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让我躲在幕后(上海滩无比华丽的声线)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童自荣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童自荣著的这本《让我躲在幕后(上海滩无比华丽的声线)》是我国著名译制片配音(国家一级)演员童自荣的谈艺录,这些文字,感情真挚地回顾了从事译制片配音工作的经历、在老一辈译制片工作者和名师大家培养下成长的历程、部分译制名片配音艺术的探析,以及对老厂长、邱岳峰、毕克、袁滨忠等交谊的回忆,对夫人与儿孙的爱情及亲情的倾诉。本书同时收录了大量童自荣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

内容推荐

童自荣著的这本《让我躲在幕后(上海滩无比华丽的声线)》介绍了,《ELLE睿士》杂志在采访中写到:表演艺术家童自荣最近一次受到关注的角色是《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里的反派妖怪。那个形象源自《山海经》中的“混沌”。出场时自带阴风,却是一副小生脸谱,念词华丽至极一童自荣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个与众不同的大反派却获得了曾经帅气潇洒男主角才能匹敌的好评。作为老一辈经典译制片的从业者,他所面对的电影行业早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可过去的老传统如何继承和发扬,童自荣以及他的老同行们还在迷茫中继续探索……

目录

前言/童自荣

配音笔记

为“觉慧”配音所想到的

再配《三十九级台阶》

在舞台上演广播剧

凝视这张老照片

他们叫我配妖怪

爱上西门庆

朗诵

想起那场朗诵会

我愿你知道他——怀念陈叙一先生

最想说的还是他

知遇之恩

邱岳峰

绅士毕克

才华·冲动·魅力——话说大师兄焦晃

你好!苏秀老师

文采

熊佛西、朱端钧趣事录

京城俩老头

品德

上译厂曾有沈晓谦

胡歌这孩子

淳子小品

郭达其人

杨在葆印象

挂念阿兰·德隆先生

我的邻家大哥

我的同班同学

我们这帮人

他们都叫他胡老汉

我和我的太太

配音小王子

电台粉丝今犹在

田华老师不老之谜

世上曾有袁滨忠

离老上海最近的人

试读章节

配音笔记

早就想从日记、笔记中,找出一些东西来,与怀有上译厂配音情结的读者朋友分享。现在所以欣然落笔,一来心情还不错,因为不愁吃不愁穿,上有年近95尚不知感冒是何滋味的老母亲,下有可爱透顶、与众不同的第三代,幸福指数挺高的。尤因为她们都说我近两年患了忧郁症,我当然不以为然,依旧稀里糊涂地过,到后来,居然自我修复,也神了。二来,今年是我们上译厂60大庆。我是听前辈演员配音长大的。现在上译厂辉煌早已不再,又落入低谷,似茫茫然难以自拔,自然百感交集,很想说点什么。但愿我此番的实话实说,对今天会有些许益处,或可告慰我们可尊敬的前辈演员的在天之灵。

外国电影的配音演员,以及所有幕后工作者都有这样一种魅力,工作性质决定的独特的魅力。即那种神秘感,让你对他或她有一份想象,一份好奇心。就因为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他们是应该不跟观众见面的。这和在台上、在银屏上又见其人又闻其声的演戏不一样。否则,让观众好奇心满足了,那种特殊魅力便荡然无存。我的体会再深切不过。在跨人上译厂之前的漫长岁月,前辈配音演员如邱岳峰、毕克、尚华、于鼎,我都从未见过一面,连照片也未见过。邱岳峰老师在我脑子里就是《警察与小偷》中的小偷,《白夜》里的梦想者,《科伦上尉》里的冒牌上尉,想象中就这个样子,我其实不需要见到他们,甚至还怕见到他们,我担心我会失望。等到分到上译厂工作,天天和前辈演员朝夕相处,果然,原先那种奇妙的神秘和想象慢慢就消失了,看说明书上他们一个个名字,脸红心跳的感觉也不复存在,尽管我依然对他们充满敬意。“倒霉”的还是糊里糊涂的观众朋友。因为演员的轻率亮相,把他们心目中所拥有的那份美好的幻觉打破了,实在是很可惜。除此之外,我亦认为配音必须在棚里完成;因为这样才能有最好的创作状态,我甚至不赞成让观众随便进录音棚参观我们的工作,就为了保持那份神秘。无奈,市场经济一来,想要坚持这样做则是越来越困难了。

