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纯文学、先锋小说中的女性作家,陈染始终独立于当今文坛的某种“热闹”之外,越来越引起国内外文学研究者的关注。她以强烈的女性意识,不懈的探索精神,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独特而重要的女性作家代表。
本书为“夜光杯文丛·第七辑”之一,收录了陈染的散文、随笔作品,展现了她对美术、音乐、电影、文学和对日常生活的理解与描述,风格独特又耐人寻味,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个写作之外的陈染。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流水不回头/夜光杯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陈染 |
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作为纯文学、先锋小说中的女性作家,陈染始终独立于当今文坛的某种“热闹”之外,越来越引起国内外文学研究者的关注。她以强烈的女性意识,不懈的探索精神,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独特而重要的女性作家代表。 本书为“夜光杯文丛·第七辑”之一,收录了陈染的散文、随笔作品,展现了她对美术、音乐、电影、文学和对日常生活的理解与描述,风格独特又耐人寻味,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个写作之外的陈染。 内容推荐 纯文学、先锋小说中的女性作家陈染的写作生涯持续近二十年,她的写作一直是中国文学中最强烈地追寻个人世界的隐秘表达的一脉的代表。她总是活在一个高度个人化的世界之中,从不屈服于外界的冲击和压力,也并不向自我的孤独和寂寞低头。她始终在内心的禁中守望,不断试探内心与外部的边界所在。 本书集中了陈染二十年来创作的散文随笔代表作,也有一部分近期新作。包括:成长手记、情味手记、生存手记、游走手记、忧思手记、碎语手记六辑。 目录 序:与陈染生活小记 陈燕慈 第一辑:成长手记 所谓成长 感动于凋败之美 谁掠夺了我们的脸 我究竟在这艘人世之船上浮想什么 与另一个自己相遇 半个自己 我和另一个我 哪个“我”才是我身为自己的时候 折断的时间 走过 青春的岁月我们身不由己 渐行渐远 能否与自己和解 所得与所失 “大家”是谁 贺卡潜台词 快餐的意味 平常的浪漫 第二辑:情味手记 仲夏之夜,我们的星空哪儿去了 我们的动物兄弟 我怎么舍得再见你呢 城市的弃儿 狗性与人性 喜极而忧 人造花园 真实的可爱 夏日里一阵细密的风来自朋友的心 小幽语录 天天“偶尔” 开心小于 光阴 享受距离 消逝 一切是怎样忘记的 神不守舍 母亲的聚会 新“郎才女貌” 快乐是一种勇气 人世间,温暖为什么 这样难3 时光一去不回头 享受安宁 找啊找 新鞋子,旧鞋子 家居琐记 提前降临的“晚年生活” 第三辑:生存手记 色调的哲学 软力量与硬力量 何为真假 何为输赢 半场人生 生存的哲学 透过言语看一个人 从土城路回家的路上 处世的机智 我怎么舍得由外人来说你呢 江山如此多“焦” 孤独的能力 我们这样近,我们那样远 四敞八开与个人空间 年轮的印迹 阳光是一味药 第四辑:游走手记 我们的成熟与天真 记忆·缅怀·老家·旧相识 你看到的是你想要看到的 咖啡厅 安宁的长憩 处处是他乡 “上帝”在哪里 瞎走的乐趣 聚散离别 