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近现代中国对于“儿童的发现”与西方社会是不同的,近现代中国关于“儿童的组织”也有着独特的轨迹和特点。少年儿童组织在中国的诞生发展历程与不同历史时期的儿童观、教育观有着密切联系,体现着中国社会尤其是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变迁。儿童的“组织生活”也展现着“童年”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书中提出,与学校这一制度化设计相互结合,少年儿童组织已然成为现代中国儿童教育的另一种制度化设计。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少儿组织作为另一种制度化设计,除了制度设计的精心,更要切实融入“生活的日常”当中。 作者简介 吴小玮,教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教育史,曾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4年度教育学青年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6批面上资助等项目,于CS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绪论 另一种“儿童的发现” 第一章 红色发端:把少年儿童组织起来 第一节 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节 最早的红色少儿组织 第三节 劳动童子团运动 第四节 儿童运动的“改造” 第二章 星火燎原:共产主义的“深入童心” 第一节 “红小鬼”与“皮安尼尔” 第二节 “团体的生活很热闹” 第三节 “大人救国小孩也要救国” 第四节 “儿童是国家的小主人” 第三章 立章建制:少先队组织的广泛建立 第一节“建队”“更名”与“立章” 第二节 从“小丽”入队难到“全童入队” 第三节 “翻来覆去老一套”? 第四章 拨乱反正:少先队组织的动荡和复苏 第一节 “红小兵”取代少先队 第二节 组织机构的恢复与健全 第三节 道德风尚能不能竞赛? 第五章 继往开来:少先队组织的发展和改革 第一节 少先队组织的持续建设 第二节 少先队教育的系统探索 第三节 少先队改革的全面启动 结语 儿童教育的另一种制度化设计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本书选择代表性少年儿童组织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社会背景对其进行历史分期并提炼出相应的发展逻辑。此外,还择取少年儿童组织建设和活动开展这两个维度,总结出少年儿童组织存在、发展以及开展儿童教育的规律,能够对于当代中国的儿童教育和少年儿童组织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