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流行于民间的版画艺术。它以花魁美人、歌舞伎演员、春宫魅惑、风景花鸟等社会风俗为主要题材,表现当时人们对“虚浮世界”的美好向往,是理解日本文化的一扇艺术之窗。
这是全面、深入了解浮世绘的必读之书。美术史学家潘力清晰地讲述了浮世绘300年的兴衰史。鸟居派、歌川派、怀月安度堂派等7大流派的来龙去脉,喜多川歌摩、葛饰北斋、歌川广重等31位大师的生平故事与艺术成就,《坐铺八景》《富岳三十六景》《名所江户百景》等200多幅经典作品的风格解析,都在书中得到了完美展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浮世绘(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作者 | 潘力 |
出版社 | 湖南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流行于民间的版画艺术。它以花魁美人、歌舞伎演员、春宫魅惑、风景花鸟等社会风俗为主要题材,表现当时人们对“虚浮世界”的美好向往,是理解日本文化的一扇艺术之窗。 这是全面、深入了解浮世绘的必读之书。美术史学家潘力清晰地讲述了浮世绘300年的兴衰史。鸟居派、歌川派、怀月安度堂派等7大流派的来龙去脉,喜多川歌摩、葛饰北斋、歌川广重等31位大师的生平故事与艺术成就,《坐铺八景》《富岳三十六景》《名所江户百景》等200多幅经典作品的风格解析,都在书中得到了完美展现。 作者简介 潘力,出生于福州,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获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硕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高级访问学者、东京艺术大学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日本美术研究;出版专著有《日本美术:从现代到当代》、 《浮世绘》(获2008年华北优秀教育图书奖一等奖、2010年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和风艺志:从明治维新到2l世纪的日本美术》、《艺术巨匠:藤田嗣治》,译著有《原研哉设计私语录》等,并在《美术》、《美术观察》、《装饰》、《艺术与设计》、日本《浮世绘艺术》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著述共约100万字。 目录 序章 日本美术溯源 一、永远的“大和魂” 二、绘画样式的流变 三、华丽的“琳派” 第一章 浮世之绘 一、浮世绘的时代背景 二、新兴的江户出版业 三、江户市民文化的策源地——吉原 四、菱川师宣创始浮世绘 第二章 美人画 一、早期美人画 二、“青春浮世绘师”铃木春信 三、美人画的新样式 四、优雅的现实美人像——鸟居清长 五、无与伦比的美人画巨匠——喜多川歌麿 六、后期美人画 七、歌川派的集大成者——歌川国贞 第三章 春画 一、开放的性观念 二、浮世春梦 第四章 歌舞伎画 一、从鸟居派到歌川派 二、神秘的歌舞伎画师——东洲斋写乐 三、天马行空的画师——歌川国芳 第五章 风景花鸟画 一、西方美术对日本的影响 二、明清美术对日本的影响 三、舶来之作——“浮绘” 四、灵魂不老的“画狂人”——葛饰北斋 五、静寂哀婉的“乡愁”——歌川广重 六、花鸟画 七、走向现代的浮世绘 第六章 席卷欧美的“日本主义”热潮 一、日本美术“飘洋过海” 二、从“日本趣味”到“日本主义” 三、美国的“日本主义” 第七章 浮世绘对印象派的影响 一、色与形的革命 二、“回到自然中去” 终章 浮世绘的艺术性 一、浮世绘的文化内涵 二、浮世绘的样式特征 三、浮世绘的启示 附录 附录一 浮世绘的制作工艺 附录二 浮世绘的形式和拓印技法 附录三 浮世绘的颜料和纸张 主要参考书目 再版后记 序言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 (1601-1867)2流行于民间 的木刻版画。17世纪后半 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 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 普通百姓的经济能力大幅 提高。急速发展的江户地 区形成消费中心,培育了 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 商业文化。浮世绘就是出 自民间画工手笔的大众艺 术,以流畅的线条和鲜艳 的色彩描绘日常生活、民 俗风景,和普通百姓难得 见到的歌舞伎明星、花魁 美人和春宫魅惑,鲜活地 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 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包 罗万象,也被称为“江户绘” ,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 科全书。 浮世绘不仅是日本美术 自身发展的必然,也是充 分吸收外来文化的结果。 