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地理知识大观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地理
作者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纵横千万里,贯穿天地间。由陈百明、张笑恒编著的《地理知识大观》用最新的资料和最权威的数据,详细介绍大千地理世界。全书共分八篇,分门别类地向读者介绍了地球、海洋、草原、高原、盆地、沙漠、山脉、江河湖泊、沼泽和湿地等地理知识,让我们通过清新的文字叙述了解地球在漫长岁月中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以及地球“身上”各个部位的形成和特点。

内容推荐

由陈百明、张笑恒编著的《地理知识大观》作为权威专家精心打造的青少年科普读物,力求融学术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使各个知识点综合各家之见,浓缩各派之说,让当代年轻人及广大地理知识爱好者对自然地理、对自己所在的星球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只有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家园!

目录

第一篇 人类共同的家园——我们的地球

第一章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第一节 地球的诞生和演变

地球的诞生和初期发展阶段/地球的前古生代时期/地球的古生代时

期/地球的中生代时期/地球的新生代时期/地质年代划分表

 第二节 地球各个部分的形成与演变

大气圈的形成/水圈的形成/岩石圈的演化/大陆的起源/大洋的

起源和演化/劳亚古陆的起源和演变/冈瓦纳古陆的起源和演变

 第三节 地球与生命的起源学说

地球低温起源说/盘古开天地说/康德—拉普拉斯说/大爆炸理论/

创世说/一元论/二元论

 第四节 人类对地球的认知理论

天圆地方说/地动说/地心说/地幔对流说/大陆漂移说/地球板

块构造理论/海底扩张说/地球膨胀说/中微子地球演化说/地球

物理反演论

第二章 地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第一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大气圈/地球的水圈/地球的生物圈/地球的岩石圈/地球

的软流圈/地球的地幔圈/地球的外核液体圈/地球的固体内核圈

 第二节 地球的物理性质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赤道周长和半径/地球的赤道引力/地球

的地核半径/地球的表面积/地球的磁场/地球的质量和密度/地

球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

第三章 地球的地形和地貌

 第一节 地形地貌的基本类型

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

 第二节 地形地貌的其他特殊类型

冰川地貌/喀斯特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冻土地貌/海岸地

貌/丹霞地貌/雅丹地貌

 第三节 中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特征

第一阶梯/第二阶梯/第三阶梯

 第四节 各大洲地形地貌的基本特征

亚洲地形的基本特征/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非洲地形的基本特征/

北美洲地形的基本特征/南美洲地形的基本特征/大洋洲地形的基本特征/南极洲地形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 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的含义/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的速

度及变化/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的含义/地球公转的方向/地球公转的速度及变化/地球公

转的周期/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第三节 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定义/地壳运动分类/地壳运动的一般特点/地壳运动形成