如同“飞着” 阿尔贝特五岁的错误 路上的那个女人 第五辑:忧思手记 记忆比笔墨更深远 到底谁是谁的希望 我的挣扎与懈怠 窗子也寂寞——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 一个作家的生活片段 我的悲忧之业,我的快乐之门 一些不连贯的思考 观照内心的文字 有关博客,有关时尚 “主义”牌拖鞋在奔跑 寻常日子 神思远游 她融化了她的性别 另一类伙伴 在书中与自己相遇 沉默比毒药更动人 不写作的自由 第六辑:碎语手记 声声断断 断片残筒 低语者说 跋:写作与成长 试读章节 我究竟在这艘人世之船上浮想什么 不知别人是否有过同样稚嫩脆弱的成长经历,我曾有过这样的一个时期: 大约在我十四五岁,也就是李商隐所写的“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的年龄,有一次,我随母亲到火车站给她的一个朋友送行。那时候,我完全是一个不用大人费心寒暄搭讪的母亲身后的孩子。我已记不得当时母亲和朋友是真心地依依惜别,还是客套的热情。只记得,后来火车发出一声长长的沉闷的鸣笛,那声音在空旷的站台上凄凉地绵延弥漫,夹裹着乍暖还寒时节凉飕飕的小风,剜割在我心上。然后,车身慢慢启动了,客人踏上了火车,向我们挥手告别。再然后,客人挥着手与我们隔窗交错而过,渐渐远去。 这时候,不知为什么,我的眼泪忽然就涌了出来,而且莫名地伤感起来。 可是,这个客人,明明是我不认识的啊! 我站在那里,又尴尬又不好意思。趁母亲忙着与客人挥手致别的空档,我赶快用手抹掉泪水。 火车又是一声凄凄凉凉的长鸣,抛洒在渐行渐远的空中,远处黄昏的云朵浓彩重墨,似乎饱含着人世间的离愁别绪,我的眼泪又不听话地流了出来…… 在后来的岁月中,我又经历了几次同样令我尴尬的场面,我便认定自己不适宜给人送行,便坚决地回避了这样的场面。 后来,我知道了我的眼泪为何而流。我是昕不得那长长的凄凉的鸣笛声,那沉甸甸的声音,如同大提琴的低吟,古排箫的泣诉,让人凄迷恍惚。人去心空,距离像岁月一样拉远了,像梦一样融化成一片空茫,散淡难辨,恍若隔世。时光如同攥在手中的沙子,多少人世的生离死别、从此天涯的故事,就这样随风飘散了。 以我当时那幼小的未谙人世且善感多思的脆敏之心,怎能经得起那想象中存在的哀婉曲折、回肠九转的忧伤呢? 预习高考的时候,我和同班一个女同学非常要好。高考分数下来后,我得知自己考上了大学,便欢快地跑到她家。当听到她未被录取的消息时,我难过得眼泪立刻涌出眼眶。她倒是个心思宽阔的人,反过来安慰我,并做出匪夷所思的样子,说:“咦,怎么像是你没考上大学呢?没考上的是我呀!” 正是夏天,我在人家院子里的树阴下流了半天泪。眼前是青藤缠绕的砖瓦房,屋檐下碎草叶在夕阳中舞动,树根草汁散发出芬芳的气味,燕子在窗檐下栖居,麻雀在不远处的土堆上觅食……这一切,都莫名地夸张、煽动了我的伤感,我在自己想象出来的分别中,在夏天的清风缠绕的湿漉漉的展望中,说了好多的分离在即、天各一方的话,好像永别似的。然后,在愈发浓重的暮色中心境怅然地走回家去。 其实,第二天,我们又一起跑出去玩去了。 一个青春少女的想象的忧伤,是多么的真挚,那、?目水义是多么的不可靠啊! 终于,踉踉跄跄走过了那样一个不成熟的青春期。现在,粗粝的现实早已让人处之泰然。像所有的成年人一样,眼泪似乎被岁月蒸发得越来越少了。 可是,有时候,我依然会莫名其妙地沉湎于浮想联翩的非现实场景之中。 那天,接近中午时分,我在办公室里处理着案头事务。大楼里忽然有人从高层跑下来,说地震了,而且,据可靠消息称,待会儿还会有更大的地震。我慌忙收拾书包准备回家。同事说,你家楼层高,咱们这儿楼层低,不如就在办公室里躲地震。