通过对浮世绘的了解,可 以看到日本艺术与中国和 西方的交流,还可以从源 头上厘清日本美术自身演 变的脉络,解析其造型手 法中典型的日本样式,而 这些有别于中国美术和西 方美术的独特样式,充分 体现了日本的民族性格和 审美思维。 一、永远的“大和魂” 日本被称为大和民族, 这一名称源自弥生时代3以 奈良盆地东南部的大和为 中心形成的大和王权,也 称大和朝廷。随着大和王 权的势力扩大,地名“大和” 成为泛指日本的名称,也 成为民族的称呼,通常将 日本民族精神称为“大和魂” 。“大和魂”一词于10世纪末 11世纪初开始使用,“指自 主的气魄,处世的才能”1。 日本学者鹤见和子在《好 奇心与日本人》一书中指 出:“日本社会及日本人, 表面上是现代化甚至超现 代化的,但一旦揭开表层 ,其中封建式的人际关系 和思维方式就会暴露出来 。进一步研究,就会发现 那些古老的甚至原始的社 会结构以及品性等,仍在 生机勃勃地发挥着作用。” 因此,至今还潜藏在日本 民族心底的“原始品性”是日 本艺术样式的不变之魂。 对“大和魂”追本溯源最 具权威的日本学者梅原猛2 将日本文化的起源追溯到 绳纹时代,认为这种文化 始于中国文明改变日本面 貌之前的一万两千年前。 他认为,早在绳纹时代, 日本人的世界观即以“生命 一体感”为基础,隐藏于日 本人的灵魂深处,称为“绳 魂”3。他指出:“弥生时代 以后的日本人,无论怎样 发挥‘弥才’,他们的‘绳魂’都 照样存在于他们心灵深处 。” 日本的原生文明 日本列岛紧邻远东大陆 ,面向太平洋,自北至南 依次由北海道、本州、四 国和九州四个大岛与数百 个小岛组成,自古以来形 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圈 。但日本并非孤岛,北部 有狭窄的塔塔尔海峡与西 伯利亚相望,西部越过日 本海就可进入中国北部, 通过东海可直接抵达中国 东部,黑潮海流与对马海 流拍打着日本的西南海岸 。由于山脉的切割,日本 全境只有不到25%的平原 ,且多散布在山峦和海岸 之间。地域的相对独立造 成历史上少有控制日本全 土的强力政权,天然的地 理屏障又使外敌不易入侵 。因此,日本更像一个与 大陆若即若离的半岛,四 面环海形成了特有的自然 风貌和文化形态。不像中 国和希腊那样有辉煌的彩 陶和青铜时代,当中国进 入强盛的汉代时,日本列 岛还处于原始的石器时代 。最能体现其原生态艺术 样式的绳纹陶器相对成熟 的中期只是公元前七八世 纪的事情。日本的绳纹文 化可以追溯到距今约一万 两千年前的石器时代,考 古学家发现,绳纹人在距 今约九千五百年前就已经 开始定居生活,最具代表 性的文化遗存是陶器,因 陶器上的纹饰主要以绳纹 压印构成而得名。绳纹陶 器被划分为草创期、早期 、前期、中期、后期和晚 期,最精彩的陶器造型出 现在中期,是日本中部地 区出土的火焰形陶器,表 现出原始日本人的旺盛生 命力和对装饰性的崇尚。 器体上饰以粗犷的黏土条 并用手指施以强有力的涡 卷纹、曲线纹和直线纹, 强烈的凹凸感营造出立体 雕塑效果。“这里所表现出 来的作为后来日本美术特 色的纤细的工艺性格是不 容忽视的。”1 尽管日本的本土文明姗 姗来迟,但从蒙古、高加 索等地迁徙而至的“渡来人” 带来的大陆文明使日本文 明跨越了青铜时代,直接 从石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 。然而,在后来的历史进 程中,绳纹时代形成的日 本原生态文化并没有被外 来文化取代,依然潜藏于 当代文化的深层。“‘渡来人’ 是最早期日本文化的恩人 ,即使如此,日本人也始 终是以深层的绳纹精神来 接纳大陆文化,从而使日 本母体文化更加充盈,不 断走向成熟,即形成‘绳魂 弥才’的文化模式,这便是 日本文化形散而神不散的 特质所在。”2 尾形光琳于1710年(宝 永七年)从江户回到京都 ,18世纪初的京都是日本 工艺美术品中心,从服装 、日用品到各种刀具与宗 教用品等,精益求精的工 艺需求为尾形光琳的艺术 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对华丽装饰的追求伴随着 城市经济的发达和民众个 性的抬头,导致民众对日 常生活用品工艺性的要求 日益高涨。尾形光琳的作 坊也承接了大量订单,从 磨漆泥金饰盒、扇面绘画 到和服与陶器等。在他这 一时期的经典之作《红梅 白梅图屏风》中,《风神 雷神图屏风》的紧张对峙 导语 浮世绘被誉为“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是流行于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出自民间画工的版画艺术,以花魁美人、歌舞伎演员、春宫魅惑、民俗风景、花鸟虫鱼等社会风俗为主要题材,表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本书清晰地讲述了浮世绘300年的兴衰史。每一幅浮世绘都承载着丰富的日本民俗文化密码,只有巨细无遗地解锁这些信息,才能说是真正看懂浮世绘,也才能对日本文化有更准确的认识。 后记 这本书第一版问世距今 已经12年,正好是中国传 统的一个生肖轮回,按理 应该成长了。今天从时代 背景到大众语境都有了很 大变化,包括我自己对这 个课题也有了许多新的认 知。感谢浦睿文化使我有 机会重新审视自己当年的 作业,我也从中看到许多 不尽如人意之处。 这次再版的最大变化就 是致力于从论文向图书的 转变。