的地貌/地壳运动的足迹/地壳运动产生的原因

 第四节 地球“表面”的网纹

经线/经度/纬线/纬度/本初子午线/日界线

第五章 地球的秘密

 第一节 地球自身的秘密

众说纷纭的地球成因/地球的年龄之谜/地球还能活多久/地球将会

有怎样的归宿/地球是宇宙的“骄子”吗/地球里面的奥秘/地球体

积是缩小,还是增大/地球转速是在延缓,还是在加快/地球荷重在

增加,还是在减少/地球上的水从哪里来/地震为何难以预测/地震

为何多在夜间发生/消失了的大陆

 第二节 奇异的地球现象

巨雹是怎样形成的/龙卷 风成因探秘/神奇的极光/“温室效应”的

争议/沙子会唱歌/远古时代石球之谜/会生蛋的岩石/诡异的北

纬30度/各国“死亡谷”探秘/雪崩之谜/火山喷发之谜/富士山

之谜/神异巨制——沙漠岩画/火焰山“火红”之谜/阿苏伊幽谷探

险/卡什库拉克的神秘洞穴/岩石形成的奥秘/莫名其妙的黑暗/

富士火山觉醒在即?/土耳其的地下城市/寻找伊甸园/撒哈拉绿洲

是如何变成沙漠的

第二篇 蔚蓝色的世界——海洋

第六章 海洋的形成与特点

 第一节 海洋的形成

海洋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海水的特性

海水的颜色/海水的热容量/海水的温度/海水的盐度/海水的密

度/海水的冰点/海水中的压力

第七章 海底世界

 第一节 海底地貌

海岭/海沟/海盆/大陆架/大陆架的划分/大陆坡/深海平原/

海底峡谷

 第二节 海底矿产

石油、天然气/煤、铁/海滨砂矿/多金属结核和富钴锰结壳/热液

矿藏/可燃冰

 第三节 海底沉积物

海底沉积物的来源/滨海沉积/浅海沉积/半深海沉积/深海沉积

 第四节 海洋里的生灵

地球海洋中的第一个生命王国——三叶虫世界/海洋生物的种类/海

水里的有机物知多少/印度洋珍稀磁性海螺/海参长生之谜/没有阳

光照样活的海底生物/海星/潜在海底的珊瑚/海兽不患潜水病的秘

密/“凶恶”的大鲇鱼/绚丽多彩的海洋植物/种类繁多的游泳动物/

五光十色的软体动物/晶莹剔透的腔肠动物/漂亮的水母/深海怪鱼

第八章 海洋波动现象

 第一节 海浪

海浪的形成/海浪的特点/各种形式的海浪

 第二节 潮汐

海洋潮汐的成因/潮汐类型

 第三节 洋流

洋流的成因/洋流的特点/洋流的分类/洋流的影响/世界主要洋

流分布

 第四节 海洋灾害

灾害性海浪/海冰/赤潮/海啸/风暴潮/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

现象/台风

第九章 世界著名的海

 第一节 亚洲

黄海/东海/南海/渤海/日本海/濑户内海/苏拉威西海/安达

曼海/爪哇海/里海/阿拉伯海

 第二节 欧洲

格陵兰海/死海/黑海/挪威海/巴伦支海/喀拉海/北海/波罗

的海/鄂霍次克海/东西伯利亚海/拉普捷夫海/楚科奇海

 第三节 美洲

波弗特海/加勒比海/白令海

 第四节 非洲

红海/地中海

第十章 地球著名的大洋

 第一节 太平洋——“和平之洋”

太平洋的面积及界限/太平洋的地质地形/太平洋的构造演化史/太

平洋的表层环流及水文特征/太平洋的气候/太平洋上的主要岛屿/

太平洋的矿产资源

 第二节 大西洋——“大力士神的栖息地”

大西洋的面币只及界限/大西洋的地质地形/大西洋的气候/大西洋赤

道潜流/大西洋深层地中海水/大西洋生物资源/大西洋半日潮

 第三节 印度洋——“通往东方的海洋”

印度洋的面币只及界限/爪哇海沟/印度洋的海底沉积/印度洋的形成

与演变/印度洋的气候/印度洋的水文特征/印度洋的生物资源

 第四节 北冰洋——“北极之海”

北冰洋的面积及界限/北冰洋的地质地形/北冰洋海底沉积物/北冰

洋的气候/北冰洋的水文特征/北冰洋生物和资源

第三篇 风吹草低见牛羊——美丽的草原

第十一章 草原的形成及特点

 第一节 草原的形成

草原形成的外部条件/草原形成的内在因素

 第二节 各具特色的草原类型

美丽的疏林草原/水草丰美的草甸草原/辽阔的干草原/干旱的荒漠

草原/奇异的山地草原/四季常青的山地草丛/巍峨挺拔的高寒草原

 第三节 丰富多彩的草原资源

牲畜的粮仓”/宝贵的“活财富”/种类繁多的天然动物园/别具一

格的塞外鱼乡/得天独厚的中草药材/素中之荤的草原“口蘑”

第十二章 草原的分布

 第一节 世界草原分布

北美大草原/南非草原/欧亚大草原

 第二节 中国著名草原

呼伦贝尔大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若尔盖大草原/那拉提草原

第四篇 “大地的舞台,上帝的脸盆”——高原与盆地

第十三章 大地的舞台——高原

 第一节 高原的形成

高原的成因/高原在世界上的分布/高原的气候特征/高原的动植物

特征/高原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二节 中国高原特点

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

 第三节 世界高原的特点

巴西高原/德干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墨西哥高原

第十四章 上帝的脸盆——盆地

 第一节 盆地的形成及其特点

盆地的成因/盆地的气候特征/盆地的动植物特征/盆地资源的开发

与利用

 第二节 中国盆地的特点

四川盆地/塔里市盆地/吐鲁番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第三节 世界盆地的特点

刚果盆地/巴黎盆地/滨里海盆地

第五篇 浩瀚无垠的沙海——沙漠

第十五章 沙漠的形成及特点

 第一节 沙漠成因

沙漠形成的气候因素/沙漠的沙源

 第二节 沙漠的风成地貌

风蚀地貌/风蚀城堡/风蚀长丘和风蚀劣地/石窝和石蘑菇/风蚀

雅丹和白龙堆/风积地貌/最小和最大的新月形沙丘/纵向沙垄/

金字塔沙丘

 第三节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海市蜃耧/能“报时”的澳大利亚怪石/沙子会唱歌/沙漠之水哪

