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宋华著的《懂礼仪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受欢迎》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从家庭、学校、公共场所及社交场合等方面详尽描述了各种礼仪习惯和礼貌细节。这些细节既有原则又有方法,以故事启蒙的方式娓娓道来,身临其境,让家长们易于吸收和借鉴。
家长读者们依据自家孩子不同年龄及状况,活学活用书中的礼仪细节,完全可以掌握礼仪教育的精髓,我们应有信心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处处受欢迎的小天使。
孩子的礼仪教育贵在幼儿做起,重在正确引导。如果您的孩子还存有暴躁或者腼腆之态,那是孩子自有的天性,我们不要过多焦虑,好的“礼仪天使”需要我们的爱心、耐心和真心。
最后,衷心祝福您和您的孩子都能成为处处受人欢迎的人!
由宋华著的《懂礼仪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受欢迎》分为“个人礼仪篇”“家庭礼仪篇”“学校礼仪篇”“公共礼仪篇”和“社交礼仪篇”五个部分,每个部分由两到三章组成,每一章有5-6个小节,由作者的女儿“依依”为线索穿起的小故事和道理构成,借依依的行为来引导幼儿礼仪教育。
“高跟鞋、公主裙、皇冠,妈妈还有可能帮你弄到,可是这南瓜马车得找仙女借了。可是妈妈不认识仙女呀,怎么办?”我假装很苦恼的样子。
“那就算了吧。”没想到依依这么简单就罢休了,“就将就着坐你的小车去吧。”依依一副很受“委屈”的样子。
这之后的几天里,依依每天都在思考自己穿什么衣服“出席”更好,看着她写作业都心不在焉的样子我有些着急了,但这是孩子的社交,作为家长应该鼓励为先。“化装舞会”很快就到了。我应依依的要求给她买了一双有一点点跟的小凉鞋,然后又给她穿上了有很多层纱的公主裙,最后又给她画了淡妆,戴上了闪闪的小皇冠,依依才满意地出了门。
到了依依的同学家,我看到了一群缩小版的“成年人”,之所以这样形容是因为每个小女孩都化了妆,有的还化了很浓的妆,贴着假睫毛,大大的裙摆让她们走路都不甚利索。
最终这场“化装舞会”以失败告终,其中两个女孩因为“踩裙角”事件哭了起来,哭得假睫毛都掉了下来,满脸都是黑色的睫毛膏和眼线液。孩子的妈妈先是站在一旁手忙脚乱地帮孩子整理,后来耐心尽失,便大声呵斥起来。依依站在一旁,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当天晚上回家后,我问依依:“今天的聚会开心吗?”
“不开心。”依依有气无力地回答我,“一开始的时候挺开心的,但是到那一会儿就不开心了。”依依解释道。
“为什么呢?”我问。
“因为大家都穿着很大的裙子,做游戏特别不方便。后来佳佳还哭了,本来还觉得她今天很漂亮,结果一哭起来就变丑了。还好我没哭。”依依回答说。
“高跟鞋、化妆……这些都不是小朋友应该做的事情,你当然无法从中体会到快乐了。你看童话中的公主们,不都是长成大姑娘以后才会穿着高跟鞋去参加各种舞会的吗?”我用依依最爱看的童话故事讲道理。
“怪不得我觉得今天穿着这双鞋,脚一直不舒服呢,原来是不适合我!妈妈你怎么不提前告诉我呢?”依依用有些怪罪的语气说道。
“因为有些人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啊!”我打趣依依道,依依听后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们都明白,一个人的穿着打扮是其身份的象征,如果打扮得与自己身份不符,即便自认为很美,在别人眼中也如“跳梁小丑”一般。英国一位著名的形象设计师曾说:“这是一个两分钟的世界,你只有一分钟展示给人们你是谁,另一分钟让他们喜欢你。”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就是:人们往往是通过一个人的着装打扮来评价这个人的。
一个在美国上高中的女孩儿说她们学校定期会有一些晚宴,在这个晚宴上,男生要西装革履,女生则要穿正规的礼服,衣装不整洁、不正式会被教导主任“赶”出晚宴。起初她并没有把这些当回事,当其他同学都为了挑选衣服忙碌时,她却在做作业。后来一位韩国的学生因为衣着不达标而被严厉地批评了,当时教导主任的话是这样的:“你为什么不好好打扮自己?这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教导主任的话令这个女孩开始重新审视打扮这件事情。
在不同的场合选择合适的衣服,不仅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体现,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我虽然不鼓励孩子将很多的时间花费在穿着打扮上,但是也不得不认清一个现实:对于任何人而言,不同的场合选择合适的穿着将让我们事半功倍。
P5-6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对那些懂礼貌的孩子报以微笑并送去夸奖,因为一个举止优雅、彬彬有礼的孩子能给我们的内心深处带来愉悦和舒适之感。
小小的他(她)能否在看到别人时主动打招呼、握手,别人给他(她)东西时说声谢谢,意识到说话不能太大声,自己的举动不要影响到别人,买东西要排队……这些基本的礼仪是最起码的道德操守,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是决定他(她)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根本生存能力之一。
孔夫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没有礼貌,很难在人群当中立足。台湾作家龙应台也说过:文明是随一个人迎面走来的,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一个人的魅力来自于人格的魅力,即发自于內心的善良宽容,尊重别人,尊重自己。看一个人是否有价值,主要是看他怎样与人相处,是否关心别人,为他人着想。有礼貌、懂礼仪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让人家欢喜,增进人生的助力。
要想成为一个处处受人欢迎的小天使绝非自然天成,需要家长们以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教育为基础,更需要家长们身体力行。在平时与孩子的互动交流中,家长们可以配合生活实景及时地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行为的示范和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文明观和礼仪观。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最简明、最容易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孩子应做的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同时说明它们为什们漂亮或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
本书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从家庭、学校、公共场所及社交场合等方面详尽描述了各种礼仪习惯和礼貌细节。这些细节既有原则又有方法,以故事启蒙的方式娓娓道来,身临其境,让家长们易于吸收和借鉴。
家长读者们依据自家孩子不同年龄及状况,活学活用书中的礼仪细节,完全可以掌握礼仪教育的精髓,我们应有信心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处处受欢迎的小天使。
孩子的礼仪教育贵在幼儿做起,重在正确引导。如果您的孩子还存有暴躁或者腼腆之态,那是孩子自有的天性,我们不要过多焦虑,好的“礼仪天使”需要我们的爱心、耐心和真心。
最后,衷心祝福您和您的孩子都能成为处处受人欢迎的人!
编写此书的主旨仅在借此给广大读者提供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给读者带来点滴感悟,激发片刻思想灵光,开启人生智慧的全新视角。
本书能够顺利出版要感谢杨忠、金跃军、李丽、高红敏、龚学刚、才永发、王云强、王帅、吴丹、刘作越、马海峰、孙海鹰、吴春雷、陈艳丽、张丹、田雷等众多人力的支持,是他们的积极参与和提出的宝贵意见使得本书更趋完美。
最后,再次感谢他们一路辛苦的付出和陪伴。