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齐如山回忆录(上下)/掌故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齐如山 |
出版社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齐如山(1875-1962),名宗康,以字行,是京剧大师梅兰芳背后的“戏袋子”,也是熟识近代社会掌故的宗匠。本书是其晚年旅居台湾时写就的回忆录,内容包罗万象,语言幽默质朴。齐如山一生所历在书中规姥道来,折射出当时社会百态,也展示了他对艺术的见解及艺术家之间的情谊。 作者简介 齐如山(1875-1962),名宗康,在戏曲创作与戏曲理论研究等领域建树颇丰。1912年在北京经常为梅兰芳的表演及剧本提出修改意见。1916年以後的二十多年来,与李世戡等人协助梅兰芳创编新剧。梅兰芳几次出国演出,齐都协助策划,并随同出访日本与美国。1931年与梅兰芳、余叔岩等人组成北平国剧学会,并建立国剧传习所,从事戏曲教育,收集、展览、研究戏曲文物。编辑出版了《戏剧丛刊》《国剧画报》,搜集了许多珍贵戏曲史料。 目录 第一章 家世 儿童时代 考试情形 第二章 学洋文时期 第三章 义和拳进京 洋兵进京 做生意时代 第四章 学警察 谈考试 往欧洲 助革命 看兵变 办俭学会 第五章 看戏的由来 研究国剧 名脚谈话 著述 第六章 编戏 第七章 国剧发扬到国外 宜用哪种方式出国 宜用什么样的脚色 宜先往哪一国 宜演何种戏 应该怎样演法 舞台如何布置法 与司徒雷登先生谈话 与李石曾先生谈话 议国剧出国 第八章 创立国剧学会 研究国剧的原理 搜罗国剧的材料 出版月刊画报 办国剧传习所 编纂《国剧辞典》 第九章 从事著作 《中国剧之组织》 《京剧之变迁》 《戏剧脚色名词考》 《国剧身段谱》 《上下场》 《脸谱》 《国剧脸谱图解》 《戏班》 《行头盔头》 《国剧简要图案》 《梅兰芳游美记》 《梅兰芳艺术一斑》 《国戏浅释》 《故都市乐图考》 《皮簧音韵》 《戏台楹联辑》 《馆子》 《戏中之建筑物》 《戏中桌椅摆设法》 《剧词谚语录》 《歌场趣谈》 《剧学獭祭编》 第十章 征购戏剧物品的工作 整理的工作 剧本戏单等归纳分类 清宫剧本 剧本 堂会戏单 各种脸谱 各种提纲 各地戏台 全国乐器 整理工作中的著作 《戏班题名录》 《承应戏的研究》 《故都百戏图考》 《小说勾陈》 齐氏百舍斋收目 第十一章 避难经过 闭户著述 《烹饪述要》 《北京零食》 《北京三百六十行》 《故都琐述》 《谚语录》 《北平土语》 第十二章 日本投降前后 第十三章 谈家常 逃出北平 逗留上海 第十四章 到台湾 答客问 漫谈国剧工作 第十五章 继续编剧 写回忆录 我的愿望 研究话剧的人应该研究国剧 票友最应该研究国剧 戏界的人员更应研究戏剧 舞蹈家须研究国剧 音乐家应该研究国剧 敬告研究国剧的诸公 序言 今年①十二月二十一日,是高阳齐如山先生八十华 诞。他是中国声名洋溢的大文豪。壮年时曾追随孙中山先 生致力革命,对民国的肇造曾出过大力。他受北方颜李学 派的影响,注重征实之学,家居北平,长期周咨博访,对 于中国社会史之研究,可算是独树一帜的名家。他对于中 国戏剧最有心得,有空前伟大的贡献,奠立了国剧的理论 基础,并实际指导中国歌剧的改良,享有“中国的莎士比 亚”之盛誉。他力谋国剧为世界所重视,美国电影事业的 发展,曾间接受其影响,此点尤值得注意。戏剧是一种综 合艺术,所以他对于音乐、舞蹈及其他固有艺术,也都有 深刻的研究。至于著作之富,文辞之美,当代作家罕见其 匹,冠冕群伦,良非偶然。其所著《回忆录》,长二十余 万言,堪称为中国现代第一部传记文学。齐先生年登八 秩,神明未衰,元气淋漓,不让后辈,著述讲论,砣砣不 休,他现任职务是中国歌剧改良委员会主任委员,对于培 育人才,尤所关心。