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汉宣帝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峰//闫喜琴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了汉宣帝初因受汉武帝晚年发生的巫蛊之祸的牵连,入狱数年,后因机缘巧合,被选立为皇帝。宣帝治国,对内关注民生,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努力恢复与发展社会经济,并利用国家所掌握的财富扶助弱势群体;以重建司法的公正性为抓手,采取措施宽缓刑狱;继续推行道德教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对外慎兴征伐,若必须用兵,则竭力避免加重百姓的负担,靡费国家资财;由于措施得当,先后实现了对西域、乌孙的掌控,平定了西羌之乱,并使匈奴最终臣服于汉朝。由于功绩卓著,故宣帝被视为汉朝的中兴之君。但受自身特殊身世以及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宣帝统治期间,也出现了乞灵鬼神、任用宦官外戚、诛杀功臣贤臣、奢侈享乐等诸多弊政。这些弊政在经济上耗费了国家大量的财富,在思想上使国家对舆论的主导权日渐丧失,在政治上导致官风由进取转向保守和外戚宦官专权,从而对汉朝的统治带来了相当消极的影响。
作者简介
李峰,男,1973年生,汉族,河南社旗人。先后就读于河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96年、2002年、2008年先后获历史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叭4年从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为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史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秦汉史、宋史、史学理论暨史学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在《史学史研究》《史学月刊》《史林》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5部,获省级科研奖3项。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昭帝之死
第一节 昭帝对霍光的信任
第二节 霍光对权力的专擅
第三节 霍光对昭帝的控制
第二章 群臣议立,咸持广陵
第一节 昭帝崩前异动
第二节 汉代立储论析
第三节 郎官建言考辨
第四节 昌邑王的条件
第三章 旋立旋废:刘贺究竟做错了什么
第一节 刘贺的噩梦
第二节 霍光的运筹
第三节 夺权是真因
第四章 病已龙飞:震撼千古的传奇
第一节 皇曾孙之立
第二节 征拜眭弘子
第五章 诏求故剑:青年天子心机重
第一节 骗婚广汉
第二节 芒刺在背
第三节 诏求故剑
第四节 霍光之怒
第六章 君臣角力,霍家终得位
第一节 宣帝与霍光的良性互动
第二节 宣帝对权力空间的拓展
第三节 霍氏集团对宣帝的反制
第七章 宣帝亲政,政坛波涛汹涌
第一节 励精图治开创新局
第二节 打击分化霍氏集团
第三节 组建新的统治团队
第四节 故意纵容霍氏家族
第八章 清算霍氏,党羽忧惧
第一节 铲除霍氏
第二节 是非论析
第三节 霍党之忧
第四节 宣帝之乐
第九章 承敝通变:《毂梁》之学受推崇
第一节 武帝对《公羊》学的推崇
第二节 西汉中期豪族阶层的崛起
第三节 昭宣时期儒生论武帝之政
第四节 宣帝对《毂梁》学的提倡
第十章 王霸并用,遂成中兴
第一节 吏治:综核名实,信赏必罚
第二节 对外:扎牢篱笆,围困匈奴
第三节 对内:大兴文治,养民教民
第四节 中兴:单于称藩,天下太平
第五节 论析:虽日人力,亦因天时
第十一章 喜谄恶讥,善政之累
第一节 刺讥朝政
第二节 宽饶自杀
第三节 严杨之诛
第十二章 快意恩仇,独步天下
第一节 报答恩人
第二节 敬信丙吉
第三节 压制刘贺
第四节 逼死刘胥
结语:杜鄯浪子兮,功业何盛
参考文献
