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维纳传(信息时代的隐秘英雄)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弗洛·康韦//吉姆·西格尔曼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1906年,诺伯特·维纳被评为“天才少年”。作为神童,他11岁上大学,18岁获得博士学位,师从多位欧洲著名数学家,然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开始了他辉煌的职业生涯。1948年,他以其著作《控制论》发起了一场科学革命,这本书预见并影响了计算机、机器人和自动化等新技术的到来,发出了信息时代的先声。这位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科学巨人的史诗故事是理解21世纪科技与文化交汇的基础。
在这本开创性的传记中,获奖记者弗洛·康韦和吉姆·西格尔曼根据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对维纳最亲密的家人、朋友和同事的独家访问,揭示了这个杰出天才最真实的一面,重新审视他留下的宝贵遗产以及他对人工智能发出的警告的历史准确性,并探讨他的革命性思想如何继续塑造我们今天的生活。
作者简介
弗洛·康韦毕业于新墨西哥大学,获得新闻学学士学位,后于俄勒冈大学获得硕士及博士学位。在那里,她开创了第一个跨学科的交流项目。
目录
推荐序 时代的叛徒,未来的使者
序言 过去,现在
第一部分 大象的孩子
一 世界上不寻常的男孩
二 青年维纳
三 天才青年和教授夫人
四 弱电流,轻型计算机
五 维纳小道(一)
六 一门科学的诞生
第二部分 控制论
七 循环因果的骑士
八 梅西会议早餐
九 大变革:控制论
十 维纳小道(二)
十一 决裂和背叛
第三部分 后果
十二 一位科学家造反了
十三 政府反应
十四 维纳小道(三)
十五 向大象的孩子致敬——常怀求知之心
十六 前尘隔海,童年不再
后记 乘风破浪,涅槃永生
致谢
注释
参考书目
索引
序言
过去,现在
他是信息时代之父。他
从事的工作塑造了亿万人的
生活,他的发现改变了世界
经济和文化格局。
他是20世纪最杰出的人
物之一;他年少时聪慧过人
,成为世界级的天才和拥有
远见卓识的思想家;他是心
不在焉的教授,古怪又充满
神秘色彩;他是美国第一拨
高科技发展到鼎盛时期家喻
户晓的畅销书作家。
如今,他的足迹无处不
在:铭刻在硅芯片上,徘徊
在网络空间里,散布在我们
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然
而,他的话语却被世人遗忘
,不留一丝回响。
这是一个被信息时代忽
视、遗忘的隐秘英雄的故事
,是一个他为人类而战的传
奇故事。
诺伯特·维纳出生于19世
纪末,他的祖辈中有东欧的
犹太教拉比、学者,据说还
包括中世纪犹太哲学家摩西
·迈蒙尼德。他11岁上大学
,18岁获得哈佛大学的博士
学位,师从多位欧洲著名数
学家,1919年成为麻省理
工学院的教员。
他早期从事的数学研究
解决了困扰工程师数十年的
电子学理论上的实际问题。
20世纪20年代,他致力于
第一台现代计算机的设计工
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他参与了首批智能自动化机
器的研制工作。维纳在战争
期间所形成的构想逐渐成为
一个涉及通信、计算和自动
化控制的全新跨学科科学,
跨越了工程学、生物学和社
会科学的前沿领域。他的思
想吸引了一群兼容并蓄的科
学家和学者,包括计算机先
驱约翰·冯·诺伊曼,信息科
学理论家克劳德·香农,人
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和格
雷戈里·贝特森。维纳将这
门新科学命名为“控制论”—
—来自希腊文“舵手”一词。
他1948年出版的著作《
控制论》引发了一场科学和
技术的革命。不到十年,控
制论改变了每一个产业工人
的日常劳动方式,向战后社
会潮水般投放了令人眼花缭
乱的新设备。
维纳赋予了“feedback”
(反馈)这个词现代意义,
使其成为一个流行语。他是
第一个理解“信息”这种新鲜
事物本质的人。他和著名的
生物学家和神经生理学家一
道,破解了人类神经系统的
通信密码,然后又和工程师
合作,将这些通信密码整合
到第一台由程序控制的“电
子大脑”的电路中。他领导
了一个医疗小组,成功地制
造出第一个通过使用者自己
的意念控制的仿生手臂。