台北县板桥公园艺术学校的创设,实 受先生的精神感召。先生今年荣膺第一届学术奖金,声望 所归,万流仰镜,并世学人皆推尊为鲁殿灵光、国之瑰 宝。当此吉日良辰,我们愿略述先生言行,以为青年勖 勉,并以申祝颂于万一。 (一)革命家的齐先生 先生原籍河北高阳,九世祖林玉公(国琳)与博野颜习 斋(元)、蠡县李恕谷(塨)为莫逆之交。因想抗拒清朝,成 立军事组织,事虽不成,而留下了齐氏一族革命的传统。 先生的曾祖竹溪公和父亲禊亭公,两代都是进士,祖父是 阮元的门生,父亲是翁同稣的门生。先生自五岁至十七 岁,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博习古代经典。十九岁在北平进 同文馆,学习德文和法文。在馆肄业五年,因庚子事变, 同文馆停办,先生遂经营商业。后来凡三次游历西欧各 国。在法国他遇见了张静江、张溥泉,在英国遇见了吴稚 晖,遂得晋谒孙中山先生,决心把他的义兴局作为在北平 的秘密革命机关。辛亥起义,清庭大臣良弼在北平被炸 死,齐氏的义兴局实有很大的功劳。 北平的爆炸案,在当时曾发生了很大的作用。齐先生 等革命党人从上海偷运自制的炸弹到北平,以便行刺良 弼,因为恐怕炸弹不响,又带一颗到南苑齐氏的农场里试 放。试验的结果,爆炸力很好,再由义兴局秘密策划派出 人员将良弼炸死。这一颗炸弹在当时的京城炸死了清政府 的大臣,不但清室闻之丧胆,而且流传着谁敢阻挠革命就 炸死谁的话,把袁世凯也吓坏了。这一颗震动北平城的炸 弹,终于促成了南北和议,与中华民国的提早诞生。齐氏 不避身家性命的危险,毅然在禁卫森严的首都,利用自己 所经营的商店作为革命活动的中心,这决不是一般人所能 做、所敢做的事情!这一位文豪泰斗,原来是一位传奇式 的英雄。 …… 齐先生为学、为文,都注重创造的精神。他在《人生 经验谈》里有一段话,题日“不由恒蹊”(《中国一周》 第二六五期),他自称生平佩服这四个字,兹节录如下: 古人有一句话日:“不由恒蹊”,意思是不走别人常 走的路。这句话乍听似乎很平常,细一研究,确极有意 义,也可以说是极重要。所谓不走别人常走之路者,就是 有创造性。不过我个人的见解,“不由恒蹊”四字,比 “有创造性”四字较好,而没有毛病,此层在下边补充谈 之。 盖人生一世,若没有创造性,那是一点成就也不会有 的。凡享有大名有成就的人,都是得力于此四字。例如: 大经济家、大史学家、大文学家、大诗词家、大书画家等 等,都是不拾人之牙慧,自己有特别的创作,才能享名。 不但此,就是各种实业,各种工艺,凡能留名于后世者, 也一定有他的特别创造。西洋更是如此,倘永远是人云亦 云、按部就班的往前走,那是一生不会有什么发明的。由 此推广言之,可以说是世界上都离不开创造性。 不过,诸君须要注意:“有创造性”四字,与“不由 恒蹊”四字,性质虽然无异,但言外之意,则稍有不同。 不由恒蹊者,是有恒蹊而不由。但你必须知道恒蹊是怎么 一条道路,不但须知道,还要知道得清清楚楚,你才能不 走它,而另走他道。你还不能离它太远,倘离它太远,你 是走不到的。比方说,由延平北路到中和乡,走法当然可 以不同,但差了方向是绝对不成的——这就如同人求学 问,当然应该先学,把应该知道的都知道喽,把应该会的 都会喽,然后凭借着这些知识,去另找道路来走。倘自己 毫无知识,或学问不够,便要另找路走,另行创作,那必 是一无所成的。这就如同唐诗,是唐朝人所创,人人说它 好,可是他若不熟读诗经,不精研汉魏六朝的诗赋等等, 他绝对不能创作出唐诗来;宋词元曲也是如此,他不但须 熟读诗经及汉魏辞赋,而且须精研唐诗,否则他也创不出 宋词元曲来,周朝的诗经,汉魏的辞赋,就是唐宋元等朝 学者的恒蹊。这就是我所说,“不由恒蹊”比“有创造 性”四字好的地方;按有创造性,当然也得有凭借,但他 话的语气,未能补足耳。 齐先生壮年时代曾亲自参加国民革命,已见前述。