序言
汉宣帝刘询,初名病已
,生于征和二年(前91年)
,元平元年(前74年)七月
二十五日即位,卒于黄龙元
年(前49年)十二月初七,
是西汉第七任皇帝。
史上论及宣帝之政,赞
扬者甚众。如汉代公认汉文
帝为“文治”之主,称扬其“
盛德”。然成帝询问刘向文
帝治天下,“孰与孝宣皇帝
?”刘向答称:“中宗之世,
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
四夷亲,单于款塞,天下殷
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太
宗之时,亦以遭遇匈奴宾服
,四夷和亲也。”可是世间
却盛称文帝之治,将其与周
成王相比。刘向认为这是由
于文帝礼敬言事者而为其所
褒扬所致,其实“如其聪明
远识,不忘数十年事,制持
万机,天资治理之材,恐文
帝亦且不及孝宣皇帝。”崔
窟也认为就处理刑狱而言,
宣帝比文帝做得还要好,“
孝宣皇帝,明于君人之道,
审于为政之原。故严刑峻法
,破奸宄之胆,海内清肃,
天下谧如。嘉瑞并集,屡获
丰年。荐勋祖庙,享号中宗
。筭计见效,优于孝文。”
而班固通察宣帝一生作为,
在《汉书·宣帝纪》赞语中
更是对其做出很高的评价:
“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
核名实,政事文学法理之士
咸精其能,至于技巧工匠器
械,自元、成间鲜能及之,
亦足以知吏称其职,民安其
业也。遭值匈奴乖乱,推亡
固存,信威北夷,单于慕义
,稽首称藩。功光祖宗,业
垂后嗣,可谓中兴,侔德殷
宗、周宣矣。”
然而也颇有对宣帝提出
批评者,如张栻认为宣帝行
杂霸之术,使“文、景养民
之意,至是而尽消靡矣”。
影响极其恶劣,“西京之亡
,自宣帝始。”吕祖谦认为
宣帝用弘恭、石显而启元帝
之信宦者,贵许、史而启成
帝之任外戚,杀赵、盖、韩
、杨而启哀帝之诛大臣,开
三大衅,终以亡国,因此功
罪相半,“论其功大为中兴
之君,论其罪则亦为基祸之
主”。王益之对班固称宣帝“
功光祖宗”云云颇有微辞:“
汉业至宣帝而衰,安得‘功
光祖宗’?”认为“此语太过”
,因在《西汉年纪》中摘引
班固赞语时,特削此数字不
载。
近世以来,学者对宣帝
的评价也颇相歧异。如钱穆
从司法与民生两个方面考察
宣帝之政,指出:“其所以
息狱讼,繁生业,与民休息
,盖不啻于文景。”傅乐成
也盛称宣帝之功业,其一则
曰:“宣帝一代,为西汉的
极盛时代,不特威加北夷,
而内政也臻极致。”再则曰
:“宣帝时的政治,既不迂
缓,亦不严酷,堪称汉政的
极致。”而吕思勉却批评宣
帝“虽有阅历,而无学问。
故能理当时之务,而不能创
远大之规。”陈其泰对宣帝
也是褒贬参半。如他认为宣
帝亲政后,励精图治,保持
了西汉的盛世,“号为‘中兴’
君主”,但其重用外戚和宦
官,“成为西汉末期政治混
乱局面的根源”。
中兴之主,亦罪人乎?
这是一个问题!
导语
本书为宣帝的一部传记,宣帝即位,武帝时给社会造成的伤害仍然存在,并且法治仍甚严酷,其他领域也是积弊丛生,同时与匈奴的博弈还没有决出胜负。所有这一切都要求宣帝继续贯彻落实武帝晚年确立的统治路线,完成武帝未竟的事业。而宣帝也能顺应时势,以发展民生为抓手,大兴文治。由于措置得方,到其统治后期,基本实现了汉自立国以来所追求的四境安泰、百姓和乐、天下太平的梦想。
后记
杜鄠浪子兮,功业何盛
历代学者论及汉宣帝,
可谓毁誉参半。但通过对宣
帝历史的梳理,使我们深刻
地认识到宣帝于汉朝是有大
功的,汉之衰亡,主因并不
在他。
细绎汉之历史,如果说
高祖之功在于建汉,嗣后惠
帝至景帝则是致力于巩固高
祖所取得的成果。至于国家
制度,则多循秦制;周边局
势,也仅是维持粗安而已。
武帝即位之后,在汉已
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慨然兴
大有为之志,面对当时的统
治现状,主动出击,强势应
对,内兴功利,外事四夷。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最终开
创出了一个迥异于前代的新
局,可以说汉之为汉,正得
武帝而成。
武帝虽然取得重大成就
,但也因此导致国敝民贫,
以致社会动荡,朝政纷纭,
重大的统治危机在其晚年接
踵而至。为此他对过往的统
治进行深刻反思,采取一系
列措施,对此前所推行的扰
民、劳民之政进行持续调整
,将治国路线由此前的穷兵
