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生命单行而过何不多看风景/悦读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赵小越 |
出版社 | 江西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生命单行而过,何不多看风景》是一部散文集,收录了赵小越大量的回忆、游记、随笔、感悟等形式的散文作品。通过五个专辑,收录了作者不同时期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展现了作者成长转变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内容丰富,囊括写景抒情、叙事议论等,用优美华丽的语言表达出了作者真挚质朴的情感。通过每一次对平凡生活的感悟,作者用浓厚的笔墨强烈地抒发了对亲人与家乡的重视,以及对散文写作的热爱。表现出作者对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和与文学相伴一生的追求。 作者简介 赵小越,女,1988年立冬生于吉林白山,文学硕士,法学学士,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协第四届中青年作家研修班学员。近年来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科技日报》、《工人日报》、《延河》、《星星·散文诗》、《散文诗》、《天津日报》、《吉林日报》、《江西日报》、《做人与处世》、《中国女性》等全国报刊发表作品若干。 目录 第一辑 眉眼盈盈 秦淮河边的隐逸者 无烟雨不漓江 水乡物语 山饮(外两首) 红草密码 一窗古色满城遥忆 鹿城之上 望天鹅胜境 湖石,云绕在狮林深处 船在前行 盘门残照 在长安街上骑单车 来扎兰芬围赴一场诗意之约 第二辑 生我劬劳 母亲是最美的满天星 陪着母亲游江南 母亲的“劳动节” 父亲陪我一起追梦 拄起黑暗岁月的父亲 杯旧情深 包袱里的父爱 奶奶的礼物 千树梨花万树情 窗影 琼花漫山故人归 过年 端午遥忆 老屋 第三辑 韶光幽流 一卷诗书静生香 书卷浮生暖 乘月无时叩吾心 美感必是极为纯粹的 淘一段旧时光 读小说就是“唠家常” 人是未悟道的花 写故事就是发掘地下化石 一把撒在伤口上的盐 绝处逢生的大爱之光 人梦书山 且向人问留清玄 与文字结缘的随心人生 第四辑 无边光景 人间春令 惊蛰是春的长啸 一纸素笺折春分 天上人间共清明 谷雨是春的白描 花落春深 初夏诗问 六月的冰瀑 暑天雨凉 夏至是生命的颜色 小暑是时光的腰鼓 千古诗酒话重阳 一溪中秋白月光 白森林密码 大寒之暖 我就是想来陪你过个年 第五辑 一世飙尘 重生 童年蚁事 回眸高考 想自律,请深爱 韶华一梦 鹅说 独自淌过生命的江河 生命单行而过,何不多看风景 一双新球鞋 尘世之光 蝉鬓加意梳,蛾眉用心扫 写给毕业班孩子们的信 脱贫 后记 在成长中回归,在追梦中重生 序言 自序 散文是纸张上流 动的水墨画 文学与绘画本为孪生, 都是用线条勾勒出人世的 悲欢。 人的大脑决策出画面经 由双手执行后,显现出不 同的属性。对文学创作来 讲,线条之粗细、浓淡, 均以文字符号的不同组合 来呈现,在联想与想象的 国度中,控制着人们的情 感开关,潜移默化地影响 着群体的思维方式。如若 用绘画来形容文学的四大 体裁,那么小说就是工笔 画,诗歌是写意画,戏剧 是水彩画,散文是水墨画 。相比之下,我更倾心散 文的素雅与恬淡,它虽不 似小说精深细致,也不如 诗歌如临仙境,更没有戏 剧的活灵活现,可散文的 魅力在于温和亲切,在于 变化多样,在于那广博无 边的生活题材,在于那岁 月沉淀下无法虚构的真挚 深情。 写作是何时来到我身边 的?