
往知来、多说并存、印证正
史的独特作用,为坚持和完
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社
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
放事业做出了特殊贡献。渝
中区政协坚持开展文史资料
工作,紧扣
导语
本书通过采访、整理宝元通的历届经营管理者、员工及其家属、相关研究者等的口述资料,真实、系统、多角度地展现了宝元通这个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和当代借鉴意义的工商企业的发展历程,结合相关的图片和文献资料,深入挖掘了宝元通这一重庆知名老商号从创立、发展到转为国营的过程中的精彩故事,从口述史的角度呈现了重庆工商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代中国西南地区工商业的发展脉络,对当下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鉴往知来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后记
浓墨重彩讲好重庆故事
聊起“宝元通”,大家可
能比较陌生。不过在20世纪
三四十年代,走在今天重庆
解放碑一带,“请君来打油
,送君一盏灯”的宝元通广
告语十分醒目,吸引着来往
行人的注意力;能够在宝元
通上班,那是一件很“提劲”
(编者注:重庆方言,意即
很自豪)的事情。
宝元通作为可与民生公
司媲美的重庆近现代知名民
族工商企业,其辉煌事迹很
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
期,宝元通成了重庆第一家
转为国营的企业,1950年
,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商贸
部就在宝元通百货公司的基
础上成立了西南区百货公司
门市部,这就是渝商典范—
—重庆百货股份有限公司(
编者注:今重庆商社集团有
限公司)的雏形。
历史文献显示,20世纪
20年代,五位志同道合的创
业青年在宜宾挂起了“宝元
通”的牌匾,开始经营一些
民生民用产品,后来不断发
展壮大,逐渐在成都、泸州
、江安等地区设立分公司。
30年代,宝元通在重庆渝中
区设立总公司即总管理处,
并在此发展壮大,同时还在
巴基斯坦、印度等地设立分
公司,成为抗战时期中国爱
国民族工商企业的佼佼者。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初期宝元通转为国营之后
的影响力慢慢消失,并逐渐
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宝元
通的历史却是重庆母城历史
和近现代重庆工商业历史的
一个组成部分,其从创业、
发展壮大到转折,以及创办
民生公司的著名爱国民族企
业家卢作孚先生取经宝元通
的历史故事都十分精彩,所
形成的发展理念、经营管理
模式,带头支持新中国进行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
造等,都值得浓墨重彩地书
写。
渝中区政协党组高度重
视并将宝元通历史研究纳入
文史资料履职工作重点:拟
通过深入挖掘宝元通的来龙
去脉,采访宝元通经营管理
者、员工及其遗孀、子女或
研究者等相关知情人士,收
集口述资料,建立宝元通口
述史影像数据库;以口述历
史的形式翔实展现宝元通在
成立时期、抗战时期、新中
国成立初期等重要时期的历
史发展情况,为社会提供近
现代重庆民族工商业发展历
史方面的史料,以古鉴今,
鉴往知来。同时,由于宝元
通的业务辐射重庆、成都、
宜宾、泸州等区域,凸显了
重庆长江上游经济枢纽的历
史地位,故宝元通的发展史
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合作
的历史典型案例,对当前成
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一定
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2020年虽然新冠疫情形
势严峻,但是在渝中区档案
局(馆)、重庆渝商博物馆
吉俊春、宜宾市档案馆贾世
益、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
局付强、重庆商社集团淡治
国、重庆和成都宝元通“二
代”陈慧中、陈慧明等单位
和个人的大力支持下,我们
仍然冒着严寒、酷暑和疫情
防控的压力,用了近一年时
间,找寻、梳理重庆、成都
、宜宾等地采访线索,确定
采访对象,克服多数被采访
人年事己高、居住地分散等
重重困难,分别在重庆渝中
区和宜宾、成都等地收集文
献资料,并通过口述历史形
式及影像记录的方式,认真
采访收录了29位与宝元通历
史相关的亲历、亲闻、见证
者和研究者的口述资料,历
经艰辛,终于完成了《重庆
老商号——宝元通口述历史
》——《重庆渝中区文史资
料》第30辑的撰稿、编辑和
出版工作。本书稿除署名稿
件外,其余口述基础材料均
由知行文库团队采写。书稿
中图片未注明出处者,均由
采访对象本人、家属或单位
提供。
《重庆老商号——宝元通
口述历史》,共分百年传承
、重庆:“大本营”寻踪、成
都:发展地觅迹、宜宾:创
始地溯源、附录等五部分,
约30万字,装帧精美、图文
并茂地通过宝元通的经营管
理者、员工遗孀、“宝二代”
或研究者这个群体的公众记
忆,努力借助他们的独特视
角,真实、系统、多角度地
记录“宝元通”这个特殊而具
有历史研究价值、当代借鉴
意义的民族工商企业,让人
们通过一个个熟悉或陌生的
名字、面孔,一张张珍贵的
图片和文献资料,一睹重庆
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的
知名老商号由勤劳经营走向
发展壮大的历史和精彩故事
,并借此警醒我们今天的民