在想象中,他能预见正
在显露的新世界带来的技术
前景和现代奇迹,而当时很
少有人能想象到这些。但是
,维纳也看到新的控制论时
代灰暗的一面,这在他同时
代的人当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他预测,随着计算机和自
动化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世
界性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动
乱将会出现。他预测,一种
无情的动能会诱使人类追求
智能机器带来的速度和效率
,从而伤害人类自身。他担
忧,省时省力的新技术会促
使人类屈从于机器,从而放
弃自身的目的性、思考能力
和最为宝贵的选择能力。
他担忧人类的未来。
维纳晚年孜孜不倦地向
政府首脑、企业和工会领导
以及广大民众发出警告,让
他们当心正发生在日常工作
和生活中的这些影响深远的
变革。他是第一个对智能机
器发出警告的人,因为它们
可能会从经验中学习,无限
制地自我复制,并且具有其
人类制造者无法预测的行为
方式。他呼吁科学家和技术
人员承担起更大的道德和社
会责任,以迎接这个正在蓬
勃兴起,建设性和破坏性能
量并存的时代。在他的文章
和讲话中,维纳饱含深情地
谈到人类价值观、自由和精
神所面I临的种种威胁,尽
管这些威胁在几十年后才开
始显现。因为所做的巨大努
力,他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
奖和国家科学奖,后者是美
国科学界的最高奖项。
然而,尽管他的新思想
开始被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
接受,维纳开创的具有远见
卓识的科学领域却日渐式微
。到20世纪50年代末,控
制论开始被它派生出的专业
化技术领域和分学科替代,
维纳本人沦落为自己所引领
的革命潮流的局外人。他的
道德立场被同事及喜爱新奇
电子产品的消费者抛弃,很
多人对他做的严峻预测嗤之
以鼻,他们认为那只不过是
一位古怪老学究的世界末日
式的预言。1964年,他在
欧洲旅行时溘然长逝,时年
69岁。那时,他所做的很多
预言开始变成现实。
……
维纳遗产的另一个重要
方面也已显露。他从事的工
作为数字革命铺平了道路,
但他的热情主要在于模拟。
激发他灵感的不是一串串0
和1组成的数字,而是可以
模拟人类肌肉和四肢运动的
自动化机械,是模拟人脑创
造奇迹的智能设备。数字技
术的进步让很多模拟过程的
研究被迫中断,然而今天它
们东山再起,成为21世纪的
科学黑马。在生物技术、基
因工程、机器人技术和传感
技术以及诱人的原子级纳米
技术等方面取得的最新突破
,有望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
,它们产生的影响比当今所
有的数字技术要深远得多。
它们正在释放出巨大的新能
量,造福人类,抑或毁灭人
类。新模拟世界的出现使人
们开始正面审视维纳的科学
发现和他对社会的担忧,评
估他早期警告的分量:“控
制论是一把双刃剑,它迟早
会给你造成深深的伤害
导语
神童、数学家、抑郁症患者,帮助4人获得诺贝尔奖,而他的一生又为他的惊人天赋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呢?这位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科学巨人的史诗故事是理解21世纪科技与文化交汇的基础。
本书讲述了数学家诺伯特·维纳命运多舛的一生,从小时候的神童,到后来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维纳是一个天才,他有着很多无法解释的天才行为,他的预言也总是很准确,他创立的控制论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科学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后记
乘风破浪,涅槃永生
我时常会思考,科学界
层出不穷的新发明最终会演
变成什么样子。在某种意义
上,我们是在作茧自缚…--
我们想做的东西太多,生怕
商业发展陷入停滞,几乎是
慌不择路……如今想要回归
正轨、按部就班地发展,已
经相当困难……我不敢想象
科技会给未来的人们带来怎
样的厄运……我们需要做大
量的工作才能重回正轨,才
能真正得到自己想要的。道
路是曲折的,但是这条路非
走不可。让我们共同祈祷,