又是怎样渗进我的血 肉,沁入我的大脑和骨骼 ,徜徉在我的灵魂疆土的 ?她悄无声息,似乎在我 心中的自由觉醒时,她就 一直在这,从未离开;她 善解人意,每逢落寞或失 意,她招之即来,用心倾 听我,用文字开解我,令 我释怀。尘世中,她为我 披上一身无比坚硬的壳, 让我能鉴别并抵挡一切庸 俗,敢于去触碰所有难关 。 我并未像台湾散文大家 林清玄那样从小便有作家 梦。在事业的选择上,我 是在黑暗中不断摸索前行 的。上大学以后,我渐渐 放心把自己交给文学。在 文学的苍穹下,我的身心 得到了最大的解脱,有了 婴儿般的无忧与纯净。“堪 笑荣华枕中客,对莲余做 世外仙。”与文字创作相比 ,俗世的一切在我眼中都 黯然失色了。我对文学的 情感与日俱增,像一个毛 线团,越缠越多,越缠越 紧,文学最终成为我的生 活方式与个人标签。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著作 里,我偏爱中国古典文学 ,这无形中也影响了我的 创作风格。这本书中的大 部分作品都是我近两年来 在旅行、读书、生活、情 感等方面的所思所想,发 表在国内外各级各类报刊 上的散文作品.恰如一幅 幅镶嵌在纸张里的水墨画 。从我写第一篇小文到现 在,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也有十几万字了,这是 初为作者时所不敢想的。 如今,我也敢做做出书的 梦了。人生有很多事情, 真是无法预料。 易卜生说过:“写作即是 坐下来判断自己。”许多文 章的创作过程是毫无准备 的。当我为不知道写什么 而来回踱步时,我会把自 己固定在书桌旁,我的指 尖轻轻触碰键盘时,我的 世界似乎下了一场春雨, 灵魂听见了召唤,那些文 字仿佛是从心里顺着胳膊 滑到了指尖,再溜到了屏 幕,那些水墨线条在不停 勾勒,如同黑白藤蔓一样 缠绕在我的心间,让我不 再受到寒风的侵袭。散文 写作,像是在慢慢地缝制 一件棉衣,也像是拨开乌 云的斑驳阳光,是我永远 的人生知己。人生得此知 己,足矣。 导语 “悦读文库”是为广大中小学生精选的美文作品,此次丛书共包含8个品种,每个品种均由一个个短小凝练的故事组成,不同的作者从不同角度,书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总体侧重于用叙事的形式进行思想教育和个性培养,其意或在开拓学生视野,或在提供锻炼意志的素材,或在加强个人修养,或在培养读者的综合能力,让读者从故事中体会道理,从而淬炼自己的人格,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很好的教育作用。该丛书自2015年与读者见面,五年来广受读者好评,热销不断。 《生命单行而过何不多看风景/悦读文库》是丛书中的一册。这本书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本书作者近两年来在旅行、读书、生活、情感等方面的所思所想,发表在国内外各级各类报刊上的散文作品.恰如一幅幅镶嵌在纸张里的水墨画。 后记 后记 在成长中回归, 在追梦中重生 如果要在三十岁时写下 人生中第一篇自传,那么 ,在这样一个如真心般火 热的盛夏里,我将无视我 额角渗出的汗滴,静静冥 想我已跨越过的山水征程 。 我会将我的旧时光比作 一张张泛黄的书页,在重 要的那页里夹上桃木镂刻 书签,在喜悦的那页用红 色彩笔描绘出欢欣的轮廓 ,在难过的那页用理性的 蓝色刻下告诫箴言,并在 书的扉页上写下:如果, 有醒不了的梦,我一定去 做。 与窗外蓝天的约定 第一个桃木书签应该夹 在我的十八岁那页。这一 年以前的日子,地理坐标 被定格在了临江这个边陲 小城。父亲是民警,母亲 是退休职工,姥爷是小学 校长,姥姥是小学教师。 从小,我就在他们的悉心 教导下无忧地成长,学习 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父亲 为人忠厚老实,他常教育 我,做人要善良。