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全球治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思政教育体系建设”为主题,围绕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办的“艺术教育与青年”年会主题开展交流研讨,共同为全球治理背景下外语外贸院校学生工作机制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献计献策。本届年会向参会高校征集了围绕会议主题撰写的研究报告和论文,全集内容涵盖党团建设、网络思政、文化育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一步推动外语外贸院校学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引。
理论探索篇
疫情防控时期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风险及应对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外语类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大学生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研究
机制建设篇
全球治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思政教育体系建设
——以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为例
浅析三全育人视角下的中外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思政教育工作思路
——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法兰斯项目为例
全球治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博士生群体社会化策略
——“精准思政”工作的现实反思与
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建设的全球观
试论外语类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
后疫情时代0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思考
——基于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合的角度
疫情背景下语言类大学思政教育对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面向全球治理外语人才培养的思政教育体系构建
浅谈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中外语类院校内“思政体系”的优化提升
——以大连外国语大学为例
后疫情时代中国高校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思考
后疫情时代下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新路径探究
——以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研究化经济学院为例
全球治理人才培养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创新研究
——以外语院校为例
三“微台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研究
党团建设篇
院级团学组织在高校全球治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探析
——以北外阿拉伯学院支学生会为例
外语外贸院校学生骨干综合发展能力初探
——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
全球治理人才培养背景下提生党员“后续培养”质量的途径研究
——基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回顾性数据的实证研究
党建育人视域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假期党建工作思考
三全育人视域下“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以第二课堂综合素质学分课程建设与实践为例
打造“新生暑假七个一作业”精准思政品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家国情怀篇
基于国际化视野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应对重大疫情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法
试析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以革命精神教育为抓手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基于00后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调查
全球化背景下00后青年认同的现实障碍及提升路径探析
全球治理视域下外语院校研究生“四史”教育的守正与创新
“浸润式”爱国主义教育
——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网络思政篇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体系建设路径探索
网络全球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路
新时代网络舆论危机下高校毕业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育人篇
文化育人视域下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治理人才培养中的能探究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
——德育过程视角下的文化自信培育
心理育人篇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规律探析
——“两阶段、两人群、两动因”三维立体描绘学生心理画像
优化心理委员培养机制高校人才质量提升
新时代宿舍人际关系对女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基于长安联盟高校2019级女生调研分析
就业指导篇
外语外贸类高校学生国际能力追踪调查分析
——以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为例
基于大学生就业工作实际的就业难点与困境分析
——以考研为例
构建目标导向型本科四年学业规划体系
工作坊“PDCA”模式下的国际组织就业指导策略研究
队伍建设篇
全球素养培育课程
——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新途径
以辅导员工作室为依托探索培育优良学风的路径与方法
基于合工理论建立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协同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机制
疫情防控背景下新入职辅导员角色适应的挑战和应对
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角色分析
王静,女,1963年11月出生,法学博士,教授。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虹口区法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卫党建研究会高校专委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国际问题。主持的教学项目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主编《全球视野中国自觉》《中外社会文化与世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构建探究》等。完成“信息时代国外传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挑战与对策研究…国际化办学视野下高校党建研究”“党内政治文化大学文化建设”等市级思政德育研究咨询骨干课题和党建研究课题。“伊拉克战争与公众参与中东外交政策制定”“大学生择业中的心态”“跨校区管理内容与秩序之我见”等多篇论文在《阿拉伯世界研究》《(思想理论教育》等刊物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