希望我们能把这条路走通。
——诺伯特·维纳《物质
时代科学家面临的困境》
在21世纪全球一体化的
今天,维纳的许多预言都已
成为现实。事实雄辩地证明
了维纳对于信息时代的意义
:他是信息时代的黑暗英雄

维纳很早就在《控制论
》和《人有人的用处:控制
论与社会》中表达了自己的
忧虑。在之后的50年里,他
的观点越来越具有警示意义
。如今,新的科学技术层出
不穷,人面临与机器的竞争
,国与国之间的矛盾日益尖
锐,人类开始遭遇前所未有
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疲
于适应科技时代下的快节奏
生活……可以说,维纳是非
常具有先见之明的。
维纳的很多早期技术设
计,即使放在21世纪也算得
上是尖端技术。比如,早在
20世纪20年代,维纳就提
出光学计算的概念,如今光
学计算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他还是仿生学的先驱和缔造
者。另外,20世纪40年代
,他与沃尔特·皮茨一道,
大胆运用自己提出的理论来
设计仿人脑的三维电子线路
和网络。我们知道,维纳很
早就与皮茨决裂了,他们的
研究也随着两人关系的破裂
无疾而终。不过,50年后的
计算机科学家与制造商依然
从他们的三维设计中获得了
不少灵感,成功生产出效率
更高、功能更多样的电网和
芯片。早在21世纪初,计算
机鬼才雷·库兹韦尔就指出
:“三维设计无疑是未来发
展的一大方向。”库兹韦尔
相信,随着这种三维模型的
不断发展,新的三维电路与
计算工具将具备更强大的性
能,运行速度比人脑要快上
百万倍,必将推动未来几十
年电子行业的发展。
当然,受维纳影响最深
的还是神经科学。维纳与他
的同事很早就开始研究人脑
复杂的工作机制。多年以后
,研究人员才观测到人体器
官中的化学信号与传感细胞
,佐证了20世纪50年代维
纳的观点。这进一步说明,
人脑的工作机制远比电脑复
杂,电脑固然可以从事劳动
,但指望电脑大包大揽,满
足人类的一切需求,显然是
不切实际的。
越来越多的例子都在说
明这一点。想当初,美国军
方利用维纳的控制论开发原
子弹,维纳当即表示反对。
今天的美军越来越依赖计算
机系统,智能化程度越来越
高,其安全性还有待考察。
维纳若泉下有知,看到如今
的美军装备,也会和他们对
着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维纳负责为美国军方设计
一款自动防空大炮。自20世
纪90年代初起,美国军方就
开始在中东战场部署先进的
防空雷达和反导装置,这些
装置正是以维纳的自动防空
高射炮为基础重新打造的。
然而,这些智能装备常常将
友方军机错误地识别成敌机
,而操作人员仅仅有几秒钟
的反应时间,根本来不及纠
正错误指令,以至悲剧频发
。美军武器库中,还有不少
容易误伤友军与平民的智能
武器装备。此外,军方精心
布置了大量反导系统,其安
全系数也是个未知数。曾有
一位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为
此事发声,表达了自己的忧
虑,这位教授随即被军方视
为眼中钉。不过,这位教授
的义举激起千层浪,他随后
获得了“计算机专业人员社
会责任联盟”颁发的维纳奖

从许多方面看,现今全
球社会无疑是一个繁荣进步
的社会。维纳的发明创造引
领了一场又一场知识革命、
创新巨潮,让世界人民都能
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民
众生活日趋便利,市场上的
商品琳琅满目,数据信息空
前发达,生物医药技术的广
泛应用也使人均寿命大大延
长……这些都是维纳那个时
代的科学家努力做研究的初
衷。科技创新与技术变革衍
生出数百万个工作岗位,一
个又一个新兴行业,以及许
多前所未有的职业。科技的
进步也让国际贸易壁垒化为
乌有。科学技术由里到外彻
底颠覆了整个社会的固有模
式,改变了全世界人民沟通
交流的方式。然而,维纳的
贡献远不止推动了科技进步
。事实上,维纳的思想非常
深远,在这场人与机器的博
弈中,维纳更关心的是人这
一方。
……
当今时代,当然,维纳
也会为今天的英雄们鼓掌,
他们将前沿科技用于改善民
生,成绩斐然。一些年轻的
梦想家以军方内部的通信网
为基础,设计出覆盖全球的
互联网,极大地方便了人们
的生活。也有程序员提倡资
源共享,主张知识与技术是
全社会的共同财富,这些人
自然赢得了英雄的美名。今
天,不少科学家就基因工程
与纳米技术是否会给人类带
来灾难而争吵不休,看到这
样的一幕,假使维纳尚在人
世,想必也会会心一笑吧。
维纳清醒地意识到,发
展新科技并不能真正带领人