里来

第十六章 沙漠里的动植物资源

 第一节 沙漠里的野生植物资源

荒漠森林/天然草场/药用、纤维植物

 第二节 栖息在沙漠里的珍禽异兽

穴居动物/善奔跑的珍兽/稀罕的鸟

第十七章 沙漠特征

 第一节 中国主要沙漠的特征

塔里市盆地的沙漠/准噶尔盆地的沙漠/紫达市盆地的沙漠/阿拉善

地区的沙漠/鄂尔多斯地区的沙漠和沙地/内蒙古高原东部和东北平

原西部的沙地

 第二节 世界主要沙漠的特征

阿拉伯沙漠/鲁卜哈利沙漠/叙利亚沙漠/内夫得沙漠/塔克拉玛干

沙漠/卡拉库姆沙漠/克齐尔库姆沙漠/塔尔沙漠/撒哈拉沙漠/利

比亚沙漠/努比亚沙漠/卡拉哈里沙漠/巴塔哥尼亚沙漠/阿塔卡马

沙漠/澳大利亚沙漠/大沙沙漠/维多利亚大沙漠/吉布森沙漠

第六篇 世界的脊梁——山和山脉

第十八章 山和山脉

 第一节 山

山顶/山脊/山披/峭壁/悬崖/山麓/山谷/山口/山脉/山系/

山结/山原/山区/褶皱山/向斜山/背斜山/单面山/断块山/方山

第十九章 山和山脉的形成及分类

 第一节 山和山脉的形成

形成原因/走向和形成

 第二节 山的类型

高山/中山/低山/山地/构造山/侵蚀山/堆积山

 第三节 山脉的类型

褶皱山脉/穹形山脉/断块山脉/火山山脉/高原山脉

第二十章 中国及世界主要山和山脉

 第一节 世界主要山脉和山的特征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脉/安第斯

山脉/兴都库什山/富士山/乞力马扎罗山

 第二节 中国主要山脉和山特征

唐古拉山脉/秦岭/大兴安岭/太行山/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台湾山

脉/泰山/衡山/华山川巨山/嵩山/黄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

山/九华山/武当山/青城山/武夷山/鸡公山/麦积山/井冈山/天

台山/琅琊山/三清山/金佛山/昆仑山/天山

第七篇 地球的大动脉——江河湖泊

第二十一章 江河湖泊的形成与特点

 第一节 江河的形成

河流的成因/河床的演变/影响中国河流发育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湖泊的形成

湖泊的成因类型/湖泊的演变/湖泊形态参数/影响湖泊演变的主要

因素

 第三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

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去均夷化作用

 第四节 湖泊的地质作用

湖水运动的特征/湖泊的剥蚀和搬运作用/湖泊的沉积作用

 第五节 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系/流域/水量(流量)/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

