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原著的基础上,精编了原著的核心情节,保留了原著的独特韵味。在正文之外,本书独特的导学提示和思考题等栏目,将课标阅读与素质阅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解决孩子如何读、如何练、如何考的问题,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感悟、学习文学知识、积累写作素材,做到读有所思、读有所得。书中的“如何进行价值阅读”“成长启示”“本书名言记忆”等栏目,通过对经典名著的价值解读,将名著中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成长智慧传递给学生,以培养其一生受用的美好品质。
曹雪芹,我国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雍正初年,由于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为清醒、深刻的认识,专心从事于《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高鹗,字云士,号秋甫,因酷爱小说《红楼梦》,别号“红楼外史”。是《红楼梦》出版史、传播史上印刻本——程高本的两位主要编辑者、整理者、出版者之一。
曹雪芹(约1715—约1763),我国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人,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是为旗人。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曹寅病故,其子曹颙、曹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其父免职,产业被抄,后随家迁居北京。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同时,曹雪芹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
高鹗(约1738—约1815),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因酷爱小说《红楼梦》,别号“红楼外史”。祖籍铁岭(今属辽宁),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他热衷仕进,累试不第,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始为顺天乡试举人,六十年进士。历官内阁中书、内阁侍读、江南道监察御史等职,在任以“操守谨、政事勤、才具长”见称。晚年家贫官冷,两袖清风。一般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