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连环画的形式重新演绎了《西游记》。《西游记》讲述了孙悟空出世学艺及大闹天宫后,依次遇见了唐僧、白龙马、猪八戒和沙僧,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吴承恩(1504-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其代表作有《西游记/经典文学名著》,其余作品还有《禹鼎志》,但已散佚,另有《射阳先生存稿》。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家境贫寒。他自幼聪明过人,少年得志,喜欢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因文才出众,在故乡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好评,认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因科考的屡次失败,生活的穷困潦倒,加深了他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神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痛苦与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将近80岁。《天启淮安府志》评价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不过都是他死后的事了。他一生创作丰富,但是由于家贫,又没有子女。作品多散失。
本书用6000余幅画作成功地再现了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用线条勾勒出古代长篇浪漫主义神魔小说的精髓,书中对传统白描技法的熟练运用、对文学巨著精华要义的详尽解读,让我们在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连环画中感受着古典文学的美,也开创了我国古典文学作品连环画脚本创作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