类走出危机。不过,维纳至
少给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
书评(媒体评论)
维纳定义了我们今天所
知道的控制与计算的基本维
度,并指出了控制与其他相
关学科的关联。维纳在人工
智能和自动化领域做了许多
开创性的重要工作,他对科
学发展做出的贡献以及对人
类未来的关切不该被我们遗
忘。
——郑南宁,中国自动化
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
士、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
这本书之所以格外引人
入胜,是因为维纳经历了跌
起伏的人生,并且书中的每
一章都拓展了我们对当代技
术的益处和危害的认知。作
者描写了一段真实的历史,
特别是揭示了控制论研究源
于火力指挥与控制这一事实
,这可以为那些想要了解信
息科技及其历程的非专业人
士提供一些参考。我相信即
使是专家们,也会有所收获

——费爱国,中国指挥与
控制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
院院士、空军研究院研究员
维纳是信息时代的奠基
人,但他却未得到本该拥有
的赞誉,只因他一直领先于
他的时代。并且,他对保密
性和商业主义的强烈反对使
他在当时的众多科学家中也
处于不利地位。人们不禁会
想,如果维纳还在,那么他
对当今科技的发展和智能产
业的兴起又会做出何种评论
呢?
——戴琼海,中国人工智
能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
学教授
本书揭示了一场个人危
机是如何摧毁一次科学革命
的。如果维纳没有经历诸多
挫折,那么我们当今许多热
门技术的源头都应是维纳。
——陈俊龙,IEEE诺伯
特·维纳奖获得者、《IEEE
控制论汇刊》主编、欧洲科
学院院士
1948年,计算机和通信
领域的开拓者诺伯特·维纳
出版了他的杰出著作《控制
论》,这标志着信息时代的
到来。这部维纳传记令人陶
醉,充分展现了维纳的卓越
才华和他的阴暗面,揭示了
他的新思维方式如何使其成
为我们这个时代很有影响力
的创新者。这是一个激动人
心的故事。
——沃尔特·艾萨克森,
《富兰克林传》作者
这本书棒极了。我师从
诺伯特·维纳十多年,他才
华横溢而又复杂多样。本书
作者详细叙述了维纳的思想
,为读者提供了富有启发性
的细节。这的确是一本令人
兴奋的书,它讲述的故事一
直持续到今天。
——奥利弗·塞尔弗里奇
,就职于麻省理工学院媒体
实验室,人工智能先驱
这本书内容丰富,充满
传奇色彩,是一部不朽的著
作,一定会吸引那些对我们
这个时代的科学源头感到好
奇的读者。通过这本传记,
读者将会更深入地了解技术
革命背后的科学问题,以及
促进它发展的科学事件,将
会懂得科学是如何被政治化
的,政治又会给科学研究带
来什么样的影响。读者还会
了解到维纳巨大的智力天赋
背后的情感挣扎。天赋是奇
妙的,但这些“传奇怪物”又
要为之付出怎样的代价呢?
读者从这本书里会找到一些
激动人心的答案。
——《艾尔伯丘卡报》
精彩页
一 世界上最不寻常的男孩儿
可是大象有个宝贝——一头小象——一头新象,他每天好奇心撑破肚皮,一天到晚问个不停。他生在非洲,对非洲的好奇心填也填不满。他问高个子姑妈奥斯翠她的尾羽是怎么长成的,挨了结结实实一耳光。他问大个子叔叔基瑞夫干吗要弄一身泥,受了货真价实一脚踹……可他的好奇心还是用不完!无论他见了、听了、摸了、闻了、动了什么,都要拿来烦死人。
——鲁德亚德·吉卜林《原来如此的故事》
1906年秋,在美国新英格兰,一个清冷的早晨,20世纪第一位神童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约瑟夫·普利策旗下某旗舰报纸的一名记者从纽约北上到波士顿去采访“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大学生”。普利策的报纸每天都刊登大量新闻,报道新发现的天才人物、杰出发现以及改变机器时代的美国社会令人眼花缭乱的发明。一年前,一位名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26岁瑞士专利办公室职员在一本不知名的科学期刊上发表了三篇深奥的论文,他被誉为物理科学革命的先驱。世界各地的新闻记者像猎狗一般,凭着敏锐的嗅觉四处打探下一个重大发现。而这次,普利策旗下报纸的这位记者在一个小人物身上找到一条大新闻。
“嘿,妈妈!”一个孩子站在楼梯口上方喊道,“到上大学的时间了吧?”
