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包括七章。第一章回顾了乡村林业概念的国际背景和起源,并回顾了我国乡村林业发展历程及其政策特征。第二章提出了从城乡比较、林区与粮区比较的视角指出增加林区农民收入是乡村林业最现实的议题。第三章从林区与粮区的产业投入比较、林业和农业产业政策比较、林业生态建设要求和林业经济基础及林业特征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林区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第四章从林业政策目标导向、赋权、乡村林业组织化和林业经济价值实现手段多样化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乡村林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五章介绍了我国各地对乡村林业发展的实践探索及其评析。第六章介绍了日本的山村振兴与林业发展,特别强调了日本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对林业的发展和山区振兴的意义。第七章从完善对山区林区扶持的法律体系建设、健全集体林地“三权分置”运行机制,完善集体林权流转制度、加大对林业产业化的政策供给、探索生态公益林促进林农就业增收的实现机制、进一步完善财政、金融等产业扶持政策、完善乡村林业发展支撑体系的外部保障系统六个方面探讨了我国乡村林业目标的实现路径。 作者简介 顾燕峰,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讲师,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经济史、政治经济学和公共管理与政策,尤其关注市场整合、文化、社会信任和人口流动等研究问题。 目录 前 言 导 论 第一章 舶来概念:乡村林业及其发展历程 第一节 乡村林业的概念及其由来 第二节 我国乡村林业发展历程及其政策特征 第二章 现实议题:林区农民收入问题 第一节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与农民收入现实 第二节 林业收入与林区农民收入现实 第三章 探根究底:影响林区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 农业和林业产业投入差异极大 第二节 以耕地为载体的惠农强农富农政策难以传导至林区 第三节 生态建设要求压缩林农就业增收空间 第四节 林区经济基础薄弱与林业特质导致林农收入增长缓慢 第四章 棘手问题:乡村林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节 明确乡村林业政策目标导向 第二节 赋权问题 第三节 乡村林业的组织化 第四节 林业经济价值实现手段多样化 第五章 实践尝试:我国乡村林业的探索 第一节 福建省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制度 第二节 福建省南平市“森林生态银行” 第三节 林权抵押贷款模式探索:福建省林权收储担保 第四节 林权流转模式探索:江西林权流转奖补政策 第五节 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的探索:重庆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 第六节 国家购买生态服务模式探索:生态护林员岗位制度 第七节 科技富民模式探索:浙江“一亩山万元钱”林业科技富民模式 第六章 他山之石:日本的山村振兴与林业发展 第一节 日本林业概况 第二节 日本乡村林业体系特色 第三节 山村振兴与林业发展 第七章 何以解忧:乡村林业目标的实现路径 第一节 完善对山区林区扶持的法律体系建设 第二节 健全集体林地“三权分置”运行机制,完善集体林权流转制度 第三节 加大对林业产业化的政策供给 第四节 探索生态公益林促进林农就业增收的实现机制 第五节 进一步完善财政、金融等产业扶持政策 第六节 完善乡村林业发展支撑体系的外部保障系统 附 录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