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吴军阅读与写作讲义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作者 | 吴军 |
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亮点展示 内容简介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一直闷头工作,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认可; 明明工作成果不少,但得到提拔的永远不是自己; 工作或生活中说出不合适的话,让场面很尴尬; 汇报工作时不知道把重点放在哪里,让人感觉不专业; 读书或读工作报告时效率很低,难以快速获取有效信息; 每到要写点什么的时候就无从下手,只能上网找范文; 聊天时理解不了别人的言外之意,造成误解; ……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因为你缺乏“理解他人、表达自己”的能力。而这本《吴军阅读与写作讲义》,就是为了给你补上这一课,弥补你在这方面的不足。可以说,这门课比任何一门专业课都能让我们受益终身。 在这本书中,吴军老师非常系统地拆解了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一方面,他以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全部经验为基础,总结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让我们可以拿来就用;另一方面,他也带领我们走进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与一位位大师会晤、共鸣,体会并学习他们如何用文字表达自我,同时也跟随吴军老师的解读,亲身体验何谓阅读。 作者简介 吴军 硅谷投资人,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和互联网搜索专家,畅销书作家。现任丰元资本创始合伙人、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学院董事等职。 得到App课程主理人,开设有“硅谷来信”“数学通识50讲”“科技史纲60讲”等专栏和课程。 著有《浪潮之巅》《数学之美》《文明之光》《硅谷之谜》《见识》《格局》《态度》等十余部畅销书,作品多次获得包括文津图书奖、中国好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在内的图书大奖。 目录 总序 前言序言 为什么要学大语文 2020 年,当我在得到 App 开设“阅读与写作50讲”这门课时,很多人好奇我为什么不去开设一些实用性更强的专业课,而要开大家都学过的语文课。简单的回答是,虽然大家都学了至少十二年语文,但是这依然不足以让大部分人成为优秀的职业人士,更不用说让人理解生活、享受生活了。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习那些在学校里没有讲授的语文内容,特别是以“理解他人、表达自己”为核心的大语文内容—它比任何一门专业课都更能让我们受益终身。 如果一辈子只学一门课,那就应该是语文。 一个人如果学不好数学,还有办法回避矛盾,比如可以通过报考文科专业来远离数学;如果运气好,别的能力强,甚至可以一辈子不碰数学,同样过得很精彩。比如说丘吉尔,虽然他连带括号的四则运算都算不清楚,但还是当了英国的财政大臣和首相。 但是,语文能力差的人运气就没那么好了。根据我当老师的经验,很多人数理化不好,根本原因是看不懂教科书,或者考试的时候连题目都理解不了。也就是说,他们是吃了语文不好的亏,而且这个短板会伴随他们一辈子。比如,很多人不善于理解他人,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而这对所有专业人士来讲都是硬伤。 语文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对人学业和工作的影响上,更体现在对人生活所产生的决定性作用上。我们所说的“语文”,在西方被称为“语言艺术”(language arts)。世界上没有哪门艺术能像语文一样,与生活息息相关,自身又具有极丰富的内涵。人是有感情的,总是希望能被别人理解,也希望能够理解别人。在这方面,一个人能走到哪一步,语文水平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试想一下,两个交往中的人,一个人能够读懂川端康成所描写的那种极为细腻的感情,另一个人却不能,那么在一些场合,后者可能就理解不了前者的心情。即便前者刻意不开启任何可能会让后者感到尴尬的话题,久而久之,两个人也会产生隔阂。相反,如果后者能够读懂川端康成,哪怕他从来没读过,两人的沟通也不会有什么问题。这时,前者所知道而后者尚未知道的事情,反而成了他们互补的地方。至于那些不能很好地用语言表达自己,在单位或者朋友面前说错话的情况,则更是常有的尴尬之事。 那么,语文是什么?或者说语言的艺术是什么?简单地讲,语文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是感受(receptive),包括听、读、观察和理解。中学的时候为什么要学具有代表性的名作?为什么要讲文学欣赏?为什么要考阅读理解?都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感受能力。一个人对文学作品的感受能力,和他在生活中理解他人的能力是一致的。当我们能欣赏托尔斯泰的小说时,就能理解托尔斯泰这个人,能理解当时的俄国社会,也能理解托尔斯泰心中的人性。当我们能读懂一篇科学论文时,就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能理解它有什么意义,也能从研究的方法和结论中获得启发。这时,我们所理解的就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了。 第二个方面是表达(expressive),包括说、写、唱、表述和表演。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和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获得诺贝尔奖的论文只有一页纸多一点,这么短的篇幅就把 DNA 的双螺旋结构讲得明明白白,让我这个非生物学专业的人一读就懂,这就是表达能力,就是语文水平。看到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脑海中马上就能想象到画面,这也体现了李白的语文水平。 那没有文采的人会怎样表达呢?我上学时,有一次老师让大家形容一下荷叶,有人说像倒撑着的伞。