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己(864-938),俗姓胡,名得生,潭州长沙县(今湖南长沙)人。自号衡岳沙门。本佃户子,幼颖悟,与儿童牧牛,常以竹枝画牛背为诗,后于大沩山同庆寺出家。《五代史补》卷三《僧齐己》曰:“长沙有大沩同庆寺,僧多而地广,佃户仅千余家。齐己则佃户胡氏之子也。七岁,与诸童子为寺司牧牛,然天性颖悟,于风雅之道日有所得,往往以竹枝画牛背为篇什,众僧奇之,且欲壮其山门,遂劝令出家。”《宋高僧传》卷三十《齐己传》云:“释齐己……幼而捐俗于大沩山寺,聪敏逸伦,纳圆品法,习学律仪,而性耽吟咏,气调清淡。”
王秀林编写的这部《齐己诗集校注》是“民大中文研究书系”之一。
齐己才高思远, 无所不通, 在世之时就诗名远播, 乃至被人戏称为“诗囊”。齐己诗被称为“齐己体”。时人张迥拜齐己为“一字师”, 僧宗渊“于荆楚间尝师学于齐己之体”。宋、明代皆曾有人仿其诗韵, 足见其人其诗之魅力。本书对齐已诗集加以校注, 让齐已诗集更为贴近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