在保持原书体例和 水准的前提下,为了提高 可读性,在篇章结构上做 了较大调整:原版的导言 和第一章“日本美术溯源”合 并为序章,文字叙述上也 更为简洁明了;“春画”从原 版第三章“美人画”中的一节 单列出来成为一章,以更 好地呈现这个浮世绘的主 要题材;撤销了原版第六 章“浮世绘的技术和艺术”, 关于浮世绘的艺术性论述 和原版“结语”合并,改为终 章“浮世绘的艺术性”,浮世 绘的技术性内容以附录的 形式体现,并考虑到读者 的阅读需求,删除了原版 的其他附录;对原版第七 章“席卷欧洲的日本主义”做 了较大篇幅的删改,并增 加了“美国的日本主义”一节 ,改为第六章“席卷欧美的‘ 日本主义’热潮”,更全面地 反映日本艺术的国际影响 力。此外,全书图片做了 大幅度精简,删除了对今 天的读者来说已经比较熟 悉的日本文化的介绍,聚 焦呈现浮世绘本身。 同时,这次修订还尽可 能地编入我近年来新的研 究成果,主要是增加对作 品的解读。每一幅浮世绘 都承载着丰富的日本民俗 文化密码,只有巨细无遗 地解锁这些信息,才能说 是真正看懂浮世绘,也才 能对日本文化有更准确的 认识。 我认为,要让自己的著 作最大程度地从学术的象 牙塔里走出来,面向更广 大的读者,这对于任何专 业领域的研究者来说,都 是一个重要课题。只有让 自己的工作为大众接受, 服务于社会,学术才能获 得持久的生命力。 浦睿文化的年轻编辑团 队也为这本书带来新的活 力,打破了我的许多思维 局限。感谢可爱的年轻人 协助我打造了一本青春版 《浮世绘》! 潘力 2020年6月29日于芝加 哥大学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第一部全面、深入 研究浮世绘的著作。 ——小林忠(国际浮世 绘协会理事长) 潘力先生不仅是优秀的 美术家,也是中国出色的 日本美术研究者。 ——马渊明子(日本国 立西洋美术馆馆长) 这本设计精美、详尽研 究浮世绘的著作,将观看 和研究250年日本版画的乐 趣表现得淋漓尽致。 ——切尔西·福克斯维尔 (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副 教授) 《浮世绘》把浮世绘的 文化源头一直追溯到日本 原生文明、大和绘风俗画 以至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影 响,把浮世绘的来龙去脉 梳理得异常清晰。 ——王镛(中国艺术研 究院研究员、中央美术学 院教授) 精彩页 从17世纪末开始,日本文化中心从古老的京都逐渐转移到幕府所在地江户,日本美术的特征亦自崇尚图案化的装饰意匠演化为以市井为舞台、以民生百态为题材的风俗描绘,浮世绘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浮世绘可解读为“虚浮世界的绘画”,以世俗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因与出世超脱相对,喻入世行乐、人生如过眼烟云之意。几乎所有的浮世绘画师都对当时的流行风尚投以强烈关注并有所反应,同时在表现技法上不断翻新花样。浮世绘有手绘和水印木刻版画两种类型,但现在所说的浮世绘一般指后者,浮世绘的主要成就及其在美术史上的意义也来自版画的形式,因此本书的主要内容集中在版画上。 一、浮世绘的时代背景 以日本社会进入文化重建的16世纪末为起点,从宏观上可以将浮世绘发展史划分为四个阶段1: 一、17世纪(安土桃山时代、江户初期),以人文主义、平民史观的勃兴为主题的早期浮世绘,即风俗画。 二、18世纪(宽文、元禄、享保、宝历年间),江户封建社会的完成,浮世绘趋于成熟,作为大和绘样式传承的浮世绘表现出平民世界观的“浮世”思想。 三、19世纪(明和、宽政、文化年间),民族多样性世界观的形成,大众文化进一步勃兴,作为样式的浮世绘进入黄金时代,并发展出风景花鸟画。 四、20世纪(明治、大正、昭和20余年间),浮世绘衰退,新版画兴起。 平民社会的文化胎动 自15世纪中期“应仁之乱”1开始的百年天下大乱,对日本文化的近代转型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平民文化勃兴的土壤。但是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群雄割据、诸侯混战,传统价值观趋于崩溃,原有的社会等级体系也随着王公贵族的式微而面临重组的局面。随着中央集权威信的衰落,诸侯领地开始萌芽,为地方贵族割据提供了机会。应运而生的新兴武家阶层又开始蠢蠢欲动,酝酿着新一轮的角逐。随着礼教崩溃而迎来自由的平民百姓,面临一个文化重建的新世纪。 应仁之乱后,新兴武家阶层主导了当时的政治重建。他们多来自民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平民利益。织田信长2、丰臣秀吉3等武士领袖建立中央集权制后,在平定百年战乱、安抚民生上功不可没。因此,重建的近世艺术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一是对旧文化的破坏,武家文化兴起,反映出掌握着文化、权力、金钱、武力的新兴的武家思想及趣味;二是已经式微的公家‘和贵族等特权阶层以复古理念为主,企图重建古典文化,一部分贵族化了的武家也表现出这种倾向;三是平民文化的勃兴。日本在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以及西方的贸易往来中,一定程度上打开了国际视野,导致传统观念的变化,并体现在文化艺术的建设上。 P26-2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