他会掏 钱给沿街乞讨的残疾人, 给窗边歇息的小燕子喂食 ,对曾经帮助过他的朋友 们时时不忘感恩之心……他 虽历经人世沧桑,却仍怀 赤子之心。母亲干净细腻 ,温柔如水,她的品格与 修养深深影响了我。 上初中时,父亲得了严 重的腿疾,这无疑是给本 不富裕的家庭重重一击。 父母深谙“女孩要富养”的道 理,加上有姥姥和姥爷的 帮助,困难并未波及我。 在小小的房间里,我曾无 数次望向窗外那一块让大 山遮住了泰半的蓝天,渐 渐开始有了想法——我要 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好大 学,为父母争光! 高中对我来讲是勤奋的 三年,我的成绩一直拔尖 ,选择文科后考试连续三 次年级第一名,并获得市 三好学生的称号。最终, 我以583分(超出重点线 33分)的成绩考上西南政 法大学法学专业,完成了 与窗外那块蓝天的约定。 十八岁那年的盛夏尤为 清凉,我雄心万丈地踏上 去重庆的那趟绿皮火车, 彻底改写我的人生,想要 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进入大学后,此前一门 心思学习的我走进学生会 和班委,工作时有着十二 分的热情。大二之后,我 成了院刊《足迹》的主编 ,也在年级担任团总支书 记一职,获得了二等奖学 金,并在大三成功加入了 中国共产党。可我认为, 获得这些荣誉并不是我的 终极目的,在大学深造期 间,我完成了最重要的心 灵成长,找到了我最爱的 专业,这也就足够了。 弃法从文 在校刊《西政青年》与 院刊《足迹》的编辑写稿 过程中,我渐渐对文学产 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愫。这 种情愫像树根一样埋在我 的内心深处.生发出枝叶 、花朵,后又结出醉人的 果实。毕业后,我勇敢地 改行,跨出我人生中最大 的一步。很多人问过我, 重点法学科班出身的人为 何要改行学文学,去法检 部门或当律师难道不好吗 ,高薪又体面。其实我的 想法很简单,只想在我有 限的生命里做自己喜欢做 的事罢了,仅此而已,就 算失去世人眼中的好职业 又有何妨?我只想做自己 。 于是,在这一页里,我 放进了第二个书签。 毕业后,我曾做过杂志 社的编辑,又想对文学进 行进一步的深造,报考了 重庆大学的中文系,初试 成绩下来了,380分,本以 为无忧了。不料那年重庆 大学中文系取消,中文系 学生们都被调到了文学研 究院,招生计划由8名缩减 到3名,而我位居第5名。 于是我选择调剂到重庆师 范大学的中文系,汉语言 文学专业是重师的王牌专 业,导师王开国是一位正 直严谨且值得尊敬的好老 师。就这样,我在重庆又 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三 牟光阴。 成了中文系研究生,我 内心无比喜悦。平日里研 究西方文论、专业外语、 古典文学,与中文系同学 们探讨文学作品,这是我 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生活 。三年说短不短,说长也 不长。我曾以为,我会在 重庆扎根。可读研究生的 这三年,我渐渐看透了一 些事情,曾经的那些坚持 似乎都成了一种偏执;曾 经义无反顾地想考出去, 想从大山里走出去,可出 来了又如何?九年,在这 九年里,我经历了欢笑、 泪水、挫折、无奈,成长 让我从一棵心高气傲的温 室花草变成一个沉稳自信 的归乡女孩。有些事情, 经历了就足够了。有时候 ,观念的转变竟是在一瞬 间完成的。 唯有孝与写作不可辜负 我写过一篇散文《老屋 》,里面是这样说的: “那年我大学毕业在当地 工作,已经一年没回家了 ,父亲去车站接我,我偶 然间瞥到父亲头发白了好 多…… 那年我读研,假期回家 ,不经意看到母亲眼角的 皱纹比之前又深了…… 我心里饱含愧疚,这么 多年,我在千里之外辛苦 求学,父母又何尝不是在 千里之外的老屋牵肠挂肚 呢?” 