黩武转向内安百姓、外息干
戈,亦即从“武治”转向“文
治”,着力维护社会的稳定
与发展。
武帝去世后,他的新安
民富民国策得到了继承,昭
帝时期,虽然社会经济得到
一定恢复,但直到宣帝即位
,武帝时给社会造成的伤害
仍然存在,并且法治仍甚严
酷,其他领域也是积弊丛生
,同时与匈奴的博弈还没有
决出胜负。所有这一切都要
求宣帝继续贯彻落实武帝晚
年确立的统治路线,完成武
帝未竟的事业。而宣帝也能
顺应时势,以发展民生为抓
手,大兴文治。由于措置得
方,到其统治后期,基本实
现了汉自立国以来所追求的
四境安泰、百姓和乐、天下
太平的梦想。
就宣帝一朝统治对后世
的影响而言,首先,宣帝巩
固并扩大了武帝时期取得的
胜利成果,为后世的发展打
下了一个相对坚实的基础;
其次,宣帝对武帝以来所采
取的治国理念、制度、措施
,进行了全面、系统、持续
的调整,为后世提供了一个
相对完善的统治运行机制;
最后,宣帝以发展民生为要
务的施政理念,可称得上是
他留给后世的宝贵精神遗产
。可以说,汉朝在此后能够
延续数十年的统治,与宣帝
关系甚大。当然,宣帝迷信
神灵、任用外戚宦官、诛除
贤臣以及其统治后期热衷享
乐等,都给汉朝的统治带来
了相当消极的影响,但平情
而论,汉朝自元帝起由盛转
衰是有其必然性的,宣帝的
种种作为并非主因。
首先,元成以后,统治
集团安于守成,忧患意识大
减,累日取贵、积久致官成
为官场常态,导致执政能力
持续下降。
其次,崛起于武帝时期
的豪族,对皇朝构成强大挑
战。元成以后,自上而下全
面掌控了国家权力的豪族,
在上分割国家财富,在下掠
夺小农资产,导致社会财富
高度集中,贫富差距持续拉
大,因是时势使然,故皇朝
始终无法有效应对。
复次,皇朝调整社会经
济秩序的能力日渐衰退。元
成以后,赋役繁重、灾害频
仍、豪族掠夺,兼之随着人
口的持续增加,人地关系日
趋紧张,使小农破产的情况
愈演愈烈。但由于小农阶层
贫困化加速、豪族对国家财
富的掠夺、皇族对财富的挥
霍以及皇权对地方郡国的控
制力下降等原因,使皇朝掌
控国家的能力持续衰减,在
扶助小农阶层、调控社会经
济秩序方面日渐有心无力,
终至计穷。
最后,元成以后,获得
统治话语权的儒生热衷于复
古改制以致太平,不以发展
民生为要务,也是其加速走
向衰亡的重要原因。
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
致使元成以后,社会长期动
荡不安,当此之时,小民渴
盼安居乐业,豪族希望社会
稳定,而皇朝却无力予以解
决,于是逐渐为整个社会阶
层所抛弃。在此过程中,豪
族阶层利用合法手段否定汉
皇朝的权威,最终夺取舆论
主导权,从而在观念上消解
了汉朝存在的合法性与正统
性,汉朝因而土崩瓦解。
精彩页
第一章 昭帝之死
汉宣帝被立为皇帝那年是汉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这年四月癸未(十七日),时年二十一岁的昭帝撒手人寰。
由于昭帝是英年早逝,故西峙定生认为:“其死因是很有疑问的”。鲁惟一也称:“他是否流露出什么迹象,致使霍光或其他人希望把他除掉,则不得而知。”但同时鲁惟一也承认:“历史记载中也没有任何暗示他非自然死亡的材料。”应该说两位学者的观点还是颇有启发意义的,但窃以为学者治史,当以事实为依据,无根之思,还是少说为妙。
据《杜延年传》云:“昭帝末,寝疾”。显见昭帝是重病而死,至于是什么病已经不得而知了。劳干推测他可能死于传染病:“他死在夏四月,这时正在初夏,是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在传染病未明了其原因的时代,青壮年人死于传染病的,比例相当的高。”但也仅是推测而已,并无实据。不过其致病之因,倒是略可探讨一二。而论及此,在笔者看来,应与昭帝长期精神压抑关系甚大。
第一节 昭帝对霍光的信任
昭帝与辅政大臣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关系,粗看史书,还是比较和谐的。
