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王国维“论”的方式,抛开俞平伯“辨”的方式,以“悟”法读“悟”书,这是刘再复先生尝试《红楼梦》阅读的第三种形态。
悟的方式是跳出考据与逻辑的方式,即审美的方式,这种阅读方式是生命的阅读与灵魂的阅读。
一段计悟语”,一段“随想”,力求点中一个穴位,捕住一个精神之核。本书三百多则悟语,是刘再复先生读《红楼梦》时随手记下的“顿悟”——有关生命的、可以无限伸延的血肉与精神。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红楼梦悟(精)/刘再复悟读红楼梦 |
分类 | |
作者 | 刘再复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抛开王国维“论”的方式,抛开俞平伯“辨”的方式,以“悟”法读“悟”书,这是刘再复先生尝试《红楼梦》阅读的第三种形态。 悟的方式是跳出考据与逻辑的方式,即审美的方式,这种阅读方式是生命的阅读与灵魂的阅读。 一段计悟语”,一段“随想”,力求点中一个穴位,捕住一个精神之核。本书三百多则悟语,是刘再复先生读《红楼梦》时随手记下的“顿悟”——有关生命的、可以无限伸延的血肉与精神。 作者简介 刘再复,一九四一年生于福建南安,一九六三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后旅居美国,先后在芝加哥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科罗拉多大学任教,现任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荣誉教授。著作有《性格组合论》、《文学的反思》、《论中国文学》、《鲁迅传》、《鲁迅美学思想论稿》、《传统与中国人》《罪与文学》(与林岗合著)、《放逐诸神》、《人论二十五种》、《读沧海》、《漂流手记》(十卷)、《红楼四书》(四卷)等四十几部学术论著和散文集。作品已译为英、韩、日、法、德等多种文字出版。 目录 总序 本书序一:以悟法读悟书 本书序二:尝试《红楼梦》阅读的第三种形态 第一辑 《红楼梦》悟 小引(14 则) 上篇(97 则):写于1985—2000 年 中篇(93 则):写于2005 年 下篇(100 则):写于2007 年 第二辑 《红楼梦》论 论《红楼梦》的永恒价值 一、人类精神高度的坐标 二、《红楼梦》的宇宙境界 三、悲剧与荒诞剧的双重意蕴 四、诗意生命系列的创造 五、高视角与低姿态的艺术和谐 六、呈现内在视野的东方史诗 论《红楼梦》的忏悔意识 一、悲剧与“共犯结构” 二、忏悔者的性格与心灵 三、“还泪”的隐喻 四、伟大的忏悔录 五、文学的超越视角 论《红楼梦》的哲学内涵 一、《红楼梦》的哲学视角 二、《红楼梦》的哲学基石 三、《红楼梦》的哲学问题 四、《红楼梦》的哲学境界 五、哲学的兼容与哲学大自在 第三辑 《红楼梦》议 酸论 贾雨村心态 贾环执政 贾环无端恨妙玉 贾府的“断后”现象 彩云姐妹 贾代儒论作诗的时间 贾元春谈“颂诗”可以不作 我最喜欢傻大姐 王熙凤兼得三才 潇湘馆闹鬼之后 贾赦的读书经 小议贾政 附录 “红楼”助我开生面 刘再复谈“红楼四书”的写作 不为点缀而为自救的讲述:原“红楼四书”总序 序言 以悟法读悟书 十二年前,我到瑞典前 夕,写了一篇《背着曹雪 芹和聂绀弩浪迹天涯》, 说阅读《红楼梦》是漂流 生活的一部分,书中那些 天真而干净的少男少女是 我朝夕相处的朋友。还常 庆幸自己出生在《红楼梦 》问世之后,否则,精神 生活一定会乏味得多。我 读《红楼梦》和读其他书 不同,完全没有研究意识 ,也没有著述意识,只是 喜欢阅读而已。阅读时倘 若能领悟到其中一些深长 意味,就高兴。 读《红楼梦》完全是出 自心灵生活的需要。也许 正是这种特殊的阅读心态 ,所以我很少读评论《红 楼梦》的书,只爱阅读文 本。此外,也不想写什么 东西,立什么文字,只想 感悟其中的一些真道理、 真情感。本集子中的三百 多则随想录,只是阅读时 随手记下的“顿悟”,并不是 “做文章”。集子中的若干篇 论说,则完全是被逼出来 的。其中《论〈红楼梦〉 的永恒价值》一文是被梦 溪兄所逼。他受北京大学 中文系委托编辑一部“论红” 文集,邀请一些《红楼梦 》研究者作文,竟想到门 外的我,而且“抓住不放”。 二是被编辑所逼。香港三 联的编辑约我写作一部重 新评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 的书,《红楼梦》自然是 不能不说的。 本集子中的《论〈红楼 梦>的忏悔意识》和《论〈 红楼梦》的哲学内涵》, 则是与林岗合著的《罪与 文学》一书内容结构上所 必需,也属于不得不作。 至于本集第三辑的“议”,更 是玩玩而已。 刚出国时,太孤独,也 只好请曹雪芹这位“心灵的 天才”帮忙。在海外漂泊的 日子里,《红楼梦》灵魂 的亮光时时照射着我的思 想之路与文学之路,小说 中的林黛玉犹如带领但丁 的贝雅特丽齐,她既是引 导贾宝玉前行的女神,也 是引导我走出泥浊世界的 灯火。质言之,我不是把 《红楼梦》作为学问对象 ,而是作为审美对象,特 别是作为生命感悟和精神 开掘的对象。