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以“突发事件”为研究对象,运用危机生命周期理论、个体情绪和行为决策等相关理论,并结合数理统计、应用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分析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根据危机生命周期理论明确突发事件的发展阶段和主要应对任务,结合每个阶段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对事件的过程提出突发事件应对效果的初始评价量表。根据开发出来的指标体系评价突发事件的应对效果,并构建突发事件应对效果对公众风险应对行为选择的作用机制。 作者简介 雷婷,女,1985年8月生,陕西澄城人,讲师,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从事应急管理、风险决策、人力资源等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省部级教研项目1项,厅局级项目2项,校级课题4项,参与省部级课题2项,编著教材1部,专著1部。发表科研论文12篇,其中被EI检索的8篇,3篇论文发表在CSSCI检索的刊物,2篇发表在CSCD检索的刊物。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和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框架与方法 2 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评述 2.1 突发事件的研究进展 2.2 突发事件应对效果的研究进展 2.3 个体情绪的相关研究 2.4 突发事件中公众风险应对行为的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分析及整体研究设计 3.1 突发事件的特征分析 3.2 突发事件的发展阶段 3.3 整体研究设计 3.4 突发事件应对效果分析:理论研究设计 3.5 突发事件应对效果评价及其对公众风险应对行为选择影响研究:实证研究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突发事件应对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4.1 突发事件应对效果评价指标的构建 4.2 突发事件应对效果评价量表的预测试 4.3 本章小结 5 突发事件应对效果评价的算例验证 5.1 基本概念 5.2 突发事件应对效果的综合评价方法 5.3 数据收集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5.4 算例验证结果 5.5 突发事件应对效果评价的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突发事件应对效果对公众风险应对行为选择的影响机制研究 6.1 突发事件应对效果、个体情绪和公众风险应对行为的关系分析 6.2 概念模型及研究假设 6.3 研究设计及样本数据收集 6.4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6.5 假设检验及结果讨论 6.6 理论贡献 6.7 实践意义 6.8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本书的主要结论 7.2 本书的创新点 7.3 本书研究的局限与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突发事件应对效果的评价量表 附录B 个体情绪评价量表 附录C 公众风险应对行为选择的访谈提纲 附录D 公众风险应对行为选择的评价量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