霍光,字子孟,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同父异母弟。父名中孺,河东郡平阳县人。武帝时,霍中孺作为县吏曾被派到平阳侯府中服役,与府中侍者卫少儿私通而生霍去病。霍中孺服役期满后,回家又娶妻生子霍光,与卫少儿断绝联系。后来卫少儿的妹妹卫子夫受宠,立为皇后,霍去病遂以皇后姐姐之子的身份受到武帝宠幸。后霍去病统兵攻打匈奴,途经河东郡,行至平阳传舍,遣吏迎霍中孺,据《霍光传》载,“中孺趋人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日:‘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中孺扶报叩头,曰:‘老臣得托命将军,此天力也。’”霍去病给霍中孺置买田宅、奴婢而去。还师时,又从平阳经过,遂将十余岁的异母弟霍光带往长安,安排他做了郎官,任职宫廷,继而很快就升迁至诸曹侍中,成了侍奉武帝的亲近官员。霍去病死后,霍光被提拔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这两个职位秩皆比二千石,其中奉车都尉职掌皇帝车驾,光禄大夫职司议论朝政,属皇帝的高级顾问官。霍光做了这两个官职后,“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当时除了霍光,受到武帝宠信的大臣还有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金日碑和侍中、太仆上官桀。武帝弥留之际,特选他们三人与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一道辅佐其少子刘弗陵即昭帝,而政事一决于霍光。
按说,在这个由五人组成的辅政班子中,田千秋与桑弘羊两人官位最高,实权应该掌握在他们手中,然而他们却位居末席,处在协助霍光施政的地位。这是因为武帝时,为加强皇权,武帝从官僚机构及社会上选拔一批有才能的人任以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给事中等职,人宫侍从左右,参与大政。还利用秘书机构尚书,掌机要,披章奏。又罢太尉,改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官,由亲贵大臣担任。这样在朝廷渐渐便有了中朝、外朝之分。由大将军、侍中、中书、给事中等官员组成的中朝或称内朝主决策,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外朝负责执行。中朝最高官员是大司马大将军,不过就武帝时而言,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虽然贵幸,但并未过多参与政事。大司马大将军权兼中外,是从霍光开始的。
昭帝即位未久,辅政班子便发生分裂,为掌控朝政,以左将军上官桀为首的反霍集团遂阴谋除掉霍光。当时官员们工作五日休息一天,霍光每遇到这个时候,就让上官桀代他人宫处理军国重事,上官桀等就欲以此为契机,扳倒霍光。
据《霍光传》载,始元六年(前81年)某日,上官桀趁霍光出宫休沐而自己代掌国政的机会,以欺诈的手段让人为其同党燕王刘旦上书,揭发霍光三条罪过:其一,霍光出城检阅郎官、羽林时,使用皇帝出行所用的制度,路上称跸,还让太官提前准备饭菜。其二,苏武出使匈奴,被拘押了二十年都没有投降,回来后也只做了个典属国,而大将军长史杨敞没有什么功劳,却做了搜粟都尉。其三,霍光擅自调发士卒增加大将军幕府校尉的力量。进而指出霍光专权放肆,恐怕会有不良的企图。为了保卫昭帝,刘旦在奏书中表示自己愿意交还燕王的符节玺印,来到朝中值宿守卫,审察奸臣的阴谋,“光出都肄郎羽林,道上称跸,太官先置。又引苏武前使匈奴,拘留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而大将军长史敞亡功为搜粟都尉,又擅调益莫府校尉。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臣旦愿归符玺,人宿卫,察奸臣变。”
上官桀请求昭帝将此事交给有关方面处理,而只要昭帝同意,上官桀当即便会从宫中直接把昭帝的诏令下发给桑弘羊等,由桑弘羊会同其他大臣一道去逮捕霍光并解除他的职务。上官桀等也是想着昭帝少不更事,听说霍光要篡夺他的皇位,还不立马就急了,没想到昭帝却不答应,上官桀一下子傻了眼。
次日早晨,霍光进宫后听说有人告发自己,就没敢去朝见昭帝,而是待罪于近臣议事的画室内等候惩处。昭帝不见霍光进来,就问:“大将军安在?”上官桀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