我回答说,我家里还有狗狗呢,它怎么办啊?就是死也不能让它在惊恐中四处撞墙,单独遇难啊。 我一边下楼,一边给好友电话通告,紧迫中甚至忘记了互致什么话语。然后,钻进汽车,狠踩油门。 车子在路面上飞奔,一些思绪也在我脑海中的“轨道”上飞奔、漫溢: ……断壁残垣、连绵废墟中,我家的狗狗三三侧躺在折断的钢筋水泥的夹缝中,浑身是血,小嘴半张着,像是倾吐什么。它的身体已经僵硬,一动不动,只有黑色弯卷的毛毛在荒凉的废墟中随风拂动。它那双惊恐万状的大眼睛用力张大,似乎依然等待着我回家…… 这个想象出来的场景,令我万分难过。我丢下它,让它在惊恐无助的、无比信赖的期待中死去,怎么可以!我甚至想,倘若大难来临,譬如战争,譬如不可抗拒的天灾,将使我们的城市坍陷甚至湮灭,假若我们将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生死未卜,那么,我首先得抱着三三去医院安乐死,让它在我的怀中安然幸福地睡去,让它裹着我的被子将它和它所有的玩具一起安葬,让它放心地感觉到永远和家人守候在一起。然后,再和亲爱的人们奔赴难以预知的生路。我们是理性的成年人,我们拥有一定的智慧面对这个世界的残酷和变异。可是,三三,它却不能。 我越想越远,居然想到我们的逃生路上。甚至,想起多年前在《犹太教法典》中看到过的一个片断:两个人在沙漠中迷了路,精疲力竭,出路却在远方。这时,仅仅剩下一瓶水是他们活下去的生活资料。倘若分享的话,两个人将会一起死在沙漠中,同归于尽;倘若留给一个人的话,这瓶水将会支撑他活着走出沙漠。在讨论这个情景时,有人说,“宁可两个人都死去,也比一个人成为他同伴之死的目击者要好。”另外有人说,“保持自己的生命,优先于他人的生命。” 我一边开车,一边迅速地抉择着:从理论上,后者的言论是成立的;但是在感性上,我坚决地选择前者,哪怕是愚蠢的。 就这样,我一路浮想联翩,思绪万千。 回到家中,三三热烈地扑向我,我像灾难过后的久别重逢一般,热烈地拥抱三三。 其实,一切风平浪静。 直到现在,什么也没有发生。为此,我们感激上苍的厚爱。 现在想来,我大概是个很善于在想象中勾画凄凉前景的一个人,奔逸的想象如同一匹不成熟的马驹,完全无视现实这个大草场上的游戏规则。虽然现在,我的年龄和阅历早已稳稳地伫立在这草场的边缘成为牢固的栅栏,守护着那匹风驰电掣的思绪的“马驹”,令其适可而止,理智则同缰绳,适时的把现实的场景拉近眼前。可是,早年遗留下来的想象的“痼疾”,像个贪食的喜欢偷吃零嘴的小孩,一旦那个“天穹”在我的脑中张开,它就会伺机而动,出其不意地来临,让我这个拥有足够理智的成年人猝不及防,然后疲于收场,而又无可奈何。 每当我说服自己,用现实的“补丁”遮住头脑中那个伺机敞开的“穹隆”时,我又会反过来说服自己:人世之船承载着我们,使我们在人生的远行中铸造了坚硬而庞大的理性;但是,我为什么不可以偶尔地“纵容”自己一下,在这艘巨船颠簸的倏忽间,在满天星斗的夜晚或者一缕低垂的粉红色的朝霞里,暗自沉湎,浮想联翩呢! 这,并不妨碍我确认自己在航程中的现实的位置啊。 P12-17 序言 与陈染生活小记 陈燕慈 女儿陈染作为一个作家,自然有着外界公众对她的印象,美化的、表面化的甚至假象错觉的都有。作为母亲,我看到更多的则是她最真实、最性情、最生动鲜活的以及不掩饰的甚至缺陷的一面。这些,就像涌动着脚步涓涓而来的日子,挡也挡不住,每一天都会迎面而至,在身边一点一滴地琐琐碎碎地展开,每一个淡淡的痕迹都是那样的清澈,那样的凝重。 1.放不下的一件事 晚上,我翻开陈染2007年出版的新作《谁掠夺了我们的脸》,当我翻到《我们的动物兄弟》这篇文章时,那一段熟悉的文字又一次赫然出现在我眼前: “……尼采曾在街上失控地抱着一匹马的头痛哭,他亲吻着马头哭道:我苦难的兄弟!