 第六节 湖水的特性

湖水运动/湖泊水位/湖水的热学特性/湖水的辐射和光学特性/

湖水的化学特性

 第七节 中国河流的主要特点

河流众多,源远流长/水量丰沛,随季节 而变/地区差异显著/水利

资源丰富,经济地位显著

第二十二章 中国的主要江河湖泊

 第一节 主要河流

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黑龙江/市公花江/雅鲁藏布江/怒江/珠

江/京杭大运河/通天河/沱沱河/金沙江/岷江/沱江/赤水河/

嘉陵江/乌江/湘江/汨罗江/汉水/赣江/乌苏里江/鸭绿江

 第二节 主要湖泊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兴凯湖/呼伦湖/贝尔湖/

博斯腾湖/南四湖/微山湖/昭阳湖/洪湖/滇池/洱海/千岛湖/

东湖/西湖/瘦西湖/五大连池/白头山天池/青海湖

第二十三章 世界主要江河湖泊

 第一节 主要河流

尼罗河/亚马逊河/密西西比一密苏里河/勒拿河/额尔齐斯河/

叶尼塞河/伏尔加洵/澜沧江一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多瑙河/

泰晤士河/蒹茵河/刚景河(扎伊尔河)/袼兰德河/拉普拉塔河/

墨累河

 第二节 主要湖泊

苏比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维多利亚湖/

成海/死海/黑海/坦噶尼喀湖/贝加尔湖/大熊湖/马拉维湖

第八篇 地球之肺——沼泽与湿地

第二十四章 沼泽与湿地的形成及特点

 第一节 沼泽与湿地的区别-

什么是沼泽/什么是湿地/沼泽与湿地的关系和区别

 第二节 沼泽的形成与分布

沼泽的成因/沼泽形成的主要条件/沼泽发育过程/中国沼泽分布/

世界沼泽分布

 第三节 湿地的形成与分布

湿地的成因与条件/中国湿地的分布/世界湿地的分布

 第四节 沼泽的主要类型

草本泥炭沼泽/市本一草市泥炭沼泽/木本—草本—藓类泥炭沼泽/

藓类泥炭沼泽/草本潜育沼泽/木本一草本潜育沼泽

 第五节 湿地的主要类型

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滨海湿地)/人工湿地

 第六节 沼泽的基本特征

巨大的“蓄水库”/蒸发是沼泽水分和热量支出的主要形式/罕见的

夏季霜冻/白茫茫的辐射雾/沼泽冻结与解冻缓慢/奇特的食虫植物

/具有旱生植物形态结构/特有的微地貌

 第七节 湿地的基本特征

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系统的生态脆弱性/生产力高效性/效益的综合

性/生态系统的易变性

第二十五章 沼泽与湿地的资源与利用

 第一节 沼泽的资源与利用

末来的耕地/广阔的草场/鸟的乐园/特有的药用植物/造纸原料

基地/最年轻的煤——泥炭及其利用

 第二节 湿地的资源与利用

物质生产功能/大气组分调节 功能/水分调节 功能/净化功能/提

供动物栖息地功能/调节 局部小气候

第二十六章 中国及世界主要沼泽湿地概况

 第一节 中国主要沼泽湿地

若尔盖/巴音布鲁克/三江平原湿地/黄河三角洲湿地/扎龙湿地/

辽河三角洲湿地

 第二节 世界主要沼泽湿地

卡奇沼泽地/瓦怖甘沼泽/苏德沼泽/卢坎加沼泽/奥卡万戈沼泽/

红树林沼泽/大沼泽地/潘塔纳尔沼泽地/马卡迪卡迪盐沼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第一 节地球的诞生和演变

地球是人类生命的发源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行星。正像世间万物一样,地球也有其本身的发展规律及周期系统,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地球从无到有,从无生命到最后创造了人类,并发展到今天的文明社会,经过了46亿年的漫长岁月。我们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应该去认识、了解、保护这个属于人类的家园。科学家们根据各种类型的岩石、化石、岩层变形的迹象,岩层或岩体之间关系等地质记录,同时利用一些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探测研究,把地球的形成发展史分为五个阶段,下面我们就对这五个阶段做一个详细的讲述。

■地球的诞生和初期发展阶段

众所周知,地球是太阳系众多恒星中的一员,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恒星演变的一般规律来推测地球的起源和早期演变史。

一颗恒星的演化大体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引力收缩阶段,即弥漫星云间的相互引力而集中成一团团星云,这是恒星形成的基础物质。第二阶段为核反应阶段,原始星云间相互碰撞发热,内部进行剧烈核反应,当这种反应产生的辐射压力达到与引力平衡时,恒星的体积和温度就不再明显变化,从而进人一个相对稳定的演化阶段。恒星在这一阶段停留的时间最长,占其生命的主要部分,可以称为“壮年期”。第三阶段是衰老阶段,即作为核聚变燃料的氢和氮等逐步耗尽。当恒星核心部分的氢全部聚变为氦以后,产能过程停止,辐射压力下降,星核将在引力作用下收缩。收缩产生的热将使温度再次升高,达到引发氦燃烧的程度,其结果是将3个氦核聚合成1个碳核。类似的过程继续下去,将合成氧、硅等越来越重的元素,直到合成最稳定的铁为止。这一阶段的恒星经历多次的膨胀收缩,光度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可以说是恒星的“更年期”。

据此推测,地球最早可能是由大大小小的星云团集聚而成的。科学家认为,在47亿年前,它的质量已经与现在的地球质量相接近。不过,那时候的地球还只是许多微星的集合体,叫原地球。原地球在引力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的作用下,不断受热,当其内部的温度达到一定高度,可以熔化铁、镍等元素时,这些元素迅速向地心集中,于是形成了地核与地幔,地壳初步分异,这个时期距今大约46亿年。

