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鬼谷子,姓王,名诩,战国时期著名的兵法家、纵横家、阴阳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相传其额前有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 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他隐居于清溪鬼谷(今河南省鹤壁市),传授纵横捭阖之术,极为详细透彻地向弟子讲解谋略、辩论、游说的技巧。其门下弟子数百,这些人驰骋于列国之间,搅弄天下风云变幻,名流千古者不计其数,其中以庞涓、孙膑、苏秦、张仪名声尤盛。 他的著作《鬼谷子》被称为中国谋略学的开山之作,囊括了鬼谷子毕生学说之精华,一直被历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所推崇、学习,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翻开这本书,领略鬼谷子于纷乱时局中纵横捭阖的传奇一生。看战国的阴谋与阳谋、战争与和平、覆灭与复生……一切尽在鬼谷子的一举一动、手起棋落之间! 目录 第一章 少年时代 第二章 游历求学 第三章 仕途波折 第四章 隐居授徒 第五章 高徒张仪(上) 第六章 高徒张仪(下) 第七章 门生苏秦(上) 第七章 门生苏秦(下) 第九章 苏氏兄弟 第十章 再传弟子范雎 附录一 鬼谷先生考 附录二 白话鬼谷子 序言 《鬼谷子传》一书展示 了战国中期纵横学派的理论 和实践,描写了纵横学派理 论创始人鬼谷子的传奇身世 ,以及实践该理论的风云人 物张仪、苏秦等人在当时列 国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 纵横捭阖的显赫业绩。由于 鬼谷子弟子众多,这些弟子 均承继了纵横学派的知识体 系和思想观念,并且在历史 上有很大的成就和影响,是 纵横学派思想理论与实践中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在 本书中,作者用了较大的篇 幅来书写鬼谷子弟子的人生 经历和事迹。同时,这也说 明了鬼谷子本人对后世的影 响巨大。 导语 更完整、更丰富、更立体的鬼谷子传记! 他是谋略家、兵法家,也是纵横家、阴阳家,更是伟大的教育家。 他著述传世,《鬼谷子》讲透谋略与智慧,震撼人心,影响深远。 翻开这本书,领略鬼谷子于纷乱时局中纵横捭阖的传奇一生。 附有白话《鬼谷子》,带你解析鬼谷子毕生思想精华! 精彩页 一 春秋末年,晋国公室的实权落入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之手。六卿之间经过数年内战,范、中行、智氏相继被灭,韩、赵、魏瓜分了晋国地盘。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册封韩、赵、魏为诸侯。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三家分晋”,历史从此进入战国兼并时期。 晋国被瓜分,魏国得到了包括原晋都在内的大片肥沃之地,横跨今之山西及河南、河北交界处,北依赵和中山,东接齐、鲁、宋,南靠韩、楚,西临秦国。黄河穿越全境,生产极为便利。 雄才大略的魏文侯得此中原大地,他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以李悝、翟璜为相,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为师,任用名臣西门豹为大夫,以乐羊、吴起为大将,率先实行变法改革。魏国大治,成为战国七雄中的第一强国。 鬼谷子就出生在这风云变幻、诸侯争霸的战国时期。 鬼谷子,姓王,名诩,魏国人。后因隐居于泰山脚下的鬼儿峪(即鬼谷)而被尊称为鬼谷先生。 公元前390年,年近四十的魏国大夫王错喜得贵子。儿子生下来,相貌异常:额头特别突出,眼耳相近,口阔唇薄,让人看上去有些怪模怪样。经友人建议,王错请来一位相师给儿子看相。相师端详一番,对王错说:“非常相,非常事,非常得,非常失。” 王错不解,问:“相师何意?” 相师道:“此子相貌非常,必成非常之事;主人早年无子,四十方得,故谓非常之得;非常之得,便为过喜;喜之太过,必有大失,此谓中和。” 王错急问:“如此,何以避失?” 相师闭目答日:“命中注定,天意如此。” 王错忙付了相师卦资,送出家门。自此,精心照看母子,不敢有失。 王诩长到三岁时,其母因病不治而死。相师所言,果然应验。 王错无比伤悲,处理完妻子的后事,看着幼年丧母的儿子,心中更加爱怜,更寄希望于王诩这根独苗上。 王诩四岁时,王错便教其识字、读《诗》。王诩聪慧伶俐,悟性颇高,善于表情达意,很讨人喜欢。 一天,王错的一位朋友来访,王诩溜出门玩耍,回家时折一杏枝把玩。朋友正要起身告辞,见王诩进来,便戏言道:“听说小公子能说会道,今天我来考考你。” 王诩接言道:“请先生出题。” 朋友见他手把杏枝,便即兴发挥道:“童子藏春。” 王诩未加思考,马上对日:“先生折杞。” 朋友本是跟他开个玩笑,觉得他小小年纪,不会懂得什么“春”呀“爱”的,哪知他却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中“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来反击,暗喻自己逾墙偷情。故而连声称奇。 王错看朋友不气,心中窃喜。 平时,王错对儿子要求甚严,每日离家前都给儿子布置《诗》三篇,令其诵写。父亲上朝不一会儿,王诩便能背下,默写出来。一有闲暇,王诩就翻看家中藏书,用心琢磨其中的意思。不认识的字,不懂的章句,就抄写在一片牍上,等父亲回来再问。王错见儿子肯学好问,心里颇感欣慰。 虽说王错对儿子管教甚严,但王诩对父亲格外敬重。王家是世袭大夫,王错饱读诗书,知识非常渊博。谈起天文地理、用兵布阵、治国方略,王错都口若悬河,头头是道,王诩羡慕得不得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像父亲那样博学强识。人说师徒如父子,他们则是父子如师徒。 王错是魏国重臣,经常陪侍在国君左右。常言道,伴君如伴虎。他出言谨慎,做事小心,以巧妙的进身之策,博得国君的宠信。魏武侯外出巡游,通常都要王错陪伴,内政外交也都要倾听王错的计策。 王错经常用他琢磨出的一些立身处世术和取宠博信术来教导小王诩。王诩虽说不是很明白,却也像听故事一样津津有味。家庭的熏陶使王诩自少年时代起就对政治勾斗、智谋权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王诩生于诗书世家,父亲结识的大都是些学识渊博、满腹经纶的智士谋臣,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王错好客,就经常请这些大臣到自己家里谈诗论文,商议国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