让我躲在幕后,这是我最愿说的一句话。有朋友不解道:“见过你年轻时拍的照,又知你上戏学过四年话剧表演,为何选择幕后?说句笑话,幕前幕后的收入简直是天壤之别啊!”这恐怕要怪自己为人太内向,小时候特怕难为情,见了生人就脸红。我是因“一张白纸”考进了上戏。所学的表演、台词将来都是有用的。但四年下来,我自我感觉总是不好,放松不下来,在台上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总是有杂念缠身,就怕出错、出洋相,这就享受不到台上与对手交流的快感。然我想象力丰富,不乏激情和塑造角色的欲望和冲动,躲在幕后便是一条最适宜于我走的从艺之路。在棚里演戏,果然情况不一样,没有观众,错了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来,自然使我放松了不少。而彻底放松下来还是有个过程,特别还要消除“文革”带给我的诸多毛病,这就是为什么配音生涯的最初五年,基本上是在跑龙套,必须要通过配群众戏积累话筒前生活的经验。如果我当教表演的老师,我便一定在第一堂课里,教学员松下来,松下来,再松下来。这是一个重中之重的前提。当然,我主要是痴迷配音,哪怕会演戏亦是如此,所以我不惜花十几年时间来圆这个梦,这份迷劲至少是前无古人的,我敢说。

干我们这个行当,除了需具备做演员的素质,声音条件当然至关重要,夸张地说,有了嗓子就有了一切。有时候,什么都准备好了,嗓子却不帮忙,于是一切玩完。面对嗓子失去弹性、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这时候的心情简直可以用痛苦来形容。但配音任务必须得完成啊,无奈勉强录吧,那种效果也就可想而知。所谓声音状态好,也就是声带闭合要好,声带上无分泌物,干净。由此,低音部分就容易下得来,有水分,有磁性。奇妙得很,嗓子使用能达到上下通达、运用自如的境界,会带出你的自信,带出你的满腔激情。我个人的情况是,上高音没问题,要走低就吃力。往往一觉醒来,上午闭合状态特别好,这个时候,配低调的“佐罗”或《黑郁金香》中的哥哥,就可得心应手。中午,也许因为慢性咽炎这种职业病吧,我的嗓子容易充血、甚至水肿,必须争取一个小时养养嗓子,能眯着一刻钟便有奇效,至少也要打个十个八个哈欠。如果下午一开始就有戏,常常中午饭就不吃了,否则会影响嗓子的恢复。可惜在这方面没有什么特效药,睡眠好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此福气。至于喷点什么庆大霉素之类,也只是一时救急。

说起来我的声音条件并不完美。一听便知,声音比较干、单一音域不宽,这些缺点很明显。然我音色的华丽、高贵,又很突出。这些优缺点结合在一起,加上那些年声带闭合良好,就形成了我的特色。有人不赞成配音演员特色太鲜明。我却以为,要有特色。让观众记得住,即便听听你的声音也觉得是一种享受,有何不好?当然,声音辨识度高要特别当心配戏雷同,这是毫无疑问的。这方面,我有个学习榜样,就是邱岳峰老师。你总是会从他开口说第一句台词就认出他的声音,但很快便“掉”入他塑造的角色,这就行了。

四十余年配音生涯,配了几百个主要角色,其中我挺喜欢的影片、挺喜欢的角色,大致是:《佐罗》、《黑郁金香》、《铁面人》、《水晶鞋与玫瑰花》、《天鹅湖》、《绝唱》、《孤星血泪》、《悲惨世界》、《蒲田进行曲》、《茜茜公主》、《三十九级台阶》、《伦敦上空的鹰》、《梅菲斯特》、《插曲》、《没有陪嫁的姑娘》、《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机组乘务员》、《加里森敢死队》、《少林寺》等等。《佐罗》、《黑郁金香》里这些正面角色,我视作我的配音代表作,而《蒲田进行曲》里的银四郎、《茜茜公主》里的博克尔上校,在我的戏路上都各有很大突破。P1-4