生命不是概 念,不是数字,不是政治 符号,也不是道德符号, 它是可以无限伸延的血肉 与精神。 也许因为不是刻意去研 究,只是用平常之心去阅 读和领悟,所以常常忽略 掉曹氏的家谱,而顺着自 己的形而上嗜好,特别倾 心也特别留心《红楼梦》 中空灵的、飘逸的、神秘 的一面。今天坐下来想想 ,倒觉得历史有这一面, 才显得浩瀚;人生有这一 面,才显得丰富。没有历 史的神秘与命运的神秘, 文学就太乏味了。 清同治八年,江顺怡在 杭州发表《读红楼梦杂记 》,俞平伯先生在《红楼 梦辨》第十四节中对此书 十分推崇,并说明其作者 的姓氏、籍贯最先为顾颉 刚先生所考定。江顺怡在 《杂记》中说:“《红楼梦 》,悟书也。其所遇之人 皆阅历之人,其所叙之事 ,皆阅历之事,其所写之 情与景,皆阅历之情与景 。”说得很好。《红楼梦》 的确是曹雪芹阅历感悟人 生的结果,这部伟大著作 不是“作”出来的,而是悟出 来的。《红楼梦》禅味弥 漫,没有禅宗,就没有《 红楼梦》,它的确是部大 彻大悟之书。既然是部悟 书,那么,光靠头脑去分 析就不够了,恐怕还得用 心灵去领悟,即以心传心 ,以悟读悟。禅宗方法论 此处倒是用得上。所以我 也就姑且给这部集子命名 为《红楼梦悟》。也许因 为打开生命去感悟,所以 就发现王国维的不足:百 年前他天才地揭示《红楼 梦》的悲剧意蕴,但未能 发现《红楼梦》同时又是 一部荒诞剧。其深刻的荒 诞内涵,正是中国现代意 识的伟大开端。我相信, 除了悲剧论(悲剧的本质是“ 有”的毁灭),还须用存在论 (存在的本质是“无”)去阐释 ,才能把握《红楼梦》的 精神整体。 刘再复 2004年9月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校园 导语 全书以“悟”为基调,全方位品鉴两百年来未被阅尽的《红楼梦》。本书包含300多则悟语,是刘再复先生读《红楼梦》时随手记下的“顿悟”——有关生命的、可以无限伸延的血肉与精神。300则悟语之外,更从忏悔意识、救赎意识、悲剧性、荒诞性等侧面,贯通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东西方经典作家和经典意象,以比较文学的视角回看《红楼梦》中的人和事。此外,“贾环执政”“潇湘馆闹鬼之后”“贾赦的读书经”等13篇小议,则是作者游走于红楼字里行间时体系化的所思所想,别具一格。 精彩页 十几年前一个薄雾笼罩的清晨,我离开北京。匆忙中抓住两本最心爱的书籍放在挎包里,一本是《红楼梦》,一本是聂绀弩的《散宜生诗》。 带着《红楼梦》浪迹天涯。《红楼梦》在身边,故乡故国就在身边,林黛玉、贾宝玉这些最纯最美的兄弟姐妹就在身边,家园的欢笑与眼泪就在身边。远游中常有人问:“你的祖国和故乡在哪里?”我从背包里掏出《红楼梦》说:“故乡和祖国就在我的书袋里。” 故乡有时很小,有时很大。福克纳说故乡像邮票那么小是对的,加缪说故乡像海洋那么大也是对的。故乡有时是沙漠中突然出现的深井,荒野中突然出现的小溪,暗夜中突然出现的篝火;有时则是任我飞翔的天空,任我驰骋的大道,任我索取的从古到今的大智慧。 故乡故国不仅是祖母墓地背后的峰峦与山冈。故乡是生命,是让你栖息生命的生命,是负载着你的思念、你的忧伤、你的欢乐的生命。歌德笔下的少年维特,他的故乡是一个少女的名字,她叫作“绿蒂”。这个名字使维特眼里的一切全部带上诗意,使世俗的一切都化作梦与音乐。维特到处漂泊,寻找情感的家园,这个家园就是绿蒂。正如绛珠仙草——林黛玉是贾宝玉的故乡,林黛玉一死,贾宝玉就丧魂失魄,所剩下的只有良知的乡愁与情感的乡愁。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第一回就重新定义故乡。他把故乡推到很远,推到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推到无数年代之前女娲补天的大空旷,推到超验世界的大沉寂,推到遥远的白云深处和无云的更深处。由此,我们更感到生命源远流长,更意识到我们不过是到地球上来走一回的过客。过客而已,漂流而已,不要忙着占有,不要忙着争夺,不要“反认他乡是故乡”。 曹雪芹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最伟大的诗人作家,就像家乡的大河,而我一直是在河边舀水的小孩。如果不是他们的泽溉,我是不会长大的。我的生命所以不会干旱干枯,完全是因为时时靠近他们的缘故。出国之后,我一面愈走愈远,一面则愈走愈近。相对于一些不愉快的往事,愈走愈远;相对于“家乡的大河”与童年的摇篮,则愈走愈近。此刻,我已贴近大河最深邃的一角。生命的大欢乐就在与伟大灵魂相逢并产生灵魂共振的瞬间。 常常心存感激,常常感激从少年时代就养育我的精神之师,感激荷马与但丁,感激莎士比亚与托尔斯泰,感激陶渊明与曹雪芹,感激老子与慧能,感激鲁迅与冰心,感激一切给我灵魂之乳的从古到今的思想者、文学家和学问家,还有一切教我向生命本真回归与靠近的贤人与哲人,感谢他们所精心写作的书籍与文章,感谢它们让我读了之后得到安慰、温暖与力量。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