尼采被送进了疯人院,而所有无视马的眼神、马的命运甚至虐待马的人们,都被作为正常人留下来享受着现实。我万分地理解尼采的这一种痛苦……” 染的这一段文字使我又一次感到震慑,感到一种无以名状的悲怆,我的心在疼。 事情的起源,是我们近年来常为一件事困惑着,那就是我家养的狗狗三三和小区里的流浪猫们。离休在家的我和仍在天天忙碌的染,每天都要为狗三三和流浪猫们花不少时间喂食喂水、营造猫窝、打扫卫生,甚至为它们担心、焦虑,以至我俩不能同时出差、旅游。 这件事也许只有养狗养猫的人才能理解。 也不尽然,这件事陈染本身就经常颠来倒去“糊涂”起来,她常常疼爱地抚摸着三三黑亮亮的卷毛毛自言自语:“三三啊,真是不明白,我怎么就放不下了呢?!你说这是为了什么……”其实,染并不真“糊涂”,她心中明晰而坚定。染常常与三三低声对话,她把最温柔、最动听的话都送给了三三。三三总是凝神听着,它大概全都懂得。 我也常在与朋友通电话时说:“忙着呢,掉进猫狗的陷阱了,比婚姻还套牢。” 我与染经常住在郊区的一套公寓里,那里森林茂密、人影稀疏、宁静怡人,空旷之中一片欧式小楼典雅温馨,比起城市的人群密集和嘈杂骚乱,我们更喜欢那里的恬淡宁静、朴实善良,最重要的是无人打扰。 有一天,忽然之间,我们发现了流浪猫,它们躲在松树和灌木丛里,时时露出头来怯怯地喵喵叫一声,向路人乞食乞水。陈染特别看不过去的是一只灰头土脸骨瘦如柴的小黄猫,它凄惨地叫着并凝视着染,染立刻跑到小卖部买了肉肠和矿泉水喂这只猫咪。随即,我们又发现了第二只、第三只……事情就这样开了头,这已经是一年多以前的事了。现在,我们除了买自家三三的狗粮,还要一麻袋一麻袋地买猫粮,每天去喂两次。流浪猫们也早已认识了我和染,并摸到了我们每天喂食的规律,常常就在那里专注地等着,风雨无阻。 染特别心疼那些猫,给它们都起了名字:小黄、灰灰、小女生、球球……说起来如数家珍。有时染去喂,有时我去喂。我俩常常互相说谁谁吃了,谁谁不饿,谁谁玩去了没见到,熟络得就跟说自己家的一群孩子。染说到它们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温馨最柔美的时刻。 我们家里还有一个套牢我们更深的,那就是三三,是我们多年前买来的。起因是,那家邻居的大狗生了六只小狗,都是纯种贵宾犬,黑色、卷毛、长腿、大耳朵。有一只热情憨厚扑向我们的“男孩”,栗色的大眼睛,深情的眼神,围着我和染转,不肯离开半步。染说,这个世界再也找不到这样清澈深情的眼神了。一瞬间,我们互相选中。我们抱着它去宠物医院清理洗澡、打疫苗并驱虫,然后抱回了家。一开始,养狗是不经意的决定,没有更深的考虑,也没有足够的经验,只是喜欢。现在才知道,我们从那一天起就算是被套住了,因为我们对它的爱与责任与日俱增,大到力不从心。 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奇异景观——雄壮的三三牵着瘦弱的染在户外奔跑。人家都是人遛狗,但是染和三三是反过来的,是狗遛人。染对三三永远袒护着,说,没关系没关系,让它自由自由,别像人似的什么都得自我控制。 一晃,八年过去,三三八岁多了,已然成为我们家的一口“人”了。其中的欢乐、辛酸与烦恼可谓一言难尽。染每天要亲自给三三做饭,把肉切碎,去掉肥的,拌上最好的狗粮;还要喂各种营养饼干、狗咬胶、保健片、肉棒棒,吃多了要给它吃乳酶生帮助消化;还有散步、洗澡、看病、打吊瓶,吃喝拉撒睡,每年上户口、打各种防疫针,每样都得做好。染说,养了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早年时候,那时三三还不到两岁,染忙,又要出国,又要写作,我们实在扛不住了,就下了“狠心”,商量是否把三三送人养,给它找一个好人家。