“是的,亲爱的。”年轻的妈妈刚刚和来访的记者打过招呼,随即回应道。孩子轻快地下楼,脚步踏在楼梯上发出咔嗒咔嗒的声响。
第一眼见到这位11岁的“波士顿天才儿童”,记者有些发蒙。
“跑进客厅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男孩儿,穿着长筒袜,膝盖处照例是有洞的……上身是仿男式女衬衫,戴着金边眼镜,”几天后记者是这样描述的,“胳肢窝夹着一本书,是希本的《哲学问题》。”
“您好,先生!”孩子问候记者。声音清晰、顿挫有致。记者暗暗吃惊,对他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这语气相当古雅。他礼貌地坐下来,回答记者的问题。
“嗯,是的,我觉得阅读是开心的事情,”他一边说,一边偷看了一眼窗外院子里朝他摇尾巴的狗,“但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因为我年纪小才对我感兴趣,其他的男孩儿也年纪小,我不明白喜欢学习有什么好称道的,我不想学习的时候是不会学习的。”
关于这位早熟少年的种种故事,早已传到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以外的地方,其父利奥·维纳是哈佛大学斯拉夫语言和文学专业的老师。男孩儿名叫诺伯特,他在18个月大时就掌握了26个英文字母。在父亲的指导下,他3岁开始阅读;5岁开始用希腊语和拉丁语朗诵,不久又可以用德语朗诵;7岁开始学习化学;到9岁时已经学了代数、几何、三角函数、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11岁那年秋天,进入附近的梅德福镇的塔夫茨大学学习,而此时他只接受过3年半的正规学校教育。
记者搞不懂,为什么11岁的孩子不爱童话故事“糖果屋”而喜欢赫胥黎和达尔文。
“哲学比童话故事更有趣,仅此而已,”少年诺伯特自信地说,“事实上,哲学是我的童话世界。”他引用19世纪深受欢迎的自然哲学家恩斯特·海因里希·海克尔的一小段话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海克尔首创了“生态学”这个术语,拗口的“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简短而迅速的重演”也是他提出的。目瞪口呆的记者变成了抄写员,快速记下诺伯特说的话。诺伯特曾经用德语研究过海克尔的自然论思想,也阅读了荷马和其他古典诗人的经典原著。相较而言,他更喜欢前者,而不是后者笔下的欢乐颂歌。他告诉记者:“海克尔试图揭示宇宙之谜,而荷马只不过是编造故事。”
假以时日,这位少年会潜心研究哲学和诗歌,但目前他有很多事情要做:要完成大学的学业任务,也要抽出时间享受匆匆而逝的快乐童年。“我有时间玩儿吗?当然,我也玩儿!”看到记者对他的话表现出明显的怀疑,他这样辩护道,“游泳是我的专长,但我也喜欢学习。我和其他男孩儿做完游戏后,就转而钻研赫胥黎或斯宾塞。从他们那里,我可以获得启发,他们引导我思考更伟大的事情。但我最喜欢数学。”
妈妈贝尔塔身材小巧、举止拘谨,她把儿子打发回房间,想单独和记者说几句话。“当然,我们为诺伯特骄傲。谁家父母不是这样呢?”她轻声说道。但接着她强调说:“我们努力把他当作普通孩子来养育,从未让他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同,我们希望他做—个正常的孩子……”
“诺伯特,亲爱的,”她大声喊道,“请关上房门。”
“好的,妈妈。”他在楼上轻声回答。 “我们无论如何都不会让他以为我们对他另眼相看,”她低声说,“但是,当然,我们觉得他异于常人。”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0: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