经历了这么多才发现, 父母对我的爱是最伟大的 。这份爱是我从前一直习 以为常的、被我忽略的, 被我心底的那一份偏执遮 盖住的。当时间磨去了我 的棱角,褪去了那一份曾 经出走的热情,我想,我 的初衷是什么?在那个逼 仄狭小的老屋里,我无数 次抬头望到的那块蓝天告 诉我,我要考上大学,为 父母争光!可从西南到东 北,跨越了中国版图对角 线的距离.这样的分离, 也是父母想要 精彩页 秦淮河夫子庙步行街上熙熙攘攘、人流如织,而距离秦淮河文德桥仅几十米远的乌衣巷身着一袭素衣,在秦淮河的桨声灯影中淡然清修着。 古语有云,大隐隐于市。谁都知道,乌衣巷就在那里——一个清幽窄小的古巷、一口上了年纪的古井、一个王谢古居和那草木掩映下的粉墙黛瓦,可他偏偏就是融不进这繁华的市井生活中。对面的李香君故居已成为现代宾馆,不远处的秦淮河游船也发挥着商业用途,为当地旅游业带来强大商机,可乌衣巷是朱光潜先生笔下给人带来“无所为而为”的美感追求的历史古迹,他是纯粹的、安静的。 每天,成千上万的游人聚集在巷子lZl拍照,或是走进巷子里观赏一番,最后漠然走掉了,淹没在步行街的人群之中。可我不甘心,我此刻就站在巷子中央,我不相信一个存在了一千八百年的“老者”会只剩下这些冰凉的躯壳和物品,既然看不到,那我就听,用心去听。 我听到了一阵极其微弱但缓长的呼吸声,是透过古木,透过墙壁,透过井口发出来的,说是呼吸,倒更像是叹息——一位千年老者沉重的叹息。他还说了一句梦话: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他是有生命的。只不过此刻的他早已不复当年的盛景,要每天在怀旧与伤感中度过残年了。游人每一次走进他的身体里观赏,他都会意识到,他们是为了那过去的辉煌而来,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可转念又想,如今万事皆空,总是活在过去的影子里,免不了又要悲戚一番,因而他每天都是悲喜交加的吧。 他的生命表征,很多游人是感受不到的。他们站在“乌衣巷”三个清秀楷体大字的石匾下开心合影,看到门ICl毛主席亲笔书写的《乌衣巷》诗词,会翘着食指念着:“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其中的“斜”字依旧读成“倾斜”的“斜”。“听着好熟,小时候肯定背过。”说罢,扬长而去。夕阳将游人远去的背影渐渐拉长,像慢慢咧开的嘴角。 于是,他时常与古老的夕阳叙旧,因为在这秦淮河边,只有夕阳目睹过他梦幻般的前世。他一次又一次地怀念起那些旧人:东晋开国元勋王导、“东山再起’’的谢安、咏絮才女谢道韫、山水诗鼻祖谢灵运、著名诗人谢眺、书圣王羲之、“小圣”王献之……他们的存在填充了他空荡荡的躯壳,并留给他千古余香,使南京在遭遇灭顶之灾后,他仍能被人记住,并涅巢重生!他应该记得他们的。 李白、杜牧来了,李商隐、韦庄也来了,还有王安石、周邦彦、萨都刺……他们写下了一首首金陵怀古诗,可见六朝的传奇鼎盛与文化底蕴的深厚令后世文人墨客魂牵梦萦。专门咏叹乌衣巷的虽不多,但刘禹锡用几个悲凉的意象就让乌衣巷走进了华夏人的内心深处,赋予了乌衣巷永恒的生命。 “乌衣巷”,多么秀气素雅的名字。不管是因东吴时期的禁卫军穿着乌衣而得名,还是因东晋王i身}两族子弟喜穿乌衣彰显富贵而得名,隐藏在这灵秀名字背后的,都是那千百年来人类文明的深厚底蕴所在。“乌衣”原指黑色衣服,古代本指贫贱者之服,指穿黑衣的差役;“巷”是城中的胡同,比街道小。这两个原本格局不高的词碰撞在了一起,竞激发出巨大的能量,占据着东晋文化史上的半壁江山,更让中国古代文学史为之惊艳、震撼! P2-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