我们怀着理智,心情沉重地找来找去,也想来想去,终于联系到一个医生家,他们夫妇俩都爱狗。我和染抱着三三送去了。离家前,染和三三说了很多很多话,简直是生离死别!并且,一向惜墨如金的染,给新主人写了两满页有关三三的吃喝拉撒睡的习性,逐一介绍。回来的路上,确切地说,是刚一出医生的家门,染的眼泪就流下来,一路哭回家。到了家,一切空落落的,没有了三三的热烈欢迎和拥抱,没有了满地的狗玩具(我们都给三三带在身边了)。我和染各回各屋,关上门坐着掉眼泪,那一天真是一分钟一分钟熬过去的。第二天下起了大雨,染过来敲我的门,进来后低声说,“妈,咱们得把三三接回来!这事熬不过去!”我立刻就同意了。于是,我们去接三三。那时染还不会开车,打车去接又赶上大雨,自然困难重重。染一向是娇气的,平时又怕风又怕雨,但是,接三三回家的信念使我们不及考虑。我现在回想,即使那天下雹子,染也会不顾一切地冲出家门。到了那里,我们又在人家楼前楼后转了好几圈,在雨中做最后的思想斗争,我们担心以后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好人家收养三三了。最后,终于还是感情战胜理智,决定接三三回家。 三三回到家,疯了一样马不停蹄地各屋飞跑,像一个黑色的精灵。这是它的地盘,它的家,它必须全部巡视一遍。然后,它猛喝了一通水,就一头倒在自己软软的窝里,沉沉地睡着了。我们的心也跟着落了地。染说:“养着吧,我想办法,我管它管到底!”从此,我们打消了把三三送人的念头。 说来有点不公,虽然我与染同时喂养三三,但是三三只认染是主人。染在家的时候,三三寸步不离地跟在她身后,染在哪儿它在哪儿,常常卧在地上深情地凝视着染。染便说:“三三崇拜妈妈,三三是妈妈亲生的!”我不知说什么好。三三对我就没这份专注,它可能以为我是它家的保姆呢!不过我仍疼爱着三三,呵护有加。染出差的时候,晚上睡觉我怕它想染,就握着它的一只爪子睡。握着三三的毛茸茸的大爪子,我相当于吃了一片舒乐安定。染常对我说,抚摸爱犬的脊背可以使人的血压正常呢! 染与我最揪心的事就是在街上遇到找不着家的狗。一次,小雨漾漾,我们在街上遇见一只京巴小狗,它前后无主人,一会儿往东走,一会儿往西走,拐进胡同又折了回来,东张西望。染说是走丢了还是被人扔了?真缺德!我俩不放心地跟着这只小狗转来转去,走了近一个小时,染在一家包子铺买了几个小包子追着喂它,可是狗狗不吃。那天我俩不知如何是好,无奈地狠心回了家,心里那个堵! 一个凛冽的冬天,染在胡同一个犄角看见一只极小的可能还不足月的小猫,它瑟瑟地缩在那里发抖。染回来对我说,不管不行了,我没办法不管。然后,染取了厚围巾包着送宠物医院医治并寄养,为此花了不少钱。染说,过些日子待它长大一点,设法给它找个人家收养。 我说:“你不要再找事了,咱们管不了那么多。” 染说:“您以为我没事找事啊!我忙着呢,实在是看不下去啊。没有动物保护法,不给猫狗做绝育,迟早有‘猫满为患’的一天。就跟当年的人口一样!” 郊区的冬天来得比城里早,风卷残叶落满地,茂密的树丛露出了缝隙。流浪猫们无处躲藏安身了。染说怎么办呢?我们到超市买了三个又大又厚的塑料箱子,染用刀子、剪子给每个箱子的侧面挖开一个洞,又用毯子包好箱子,外面一层是防雨布。我们把三个猫窝放在于枯的灌木丛里,里面铺上棉垫子。令人欣慰的是流浪猫们很快就仨一群俩一伙地钻进了这冬天的避难所。 染的手磨出了血泡,但她心里很镇定,很欣慰,说:“慢慢来吧,没办法。一个国家是否文明,除了那些‘硬件’,从人文的角度,就是看民众如何认识民族主义和如何对待动物。动物保护法迟早要出台。” 