三 十五岁以后,专心研究戏剧,其宗旨在致力 导语 本书是戏剧理论学家齐如山晚年旅居台湾的追怀之作,内容包罗万象,语言平实质朴。主要内容有作者亲历清末科举、开设同文馆、义和团进京、军阀割据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作者自身研究戏剧、为梅兰芳编剧、出国推广京剧等事件,兼及老北京风土人情等。 精彩页 第一章 家 世 我从前写过一篇自传,经“中央”文物供应社给印了出来,即列在《齐如山随笔》一书的头一篇。友人们看了,都夸奖说写得很有趣,都嘱我再往详细里写一写,尤其当时的张秘书长晓峰先生,特别嘱我务必写出来,不得已只好再写一次。要往详细里写,则比原写之文多添几个方面,第一,得说说我的家世。因为一个人的家世,与他个人的学识、行为、思想等等都有极大的关系,谚语中有两句话说:“盐打哪么咸,醋打哪么酸?”这两句话,虽然鄙俚,而确系实情。吾族乃于明朝永乐二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山东河南两省于该时由山西迁去者也不少,河北一省尤多,大家都说是由大槐树底下迁去的。清朝末年,有许多河北省的军官,重到山西,又寻找到了大槐树之所在,系一破庙,盖当年迁民时,都在此处聚齐,再往各处出发,所以众口一辞,日大槐树底下。民国后有许多军官捐款,把该庙又重建了一次,足见中国人念旧不忘本的心情之浓厚了。当年山西往河北省的移民,为什么有这样多呢?这也无妨随带着说几句:元朝在河北省一带杀人就很多,后来因为用他们自己的人拱卫京畿,河北省各处就来了许多蒙古人居住。明朝初年徐达、常遇春二公,一由山东北上,一由河南北上,把河南、山东的人杀了已经不少,因为河北居民,以蒙古人为较多,故杀得更多,未被杀的也都赶得跑到蒙古一带,于是河北省便空虚了,这是移民的所由来。吾族在明朝初年,有三家富户,一家有地一千余顷,一家八百余顷,一家六百余顷,三家共两千五百余顷,现在一个稍富之村落,全村共有不过五十顷地(水乡除外)。以此衡之,共有五十村之地,稍小之县,所辖也不过五六十村,是彼时吾族之地,共有现在一全县之多,此更足见彼时地面人烟稀少了。 吾族在明朝末叶之前,多是务农,讲究读书之家很少。明朝末年,才有研究经史之人,因与本县孙文正公(承宗)为至亲,所以也颇讲经济。到吾八世祖文登公,便专与学者来往,九世祖林玉公(国琳)与河北省新城县王余佑(五公山人)、蠡县李恕谷(垛)、博野县颜习斋(元)诸公都是莫逆交,因想抗拒清朝,成立军事机构,故与窦大东、二东兄弟(二东即戏中《连环套》之窦尔敦)诸人研究御敌之策,当时还收复了雄县等三县。后因见清朝势力太大,便知难而退,当时主持此事者,即先九世祖,虽未成功,而遗留下了一种反清的情绪,故一直到光绪年间,吾族总是有革命的遗传性。 自先八世祖便讲读书,然总未出有功名之人。彼时所谓功名,总是指举人进士而言,到先高祖治鲁公(讳秉礼)始请得一位大经学家(甘肃省人,偶忘其姓名),教授先曾祖兄弟。此公尤长于三《礼》,每讲古礼,如明堂朝贺,冠婚丧祭乡相见等礼,则必实地讲授.凡学生、下人、书童、工人等等,都得参加,某人去宾,某人去主,都要各就位次,如此讲法,则古礼便容易明了多矣。此种讲书的作风,一直传到先严,尚未衰歇,到了我本身的学问,可就差多了。先祖后成进士,乃阮文达公(元)之门生,先伯祖亦系举人。先严为武昌张廉卿先生(裕钊)十余年之受业学生,后中壬辰科贡士,甲午殿试才成进士,为翁文恭公(同稣)及李文正公(鸿藻)之门生。因两辈的老师都有南方人,江浙的风俗及用功的方式又吸收了很多,即用以教导我们这一辈,所以我们的知识,在儿童时,就比平常儿童较优了。以上种种情形,都是于我受教育有关系的事情,所以不嫌覙缕,大略的述说一些而已。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