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文博情缘(文化遗产的研究与探索)(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刘国斌 |
出版社 | 文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为作者刘国斌从事博物馆工作时期创作的论文、宣传稿件、随笔的汇编,其中绝大部分已见诸刊物和报端。书稿分为“理论篇:赓续文脉 论道谭文”、“文物篇:激活文物 纵横时空”、“社教篇:寓教传递 乐享文化”、“宣传篇:热点聚焦 文物逸史”、“艺术篇:翰墨丹青 人生怡情”等篇章。在文后还附有作者书法作品、油画作品、人物写生。 作者简介 刘国斌,武汉市晴川阁管理处(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书画家协会会员。年少时热爱书画,拜师求艺,摹学古帖,依文施墨,雅俗共赏,其作品庋藏于多家博物馆、纪念馆。 从事文博工作期间,参加了《武汉古代历史陈列》布展及申报相关工作,并荣获第五届“全国十大陈列精品奖”;主持《一抹最羌红——来自禹乡的礼物文创展》,荣获“第一届全国水利联盟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奖”;“武汉大禹治水传说”被评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编撰出版《扶犁耕耘·文博研究与实践》《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月映江流——晴川阁重建开放三十周年文集》《禹功——学术研究文集》《风雨过后见彩虹——南京、武汉名家书法集萃》《千里江山于心——中国画精品集》等。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博物馆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价值》《新时期博物馆与旅游深度融合,助推城市快速发展》《博物馆、纪念馆职能延伸的再思考》等论文40余篇,主持课题《博物馆教育客体延伸的定位》《博物馆建筑空间与城市规划发展的研究》分获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目录 自序 一、理论篇 赓续文脉 论道谭文 新时期博物馆建设与旅游开发对城市发展的深层影响 论“大禹文化”的精神内核与时代意义 晴川阁保护利用与发展规划的思考 博物馆建筑空间与城市规划发展的研究 “大禹文化”在德教中的实践研究 文化景观中展陈的辅助作用 晴川阁区域文化保护利用与城市发展规划的研究 文化+旅游:推动文旅业快速发展的新途径 “万里茶道”武汉留痕 旅游标准化提升博物馆服务功能的思考 禹力勒石传千古 博物馆受众客体延伸的定位 博物馆、纪念馆职能延伸的再思考 博物馆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价值 詹天佑“敢为人先”的创新动力 运用电视声像技术拓展博物馆业务工作 运用影视语言摄制文物电视片 无形文化遗产的理解 我国商业招牌 晴川阁大禹文化:敢为人先的经典范本 托起希望的太阳 探寻博物馆举办特色展览的创新之路 创新,是博物馆展览工作永恒的主题 免费开放促进发展显现功能提升地位 举办交流展的实践及意义 研究受众心理,引发参观欲望 新建博物馆要注重陈列水平与宣传效果 如何搭建博物馆融入社会活动的舞台 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塑造博物馆文化品牌 …… 二、文物篇 激活文物 纵横时空 三、社教篇 寓教传递 乐享文化 四、宣传篇 热点聚焦 文物逸史 五、艺术篇 翰墨丹青 人生怡情 序言 《文博情缘·文化遗产 的研究与探索》付梓,我 既兴奋又惶恐,兴奋的是 多年在博物馆辛勤耕耘的 收获终究成书;惶恐的是 才疏学浅,不知书稿含金 量多寡。但无论如何,它 是我数十年从事文博工作 研究与实践的结晶。此时 感慨颇多,我简述文博之 旅的经历和收获,与大家 分享。 1985年底,我从海军 第二航空机务学校电化教 研室退伍,回汉安排至武 汉博物馆筹建处工作,当 时筹建处设有美工部,我 与几位老师共同从事展览 的形式设计、制作工作。 1988年筹建处李家煜和 陈道明两位主任商议,考 虑我在军校从事电教摄像 、美术工作,筹建处正好 需要留存影像资料,同意 添置一台摄像机,由我负 责田野考古发掘和相关业 务声像资料的蒐集。从那 时起,我兼顾向各级电视 台报送文物系统各项业务 活动新闻。当时所购置的 摄像机还满足不了电视台 播出的要求,每次拍完视 频素材后,还要寻找大1 /2转3/4的录像机设备 倒带编辑播出。许多新闻 在各级电视台播出后,增 强了我对文博工作的自豪 感和激情。为了提高新闻 写作水平与博物馆业务工 作能力,我报考了华中科 技大学新闻系,系统地学 习新闻理论,同时注重加 强历史学、博物馆学、社 会学等知识的融合。通过 多年的宣传工作,我被聘 为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 台特约记者、报社通讯员 ,每年播发稿件百余篇次 ,有效提升了博物馆的知 名度,因此得到了当时的 文管办领导和同事们的赞 许。 2000年武汉博物馆大 楼建成,刘庆平出任馆长 ,这时需要从老馆中选调 人手前往新馆工作,之前 有领导找我谈话,要我去 办公室工作,考虑家住武 昌农讲所上班不便,我没 有同意。之后庆平馆长多 次与我交谈沟通,最终我 同意到了馆办公室工作。 尽管办公室的工作烦琐, 但我能静下心来潜心钻研 ,坚持不辍地撰写博物馆 有关的业务文章和新闻, 每年刊发大量稿件。与此 同时,参与策划、组织开 展了不少的社教、临展、 文物征集等活动。我以为 通过积极的文化服务和宣 传,能吸引众多市民走进 博物馆,享受博物馆文化 带来的快乐。 2011年武汉市文化局 需要干部交流,派我到詹 天佑故居管理所主持工作 ,同时负责筹建江汉关博 物馆。期间我主编完成了 《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 佑》一书,促成詹天佑故 居博物馆挂牌。2014年 我到武汉市晴川阁管理处 (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 任馆长,在做好基础建设 工作的同时,仍继续研究 、撰写业务文章,编撰出 版《扶犁耕耘·文博研究 与实践》《月映江流—— 晴川阁重建开放三十周年 文集》《禹功——学术研 究文集》《风雨过后见彩 虹——南京、武汉名家书 法集萃》等书籍;且在国 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博 物馆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价 值》《新时期博物馆与旅 游深度融合,助推城市快 速发展》《博物馆、纪念 馆职能延伸的再思考》《 博物馆建筑空间与城市规 划发展的研究》等论文40 余篇。一路走来,我得到 了电视台、广播电台、报 社、网站编辑记者们的鼎 力支持与帮助。如《中国 文物报》李文昌、崔波等 ,湖北电视台刘厚吉、廖 志敏等,武汉电视台沈青 、韩瑞全等,武汉教育电 视台张斌、韦欢等,《长 江日报》刘新天、黄征、 管菁等,《湖北日报》韩 晓玲、龚雪、海冰等,《 楚天都市报》王荣海、李 樵、叶茂林等,《楚天金 报》王虹、万多、朱安璋 等,《武汉晚报》何娅、 钟磬如、袁毅等,《长江 商报》章凌、刘迅等,楚 天广播王冉、刘慧文等, 中新社湖北分社章敦华、 徐金波等。武汉博物馆左 易正先生热心为本书提供 了影像和配图。本书出版 过程中,得到了武汉市晴 川阁管理处(武汉大禹文 化博物馆)全体同仁,以 及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领 导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 此一并致谢! 书中部分文章发表时 间久远,无法查询刊载的 具体时间,故未注明,耑 此说明。笔者学养谫陋, 书中讹舛之处,敬请赐正 。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