染在书里写道:“我从不喜欢标榜自己是个什么主义者,但是,一直以来,我非常诚恳地愿意自己是一个环境主义者和动物保护主义者,并且我有幸成为环境和动物保护的资深会员。如果我有重新选择的机会,我更愿意做一个动物学家。” …… 3.你飞啊飞,你累不累 该说说我与染的战争了。 染在写作上语言是沉着的、婉约的,思想是深刻的。在公众场合或者外人面前,她也是低调委婉、温文尔雅的。有时,我想她怎么能那么冷静,那么不浮不躁呢?而在我们母女相处的现实生活中,她却是个急性子,并且,她几乎不与人交往。她对开会、讲演、聚会、采风,包括出国等等集体活动,能躲就躲能逃就逃,尤其对电视、媒体的邀请采访一概婉言谢绝。有时我劝她要拓展自己的生活,她不接受,她说自己很生活,天天都在生活,并且不浪费时间。有时,我劝说多了,她就急了,急起来像一个“司令”:“您不要试图改变我!”“我就是不喜欢出去社交!”我说,你不要这么傲慢,人离不开人群。然而,染坚持我行我素。 我深知染的叛逆性格。是啊,谁又能改变谁呢!所以,我从不强迫染如何,我知道强迫只能换来加倍的逆反。有意见只向她婉转提出,接受不接受是她的选择。我尊重她的选择。至于对错(也许不存在对错),时间会给她、给世人留下一个结果。 染对别人能够不慌不忙,能温婉有余地说话,这是她的理智,她甚至写文章大谈“硬力量与软力量”。但是,她对我是直白的、甚至是矫情的。其实,我认为染是能够平视自己的,她所以不参加许多活动,也不广泛交往,大多是由于她好静和胆怯的个性吧。当然,也许是好逸恶劳。 染去过不少国家,但每一次她都是提前缴费改票急匆匆回来。记得她第一次去澳洲,那时她二十多岁,正是叛逆的年龄,走前她买了两大箱子的衣物,说是一辈子不回来了。然而,到了墨尔本,站在陌生的街头四处一望,完全成了一个异乡人,眼泪就出来了。染的确是胆怯的,她终究是太文学、太敏感、太忧思的人,不是那种独闯天下吃苦耐劳的材料。我曾说过她没出息,她也欣然接受,却不以为然。 另外一次,某大学著名教授来电话,说有一个文学座谈会与大学生见见面,他们请了几位著名作家,希望染能去。染在电话中迟疑了半天,最后碍于情面,就说好吧。临近开会的前几天,她还是打了退堂鼓,打电话道歉说:“……我不适合这种场合,非常抱歉。”类似的事,发生过很多次。我提醒她:“你这样不合适吧,学生还想见见你呢,你又在大学教过书怕什么。”染说,“作家用著作本身交流就够了,没必要让人‘瞻仰’作家本人,没必要彼此认识。”确实,染大学毕业后曾在中文系教写作近5年,她讲课标新立异,绝不照本宣科,学生都喜欢她。我继续劝她:“你30岁时就去英国伦敦六个大学城讲学,怎么那么大胆?现在越活越缩回去了。”染说:“无知者无畏。人越活越懂得敬畏。” 有一次,染说请我去吃饭,那天服务员忙来忙去顾不上我们,我们在餐厅里坐了一些时间,她嫌服务员太慢,便提示人家快点,服务员忙着没理睬,染便急了,站起来对我说:“这地方没法吃饭,我回家了。”拂袖而去。我开始有点生气,坚持坐等。后来自己点上一支烟,慢慢啜一口啤酒,想,一个人也很自在啊! 我已经到了不追求时尚的年龄,但我追求当下时尚的生活方式的慢节奏,追求“生活的减法”,正像一个年轻歌手所唱的那样:慢呼吸,慢游戏,慢爱情,慢努力,慢慢聆听,慢慢着急,愈慢愈美丽…… 我对染说到此时,她先是默然,表示默认。然后自言自语低声说,嗯,道理是这样的,谁不向往“慢”、向往“减”啊!等我老了吧,到那时谁跟我说句话,就跟对墙说了一句差不多。 染啊,你忙什么急什么啊!每天她都要写一个小条,上面记着她这天要做的事情,从全球政治经济动向、出版社事务、读书看报,到购物喂猫喂狗擦地(近来,她忽然之间对全球经济发生兴趣,并且一下子变得很内行,令我惊诧),她都要一件一件地完成,认真到了“较真”的地步,一丝不苟,一个十足的完美主义者。