序言

作为一个配音演员,或是所有搞幕后工作的,理应躲在幕后,尽可能少在公众面前亮相。让观众或听众去好奇,去想象,这正是搞我们这个行当的一种独特的魅力。一旦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那种神秘感必荡然无存,可怜可惜了那些无辜的观众朋友。我的切身经验亦是如此。年轻时做梦,痴迷配音,看到薄薄的说明书上各位配音演员的名字,便心跳加快,热血沸腾,想象力极大地飞扬起来。等跨进了上译厂,见到了那些前辈演员,说实话感觉就不那么美妙了。

集成这样一本书的这些小文章,多是我自己兴致来了,情不自禁写下的,大白话而已,却都是有感而发,是真实的。待我下面先来一番自白,便可明白我为何喜欢时不时地动动笔。

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其实我是个平凡的人,既不是侠客“佐罗”,也不是天鹅湖的王子,当然也不是《大圣归来》里的妖怪大王。我的经历太平顺,除了做十二年的配音梦,谈不上有何传奇色彩,不像那位年轻诗人海子,写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后,自己就“下海”了,可惜一条年轻的生命,说是患有忧郁症。我也曾陷入忧郁的状态,然我决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而且我坚持自我修复。

毫无疑问,我们配音这个行当,靠嗓子吃饭。除了演员的素质,嗓子好坏实在是个先决条件。冷静客观地说,我在声音条件方面优缺点共存,音色识别度高,华丽、有贵族气,通俗说即好听,这是我的优点。声音音域不宽,低音不丰满,比较干,单,缺少水分,这是我的缺点。不可思议的是,这优缺点奇妙地交织在一起,这才形成我的特色。当然,塑造角色要特别当心雷同,这是后话。现在我已步入老年,因长期职业病——慢性咽炎,导致声带常常闭合欠佳,老想清嗓子,确实是大不如前了。嗓子操控自如、干净有磁性,这对塑造角色将会起多大的作用啊,如今则是能多少保持住一些算是不错了。

好了,先说完这一些,仿佛一身轻松,我可心平气和、缓缓地说一说下面的感受,亦是刻骨铭心的内容。

1962年我考人上海戏剧学院话剧表演系,四年后毕业,本该1966年夏接受毕业分配,然“文革”开始,一切便乱了套。

可我依然在怀着激动天天期盼着一个圆配音梦的机会。那四年学表演,跟别的同学将来准备到舞台上去,到银幕上去施展才华的目的完全不同,我是用功的,形体课虽无兴趣,但也是努力的。学好种种本事为了到录音棚里去演戏,这个秘密我没有同任何一个人透露,包括我的父母。

天助我也,加上贵人相助——我的表演老师李志舆,1973年1月我居然被分配进了上译厂,未经任何面试或考察。印象很深的是,当时上译厂的支部书记老许,迎在大门口,牵着我的手,引导我进演员候场室。他的手暖暖的,一脸是笑,是个新四军忠诚老战士,老党员,这情景总象征着一些什么,我想。我是之前一年,1972年结的婚。我太太是个不事张扬的上海女人,我有了点什么名气,她依然是低调,从不炫耀。当然她和我一样是个戏迷、影迷,有天真烂漫的气质,本书将特别提到我俩的夫妻之道,大家耐心读下去!