营企业,应该如何走好未来
的路。
虽然在采编过程中,我
们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既尽量
还原历史,又做到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发挥政协文史
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
人的独特社会作用。但是,
我们知道,口述历史提供的
信息由于主客观原因多少会
存在一定误差,因此,如本
书出现慧眼遗珠之憾,恳请
观者多多指正,我们也将在
后续相关工作中加以改进。
戴伶
庚子年丁亥月戊午日
精彩页
我所知道的宝元通百货公司
宝元通百货公司自1920年开始合伙经营,至重庆解放后1950年转为国营,共经历了30年。其资金,开始仅有银圆840元,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己积累达一百余万元。后来虽然饱受国民党政府的种种摧残,到重庆解放后转为国营时,全部资产折合人民币仍有400万元左右。其业务,从经营铁锅、毛铁开始,逐渐扩大到以百货、匹头(编者注:匹头是指布或绸缎等剪好的成件成套的衣料)零售为主、兼营批发的多种经营,进而又投资工业生产,开办了纺织、印染、茶叶、皮鞋等工厂。其机构,由四川宜宾林家巷口的一家小铁锅铺,发展为宝元通百货商店,逐步扩大到江安、南溪、泸州、重庆、成都及昆明、上海、南京等地都有分支机构。抗战胜利前,宝元通就在印度设立了贸易机构,胜利后在中国香港也设立了贸易机构。
宝元通能够在30年的时间内发展得这样快、这样大,无疑在经营管理上是有其独特之处的。我曾在宝元通工作了18年,对它有一些了解,但由于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工作经历的限制,不可能全面介绍出来。现在仅就自己所知,择要叙述于下。
“宝元通”的由来
宝元通是从1920年10月开始在川南宜宾县合伙经营的。最初两年,并没有挂出什么字号招牌,完全以私人名义对外营业。开始时合伙人为萧则可、萧雨笙弟兄及熊荫村、王镜初。次年初,熊荫村的大哥熊郁村(编者注:当时任宜宾隆茂洋行会计)也来入伙。萧则可原是宜宾一家锅厂的学徒,熊荫村是做匹头生意的,王镜初是宜宾的大地主,他们都是瓜葛亲戚。由于这种情况,他们刚开始经营铁锅,后来又经营匹头、百货。
合伙资金开始共为840元,其中萧则可出280元,其余四人各出140元。经营了一年多,业务发展很快,他们都感到若再继续用私人名义对外,于营业有诸多不便,当年年终结账时,便决定成立一个企业组织。某天,大家正在为给这个企业起个吉利名字而苦思不得时,适逢一个姓徐的亲友赌“红宝”回来,手上拿着一串押宝时用的筹码——制钱,每个钱上都有“元宝”或“通宝”字样,徐某就指着小钱向他们说:“做生意总望赚钱,就在钱上想招牌名字吧,我看就叫‘宝元通’如何?”(编者注:“宝元通”定名还有另外两种说法,见后文)就这样,合伙人一致决定以“宝元通”为企业的名称。当时用的号章,也完全仿照古钱形式镌刻。以后宝元通各地分店的命名,也均用“宝元”二字冠在各地简称地名之前,如宝元泸、宝元蓉、宝元渝、宝元昆、宝元申等。他们还特别选择了若干铸有“元宝”“通宝”字样的古钱,嵌在玻璃木框内作陈列品,高挂在宝元通的客厅墙壁上,以示对这一名称永志不忘。
六年经营,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宝元通初期的业务经营,主要是由萧则可、熊荫村两人负责,王镜初只管理账务和银钱收缴。熊郁村仍在隆茂洋行当会计,他和萧雨笙两人都是在业务有了发展后才来参加经营管理的。当时的铁锅、毛铁,主要产于川南合江、泸州等地,萧则可、熊荫村常年穿着草鞋奔走在这一带,相互约定,每人每天只能开支旅费银二角。
不久,宝元通扩大了业务,兼营洋钉、铅丝等五金器材的贩运。这些货物都来自长江下游,萧则可首先跑到重庆采购,接着又追到宜昌、汉口,最后延伸到上海。宝元通为了不让别人夺去中间利润,一贯是尽量设法到产地去进货。这样,在第一个大结账期(编者注:1920—1923年,以后每隔三年为一个大结账期),资金就由原来的840元积累到3000多元。
1925年,川南一带土匪猖獗,乐山、犍为和犍属清水溪所产的毛铁都运不出来,一般铁厂积压很多存货,生产陷入瘫痪,而宜、泸一带又底货空虚,行市飞涨。萧则可抓住这一大好机会,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穿过重重匪区,抢先赶到上述产地去压价收购。他不仅顺利地订购了大批毛铁,而且大部分货款都获得一年的赊期,只交了少数订金。结果宝元通在短期内便获得了几倍的暴利。到第二个大结账期(编者注:1924一1926年),它的资金又由3000多元积累到10000多元。是年农历除夕,宝元通通宵燃放鞭炮,大事庆祝。它对门的一家苏货店——姜荣昌也赚了很多钱,但还不能与宝元通相比,所以鞭炮只是放到半夜即止。这样一来,宝元通便扬名于整个宜宾市场,萧、熊、王等人的亲友对这几人更加另眼相看。当时就有宜宾的大地主朱树三要求入股2000元,但萧、熊等只承认他入股1000元,其余1000元作为长期存款,每年向宝元通支取利息。此例一开,不少人都步朱树三的后尘,希望能入一点股或存一点款,好分享赢利。于是宝元通又趁机吸收了一些存款,使营业资金更加充实,为企业的进一步扩展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之后,宝元通便逐渐扩大业务范围,从事百货、匹头的经营。开始时,宝元通都是小心翼翼的,如以线袜来说,每次只购进5打或10打作为试销。当时正值帝国主义商品倾销,“洋货”比“土货”便宜,川南一带又是富庶地区,因而试销业务蒸蒸日上,经营的品种和数量都不断扩大。至1929年,宝元通便在宜宾林家巷对面购地,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3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