这一点,她自己并不承认。她号称自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世界的。 她对家中清洁卫生的要求很高,还有一个物归原处的生活原则,要及时归放;我则喜欢随意摆放,只图方便,或拖延规置。她的习惯对我这种喜欢散漫悠闲的人,简直就是一种“侵略”。其实,家里有一个打扫卫生的钟点工,但染还是经常再清理,她唯恐地板上的微尘沾到三三的卷毛毛上。染扔过我的许多收藏物品(不是破烂),她还写了一篇散文专门写扔我东西时的快乐。因此,她不在家的时候,是我很自由的时光,我要把家里弄得杂乱无章,我在餐桌上摆满杯杯盘盘瓶瓶罐罐,我似乎不是在吃,而是在欣赏和享受。事情总是矛盾的,染若是回来迟了,我又急着打电话催,这时她很可能又该抗议我了。 是为了追求完美吗?染,完美是不存在的,完美就是终极,月盈即亏啊! 染总是像在追赶着什么,她作品当中写的什么宁静啊淡定啊,在现实生活中难之又难!这使我想起了不久前我与她共同看的法国大片《迁徙的鸟》。大自然太残酷,太震撼了!我屏息着惊愕着,看着千万只候鸟展开硕大的翅膀,列队在万米高一空飞翔,昼夜不停地飞翔,飞啊,飞啊,越过田野越过湖泊越过雪山越过高原,从寒冷的南极到炎热的沙漠,从深邃的峡谷到万米的苍穹,飞过人类的污染与肮脏之境,只为了寻找一块栖息之地,一片能够生存的暖绿啊!我和染都喜欢影片中的主题曲“……今晚我会在你身边,但我明天将会远行……”悠绵而清凉的嗓音,温暖而伤感,很符合现在已很少写作的、落尽铅华的染的心境和神韵。而我,满眼都是高空中不断扇动的大翅膀,一刻不歇,飞啊飞!也许,有人看到的是候乌的自由徜徉,但我看到的却是它们艰辛的跋涉。我想到了染。天鹅啊大雁啊,你累不累!万能的造物主啊,你可知道这份艰辛与无奈…… 我翻找出《鸟的迁徙》篇头忧郁动人的歌词,与染讨论歌的题目“To be by your side”的含义。染想了想,说:“就是只能去做、只能飞翔,只能‘To be’,而不能是哈姆雷特式的‘To be or not to be’。为了生存,只能去做!去飞!别无选择!” 我也想了想,是啊,“To be”是一个承诺。 染啊,你就飞吧,飞吧,为了你心中的人类与万物,我也许能够理解你。让我也飞在你的身边,一直飞到最后的时刻! 2010年3月8日 修订 后记 写作与成长 我现在的心理状态,和我曾经出版那些作品时已经不尽相同了,我现在每一天的日子都过得很平常,不压迫自己,更不难为别人。其实,这辈子没人能压迫自己,除了自己! 但是,回头去看自己以前的那些文字,仍然如遇故人。那些激情与绝望,那些冰冷与热烈,那些傲慢与反骨,那些清冷与孤寂,那些痛苦的幸福以及那些义无反顾的决然,都是成长时期的人生课题。我想,这些课题应该说直到今天也没有完全解完。 今天,岁月已使我朝着沉着释然、气定神闲的方向大踏步地走近了一些。我要感谢时间,感谢人间所有的温暖,感谢书籍,更要感谢那些精神上曾经的挣扎与苦痛,感谢冷漠、轻视甚至感谢恶毒,它们使我成长,而且继续成长! 记得《英国病人》中女主人公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我生命的50%时间里,觉得没有你简直就活不下去;在另外的50%时间里,觉得没有你也没有什么……对我来说,倘若把这个“你”比作文学、比作一切身外之物的话,我现在已进入了后一个50%! 现在,我愿意用古人的话自勉:大道至简,大医至爱,适者有寿,仁者无敌。 2010年3月15日 修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