由于原始地壳非常薄弱,而地球内部温度又很高,因此火山频繁喷发,喷出的气体构成了原始大气,如CH4、NH3、H2、H2O(水蒸气)、H2S、HCH等,但无游离的氧(现在大气中的氧是光合生物蓝藻和绿色植物出现后长期积累起来的)。后来,在闪电、紫外线、冲击波、射线等能源的作用下,又开始形成了一系列如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化合物。

这些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经过不同的方式汇集到原始海洋,在适当条件下进一步缩合成结构原始、功能不专一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这些生物大分子在原始海洋中长期积累,浓度不断增加,逐渐凝聚成小滴状,形成多分子体系。这些分子系统又经过长期的进化,大约在35亿年前终于形成了具有新陈代谢和自我繁殖能力的原始生命体。这一阶段为非细胞生命阶段,即实现了从非生命到生命转变的伟大过程。

■地球的前古生代时期

从距今30亿年左右到5·7亿年的这段时间,是地球的前古生代时期,相当于地球的少年时期。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是,小块的陆核开始出现,后来逐渐扩大并形成陆地。距今28亿年前,非洲南部有小块稳定陆核形成。25亿年前,各大陆内相继形成若干个小块稳定陆地。直到距今17亿年左右,稳定大陆的面积在相对比较短的历史阶段里大大增加,接近现在的陆地规模,但还没有真正地稳定。直到距今14亿年左右,稳定大陆最终形成,地球岩石圈的演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同时期,生物界的发展进入第二阶段,即原核细胞阶段。这一阶段生命已经有了细胞形态,形成了有真正的细胞膜,但是还没有真正的细胞核,蓝藻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其后进入到第三阶段的进化,出现了真核细胞,从原核细胞发展到真核细胞可谓生物界完成的最重要的一次进化。

P3-5

序言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繁衍生息,不断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着美好的家园。尽管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可是在过去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非常肤浅。

由于古代科学不够发达,人类对自己生存的空间产生了各种遐想,以致产生了很多美丽的传说,并一直流传至今。比如:在中国古代,关于地球的起源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女蜗补天等传说。而在古希腊的神话中,宇宙也是在混沌之中诞生的,最先出现的神则是大地之神——该亚(Gaea)。天空、陆地、海洋都是由她而生的,因此她成为最有权势的诸神之一,人们都尊称她为“地母”。

随着文明时代的来临,关于地球的谜团一个个地被解开了,人们不再靠想象来解释地球的一些现象,而是开始用科学依据来给出合理的解释。比如:“天圆地方”说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

历史的车轮又滚动到了唐代,一行(俗名张遂)等天文学家通过精确的测量,彻底否定了这一学说。人类对地球的认识逐渐深入,哥白尼提出了地动说,也叫太阳中心说,认为地球绕太阳旋转。在这之前,人们对天体的研究都是以地球不动、众天体围绕地球旋转来解释各种天体现象的。但是哥白尼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假定太阳的位置不变,地球和其他天体围绕太阳旋转,则更容易解释天体运动的现象。

经过几千年的摸索,人类终于弄明白了一些现在看来十分幼稚可笑的问题,诸如:大地有尽头吗?地球到底是方的、平的,还是圆的?为什么日、月、星辰总是东升西落?为什么会有四李变化?

当人类跨入航天时代后,人们得以进入浩瀚而陌生的太空遨游,由此才有机会真正从地球以外来俯视我们这颗星球的全貌。原来我们的家园是一颗蓝色的星球,蓝色的海洋与蜿蜒相接的大陆美景交辉,飘忽变幻的白云环绕其上,其美丽与壮观的景象让我们为之惊叹。

虽然我们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但是至今仍然有很多现象是无法解释的,比如:地球的确切年龄、地球到底还能活多久、地震为何难以准确及时地预测、为什么地震多发生在夜间,以及雪崩的原因等等。

除了对地球本身的认识,人类对地球上海洋、陆地、山脉、沼泽、沙漠、草原等的探索和认识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比如海洋的变迁、陆地的演变、山脉的形成、沼泽的特点、各种地貌的形成等等地理知识,都需要我们更准确、更深入地去认识和探索。

《地理知识大观》全书共分八篇,分别向读者详细阐述关于地球、海洋、草原、高原与盆地、沙漠、山和山脉、江河湖泊、沼泽与湿地等地理知识,让我们了解在漫长的岁月里地球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以及地球身上各个部位的形成、特点和分布。

本书力求帮助当代年青人以及学生对自然地理、对自己所在的星球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相对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只有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家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8: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