这个比喻虽然也达意,但是毫无美感,也没有画面感。老师讲,朱自清先生说,它们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个比喻不仅文辞优美,而且具有动感,因为芭蕾舞女的裙子是跳动的,而荷叶通常是随风摇曳的。 从语文的这两个方面来看,都有艺术的特性。既然是艺术,通常会有一个特点:有规律可循,却没有定势。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觉得学好语文不容易,因为它不像数学那样有明确的对错。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明明写了很多东西,老师却不给高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古代才会有“文无第一”的说法,才会有“文人相轻”的现象。但是,正如艺术水平的高低大家一看就能明白一样,语文水平的高低,周围人也能一下就感觉到。正如我们看好莱坞的电影,会发现里面什么阶层的人用什么样的词汇,虽然他们想表达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很多理工科学生问为什么要学习语文。答案就是,如果你想进入一定的阶层,最好就要掌握那个阶层的用语,而这个教育,需要由语文来完成。遗憾的是,在中国,除了人文学科的学生,绝大部分人的阅读与写作训练就止步于高中毕业了。为了准备“阅读与写作 50 讲”这门课,我委托课程主编李倩老师在得到内部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上过大学语文课,甚至很多文科生都不再上阅读写作相关的课程了。今天社会上还有一个普遍的偏见,就是理工科的学生比人文学科的学生有真才实学,这更加让功课和工作负担沉重的年轻人懒得深度阅读了。 相比之下,美国的中学和大学对于以语文为核心的人文教育要重视得多。哈佛大学唯一一门面向全校学生的必修课是写作课;麻省理工学院的本科生要学够一定数量的人文课程才能毕业;绝大部分顶级名校都会对研究生开设文献阅读课或者类似的研讨课。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根据几百年的教育经验发现,缺乏基本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人在专业上就可能走不远。 斯普特尼克危机之后,美国在基础教育方面做过一次全面的反思。美国的教育家们全方位研究了苏联为什么能够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领先,发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沙皇俄国时代,俄国在人文和艺术领域的教育水平和成就极高。那时,俄国有托尔斯泰这样的文豪,有柴可夫斯基这样的艺术家。于是美国得出一个结论:人文和艺术素养可以带来科学上原创性的创造力。到了 20 世纪末,美国又重新审视了俄罗斯的科研水平,发现它已经落到了世界二流水平,这和苏联时代“理工分校”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相反,美国从斯普特尼克危机之后加强了人文教育,而今天它的原创力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当然,人文和艺术素养的培养涉及很多方面,阅读与写作对工作的帮助则是最直接的。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今天中国的很多理工科大学也意识到了语文的重要性,比如我的母校清华大学就成立了人文学院,并且开始给理工科学生补上过去所欠缺的人文教育。我也以自己在得到 App上开设的“阅读与写作 50 讲”为蓝本,编写了这本《吴军阅读与写作讲义》,希望能够帮更多人补上所欠缺的语文教育,帮助更多人提高语文水平。当然,也希望能让中学生们学会阅读理解,提高考试成绩。 基于上述目的,这本书采用西方大语文的教学方式,强调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语文和其他知识体系的关联。比如说,我会从人性、社会、历史、国家出发讲解经典文学,以便大家能够通过阅读来理解他人;还会从生活和工作中需要的各种文体的写作出发,讲解如何用文字表达自我;作为一种艺术,语文和其他艺术,比如表演艺术、绘画艺术和文学艺术,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本书也会触及这些内容。 最后,我想谈谈语文学习给我自己的生活和职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帮助。作为一个理工科出身的半职业的写作者,我已经出版了十二本书,既有《数学之美》《浪潮之巅》《智能时代》这种硬核科技类的书,也有《文明之光》《全球科技通识》这样的科技史作品,甚至还有《格局》《态度》这样的个人随笔。这些图书获得了中国出版界的各种大奖和市场的认可,而这显然要感谢我过去接受的语文教育,以及一直持续到博士毕业前的大语文训练。 除了帮助我提高写作水平,语文学习对我理解社会、理解生活的帮助也是巨大的。我在职业上取得的成就,除了运气,一半要感谢在专业上的训练和努力,另一半则要感谢理解他人想法以及表达自己意图的能力。一个人想要从独立的贡献者变为一个管理者,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语文水平。作为一个利用全球化机会,并且做全球化产品的人,我需要了解各国国民的特性。 虽然和他们日常的接触必不可少,但是通过阅读了解他们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更为有效。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为过。这个道理很多人懂,却怕自己没有文学细胞,缺乏写作的天分或者口才。久而久之,越来越不愿意写,越来越不愿意说。其实对普通人来讲,想要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并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是有进阶和练习方法的。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注重理论和方法的讲述,后半部分则从四个角度讲解那些在我个人的生命中非常重要的经典文学作品—我跟它们在什么样的境况下相遇,从中获得过哪些理解他人、理解世界的启示,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和表达自我的技巧。有了这些范例,学习就不会再枯燥,练习起来也会有章可循。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