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乾嘉时期是清代朴学(考据学)全盛时期,代表着一个中国传统学术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本书涉及的江永、汪烜、戴震、凌廷堪等儒者在精通考据的基础上皆有思想义理的创见。乾嘉时期的音乐学术成果丰富、音乐思想有独特价值,礼乐问题在乾嘉时期有着不同于前世的自身特色,在知识考订和思想建构两个方面均呈现值得重视的学术文化状态。 本书将研究主题限定在礼乐和礼乐思想领域,不光是为了使问题探讨更集中、更深入,而主要是因为礼乐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主干,更是儒家音乐思想的核心价值,礼乐现象的背后是非常丰富而重要的礼乐思想,主题限定在礼乐思想可以深入观察礼乐的内涵及变迁情况,看其在清代乾嘉时期的思想面貌,进而说明礼乐及其思想义理的发展流动问题。 作者简介 袁建军,博士,在站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获得西安音乐学院学士、硕士及中国音乐学院博士学位,现任职于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美学会、中国音乐史学会、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主要教学与研究方向:音乐美学、中国音乐思想史、中国音乐史、音乐教育哲学。在《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人民音乐》《中国音乐》《黄钟》《交响》《星海音乐学院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及省级社科规划、教育科学规划、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课题等多项,同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教育部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曾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中国音乐学院优秀毕业生,获第六届“人音社杯”音乐书评征文活动“二等奖”,获第九届全国高校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暨“上海音院出版社奖”二等奖。 目录 绪论 一、关于本书选题 二、问题的提出 三、本书的关怀 四、研究现状综述 五、相关概念的厘定 第一章 乾嘉时期的时代背景及其礼乐概况 第一节 乾嘉时代及其音乐概况 一、时代背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二、音乐学术背景:清代礼乐扫描 第二节 清代礼乐思想—般面貌与乾嘉学术 一、清代礼乐思想概貌 二、反思理学回归原典 第二章 “声音自有流变”——江永礼乐思想研究 第一节 江永及其思想特点 一、生平及学行 二、学术思想及方法 第二节 江永礼乐思想内涵 一、通经以明道,明道以救世 二、亦雅亦俗,雅俗兼采;损益通变,礼时为大 第三节 江永学术对礼乐思想的意义 第三章 “唯其淡也,而和亦至焉矣”——汪烜礼乐思想研究 第一节 汪烜及其思想特点 一、生平及学行 二、思想渊源 三、学术思想及治学方法 四、汪烜对古代论乐文献的考证 第二节 汪煊礼乐思想内涵及特点 一、“唯其淡也,而和亦至焉矣!” 二、“淡和”主张之体现——琴曲实践 第三节 汪煊学术对礼乐思想的意义 一、汪炬“淡在和上”的音乐思想是其整个学术思想的表征 二、汪炬的礼乐思想彰显了传统儒家音乐思想在清代中叶的表现状态 三、思想来源和立场 四、汪烜礼乐思想特点 第四章 “礼乐通情,以情定理”——戴震礼乐思想研究 第一节 戴震及其思想特点 一、生平及学行 二、思想渊源 三、义理思想 四、治学方法——由训诂以求义理 第二节 戴震礼乐思想内涵 一、理、礼、乐、情——关系溯源并辨析 二、礼乐思想诉求——反思理学、达情遂欲 三、礼乐思想旨归——“以情絮情”、以情定理 第三节 戴震学术对礼乐思想的意义 第五章 “圣人之道,一礼而已矣”——凌廷堪礼乐思想研究 第一节 凌廷堪及其思想特点 一、生平及学行 二、思想渊源 三、学术思想 四、治学方法 第二节 凌廷堪礼乐思想内涵 一、以礼代理 二、以乐观礼 第三节 凌廷堪学术对礼乐思想的意义 第六章 乾嘉朴学礼乐思想定位及意义 第一节 江永、汪煊、戴震、凌廷堪音乐思想异同 第二节 清代礼乐思想的哲学基础与音乐美学观察 一、先秦诸子思想 二、“三礼”与《乐记》 三、宋儒思想言论 第三节 从四人礼乐观看礼乐思想在历史上的流变 结论 附录 汪烜论乐文字辑录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