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美育的基本意义是感性教育,即保护和提升与理性相协调的丰厚感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美育概念的现代性。美育是培养整体人格的教育,感性发展有利于整体人格的健康成长。儒家主张以深度体验的方式培养人格,使德性内在化,从而形成了悠久而丰富的美育思想传统。美育又是创造教育,激发生命活力,发展个性和创造性。美育的这三层意义是相互有内在关联的。 作者简介 杜卫,1957年生,籍贯浙江省东阳市。文学博士,教授。曾任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浙江科技学院院长,现任杭州师范大学校长。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浙江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等多项省部级科研奖励。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美育学建构的问题、范畴和方法 一、美育学建构所面临的本土问题 二、美育学的概念范畴架构 三、美育学的建构方法 第二章 美育学的哲学和美学基础 一、美育学的教育哲学基础 二、美育学的美学基础 三、席勒的现代性美育思想 第三章 中国的美育思想传统 一、中国古代美育思想传统 二、中国现代美育思想传统 三、小结 上编 美育本体论 第四章 美育的性质和特征 一、美育作为“感性教育” 二、美育作为“人格教育” 三、美育作为“创造教育” 四、美育的体验性特征 第五章 美育与普通教育 一、美育在普通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 二、美育与德育 三、美育与智育 四、美育与体育 五、美育与劳育 第六章 各种审美形态的美育 一、优美的教育 二、崇高的教育 三、悲剧的教育 四、喜剧的教育 中编 审美发展论 导言 第七章 个体审美能力的发展 一、审美能力的意义 二、审美能力各要素分析 第八章 个体审美意识及其发展 一、审美意识及其教育 二、审美趣味及其培养 三、审美观念及其培养 第九章 个体审美发展的差异性和阶段性 一、审美的个性差异 二、儿童的审美心理特征 三、青少年审美心理发展的特征 下编 美育方法论 导言 第十章 普通艺术教育 一、美育和艺术教育的关系 二、艺术的育人价值 三、普通艺术教育的美育任务 第十一章 景观美育 一、景观的审美意义及其分类 二、自然景观的美育价值和美育方法 三、人文景观的美育价值和美育方法 第十二章 学校审美文化建设 一、学校审美文化的意义 二、学校审美文化的建设 三、大众文化对学校文化的冲击及其对策 第十三章 美育教学的方法论原则 一、以活动为中心的原则 二、激发表现力和传授表现方法相结合的原则 三、个性化与阶段性原则 四、学生学习评价的综合性原则 第十四章 美育教师的核心素养 一、掌握美育理论知识,理解美育课程目标,确立正确的学校美育观念 二、熟练掌握一门艺术的技能和艺术语言 三、掌握至少一门艺术的系统知识,并能够理解和阐释这一门艺术中经典作品的人文内涵 四、了解儿童审美发展的心理特点 五、掌握“遵循美育特点”的有效教学方法 六、具备组织和辅导学生艺术社团活动的多方面能力 七、遵循美育特点,改革美育教师培养方案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