那些年来,大大小小的中外影视配音作品,总有千余部吧,担任主要角色的300余部。总算留下了十来个代表作,如:“佐罗”到《黑郁金香》中兄弟俩,《蒲田进行曲》中银四郎,《希茜公主》中博克尔上校,还有《加里森敢死队》里的中尉,《少林寺》中的觉远和尚等等,相对近千部的配音总量还真是不多。十分庆幸的是,30年前配上“佐罗”,2015年之前,还能配《大圣归来》之妖怪,但愿还能有像样的配音新作品。

无论是官方的或是民间的表彰,我都同样看重,且深感光荣。

近两年,还有上海电视台颁一个“配音王子”奖牌,浦东一个社区粉丝朋友们送我一个“我们喜欢的上海好男人’’礼品,我亦是很开心的。然无论是“佐罗”广受赞赏和牵挂,或是三十年后《大圣归来》妖怪配音所引起的轰动,都绝非刻意,而是无心插柳,这倒是值得玩味的。我没有做到为粉丝们活着,但这是我的一个永远要奋斗的目标。

从前是多么美好,这是我回顾四十余年配音生涯时最想说的一句话。

花了十二年时间,圆了一个配音演员梦。我是痴迷,这个过程特别快乐。机会来之不易,我懂得珍惜。

我自知绝非天才,也非万能,我能做到的,就是像老厂长要求的那样,天天用功配音,而这也不容易,因为要塑造角色,而不是重复自己。这活儿人家吃力与否我不知道,反正我必须动足脑筋,铆足了劲儿干,哪怕一个小小龙套,因此成功了,自然倍感陶醉,这是实话。

上译厂曾经有过辉煌,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首先归功于老厂长陈叙一先生,没有他带头天天下功夫,严格把关,做成经典,就不会有今天的一切。他对戏的驾驭永远走在我们前面,我对他五体投地地佩服。

从前是多么美好,真是这样。那时候,我们不在乎名,不在乎利,一切从工作出发,一门心思把工作做好。有时,公事和私事难免发生冲突,难免要作出一些牺牲,服从工作这是应该的,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大家都是这样做的。

四十年配音生涯,搞艺术不被金钱牵着鼻子走,某种角度说,这是多么轻松啊。否则,一定是搞不好艺术,做不出经典,没有高尚,精神空虚,活着不知道为什么,很可怕亦很可悲。我深感幸福,因为大家喜欢听我的配音,因为我做着一份深爱的工作,因为一天又一天,我们给观众朋友带去了快乐和享受。总之,活着很有意义,精神很充实。快乐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他人谋幸福,不是吗?

总以为,上译厂是特别的,会代代传承下去。可是,哪里会想到,事情一点一点地在起着变化。

先是把看外国电影听配音当作生活中最大娱乐的大环境不复存在了。接着是我们上译厂创始人掌门人离别了这个世界,那是1992年。

再后来,我所崇拜的代表上译厂独特味道的前辈配音演员,邱岳峰、毕克、尚华、于鼎、杨文元、胡庆汉、张同凝、李梓,等等,一个接一个去世了。

上译厂由此一落千丈,甚至有人问:你们上译厂今天还存在吗?

我的心里失落,茫然,心情苦闷,欲哭无泪。

难道上译厂这面旗帜就此倒下了?这旗上可有着我们每一个上译人的汗和血啊!老实说,我们不会甘心。何况,那许许多多的有上译厂情结的老朋友老观众依然对我们抱有期盼,还在牵挂着我们。是啊,老百姓对我们这么好,我们上译人千万不要让他们失望。

当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上译厂要振兴、要打翻身仗,确实谈何容易,我们面临巨大困难。除了痛失了把关人老厂长陈叙一先生,还包括因那些年,上译厂人才大量流失,老厂长早就安排接班的中年配音队伍断层,想想真是可惜。上译厂何去何从,真希望在全国影迷范围,在网上,展开一个公开的大讨论,总以为,翻译片事业是大家共同的事业,期待大家一起来关心,一起来合作,一起来献计献策,多多支招,具体地给予我们切实的帮助。

上译厂走过了60个年头,要重温,更要传承。如何走好下一步,让我们好好想一想。

愿这本书化作一枝“玫瑰”,虔敬摆放在陈老厂长和各位前辈配音演员的墓碑之前,以慰我无限的思念。

童自荣

2017.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4: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