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苗族银饰文化是苗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本书以银饰文化较为发达且具代表性的清水江中游重镇施洞的苗族银饰为研究对象,以民俗学、民俗志的研究范式对苗族银饰产生与传承的社会文化语境、表现形态、文化内涵、社会功能等进行深入而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并以多维图像形式呈现苗族银饰文化的符号表征,考察了苗族银饰较为复杂的民族文化形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学术导向,深入探讨苗族银饰形成的生活和信仰动机,把握银饰演变过程中的实用性和象征意义,这对保存、保护和传承苗族银饰及银饰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价值,对发展苗族经济社会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对深入认识、认知苗族标志性传统文化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陈国玲,1983生于山东省青州市,2015年6月获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专业博士学位,2018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站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出站,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主要研究对象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语言和民俗工艺文化。主持或参与社科基金、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等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引论 第一章 施洞苗族银饰传承的文化生境 第一节 施洞苗族银饰的生境 第二节 施洞苗族银饰的历史 小结 第二章 民俗生活中的施洞苗族银饰 第一节 施洞苗族女性的银饰 第二节 施洞苗族男性的银饰 第三节 “场”上的银饰 第四节 “换装”仪式中的银饰 第五节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小结 第三章 施洞苗族银饰符号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自然崇拜:涡拖、月亮和龙 第二节 图腾崇拜:蝶、枫与鸟 第三节 祖先崇拜:鼓、牛与饕餮 第四节 生殖崇拜:卵、鱼与桥 小结 第四章 施洞苗族银饰符号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 流转的财富 第二节 分工的社会角色 第三节 划定的族群边界和婚姻圈 第四节 关联的邻里、宗支和村寨 第五节 镌刻的族群历史 第六节 巫化的信仰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本书从施洞苗族的社会历史和现实生产出发,考察了以银饰为核心的服饰呈现的不同社会功能,诸如银饰与财富、婚姻、社会关系、信仰等不同层次的功能表达和实施。这不仅将银饰当作一件装饰品,而且当作具有多项功能的生活现象,包含了丰富的社会历史与情感生活。将具有深层符号意义的银饰还原到施洞苗族的民俗生活中,真实地呈现了施洞苗族银饰的整体形态,呈现非语言的图形、图像和仪式等符号代码信息隐含的施洞苗族生产与生活的秩序、族群社会结构和组织法则,对于理解苗族银饰的内涵及社会文化属性具有显著的学术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